七、播音与主持
播音语声中“我”的出现,是主持人区别于播音员最本质的地方。专一的播音员只是转述者,转述者这个角色对播音的要求就是准确、客观,不能有过多的个性理解和表达,这样作为播音员的“我”就被要求退出隐去。所以,专一的播音员学会了干净的字正腔圆的播音后,久而久之独立思考的个性化表达能力就会显出职业性的衰退。但主持人是被允许在语声中表现“我”的,这使得人的主动积极因素都被调动起来,播讲欲望也变得强烈而由衷,人也由理解稿子里别人是怎么想的,逐渐变成自己去发现、去提炼,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这就完成了播音员向主持人角色的转换。
主持人从事的是社会影响力极大的职业,人们一般是通过相貌和声音来选定新闻节目的名牌主持人的。“上镜、音色美、内涵丰厚”或“人正、身正、形象正”只是对这个职业入门的起码要求,事实上,新闻工作者的实际知识、与人沟通和令对方信服的能力才是大多数名牌主持人被聘用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说,广博的知识基础、先天的美好音质、纯正的普通话、上好的外部形象、丰富的情感世界、出众的想象能力,这些都是必须的。但是,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对传播事业永无止境的精益求精的追求。单从语言上讲,好的主持人需要在语言上有深厚功力,包括语音的、发声的、表达的和思维的,这就不仅需要天赋的条件,如音域的高低和宽窄、音色的纯净、厚重或轻盈等,还需要不断改善的个人用声方法和习惯,包括气息的调节、音色的调整、口腔的控制、声带状态的把握等。总之,主持人应该具备的优秀综合素质,是从广泛阅读,提高把握作品丰富精神内涵的能力,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喜欢写作并不断创作,热爱朗诵并经常参加这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
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在我国的崛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以谈话的方式提供编辑们采集制作的信息,跟大家一起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个性化和人格化的主持使节目极具魅力,因此有人说,谈话节目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节目。
(一)谈话节目的主持
媒体的“谈话节目”是指广播电视中一种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式。它最早起于18世纪,成为潮流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现在大型谈话节目如《实话实说》等已走红多年,就连教育、体育等节目也都大量引进了谈话形式。谈话节目以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普遍、最直接的对话作为节目的主要形式,跟生活贴得最近、参与人数最多、制作费用不高、效益格外明显等优点使其拥有了很强的生命力,重大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吸引力使它正步入它的鼎盛时期。人们喜欢其中气氛的平等民主与轻松和谐、内容的真实丰富和真知灼见、话题的精选有趣和普遍有益、节目主持人的真诚友善和机智幽默等。
谈话节目的主持是谈话节目成败的关键因素,节目主持人因而成为社会影响最大、最富挑战性的职业。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的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激励并影响世界上的亿万人每天看她的节目。美国《浮华世界》杂志称:“奥普拉·温弗瑞对文化的影响力绝不亚于大学校长、政客和宗教领袖,除天主教教授之外。”在美国收看她下午时段谈话节目的观众就有1500万~2000万,同时这个节目也在向全世界132个国家播放。
(二)主持人的成功经验
谈话节目开办时间不长就迅速走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面对公众众口一辞的夸赞,可以这样说:好的谈话节目是说话的范例,优秀的谈话节目主持人是大家学习的典范。如《东方之子》的节目主持人采访已故著名女作家冰心的女儿吴青时是这样开始的:“俄国诗人聂克拉索夫有首诗这样写道:‘女人幸福的钥匙,女人自由的钥匙,让上帝自己丢失了,伟大的战士们至今还在寻找。’在妇女解放和妇女发展的诸多问题上,妇女参政是最敏感最深层的一个话题。问题在于妇女参政应是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生硬的、被动的、按比例分配的。”这三个句子信息含量很大,开头的引言既哲理味十足,又有趣而别致,紧接着就势点出采访的主题——妇女参政问题。因为被采访人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连选连任四届十年的人大代表,所以第三句就提出一种鲜明的观点,来引发被访者的高见。这里主持人将言语的高效和优雅融为一体,很令人赞叹。
节目主持人以自己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底蕴、情感倾向、思维方式、表达特点、语言习惯、兴趣爱好、审美情趣、脾气秉性等赢得受众并深深影响受众。如主持人崔永元(自称是邻居大妈的儿子)在节目中,以真诚善良的态度、幽默诙谐的秉性、机智灵活的控场能力关照在场的每个人。他对寻常百姓的大实话看得很重,认为老百姓的话里有时蕴藏着很深的哲理,所以早在他当《午间半小时》节目的记者时,就走南闯北、深入基层,积累了不少百姓的语言,以至于主持节目时能将寻常百姓的大实话信手拈来,用到好处。如在《父女之间》节目中女儿谈到自己故意跟父亲拧着劲时,崔永元插话道:“哦,没事找事。”一次一位下岗女工谈到在家具城打工却分不清材质时,崔永元说:“是挺不好分的,一次我爱人让我买家具,我在店里问好了,是全木的,拉回家我爱人一看,说:‘你是全木的。’”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引得观众哄堂大笑,神奇地缩短了节目与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媒体谈话节目以勃发的生机和活力、先进的手段和综合的效应为人们提供了可贵的、丰富的经验,提供了语言学理论发展的广阔园地和丰厚土壤。下面就可资借鉴之处略谈一两点:
1.开启热烈率真的言谈
谈话节目的嘉宾与观众中不少是市井平民,也可能并不是个个都能说会道,也并非相互之间都熟悉了解,可他们在一起照样能谈得热火朝天、轻松畅快,在这一点上不能不令人佩服主持人神奇的开启“话匣子”的能力。
一个成功的谈话节目离不开节目组对话题的认真挑选和精心设计,但营造良好的谈话气氛,让互不相识、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们,都乐于在摄像机和麦克风前互相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地说真话,关键还不仅仅在于话题能引起浓厚的谈话兴趣,而在于有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谈话气氛。对于谈话气氛的调控,主持人起着主要作用。他要善于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现场讨论的气氛,保持参与者的谈话兴趣和合作关系,张扬人文精神和确定价值取向,正因为这样,电视节目才可以改变过去视点单调、缺乏层次、没有交流的不足,给更多的人提供开放的说话空间,使普通百姓与专家学者都有表达意见的较多机会。更为重要的是,“群言堂”能碰撞出更明亮的思想火花,百姓真诚朴实的言谈和多样性的观点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谈话节目的大众沟通方式主要有讨论型和个案型两种。前者是抓住某个热点问题,将各种观点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和分析;后者是通过个人故事的生动陈述引发众人的话语,使不同观点之间展开交锋。《实话实说》节目探索出一套所谓“新话语体系”,即以普通百姓为沟通目标,尽量贴近百姓的生活、情感、价值观和审美观等,追求民间的、朴素的、平民的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倡导说真话、说实话,使平民视角成为一种新的电视文化特征,使观众能够即兴地发挥、率直地说话,而主持人则不再是“主讲人”,其话语变得既少又“轻”,以便不露痕迹地组织引导嘉宾和现场观众,用最真实的语言围绕话题发言。
2.设置完整精密的结构
日常谈话的结构不明显,因为它随意、松散,责任由双方来共同分担。而谈话节目由于有质量的追求与时间或篇幅的制约,势必要有完整而严谨的结构,使之有头有尾。言语交流从话题的提出到开展直至归纳,三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为此,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即对选题的策划确定、调查研究、选择嘉宾、落实谈话范围、层次、节奏等,其中由主持人来重点把握的则是:围绕话题的分析研究,明确针对性和导向性,了解相关政策,预测不同意见,设计谈话的结构,包括开场白与结束语等。话题是主线。围绕话题一个话轮接一个话轮展开和推进中,要有起承转合的衔接,还要有引导——开口——回答问题——再提问——再分析回答——话题的归结等过程,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主持人的提问、评点占着言语主控的优势地位,所以要格外讲究提问的策略和方法,灵活选用正、反、总、分、直、曲、单、连、追问等多种提问方式。对偏离预定目标的或出轨的话语,得迅速打断或故意岔开,让谈话始终围绕预期的目标进行,其技巧不外有正接、反接、仿拟、双关、直话曲说,故意误解,大词小用,设计悬念等。结尾一般要求收得自然巧妙、从容不迫,能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收得分明完整,能给人以紧凑而完满之感。如《实话实说》有一期《四世同堂看电影》的节目,在即将结束时播放了影片《小兵张嘎》,来请现场观众一起观看。又如《相约夕阳红》中有一期《老夫老妻》的节目,在节目的结尾时用大屏幕上呈现了老两口从年轻到老年的阶段性照片,显得特别温馨,令人感动。
3.展现独特的主持风格
风格应是人内在的素养和外在的技能,包括表述的内容、句式,甚至是语气、语调、语速的综合表现。谈话节目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独特的个性。一般说来一个个性不鲜明的人是当不好主持人的。如倪萍的主持风格令我们懂得保持个性中的纯真和稚气,才会有天使般的语言。徐峰先生在文章《避虚就实化景为情》中点评了倪萍的语言,说它朴素自然、充满感情、有家常话式的表达风格,这使得她显得亲切而平和,很容易在听觉上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如《邻居》原稿的文字为:
邻居是什么?是相互帮助的朋友,是你在困难的时候可以向他求援的伙伴,是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友情,是你生活中相互给予的人们。
这里是先用一个设问引出话题,再用四个排比句加以议论,气势很足,文学意味也浓。但倪萍还是把它修改为如下的话语:
邻居是什么?是你在炒菜,发现酱油瓶子是空的,于是你就敲门要点儿的那家人,是你出差了,可以让他帮你常看看门锁是否被撬开的那家人,是你房子冒烟了,能第一个去打119的那些人……。
一个话题要把观众的谈兴调动起来,就要快速在主持人和观众之间建立一种“谈话式”的对等交流关系,为此语言风格就显得非常重要。平易、形象、富有生活气息,比典雅、高贵、气魄的语言更能博得百姓的喜爱。所以倪萍对原稿的改动非常好,她变抽象的难于理解的语义概念为具体可感的情景形象画面,使“近”与“邻”的特点在人们面前都“活”起来了。
节目主持是一门艺术,一门十分讲究语言风格和分寸的艺术。主持人要用得体适度的话语对整个节目进行协调、组织和调动,所以学习谈话,掌握谈话节目中语言运用和表达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用语风格,就成了主持人不可回避的一门课。倪萍之所以能很好地利用语言,这与她曾经很费心地练习自己的语言是分不开的。她曾给家里的布娃娃安排不同身份,每天对着它们有针对性地说话,并坚持给小保姆讲一个根据当天发生的事情自编的小故事。正是通过这样刻苦的语言磨练,她才可以很快抓住问题中心来说话,具有了自己的语言特点。又如《为您服务》节目主持人沈力曾对一段解说词是这样修改的:
原词为:现在的绿色食品、黑色食品很抢手,今天介绍两种香菇的做法。
修改后为:现在大家常提到黑色食品。据了解,黑色食品这个词来源于北美,他们认为黑色食品能增加人的智力。我们祖国医学也认为黑色食品有固气、乌发、补血等功效。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黑色食品的一种——香菇的两种吃法。
这样一改动不仅增加了知识内容和文化含量,而且语气也亲切自然多了。
为使谈话最鲜活、最灵动、最机智,并保持生活状态中精彩对话的原汁原味,主持人在主持时不能照本宣科,否则其思维容易受到牵制,影响即兴反应和发挥。怎样围绕一个话题与嘉宾和观众谈下去,怎样变换谈话的方向、调节现场交流的气氛,除了尽量在策划阶段设计周全外,主持人还要善于在现场捕捉交谈中的新鲜点、趣味点,延展有意义的内容,做到游刃有余地掌握现场,使谈话的气氛趣味盎然、妙趣横生,实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谈话展示着主持人方方面面的情况,特别是主持人的心灵。观众对主持人的心灵有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有纯真的情感和独到的见地,有庄严的使命感和积极健康的心态,有良好的动机和对生活的正确认识等。如山东经济台《林雨一刻钟》的主持人说过亲历的一件小事带给她的感悟:
有一个夏天的晚上,我骑车带孩子出门,天突然下起了雨,在一屋檐下躲雨,已有几人,我用身子给孩子遮雨,这时旁边一男子把自己的车啪地横在雨中,然后示意我们母女往里靠……只记得心里的沮丧和暴雨带来的坏心情一下子就消失了。于是,这雨夜里的一份温情,便一直保留至今。谁都会有这样的温情回忆。它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需要。这种温情调节着我们疲惫的身心,使我们感到生存的尊严、生存的价值、生存的美好。
从这件人人都可能遇见的平凡小事中,主持人有着那样深刻的感动,可见其对于真善美有着怎样的敏感,这只能来自一颗纯净而美好的心灵。成功的主持来源于良好的综合素质,除了有颗善感的心外,还要包括扎实的理论功底、开阔的知识结构、机敏的思辩能力、充分的案头准备、成功的临场发挥和巧妙应变等,这也就是主持人这个职业最富有挑战性的地方,因为不是人人都能符合上述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