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8300000063

第63章 世界著名赛事报道模式及其特点(12)

4.推出安全车的90年代

1991年,威廉姆斯车队推出了FW14赛车,这是F1车坛第一次采用半自动变速箱和牵引控制系统的技术。

1992年,F1推出了安全车。这也意味着F1的赛道越来越快,处处暗藏着安全隐患。1994年5月1日成为F1的一个忌日。在这一天,伊莫拉赛道发生了一场噩梦,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先是在周五的练习赛上,乔丹车队国手鲁本斯·巴里切罗在一个弯角处推动控制,冲出赛道,撞上了防护墙,被送进了医院。紧接着,奥地利人罗兰德·雷申博格在周六的排位赛中丧生,这也是F1赛事近12年来的第一次死亡事故。正式比赛当日,当比赛进入第七圈时,塞纳驾驶的威廉姆斯赛车从赛道上飞了出去,以超过180公里的时速撞在了墙上。几小时后,塞纳辞世,人们无不为失去一位伟大的车手而感到悲伤和惋惜。这一年,也是世界车王舒马赫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年头。

随着赛车速度的日益提高,安全车在赛场上的出动也越来越频繁。1994发生的不幸事件使FIA进一步增强了实施安全措施的决心。同年起,维修站被要求强行建立。同时,FIA还采取了相应措施:减少汽油量,使赛车不停下来就无法跑完全程,从而促使各车队的战术发生了变化。但同时也出现了另一个问题:不少观众抱怨说,进站策略不如在赛道上的追逐表演,这一争论一起持续到现在。

在90年代,车队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1995年,莲花车队由于经济原因遗憾地离开了F1赛场。1998年,迈凯伦车队更换了他们的赛车和衣服的颜色,采用非常相近的黑色和银色。车手哈基宁和库塔因墨尔本大奖赛上为车队夺得冠军,从此开始走红。哈基宁连续两年夺得年度车手总冠军。同年,为了控制F1赛车的车速,FIA公布了一些新措施,包括赛道变窄,使用有坑纹的轮胎等。

5.一部引擎的21世纪

进入21世纪,F1世界更是充满了勃勃生机,激烈的高科技较量将F1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4赛季,FIA宣布了一个新规则:一次大奖赛只使用一部引擎,这对各车队是个巨大的挑战。FIA推出的另一些新规则包括,车队可以使用第三车手,排位赛改在周六一天内完成,在世锦赛车队积分排名前四名以外的车队,可以在赛季的任何时候更换车手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拉近各车队之间的差距,减少车队的负担。

2000年是法拉利和迈凯伦的天下,每场比赛的胜负都在这两支车队之间产生。舒马赫成功地获得了职业生涯的第三个车手年度总冠军,这也是法拉利21年来的第一个车手冠军。同年,美洲虎车队进入F1。2001年,牵引控制系统和自动变速装置在西班牙开始使用,舒马赫和法拉利继续创造辉煌。索伯车队带着设计出色的C20赛车和两名非常有潜力的年轻车手进入F1,并不可思议地在车队年终排名中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接下来的2002年赛季,F1由法拉利和迈凯伦两支车队争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威廉姆斯车队加入了竞争。赛场上也由两强变成了三强。在技术上,超过每分钟19000转的BMWP82发动机问世。轮胎的规则受到了统一规定,后视镜被加大,双向传感器也变成合法的竞争手段。

2003年对于法拉利来说意义重大,舒马赫夺得了第六个年度车手总冠军,与此同时,阿隆索也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奖赛冠军。2004年,舒马赫再续佳话,摘取了个人F1生涯中的第七个年度车手总冠军,成为F1历史上夺得总冠军最多的车手,为法拉利赢得了骄傲,在F1的荣誉簿上写下重重的一笔。

为了让F1赛车越来越快的速度降下来,2008年FIA又有新的举动,推出了一系列新规则,主要是通过降低引擎马力输出、限制车手辅助装置、改变前后轮胎尺寸来达到减速的目的。同时,还建议使用手动变速箱和标准刹车盘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F1已经成为一项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一项运动。由于它带来的赛事经济效益和巨大的世界影响力,传统赛道都在不断改进技术条件,以保留自己原有的地位,而一些新的国家的赛道也加入到竞争的行列,如新加坡大奖赛、中国大奖赛。亚洲对F1的兴趣日益浓厚,汽车运动飞速发展,对F1运动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二、F1的赛事报道现状

F1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爱好者,F1具有赛事超级、好手云集、竞争激烈、全球关注的特点,自然不会被新闻媒体所放过。因此,自F1世锦赛诞生之日起,各国媒体就给予了热情的报道,尤其是在欧洲,各国媒体都将F1看做是除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之外的第三大赛事。某些媒体甚至将F1凌驾于奥运会之上,从财力、人力上不惜血本,每届比赛都派记者前往各个赛道进行采访。

1.国外媒体的F1报道

各国媒体对F1的报道力度,只要从收看电视转播的统计数字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人们曾经将世界杯和奥运会的观众人数与F1做过比较,根据国际奥委会统计的数字显示,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电视观众达到330亿人次,2000悉尼奥运会有220亿人次收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350亿人次。而来自国际汽联的统计表明,1999年全世界有578亿人次从电视上观看F1大奖赛,有206个国家和地区电视转播F1比赛。2003年16站F1大奖赛的全球收看人次高达660亿人次,远远超过了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

(1)电子媒体的F1报道

自从英国的银石赛道在1950年举办世界上第一次F1比赛以来,电子媒体便参与了对这项运动的传播,当时主要集中在欧洲的电子媒体中。在F1举办的初期,媒体传播的主要方式是广播。以英国广播公司(BBC)为例,从F1诞生之日起,就将这一新兴运动的报道作为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在创建初的F1大赛中,参加比赛的车队有一半来自英国和意大利,而到了1965年,参赛车队则几乎都出自这两个国家,他们不仅垄断了车赛,同时包揽了每次比赛的荣誉。因此,英国和意大利的广播媒体对F1的报道最为积极和热情。地处欧洲的法国、德国等也对F1的赛事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F1运动的不断发展,其在世界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负责举办赛事的FOM(一级方程式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伯尼·埃克莱斯通(Bernie Ecclestone)先生,在如何发挥电视传播的作用上作出了英明的决定。他与电视传媒谈判F1的比赛转播,并亲自落实各项转播细节,从而把F1比赛的现场画面送入了千家万户。伯尼将电视转播引入F1,无疑给F1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F1的商业运作逐渐成熟起来。

据国际汽联的统计,2007年全球有多达5.97亿的观众将他们的频道锁定在F1最后一场冠军争夺战上。统计表明,2007年全球共有188个国家的电视台转播F1比赛,时间总长为11183小时,其中47%是现场直播(5169小时)。在国际汽联的统计中,绝大多数国家的F1观众呈上升趋势。

F1 Racing杂志收集了部分国家在2007年的收视纪录,在欧洲,德国的F1观众人数为3410万,免费卫星电视台RTL和计次付费电视Premiered在2007年联合转播了780小时的F1赛事。在意大利,F1永远对观众的胃口,每个转播大奖赛的周末,几乎有70%的观众会收看F1转播。F1与意大利Sky Italia电视台达成了新协议,提供了更多的转播频道。相比意大利足球联赛,F1拥有更多的观众。在F1的诞生地英国,ITV电视台拥有F1的转播权。每当转播F1大奖赛时,其观众人数就比普通周末多出三倍。随着刘易斯·汉密尔顿的异军突起,自2006年以来,ITV的收视率上升了40%(多达300万名新观众)。

在南美洲,巴西的F1电视转播受到追捧。巴西是世界上F1收视率和观众人数最多的国家,2007年达到1.19亿人。2007年的巴西大奖赛创造了750万观众的新纪录。2006赛季,有超过1800万观众在Globo TV上收看了在英特拉格斯赛道举行的赛季决赛。据调查统计,巴西拥有惊人的观众忠诚度,每三个人中几乎就有两人收看F1电视转播。

在亚洲,日本的Fuji TV拥有F1电视转播权,日本在2007的F1观众人数达到了3690万,而其电视观众数为1.2亿人,收视率达到了30.8%,超过了拥有世界上最大电视观众群的中国。

在北美洲,美国在2007年的收视率一片惨淡,而2008年被取消了美国大奖赛更是如同往伤口上撒盐。美国Cable台的Speed频道拥有固定的F1观众群,而每年转播四次大奖赛的FOX网络则缺少铁杆观众。2007年观众减少了260万,下降到了1000万。在美国,F1的观众不如在本土举行的纳斯卡全美赛车,这是个特例。

如今,在五大洲都能收看到F1赛事的电视转播,各国电视台设立的F1频道或是F1栏目,给全世界亿万观众提供了一场F1的“盛宴”。人们在同一时间观看各站大奖赛的激烈竞争,赛车的巨大轰鸣、车手的激烈竞逐给现场和电视观众带来了刺激、激情与愉悦。电视传播促进了F1运动的进一步发展,F1也越来越离不开媒体的传播,以至于如今全球的18站F1分站赛,时间安排都以电视转播表严格执行,精确到了每一分钟。

在新兴电子媒体中,各国的主要门户网站对F1的传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世界著名媒体ESPN网站设有F1频道,可随时收看F1大奖赛各站的比赛视频。而F1-live.com是全球最著名的F1专业网站,其设有的栏目有:新闻总汇、F1成绩榜、F1测试、积分榜、赛程、车手、车队、赛道、规则、统计数字等,只要是与F1相关的一切信息,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2)平面媒体的F1报道

在平面媒体中,杂志对F1的报道最为充分和深刻。在世界上享有较声誉的杂志有英国出版的《一级方程式车赛》(F1-Racing)和《汽车运动》(Autosport),德国出版的《汽车、发动机与运动》(Auto motor and sport)、《汽车报道》(Auto Zeitung)等,这些杂志以报道深入、资深记者和传统的影响力而在F1车坛和爱好者中有极大的影响力。而在亚洲,日本出版的《F1车赛快报》享有较高声誉。在综合杂志中,虽然美国的《体育画报》平时把大量版面给了NBA、美式足球和棒球,但也没有放弃F1。

而在报纸中,无论是综合性报纸,还是专业体育报,都对F1进行了充分和深入的报道。在世界很有影响力的报纸中,如《纽约时报》汽车运动版、法国《队报》赛车版、德国的《图片报》赛车版、俄罗斯《苏联体育报》和《体育快报》赛车版、日本《读卖新闻》赛车版,都对F1的报道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不仅文章写得深刻,而且有可读性。每当F1赛季期间,这些报纸派记者前往赛地进行采访,大量一手材料客观而权威,对F1爱好者有很大的影响力。

由于媒体的大力传播,F1运动在近十年中赢得了更多的观众与爱好者。因此,媒体的地位不断提高,甚至国际汽联和FOM(一级方程式管理公司)在决定一项新政策的时候,都不得不考虑媒体的态度与需求。

2.我国媒体的F1报道

在我国,对F1赛事的报道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时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汽车工业比较落后,经济实力不足以开展这项运动。同时,我国媒体对F1知之甚少,在80年代初,几乎没有记者在现场观看过F1的比赛。

(1)平面媒体的F1报道

我国的F1报道始于平面媒体。在80年代末,《中国体育报》率先开始对F1进行报道,负责这个项目的记者是国际部的黎明京,如今他已是国内知名的F1专家、《汽车之友》杂志赛车版的记者。由于我国不开展F1运动,对于这个项目的报道起初还曾引起一些争论。最初,《中国体育报》只在国际版做零星的报道,继而在F1赛季的每站比赛期间进行集中报道。在报道量上,开始时占用半个版面,最后则辟出一个F1专版,每周在固定时间和固定版面进行报道。经过十几年对F1赛事的传播,《中国体育报》培养出了中国第一批F1运动的爱好者。

《体坛周报》是目前我国发行量最大的专业体育报纸之一。尽管F1的报道在报纸版面的总量上并不多,但报道质量上乘。借助于在国内的影响力,其F1的读者遍布全国各地,对F1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出了一把力。

2004年,F1大规模引入中国。各家纸媒对F1赛事都进行了大力报道。以下是2004年9月27日,我国的《体坛周报》《足球劲体育》《南方体育》三家媒体对F1中国大奖赛的报道情况。

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汽车报社隶属于人民日报社,20多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有影响的汽车产业新闻媒体。旗下拥有一报:《中国汽车报》,五刊:《汽车族》《汽车与运动》《家用汽车》《商用汽车新闻》《摩托车趋势》以及两个网站:中国汽车报网、汽车爱好者网。这样的综合汽车媒体在我国还是首次出现,对推动汽车工业与赛车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F1运动在亚洲不断深入人心,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F1爱好者群体日益扩大,30余种汽车杂志在我国应运而生,数据来源: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有限公司。它们的问世大大满足了汽车迷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培养出大批F1运动的拥趸。加之中国的上海赛道自2004年起加入到F1世锦赛的赛历,获得连续七年举办大奖赛的资格,F1运动在中国便扶摇直上,地位越发显贵。为了迎合广大读者的需求,在高效地传播汽车工业信息的同时,这些专业汽车杂志也对赛车运动,特别是F1运动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为了争夺更多的受众,一场激烈的竞争正在我国各种汽车刊物之间展开。

同类推荐
  •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了解人性,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人性无法触摸,不被看透。这令许多人陷入迷茫和困境,本书是将会成为改变你生活的指南书。
  •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本书是对世界的历史,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回顾和检阅。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文明将会开出更加灿烂多彩的思想之花,结出更加丰富的文化科学硕果。如果您阅读此书,实际上是对文化的一种选择,是一次对人类文明的礼拜,更是一次撷取知识信息的大好良机。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在媒介与司法的多维关系中,两者之间的事实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性期待,于是就需要制度的介入与规划。但制度作为一种谋划方案并不是万能的,也许参与者的主体实践智慧对于提升现实的合理化更为重要。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但梁晓声一直坚持创作,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推出自己的作品,其中饱含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情怀,一直为大众所喜爱和尊敬。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作家、大学教师、读者等立场,对这个时代的文艺、文学等问题作了多维度的沉思。
热门推荐
  • 吞噬混沌

    吞噬混沌

    一位名叫逍遥的少年是如何一步一步踏上修神成圣的道路的。
  • 豪门宠婚之前妻休想逃

    豪门宠婚之前妻休想逃

    什么?他堂堂庄大少竟然沦落为小三?可是林熙一没跟那小白脸领证,二没举办婚礼,三甚至都没那啥,怎么他就成了小三了?为了得到她,他不惜施展各路学来的武艺。说什么他滥用权钱打压对手?可是你没有那么多的钱没有那么大的权啊!说什么她根本不爱他,只是迫于无奈罢了,可是在世纪婚礼上,她那句娇羞的“我愿意”难道不是出于真心?但是他也做了一件足以让自己后悔八辈子的事情,那就是离婚。可是这对于他庄少爷来说驾轻就熟,不就是再追她一次吗?林熙,你等着,这一次再也不会把你弄丢了!
  • 日久情长,总裁追妻路漫漫

    日久情长,总裁追妻路漫漫

    从云端坠落慕夏见遍了这个世界的邪恶,直到她撞上了靳慕白。初见他目睹了她的狼狈,一脸邪魅的将她抵在墙角。“做我的女人,慕家我救。”慕夏以为这个男人疯了。二见,她身无一物等他上钩,但他却熟视无睹。邪魅的眸子只是一闪,“下次清醒的时候讨好我。”果然就是疯子。之后的每一次相见那个男人都救她于水火之中。云城最让人期待的笑话摇身一变成为了最让人意外的惊喜。慕夏以为遇上靳慕白是上天的怜悯。靳少带她虐遍敌人,宠她入骨,誓要宠她比天娇。真相纷至沓来,慕夏才知自己终究抵不过一场算计。
  • 英雄联盟之英雄的荣光

    英雄联盟之英雄的荣光

    绝代皇帝横空出世,远古仇怨再次掀开序章,德诺两大军团,无畏先锋,雷瑟守备,陈兵恕瑞玛,是携手退敌,还是一决雌雄,掌握着大陆命运的伊泽瑞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迷失在国家和自我之间的锐雯将如何面对,瓦罗兰的命运陷入怎样的困境。
  • 我的青春有道杠

    我的青春有道杠

    颜武,小说男主角出身普通农村家庭。起初是一个社会青年,性格内向,老实善良。进入部队后成为一个不怕苦不怕死的优秀军人。以男主角退伍后在消防队工作训练队员为开端切入回忆到当军营生活。工作不顺利,以验兵为借口意外进入部队为起因,讲述一个社会青年从入伍,下连,到留部队,最后退伍发生的故事。有严格的军事训练,枯燥无味,紧张有续的部队生活。和一段真挚的战友情,也有男儿柔情。来反映现代军人的的形象。
  • 谁许谁一世年华

    谁许谁一世年华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嘴硬说不爱改变的是我们的结局——致我们疼痛的青春
  • 穿越之逗比公主你别跑

    穿越之逗比公主你别跑

    传说有一个大美女,一朝穿越,卸下冷酷面具,于是我本逗比。穿越成公主的她看到妃子不爽全家干之,看到宫女不顺眼,拖去喂狗之,看到皇上很傻,骗之,整天无聊在和太子欧巴吵吵嘴,闲着无聊蛋疼跑去青楼拐个妖孽男回家当老公。吧妖孽男睡了之后,就扔掉,结果被人家追到天涯海角,名曰,公主你要对人家负责。
  • 冥息

    冥息

    前世孤儿且“无心”的夏可一朝穿越到同名同姓的夏府宝小姐身上。夏府小姐生来“无心”,夏可谜一般的重生到底是早就的安排?还是意外的重新开始?
  • 他不是我的男人

    他不是我的男人

    一场友谊,会因一个男人而毁吗?虽然我爱他,但他爱的是我闺蜜,我只能放手,因为属于自己的永远是自己的
  • 边走边想

    边走边想

    《陈世旭散文选集》主要收录了陈世旭的60多篇作品,包括:“森林”、“河谷”、“三清山”、“李白墓碑”、“园博园”、“洞经音乐”、“ 常山高士”、“人生的资产与负债”、“像鱼那样生活”、“学会遗忘”、“文学天地”、“古怪一族”、“自律四戒”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较高的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