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8300000056

第56章 世界著名赛事报道模式及其特点(5)

(2)运筹能力

采访奥运会时间紧、任务重,良好的运筹能力能够帮助记者最大化地发挥自身能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各媒体在奥运会开幕前的两年甚至更早时,已经设计出报道方案,拟定了前后方报道组人员。像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一类的国内顶级媒体,其采访名额、经济实力和报道力度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但个人能力的显现反倒被弱化。在平面媒体,中央一级的报纸可能是几人、十几人的团队阵容,分工细致,工作明确。地方报纸的奥运会报道则困难重重,他们往往是单枪匹马地采访奥运会,人力和财力都受到限制,而奥运会比赛场次多,空间跨度大,突发新闻的可能性也大,如何运筹就成为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作为奥运会的采访记者,首先要仔细研究比赛秩序册,分析各项目的时间关系,按项目的重要性程度确定采访场馆。其次是要研究班车时间,设计好每天的行进路线,以便节省时间,解决好转场采访的难题。在奥运会采访实践中,曾经发生过多起因延误班车而错过重要比赛、重要场面的情况,像这类“我不在场”的失误会让记者抱憾终身。

运筹能力首先体现在深入研究比赛项目上。国人给予奥运会比赛太多的期待,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争得国家荣誉、体现国家形象、展示国家实力等诸多重担都落在了参赛选手的身上,媒体的报道自然也以争金夺银的运动员为主体。所以,将比赛项目排序,将参赛选手排序、将比赛场馆排序是完成报道任务的前提。继而是确定重点项目决出金牌的时间。例如,射击项目多在上午出牌,游泳决赛则在晚上,关键场次的篮球、排球有时在下午,有时在晚上。安排时间要分出主次,一般报道原则是跟着金牌走,跟着重点项目走,因为金牌背后有无数感人的故事,重点项目有几代人奋斗的艰辛历程。

其次,运筹能力体现在制作详尽的报道方案上。记者要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充足,多设计几套报道方案,随时根据比赛的最新动态,调整采访计划和步骤,做到随机应变。而做到这一点,并非后方编辑部能够取代的,全凭记者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比如,在看完中国运动员的射击比赛后,在转场体操馆的班车上,可以打电话采访教练、领队或队医等人。因为有预案,即使原本夺金有望的选手在预赛中遭到淘汰,也能就近转往其他场馆,采访相对而言成绩显著的运动项目或选手,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时间,甚至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新闻素材。

最后,运筹能力体现在记者合理利用奥组委、新闻中心、比赛场馆及奥运村提供的各种采访条件上。奥运会举办期间,奥组委要召开各种新闻发布会,但对林林总总的发布会不用每场必到,要分析其利用价值。主新闻中心是记者应该充分利用的采访场所,从这里传达出权威性的官方消息,重大新闻事件都会在这里得到解释,还有最全的各种比赛的综合信息。有经验的记者认为,主新闻中心可以为前方记者把握方向,了解奥运会比赛的全局,定下报道的基调,否则,你离得越近,反而越看不清事情的全貌。分新闻中心也不可小视,因为从预赛、半决赛至决赛,每个阶段的比赛成绩只能从这里获得,是记者在分析比赛,尤其是撰写赛事综述时不可缺少的素材。交通中心、奥运村国际区、赛场混合区等赛事服务机构也为记者采访提供了便利条件,平时找不到、见不着的运动员,时机合适的话可以进行面对面的采访。比如,奥运村国际区是各国运动员的聚集之处,去一次就要充分利用机会,尽可能多地采访运动员,即使采访得不够深入,至少可以报道运动员的生活和娱乐活动。

(3)沟通能力

由于受到场地有限、严密的安保措施等因素的制约,奥运会对记者采访的限制很多。即使有正式资格的记者,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采访开、闭幕式及一些重要场次的比赛。运动员所在的奥运村也不是凭记者证就能自由出入的,要有代表团的邀请,还要提前申请办证,并作出时间的限制。提出申请的记者很多,采访地点也很严格,如果没有代表团教练或运动员的认可,奥运村记者照样进不去。所以,拿到被访对象的手机号码就很重要,但各运动队都在忙于训练和比赛,此时的压力到了顶点,教练和领队能否接受采访都成为困难的事情。因此,要想得到运动队的支持,与他们取得电话联系,全凭记者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业缘关系及沟通能力。

要想与中国代表团官员、教练员、运动员建立良好的业缘关系,办法只有一个:腿要勤,嘴要快。腿要勤是说记者平时必须经常到队里采访,即使没有比赛,也要去队里走一走,看一看,探听消息,观察训练,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特别是在运动队进行冬训时,记者如若能跟队采访,自然容易建立起良好关系,甚至成为他们的朋友。嘴要快是说记者要避免患上“熟视无睹”症,因为太熟悉一个项目或者人物,而不再打探信息,遇到新现象、新技术、新方法也好像没看见。记者对专业的求精态度,往往成为能否受到教练和队员认可并尊重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在与组委会人员、国外同行打交道时,友善与真诚更为重要。可以准备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小礼品,如纪念章、中国结、小配饰等物品,在得到帮忙之后表示谢意,以示友好。这也是体现中国记者礼貌待人、个人素质的一个方面。

同时,这种沟通能力也体现在与国内同行的合作中,尤其体现在类似媒体奥运报道联合体这样的新兴形式中,记者们分头行动,但资源共享。比如,一个记者去看游泳比赛,一个去采访体操,还有人去采访举重,大家共享素材,再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创作。在奥运会上,同行不仅是对手,也是合作伙伴。没有人能够一人包办所有项目的采访,必须依靠媒体间、同行间,甚至外国同行不同形式的合作。

(4)生活能力

一般情况下,奥运会组委会指定的酒店价格比较昂贵,生活不太方便。一些媒体的记者,尤其是采访名额少或单枪匹马采访奥运会的记者,他们选择了几人合租住房、租车,自己采购做饭的方式,这种做法不仅能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中也可以互相关照,看上去就像一个临时组合的家庭。从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我国记者就采用这种方式采访奥运会,没有想到这种方式还能给采访带来许多意外的“收获”。因为在“家”里能吃上可口的中国饭,喝到沁人的中国茶,还能使记者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有困难得到及时的帮助。甚至关系好的教练员、运动员和代表团官员,都愿意在比赛闲暇前来体验和享受一番。

但是,要想在这样的“家庭”占有一席之地,记者首先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即会做饭、会开车、能料理家务,没有平时的生活积累是不可想象的。年轻的记者对生活技能往往不太看重,其实这里面大有文章。比如,采访世界冠军很难,采访外国的世界冠军则难上加难,但假如你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有独具慧眼的购物能力,有驾车的能力,可以利用帮助他们购物的过程,轻而易举地获得采访机会,甚至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获得一手素材。有记者就曾利用送教练员、运动员回奥运村的途中,利用上街观光的机会完成了独家专访。所以,生活能力不仅是奥运会报道,也是记者职业的基本需求。

奥运新闻报道是对一名新闻记者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和锻炼,创新能力、运筹能力、沟通能力和生活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只能经过长期的磨炼和有意识的培养才能积累而成,要从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做起,逐渐积累和提升各种能力,使自己在激烈的新闻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谈到的四种能力是记者采访任何比赛时都要具备的条件,在下面其他赛事的介绍中,将不再一一赘述。

2.奥运会采访准备与策略

(1)奥运会采访准备

奥运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体育赛事,体育记者无不把亲身采访一届奥运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很多体育记者甚至把采访奥运会看做是记者生涯的最高境界。然而,当机会到来时,应该如何把握时机,创造条件,高质量地完成好奥运会的报道任务,则要动脑筋想办法,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①资料准备

体育记者对分管的比赛项目必须达到精通的程度,不然就很难作出深刻的报道。然而,由于奥运会比赛项目多,派出的记者人数有限,即使是媒体有条件进行兵团作战,一个人也要分管数个项目,记者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赛前的案头工作一定要做细、做足。

首先,要熟悉比赛项目的规则,特别要注意该项目是否发生了变化,与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操项目的评分方法取消了10分封顶,乒乓球团体比赛项目也将发生变化等。其次,对该项目在往届的比赛成绩、世界的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不要忘记在近两年内该项目在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洲际比赛或者巡回赛上的比赛情况,这样才能较为完整地展现一个项目的基本格局,对重点选手的一贯表现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最后,在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对本届奥运会的重点夺金及夺牌的国家和选手进行预测。

中国记者的采访重点是中国运动员的表现,因此对项目的整体情况以及重点运动员要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比如对一名优秀运动员,除要了解他的运动成绩,还需要了解更多、更深入的信息,比如人生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身体状况、对手情况等。想要得到这些信息,就要和运动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最好能和他成为可信赖的朋友。在资料的准备上,对于外国选手,抓重点、抓新人是可遵循的原则。

②身心准备

奥运新闻大战对记者的心理和体能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奥运会期间,记者一人顶几个人用,每天都在超负荷地工作,他们不仅要穿梭于各个赛场进行采访,观看比赛,还要出席新闻发布会,参加各项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撰写稿件,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因此,人们常常会看到,在新闻中心里记者倒在沙发上,甚或直接躺倒在地小睡一会儿。一天只吃一顿饭是常有的事,一边看比赛,一边写稿件,甚至一边坐班车一边发稿。记者最怕的是重要比赛结束时间晚,必须在截稿时间内把稿件发回国内。而在比赛结束后,还要举行新闻发布会,并且教练、运动员的采访也不能不听。发稿计划则常常是一组文章,除了消息、特写外,还有人物访谈和评论,几千字的稿件,记者在两个多小时内写出,真恨不得再长出几只手。当回到宾馆时,已经是精疲力竭,肚子饿得咕咕叫,才发现自己还没吃晚饭。睡觉之前,必须制定好次日的报道方案、行动路线、查找资料。在奥运会期间,前方记者一天能睡上五小时觉,已经不错了。记者见面打招呼,从来不问你吃了没有,而是你瘦了几斤。可以想见,记者的心理压力和身体承受力遇到了多么大的挑战。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体能做保证,记者是难以坚持下来的。

一些经验不足的体育记者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一旦进入奥运赛场,要么过于兴奋紧张,手忙脚乱,不知从何下手;要么过于放松,看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抓不到新闻。而真正理想的状态是,既不能太紧张也不能太放松,在平静之中捕捉自己需要的新闻点。要达到工作的最佳状态,拥有完整的信息资料,做到胸有成竹外,赛前的心理调整也不可忽视。

(2)采访策略

①占据有利地形

奥运会对各个区域的划分相当严格,因此要采访就要选好“捕猎”地点。

混合区是最重要的采访区域。按照规定,所有运动员在比赛结束之后都要从混合区通过,他们可以在这里接受各国记者的采访。在奥运会比赛期间,由于运动队专心训练和比赛,即使与代表团关系良好的记者,也难以接触到教练与选手本人,混合区自然成为记者争相抢占的采访地点,为此记者因抢占有利地形而动武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记者为了获得第一手素材,在比赛进行时就离开记者席,直接到混合区等待,以便捞到一条大鱼。

了解清楚运动员乘坐班车的地方也很重要,因为这里的管理相对较松,运动员和教练员都随意地站在一起,记者可以和他们随便聊聊,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取有用的信息。

同类推荐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 信仰追问

    信仰追问

    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信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恪守的个别信念或信条,而是关于信念的系统化的理论思考,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信仰问题的不懈探求与追问。在论述信仰这一哲学味很浓的较为玄奥的问题时,作者梳理出101个问题,采用哲学随笔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何谓信仰、谁在信仰、信仰什么、怎样信仰、信仰何用,极富哲理的语言,给人以思辨的体验和一种精神的愉快。
  •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与新闻传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政府“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运用传媒提高政府部门执政形象、引导舆论的“新闻执政”理念不仅是西方现代政府的共识,同时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本书介绍了境外主流媒体、驻华新闻机构及其涉华报道的主要特点,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的各种策略。适读对象:各级政府对外宣传管理人员,国际关系、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广大师生。
热门推荐
  • 狠妃倾城:王爷,请下榻

    狠妃倾城:王爷,请下榻

    一朝穿越,却在婚床上被喜烛破身!更苦逼的是,渣男白莲齐上阵,虐她身虐她心,还妄想把她做成药人给白莲花解毒。妈蛋,老虎不发威,真当老娘是病猫了!治渣男,虐白莲,步步为营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是……这夜夜爬床压上身的王爷是个什么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强秘术

    最强秘术

    最强秘术,纵横都市。轻身秘术,能让他飞檐走壁。隐身秘术,能让他消失无形。……
  • 从零开始的逆神传说

    从零开始的逆神传说

    “这无尽的幻想世界,全都是朕的囊中之物,惹怒我别说你只是一个圣者的分身,即便是你的真身降临,我也会将你活活打死。”安若离端坐在九重天外天至高之地的王座上,俯视着眼前那尊如同天神一般的存在,就如同在看一只蝼蚁般,蔑视道:“我连真正的神灵都敢杀,更妄论是你。”
  • 最糟糕的BUG之神

    最糟糕的BUG之神

    有的人,死就死了,也没有然后。而有的人死了却能复活,并在重生后,身体中的某个部位还会获得bug能力。第一个觉醒的二弟是位战力无匹的变态佬。第二个觉醒的三屁是位妙手回春的憨厚家。第三个觉醒的四嘴是位嘴炮无敌的贱痞货。第四个觉醒的五手是位出神入化的做死者。......而拥有如此多bug能力甚至可超越神灵的他,却受尽了这些家伙的欺凌。【本文内容尽量不变态不重口不突破下线并竭力保持节操】
  • 菁色素颜凉空城

    菁色素颜凉空城

    羁傲不羁的洛天琴and娘气十足的尹星源,一碰面就打,而且都是洛天琴占上风,尹星源,自己好自为之吧!
  • 几世轮回遇玫瑰

    几世轮回遇玫瑰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 键盘争雄

    键盘争雄

    萧雨是一名专业打字员,每分钟最高可打三百字以上!时速一万五千字!萧羽是第七空间的地球上一名网络作者,玄幻仙侠、历史都市样样精通,想象力丰富,文学功底扎实!萧羽一旦码起字来,思绪翻飞,灵感不断;然而他的码字速度却惨不忍睹!成绩一直不温不火!当萧雨穿越附身萧羽,用上笔名潇潇雨歇在网络上开始码字时,网络大神们都集体表示——亚历山大···
  • 相爱穿梭千年之美人驾到

    相爱穿梭千年之美人驾到

    原本以为穿越不过是电视剧与小说里常用的桥段,朋友跟我提及我只是淡淡笑之,不屑地鄙夷。穿越?呵呵,是白日做梦吧!可能吗?可恰恰我就是在睡梦中穿越的,当我醒来,我不禁崩溃,这世上真有穿越?完了,我在出差,然后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的单位还不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呢?怎么办?堂堂考古系教授助理,年方二十八还没谈过一个男朋友,就这么迷糊穿了……
  • 如墨似香:好久不见

    如墨似香:好久不见

    “我们回到从前好不好?”,“不,我们回不去了,如墨,你还小吗?我们真的回不去了。”,相信我,只要你愿意,我还是从前的我,我们重新开始好不好”,她笑了笑:“你怎么还是那么小孩子啊,你怎么还是那么幼稚啊,你快走啊,永远不要在出现了……”她强忍着眼泪,他终于沉默了,他转身,一小步一小步的迈着,忽然他停下来“如果你累了,别忘了还有我。”说完这句话,他很快的跑开了,风吹落了落叶,吹落了他的眼泪,她在原地苦笑着说:“如果我现在就说我累了呢?如墨,对不起…"【姐弟恋,微虐文】
  • 异世神屠

    异世神屠

    修行靠宝鼎,能炼丹器符。更布奇阵成坦途。莫怪手辣心狠,挥手成神屠。不惧万夫指,痛饮酒千壶。满天神佛是吾奴。老子牛B,老子气吞吴。老子仰天长啸:咱是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