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8300000010

第10章 国内外体育新闻发展概况(9)

(1)体育报刊的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振兴,体育报业的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截至1988年,我国以宣传体育竞赛、训练、健身以及体育人物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性报刊,共有80余家,各种体育专业报纸有30种左右。

“文革”之后,随着体育事业的恢复迎来了体育期刊发展的一次高潮,各地各级体委、各级单项运动协会陆续创办了一大批体育消费类期刊,如黑龙江省体委的《当代体育》、《少林拳法》(后改为《精武》)、《北方棋艺》,广东省体委的《体育春秋》《武林》,新疆体委的《体育时空》,北京市体委的《北京体育》(后改为《体育博览》)、《武魂》,吉林省体委的《拳击与格斗》。中央级出版单位及单项体育协会也不甘落后,出版了《乒乓世界》《中华武术》《足球世界》《网球天地》《中国钓鱼》《健与美》《体育画报》等。突然之间,体育期刊遍地开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至1990年,我国消费类体育期刊的总数已经达到32种。

这一时期出现的消费类体育期刊,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新创刊的期刊强调以赢利为目的。如1983年,《当代体育》创刊时定价为0.38元,几乎相当于同期《新体育》定价的两倍。广告成为期刊赢利的重要途径,与《新体育》创刊时完全依靠政府拨款和发行赢利相比,这时的体育期刊被推向市场,逐步脱离了政府的保护伞,使得期刊除了通过发行来获得经济收入之外,还可以通过刊登广告获得收入。体育期刊从仅销售内容,转变为“二次销售”模式。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兴盛,单项体育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体育期刊开始走向细分之路,一些单项报刊一创刊就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如《武术健身》创刊号的发行量就高达195万册;《精武》创刊号发行量为83万册,第二期上升至105万册;《围棋天地》的发行量达到20万;《中国排球》也达到了几十万册。为之后愈演愈烈的体育报刊按体育项目分众化分众化在传播学上指,按照受众不同的位置、特点、需求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受众群,进行差异性服务。发展拉开序幕。

(2)综合性报纸开辟出体育版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首都和省级的综合性报纸,陆续重开或开辟出体育版或体育专栏,如《工人日报》的“体坛纵横”,《中国青年报》的“体育爱好者”等都是深受读者欢迎的栏目。《人民日报》的“体育之角”,1983年发稿近百万字,体育图片达到2000多幅。

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都重新开设体育栏目。

《解放日报》于1981年1月3日恢复体育星期栏,每周末出一期,约5000字。1984年12月22日创办“周末增刊”时,体育栏纳入第三版。1988年元旦,该报扩为八版,体育专栏每日见报于第四版,约4000字。每逢大赛,每天出专版,如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召开时,专版为第二版,重要文章放在第一版,从开幕到闭幕17天中,发稿213篇,约13万多字。

《文汇报》于1981年开始办“体育场”专栏,每周五刊出一次,约4000字。每逢重大体育活动,每天均做报道。

《新民晚报》自1982年元旦复刊后,辟出第二版约6000字做体育版。每逢重大活动,扩大为两个版面。该报以足球与棋类报道为多,设有专门的体育部。该报为上海体育报道量最大的报纸。

此外,《青年报》自1980年辟出“今日体坛”专栏,安排于第七版,约4500字。《少年报》的体育栏设于新闻版和社科版中。《劳动报》于1980年设“体育场”专栏,每逢周日在第四版中刊出,约5000字。

(3)电视体育的发展

“文革”结束后,1978年4月,中央电视台适应观众需要,重新恢复了专门的体育栏目,开办了《体育之窗》,设有“体坛人物”“体坛漫画”“佳作欣赏”“问与答”等小栏目。主要是普及体育知识,向观众介绍运动员、教练员的训练生活和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成就、体育科研动态等,也向观众报道当时为数不多的国内外赛事和体育交流的消息。随后,中央电视台又相继开办了《世界体育》《体坛纵横》两档栏目,每周各播出一次。

开地方电视台体育栏目之先河的是1979年12月30日开播的广东电视台的《体坛内外》栏目。北京、上海、广东等许多地方电视台都设立了专门机构或确定了专人负责体育节目,到1984年,全国大多数电视台普遍开设了体育栏目。

在赛事转播方面,电视体育有较大的发展,1978年,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直播了在阿根廷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杯足球赛的两场半决赛和决赛,这是中国电视第一次通过国际通讯卫星传送国际体育比赛的实况。也是中国观众第一次看到高水平的国际足球比赛实况。

1978年第八届亚运会在泰国曼谷举行。我国首次派运动员参加比赛,也是我国电视第一次从国外现场直播体育比赛。除了拍摄新闻片和专题片外,体育评论员宋世雄在曼谷为我国观众现场解说了开幕式和女排、男篮决赛的实况。1982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通过购买报道权的方式,从“亚广联”获得了在西班牙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报道权,并派出了四人报道小组到香港通过卫星收录了52场比赛。收录的同时对着画面配加解说,转播了其中的24场,另编辑制作了19部每集一小时的特辑。通过对这次足球赛的转播,为中国电视此后的重大国际赛事的报道探索了一条路子,即派编辑和解说员到香港,借助香港的电视力量现场转播在各大洲举行的重要比赛。同时,每天将赛事编辑成特辑,由民航机组带回北京播出。

1984年7月,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开幕,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派出五人电视报道组,与在香港工作的报道组密切合作,成功转播了开幕式、闭幕式、体操、游泳、跳水、举重、击剑、手球、篮球、排球、足球、柔道等精彩比赛,并播出了每集一小时、共30集的专题报道《洛杉矶奥运会》,播出新闻53条,发表评论三篇,总计约播出70多个小时的节目。这次奥运会的实况转播和所有有关奥运的新闻及专栏节目,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电视报道,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中央电视台建立了后方演播室,开设了早间专题,每天6∶30至7∶00直播。比赛高潮期间不间断播出,开创了中国电视连续播出90小时的纪录。运动会期间共播出各类奥运节目250小时,充分体现了电视传媒的优势。

1993年9月23日,国际奥委会在蒙特卡罗开会,决定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地。北京是有力的角逐者之一,举国关注此事。中央电视台首次使用国际通信卫星多点双向传送申办情况,同时,派出多个报道组分赴有关地点组织报道,所有报道组采制的信号、素材汇集台内,统一经中心演播室处理播出,并与事先制作好的节目相穿插,形成了一个以事件报道为主线,新闻、文艺、体育相结合的大型直播节目。尽管北京这次未能申办成功,但中央电视台通过申奥报道锻炼了队伍,检验了由新技术设备组建的节目制作系统,为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报道做了一次成功的预演。

5.体育新闻专业记者

随着我国体育新闻报道量的不断增加,体育专职记者开始大量涌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期间,有近80名记者参加了报道工作,回国之后,他们大多一直从事专业体育新闻报道,在他们中间产生了我国的第一批现代专业体育记者。到20世纪80年代末时,全国专职兼职体育记者已经有2000多人。

1980年,中央电视台成立体育部;

198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体育部;

1984年,新华社正式成立体育新闻编辑部,1992年,郭超人提出体育报道是新华社新闻报道的“三大支柱”之一,进一步明确了体育报道的重要地位和努力方向。从此新华社体育报道的整体实力不断加强,体育报道队伍不断壮大,发稿数量逐年增加,每年播发的中、英文体育稿件都逾万条。

1985年上海电视台成立体育部,设有编辑记者12人,播音员两人。随后《北京晚报》《羊城晚报》《成都晚报》等都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成立了独立的体育部。

由此,体育新闻业在中国蓬勃发展,体育报道也逐渐与政治形成有机、科学的结合,开始树立自己独特的风格,出现了更多地立足于体育本质进行宣传的新特点。

五、体育新闻的繁盛时期(1993~2005年)

1993年12月,中国第一个专业体育电视频道上海有线体育频道开播,标志着体育新闻在我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体育事业获得很大发展,人们对体育新闻需求量剧增,光线通讯和有线电视技术也逐步完善,体育新闻的受众从来没有这么广泛,在体育电视媒体强劲发展带动下,报纸、广播、网络的体育新闻都进入了繁盛的阶段,体育新闻科研蓬勃发展,体育新闻教育方兴未艾,体育新闻组织遍地开花,这一时期被称为体育新闻的“繁盛时期”。

1.体育报纸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职业联赛的兴起,尤其是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火暴,激发了体育报数量的极速增长。1992年至1997年,是我国体育报刊数量大幅增加的五年,至2002年韩日世界杯前夕,我国体育报纸数量达到了最高峰,一大批体育报因足球而生,再加上一些体育机关原有的体育报,2002年之前创刊的体育报纸达到了49种,使得我国体育报纸在数量上获得了一个大的增长。

(1)集团化促进发展

我国的体育报纸经历了初期数量大发展之后,许多体育报面临着盲目跟进所产生的种种问题。随着报刊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报业集团的兴起,在体育报纸领域经历了初次的洗牌。

1997年至1998年,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对全国报刊大力整顿治理的一年,大量因足球联赛而生的报刊为了与同行竞争,不惜拼版、拼消息相互攻击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残酷恶劣的竞争下,导致假新闻和新闻炒作现象屡见不鲜,以至于国家体委于1997年指出,要防止足球报道“三过”(过量、过热、过度)。一批跟风而上、制作粗糙、发行量小的体育报纸纷纷停刊或合并。

同时,由于地方报刊之间恶意竞争导致报纸质量下降,报纸市场资源浪费。国家倡导在各地建立区域性的报业集团,以引导并规范报刊市场,新闻出版界兴起了集团化趋势。

1996年1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同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广州日报》社进行报业集团试点,同年5月29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挂牌,成为中国首家报业集团。旗下创刊于1980年《足球报》处于改革前沿,一直走在体育媒体改革和发展最前沿,在集团化优势的驱动下,各种资源得到优化重组,从集团内外吸引一批体育新闻人才,1990年至2000年短短十年取得非常大的成功,发行量持续保持在100万份以上。

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功试点两年的基础上,国家新闻出版署又批准了数家报业集团,如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等。

以此为契机,1999年中国体育报业集团成立,由中国体育报社、新体育杂志社、中国体育杂志社、人民体育出版社合并重组。体育报业总社成为体育报刊界规模最大的实体,拥有四张报纸,24种各类期刊杂志,此外还拥有网站“中国体育在线”,以期通过北京这一体育大都市及国家体育总局的大背景获得新的发展。

《体坛周报》也于2000年投资数千万元,在北京分社建立网站和杂志社,开始走多种经营和规模扩张的道路,加上数年来与全国近30个地市有影响力的报社建立的发行、印刷站,不仅以最快的速度扩大发行量和影响力,而且还进一步降低了成本,这种合作使《体坛周报》彰显报业集团的实力。

《足球报》《中国体育报》《体坛周报》依托各自的报业集团减少了报纸的经营风险,增强了其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并获得了稳定的发展。规模、影响较小的一批地方体育报纸或在集团化优化组合中被停并,或在与同类集团化体育报纸的竞争中逐渐衰落。

同类推荐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 花雨满天

    花雨满天

    季羡林先生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在此过程中参悟到许多佛家思想的精髓——人一死就是涅槃,不用苦苦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斯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关于佛教研究的经典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佛教研究;第二辑,佛教与文学;第三辑,佛教人物。
  • 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5?12”汶川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但在抗震救灾的艰辛过程中,我在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陇南、甘南地震灾区采访时所经历的、听到的、看到的感人情景,仍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感动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但梁晓声一直坚持创作,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推出自己的作品,其中饱含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情怀,一直为大众所喜爱和尊敬。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作家、大学教师、读者等立场,对这个时代的文艺、文学等问题作了多维度的沉思。
热门推荐
  • EXO之英,陌路离殇

    EXO之英,陌路离殇

    你要赶我们走?”韩柒月“对”冰母面无表情地说(这是小三)“你。。。。”月“我什么我!”冰母“呵呵!你以为你是这家的女主人?哈哈!这是我听过的最大的笑话”月
  • 仙镜离缘

    仙镜离缘

    “离漠,真的是你吗?”她坐在蓬莱之巅,俯瞰一望无际的渤海,当初若不是为了救她,他也不会葬身鱼腹,如今,是他回来了吗……“你休要胡说,我不是什么青龙王的女儿,我跟你们青龙族没有半点瓜葛,你也不必再费唇舌了,我是不会跟你回去的!”她看着眼前的这个人,满脸厌恶与愤怒,何必假惺惺呢。……离漠,凌蘡花盛开了,真的像你当初说的那样,是一串串红色的像铃铛一样的小花,花香四溢,我在小屋中都能闻到,可是,你为何,为何还没回来……
  • 超神学霸

    超神学霸

    新时代浪潮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寒门学子与豪门学子间仍存在难以逾越的巨大鸿沟。出身卑微的卫斯元为追寻梦想,不断奋斗,却意外卷入几大势力的纷争中。他该如何应对穷凶极恶的歹徒和妖艳绝伦的美女?又会如何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及所学知识,巧妙地与敌周旋,突破重重困境,化解社会危难,并向自己的梦想迈进?本书篇幅300万字以上,情节紧凑,环环相扣,并将高中课程巧妙融入其中,以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形式展现出来。读者除了欣赏到精彩的故事情节,还能学到有用的知识。给学生很大帮助,亦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启发。
  • 梦亦无名

    梦亦无名

    实与虚,总是让人纠结不清;爱与恨,总是让人捉摸不透;天与地,总是让人啼笑皆非;你与我.......在你与我的世界中,经过了许许多多过客,经历了多多少少忐忑,妖艳的花丛中,我寻找到了你,茫茫人海中,你选择了我,一切终了之后,我把与你的相爱相杀写成了一个故事,虽有些许平凡,但同样也异常耀眼。
  • 巨狼无双(兽王系列)

    巨狼无双(兽王系列)

    昏迷的兰虎被一头巨鲸吞入肚中,好在幸运地被前往南极冰海寻找宠兽卵的符青青姐弟给救出,兰虎于是在符青青姐弟的捕鲸船上待了下来。兰虎受伤严重,许多经脉淤塞受创,一身暗能量被毁了十之八九,但是兰虎很快发现南极冰海是凝聚冰系暗能量核心的最佳环境……兰虎在南极冰海一处寒泉中顺利凝聚出冰系暗能量核心,然后搭乘符青青姐弟的捕鲸船返航。苏尔为了获得神鹰城城主凌九霄的庇护而将双头巨狼送给凌九霄。兰虎返回陆地,恰逢神鹰商行奉凌九霄的命令将双头巨狼送往设立在海外一座岛上的基地中。兰虎顺着双头巨狼的气息追到海上,大战一触即发……
  • 火影之无影传

    火影之无影传

    悲剧的开学了5555555
  • 我的味可滋

    我的味可滋

    如果你喜欢的人是个大明星怎么办?她原打算着一个人默默喜欢却不知何时被他抽丝剥茧地一点一点发觉当一切埋藏的感情被揭开她才发现原来简简单单爱他就好PS:论追星的正确打开方式^_^又名《简单爱》
  • 执掌主神空间

    执掌主神空间

    一个小小的程序员,没日没夜奔忙于客户与代码之间,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有一天,他获得了一个残破的类似虚拟网游的主神头盔,借助他自己的专业知识,竭尽全力,利用这个头盔仅剩下的一些功能实将一个仅存在与传说中的主神空间从零开始建设起来……作为成长中的主神,胡木对自己的敌人,一直头疼的不是如何打败他们,而是如何让他们为自己打工,从而获得利益。
  • 都市剩女重生记录

    都市剩女重生记录

    一个大龄都市剩女,带着极强的意念重生了。一个自谓成熟的产品经理重生到小时候6岁的时候。一点点的拾起曾经的遗憾;一步步的带着家人奔小康;一寸寸的改造自己,一不留神,成了美女,一不小心,过上了更加水生火热的日子。
  • 青冥藏

    青冥藏

    沿着这座铁索桥一直跑,前面是什么……少年右眼留着鲜血,黑洞洞的什么都没有,但是声音却是出奇的冷静前面是无尽深渊,桥是断的,只有一条锁链支撑……少年身后有一个人影,很模糊,看不清面目,他警告着少年,要劝他回头不对,前面是不一样的世界,是自由少年将手中的长剑扔下悬崖,义无反顾的向前迈步,坚定而又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