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8100000029

第29章 言论自由的实现途径(6)

三、言论自由应相互“容忍”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不能相互“容忍”则无言论自由。

因此在观点相异之时,应该谨防“正义的火气”。这是胡适关于“言论如何才能自由”的另一个核心观点。

1958年12月16日下午,胡适与其秘书谈话,提及十七八年前他去看望康奈尔大学的史学老师伯尔教授(George Lincoln Burr,1857—1939)的故事,说道:“那天伯尔先生和我谈了一天的话,我至今还没有忘记。他说:‘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重要’(Toleranc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freedom)。其实容忍就是自由: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我自己也有‘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感想。”1959年3月16日,胡适在第20卷第6期《自由中国》上发表《容忍与自由》,进一步阐释上述谈话中的观点。以下将围绕此文所发生的争论展开论述。

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一场纯粹的学术讨论,而与前述“陈怀琪事件”颇有关联。其中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因胡适一再坚持,并答应做出礼让的删改,同时加上雷震的首肯,胡适那封给《自由中国》的公开信才得以发表。排印之后,雷震担心殷海光与戴杜衡有意见,还费了一些唇舌来争取他们的谅解。因此,“容忍与自由”争论颇能反映胡适与《自由中国》的分歧。

(一)争论“容忍与自由”

《容忍与自由》一文发表后旋即引起强烈反响,论者指出:“证诸该文当时所引起的回应,那是中国自由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此言非虚,该文至今仍然常受关注。

1.缘起

撰写《容忍与自由》颇耗胡适的心力,虽是短论但比“论文难写”——“足足费了几个晚上的工夫”。该文开头即引述伯尔教授那句“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tolerance)比自由更重要”,胡适表示这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自己也有同样的感想;并且“有时我竟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继而他回顾年少之时很不容忍的“卫道”态度——1908年,17岁的胡适在《竞业旬报》上发表《无鬼丛话》,其中一条引用《礼记·王制》中的“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五十余年后重提此事,胡适指出:“我在那时候已是一个无鬼论者、无神论者,所以发出那种摧除迷信的狂论。”

《礼记·王制》中的那段全文为——“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此四诛者,不以听。”胡适抄录此段,指出:“我在五十年前,完全没有懂得这一段话的‘诛’正是中国专制政体之下禁止新思想、新学术、新信仰、新艺术的经典的根据。”他分析道:第一诛和第四诛“都可以用来摧残宗教信仰的自由”;第二诛“可以用来禁绝艺术创作的自由,也可以用来‘杀’许多发明‘奇技奇器’的科学家”;第三诛则“可以用来摧残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著作出版的自由”。

胡适指出:叙述此事意在说明他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虽然仍是无神论者,但“幼稚而又狂妄的不容忍的态度”已然变成“能够容忍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也能够容忍一切诚心信仰宗教的人”。因为在绝大多数人信神的社会里,居然有雅量能容忍他的无神论,因此他“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在他看来,“喜同恶异”是不容忍的根源,而这又根植于“深信自己不会错”的心理: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不容忍只是不能容忍和我自己不同的新思想和新信仰……一切对异端的迫害,一切对“异己”的摧残,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论被压迫,都由于这一点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心理。因为深信是不会错的,所以不能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了。

因不满于罗马旧教的种种“不容忍”与“不自由”,加尔文等人才开始宗教革新运动;但是新教在北欧胜利之后,其领袖们又逐渐走上不容忍之路。敢于独立思想、批评新教教条的学者塞维图斯,于1553年10月23日因“异端邪说”之罪,被加尔文处以火刑。次年,在一篇为自己辩护的文章中,加尔文宣称“严厉惩治邪说者的权威是无可疑的……这工作是为上帝的光荣战斗”。文中胡适举此案例,指出:“上帝自己说话,还会错吗?为上帝的光荣作战,还会错吗?这一点‘我不会错’的心理,就是一切不容忍的根苗。”由这一宗教自由史上的教训,胡适强调: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但是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

胡适还指出在政治思想和社会问题的讨论上,同样地感觉到“不容忍是常见的,而容忍总是很稀有的”。譬如《新青年》提倡白话文时,胡适提出“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陈独秀则答复“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对此,胡适表示:四十余年以来,他一直觉得陈氏的态度“很武断”、“很不容忍”,是“最容易引起别人的恶感”,是“最容易引起反对的”。因而他强调道: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我们受过实验主义的训练的人,本来就不承认有“绝对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2.争论

在紧接着一期的杂志上,殷海光发表一篇《胡适论〈容忍与自由〉读后》。其实,他对胡适的观点很反感,不过碍于情势,方才开篇即赞誉道——“这篇文章是近四十年来中国思想上的一个伟大的文献。这篇文章底意蕴是中国人应走的大方向的指南针。”

然后,殷海光顺着胡适的思路推衍发挥,指出:假使大家都认为“我不会错”、“我站在正义的一边、我”“代表光明的一面”,这种心理将会使人认为“真理只有一个”,而且“这一个”就在我手里。此种想法如果持之甚坚,那么就会产生一种狂热情绪,它“在古代是异教迫害的原动力,在现代是反民主地区之思想迫害以及政治迫害的原动力”。此处,他与胡适的立场一致,表示:“当我们坚持己见的时候,我们不要忽略别人坚持己见的权利。如果我们希望别人尊重我们坚持己见的权利,那末我们也就得尊重别人坚持己见的权利。这就是‘容忍’的表现。”

作为一个逻辑实证论者,殷海光还指出:当观点“互相矛盾而不同为真”时,诉诸权威或是暴力一概是“不讲理”,“有而且只有诉诸经验与逻辑”。接着,他以运作论的观点,强调应以“主义”的“实际步骤”作为是否可以对其加以容忍的标准。他认为:“一切‘主义’在文字方面的异同根本不是重要的事。最关重要的事是实行‘主义’的实际步骤,尤其是它所引起的情绪类型和对待异己的反应方式。如果有甲、乙两种‘主义’,二者的招牌不同,‘理论体系’不同,但是二者实行的步骤在基本上相同,所引起的情绪类型相同,对待异己的反应方式相同,那末,从运作的观点看,二者是异形而同质的,因此二者应该视为同一个‘主义’。因为,它们所产生的实际结果,或所予人的实际影响,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形之下,二种‘主义’的名称不同,‘理论体系’不同,对于大多数人是没有意义的。”他还强调:“容忍在思想言论方面的对象,必须是普遍地,不可有例外。一有例外,则不容忍的‘精神’就会从这个缺口挤出去,成为迫害异己的‘大道理’,而造成全面的不容忍。”

但在文末,殷海光在观点上就与胡适颇为针锋相对,指出:“同样是容忍,要求别人对自己容忍易,要求自己对别人容忍却难。同样是容忍,无权无势的人易,有权有势的人难。容忍,是属于自我训练(self-discipline)一类的行为……当着没有外力抑制而犹能自律,这只有最高‘心性修养’的人才办得到……有权有势的人在‘心性修养’方面似乎更属平凡……要这类人士学习容忍,简直比缆绳穿过针孔更难。”如是,他直言道:“适之先生是历史大家。他一定知道,就咱们中国而论,自古至今,容忍的总是老百姓,被容忍的总是统治者。所以,我们依据经验事实,认为适之先生要提倡容忍的话,还得多多向这类人士说法。”对于殷氏的这一观点,曾有论者指出:“将容忍问题与权力问题挂勾,无形中减轻了自己(指当时没有权力的一群‘老百姓’)要容忍的责任……

他抗拒将‘容忍’的批判刀锋指向自己;这种态度,不就是犯了‘我们绝无问题’的问题吗?”

毛子水也在同一期上发表一篇《〈容忍与自由〉书后》。该文赞成胡适以强调道德修养与思想宽容的立场来阐释自由的意义。

同时他亦强调:“在现代一个民主国家里,非特官吏和议员需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即每一个公民亦须这样。但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雅量,亦非有很高的修养不能。具有这种修养的,千万人里恐怕亦难得几个。平常人所以肯听别人的话,多半不是由于修养,而是迫于社会制定的规则。小而会议规则,大而国家宪法或《世界人权宣言》,都是这种规则的例子。一个人要遵守规则,有时便不能从心所欲。这种守法的习惯,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亦是人类获得真正自由的基础。”这段话很含蓄,毛子水还指出:“我以为‘守法’亦是胡先生所说的‘容忍’的一个意义。”此外,由于双方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毛子水十分熟悉胡适的思想,准确地指出了其关于“容忍与自由”见解的知识背景和思想资源。

3.回应

1959年11月20日,在《自由中国》创刊十周年纪念会上,胡适发表了题为《容忍与自由》的演讲以作回应。他首先表示当时撰写《容忍与自由》一文意在希望大家懂得“容忍是双方面的事”,即:“一方面我们运用思想自由、言论自由权利时,应该有一种容忍的态度;同时政府或社会上有势力的人,也应该有一种容忍的态度。大家都应该觉得我们的想法不一定是对的,是难免有错的。因为难免有错,便应该容忍逆耳之言;这些听不进去的话,也许有道理在里面。”

1946年,胡适作为校长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时曾用宋朝大学问家吕伯恭的“善未易察,理未易明”一语勉励诸生。

毛子水认为此语是《容忍与自由》一文的哲学背景,胡适在演讲中表示赞成,并且强调“所有一切保障自由的法律和制度,都可以说建立在‘理未易明’这句话上面”。

胡适继而指出他“受到穆勒大著《自由论》的影响很大”,因为该书第二章强调“言论所以必须有自由,最基本的理由是:可能我们自己的信仰是错误的;我们所认为真理的,可能不完全是真理,可能是错的”。严复曾将此书译为《群己权界论》,“可惜当时国人很少喜欢‘真学问’的,所以并没有什么大影响”;所以他颇希望“在座有研究有兴趣的朋友,把这部大书译成白话的、加注解的中文本,以飨我们主持政治和主持言论的人士”。

胡适重点答复了殷海光的意见——应该多向有权有势的人而非拿笔杆的穷书生说“容忍”。他提出首先应该思考一个问题——“究竟谁是有权有势的人”;然后表示:许多有权有势的人反对言论自由是由于他们恐惧言论的力量,因而“我们这一班主持言论的人,不要太自卑。我们不是弱者;我们也是有权有势的人。不过我们的势力,不是那种幼稚的势力,也不是暴力。我们的力量,是凭人类的良知而存在的”。胡适强调主持言论的人应该注意两点:第一,不要把我们自己看成是弱者。有权有势的人当中,也包括我们自己这一班拿笔杆的穷书生;我们也是强者。第二,因为我们也是强者,我们也是有权有势的人,我们绝对不可以滥用我们的权力。

那么应该如何善用权力?胡适赞成毛子水在《〈自由中国〉十周年感言》中的主张——“我以为说话要有力量,当使说法顺耳。

《礼记》上说,‘情欲信,辞欲巧’。这个‘巧’字下得最好。所谓‘巧’,当然不是花言巧语,乃是说出来的话令人听得进。譬如批评一个人,非特要使第三者觉得我们所说的话正直公平,并且要使受批评的人听到亦觉得心服。”最后,胡适提及雷震的一篇文章:该文用“对人无成见,对事有是非”表明《自由中国》的说话态度;还指出“我们要用负责的态度,来说有分际的话”。对此,胡适结合实际强调:践行这些很难,“恐怕要时时刻刻记取穆勒《自由论》第二章的说话”。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第八卷)

    菜根谭(第八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读禅学领导

    读禅学领导

    在王帅专著的《读禅学领导》当中,并没有深奥的理论,也没有晦涩难懂的言语。《读禅学领导》这本书从一个个经典的禅学小故事入手,辅以简单通俗、耐人寻味的话语,并且结合了现代的领导方式和领导理念,从多个角度入手,给予现代领导者一首静心曲,让我们在迷失的道路上,追寻着这首美乐,找到成功的方向,体会人生的真谛。愿每一位现代领导者都能够从一个个经典的禅学故事,一句句开悟心灵的话语当中,体会到禅学中的领导精髓,而且运用到实际的领导工作中去,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平静、愉悦、幸福,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思想上的升华。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梁启超其人其书

    梁启超其人其书

    作者系中国近代史、中国经学史研究名家,长期收集、整理近代思想家文献,对于戊戌变法研究尤为深入,此书系作者近三十年研究梁启超的心得,对梁氏生平与论著的重要侧面进行探索,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热门推荐
  • 职方外纪

    职方外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宠冷狂毒医

    霸宠冷狂毒医

    有女者,天生媚骨,灿然生香,冷傲狂妄,毒医无双。她是游走于黑暗的王牌杀手,惨遭背叛,溺海而亡。她是被作为棋子的尤物奸细,身份暴露,虐待至死。时空交错,冷酷女王成为了魅惑舞姬,一方牢笼,囚禁的不再是落魄草鸡,而是浴血重生的凤凰。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绝宠毒妃:祁王请签收

    绝宠毒妃:祁王请签收

    前世,因为一次任务的失败,身为21世纪国际第一杀手的她竟魂穿到了一位难产的孕妇身上。凭着自己高超的医术,她成功的生下来原主的儿子。六年后,她化身为毒医和儿子游走人间,好不惬意。不过,偶遇到儿子的老爹,这是什么鬼?“我会娶你。”他说。“我不需要你。”她说。“不,你需要我。”他说。经过相处,她觉得他也算是一个可靠的人。他和她签订了一纸契约,她成了他的专属大夫。“我找到了我的爱。”面对家里给他安排的亲事,他不容置疑的拒绝。她也向他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而他却毫不介意。两颗心渐渐地靠拢。六年前的相遇,成就了六年后的相守。不负遇见。
  • 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

    所谓关系营销,是以系统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将企业转身于社会经济大环境中来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它依据“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交易自会随之而来”的基本原理,来创造买卖双方稳定和互助的伙伴关系。本书就如何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如何对客户期望值进行分析、如何进行客户识别、客户关系层次定位、如何建立基于客户关系的营销战略、如何区别对待客户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叙述。
  • 南有落枳

    南有落枳

    风吹起花瓣犹如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摇晃摇晃,成为我命途中最美的点缀。看天,看雪,看季候,深深的暗影!好朋友不但应该在关键时刻拔刀相助,不但应该分享彼此的秘密,还应该随时义无反顾地,为对方作出牺牲。过去是我尘封的日记,忽一日,我清点它们,它们整齐但模糊,窎远。我想,也许可以把它们刻字那座叫爱情的碑的背后!换一种风格来想象那些年轻的生命享受的质朴而唯美的光阴在古老的灯光,风化的笔迹,僵直的手指都再不能延续书写的时候,从两片淡绿色的阳光里,复苏的柔软的生命,却才刚刚开始。
  • 狼烟灯火

    狼烟灯火

    【【2016“NEXTIDEA”女生原创文学大赏参赛作品】】“哼,大家看我脸就知道,像我这种一出场就拉高平均颜值,扩大贫富差距,加深人与人之间伤害的大美人,怎么不令人妒忌而加害呢”云苍雪高傲地一昂头,着实把众人都给吓着了。妖骨邪气一笑,同意地点点头‘的确如此...........“姨娘姐妹欺我?打!众人嘲笑她是废材?打!"连废材都打不过的是什么呢"苍雪踩在众人身上傲然一笑
  • 行尸之路

    行尸之路

    一步步成长,建立起自己的丧尸王朝,文风接近现实,可以消遣时光的读物。(这是一本类似美剧行尸走肉的小说,比较扁游戏漫画的剧情,主人公是个普通人,没有进化,没有异能,也没有狗血,有的只是末日环境中的人性。)
  • 最强灭神手册

    最强灭神手册

    这是个特工不小心掉进美女浴桶里引发的故事!不管你是神,还是妖,还是魔!不管你有多牛逼!我让你笑,你不敢哭;我让你生,你不敢死!天上地下,诸天万界,唯我独尊!
  • 星夜悲伤半缕

    星夜悲伤半缕

    在年少的那些时期,总会有一些动西困扰着我们,害怕,退缩,不再敢触碰,慢慢的,以为世间已无我们的席地,用心建一座孤城,让人无法靠近,低着头,忘了还有一片星空可以仰望
  • 读历史悟人生

    读历史悟人生

    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群星闪耀,博大精深,其中每一个时代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生活的真谛,为我们的生活指明航向。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典籍中选取了一些对我们现代人仍有指导作用的鲜活史例。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好的东西,古人如此,今人可亦然;但对于那些不成功的东西,我们则应静下心来细加分析,从中总结深思,以免重蹈覆辙!书中的历史是非、人物纵横都已经过去,但我增在不能背叛过去的同时,更应该去总结历史嬗谈兴替的内在规律,而得出人生的真谛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我们想要明是非,领悟昨天的精髓,就必须以史为鉴,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