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8100000002

第2章 引言(1)

胡适早年即“暴得大名”,他自青年时代起就广受关注。唐德刚先生对此有一段妙论——“他底一生,简直就是玻璃缸里的一条金鱼;他摇头摆尾、浮沉上下、一言一笑……在在都被千万只眼睛注视着。稍有一点关于‘胡适’的小故事,在报章杂志上不是‘头条’,也是‘花边’。”此外,“胡适”也是学界一个不易处理的题目:前些年是贬多于褒,近几年则褒多于贬;趋势虽然明显,争议仍然存在。研究胡适的论文与专著,数量之多,也诚为现代学人中所罕见。选择这样既存争议又是热点的人物为研究对象,且同时以颇为敏感的“言论自由”为研究主题,是笔者的一次大胆“尝试”,实有如履薄冰之感。

一、认知“熟悉的陌生人”

1956年2月,******主席在怀仁堂宴请全国政协的知识分子代表时,曾就批判胡适一事指出:“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煞,应当实事求是。”其实随着思想解放的步伐,在1979年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时,大陆就出现了一批重新评价与研究胡适的论文,学术史上的胡适开始不再被忽视。随后20余年的研究,胡适的“本来面目”亦日渐清晰。

尽管如此,不少人对胡适其人及胡适思想的认知依然存在偏差。徐宗勉先生就指出:“胡适研究近二十年来已有了很大的进展,研究本身也越来越客观,基本上做到了实事求是。但正像大家所指出的,这仅是学者中的情况。至于社会上一般人,甚至一些文化工作者和政府官员,还远没有脱离过去错误地全盘否定胡适的影响,仍然视胡适为‘买办文人’或其他什么反动人物。他们有的是不知道历史——正像我当年也跟着‘批判’胡适是出于无知一样——有的则是有顾虑,总之是不了解或不敢承认胡适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和中国新文化建设上的巨大功绩,以致为了抹去胡适而公然歪曲历史的事也时有所见。”此言非虚,针对1999年版《辞海》“胡适”词条的批评即是一例。

具体到“胡适的言论自由思想”,则更是一个认知盲点。与他的其他理念相比,胡适的言论自由思想不仅不广为人知,且更易遭人误解。1962年3月2日,胡适辞世后的公祭之日,台湾《联合报》的社论《胡适与言论自由》就指出此点:思想界巨人胡适先生逝世,转瞬一周,这一周来的报纸,连日刊载对胡先生学术、道德、文章的颂扬文字,胡先生的身后,也可算得备极哀荣。我们发现这些文字,似乎对胡先生关于言论自由的见解,尚少人提及……在不同的场合,胡先生曾经就言论自由这个题目说了些在表面上看上去好像不甚相同,甚至显得有点前后矛盾的话,以致一部分人感觉到他与权威挑战而不安,另一部人则感觉他与权威妥协而不喜。事实上,胡先生仍然是一贯的,他只是对这个尖锐而容易引起争辩的题目采取了一种较为中和的立场。他明知这种立场是两不讨好的,他却始终坚持。时至今日,依旧少人提及。内地新闻学界尤是如此,对胡适争取言论自由的实践以及相关理念的了解程度,堪用“熟悉的陌生人”比拟——看似知晓,实则未知。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内地的“胡适研究”日趋升温,耿云志先生剖析其原因有二:一是“道义方面”的,即过去对胡适的批判是过分的,是不公正的;二则是“一种客观需求”、“一种时代的回应”。对此,笔者深以为然:胡适的一些主张在“救亡压倒启蒙”的当日或许不合时宜,但在安定有序建设现代化的今天却能凸显价值。其中,胡适在言论自由方面的理念,对学术与实践都富有启示意义。由于意识形态的遮蔽以及系统研究的缺失,至今仍被误读乃至忽视。对此,我们更应予以关注,充分发掘历史资源的现代价值。

譬如:胡适主张“自由”应区分“私人立场”和“政府立场”。这一否定“绝对自由”的论述当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一个私人尽可以一面绝对不信宗教,一面又可以主张“最大量的自由和涵忍”。可是一个政府在这个科学昌明的新时代,是不能迷信那18世纪的绝对自由论的。在绝对自由论之下,吸鸦片也是个人的自由,打吗啡也是个人的自由。然而现代的政府大都明白这种自由是不应该受保障的了。在同样的逻辑之下,如果一个政府承认某种宗教迷信是有害于国民的理智的健康的——正如鸦片有害于国民的身体的健康一样——那么,那个政府对于这种迷信应该有“合理的检查”,应该有相当的取缔。这不是“打倒一切宗教”,也不是“包容一切”。这不过是二十世纪的政府对人民应该的一种责任。

又如:胡适强调言论自由须负责任,曾于1933年正式提出“敬慎无所苟”的议政理念。这一理念含有深刻的“责任伦理”意蕴,至今仍有“纠偏”意义。

言之必可行也,这就是“无所苟”,这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话负责任。凡立一说,建一议,必须先把此说此议万一实行时可以发生的种种结果都一一想像出来,必须自己对于这种种结果准备担负责任。这才是立言无所苟。不能如此的,都是不负责任的废话。作政论的人,更不可不存这种“无所苟”的态度。因为政论是为社会国家设想,立一说或建一议都关系几千万或几万万人的幸福与痛苦。一言或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所以作政论的人更应该处处存哀矜,敬慎的态度,更应该在立说之前先想像一切可能的结果……不能如此的,只是白日说梦话,盲人骑瞎马,可以博取道旁无知小儿的拍手欢呼,然而不是诚心的为社会国家设计。梳理胡适的言论自由思想、提炼其中具有现代价值的理念,意义何在?换言之,为什么要走近并认知这一“熟悉的陌生人”?概而言之,是为我们的历史记忆能趋向完整。

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个人,如果缺乏足够的历史记忆,则难以具备良好的行动和辨别方向的能力。古罗马哲人西塞罗曾云:“人若不知出生以前发生之事,则将永如幼童。”的确,历史是人类对过去的记忆,知识的积累、进步必须以记忆为基础。若是涂抹或遗忘历史,很可能出现19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所言的“当过去不再昭示未来时,心灵便在黑暗中行走”的状况。

就胡适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而言,袁伟时先生举过一个例子:80至90年代,有人热衷鼓吹新权威主义,翻翻《独立评论》,看看其中辩论民主与****的资料,你就不觉其新了……说句老实话,近二十年不少热闹一时的争论,不仅论题绝大部分与上半个世纪重复,深度也远不如前。因此,他建议中国知识阶层“要成熟起来,读一读这些历史资料大有好处”。所以,今天亟须以平和的心情、客观的态度、在适当的距离之下进行研究,使我们的历史记忆趋向完整。

为此,我们应该尽量去了解历史的细节,它们往往会使人更加理解历史的脉络与轮廓。流逝的时光以及其他力量,虽然不能完全尘封思想的光芒,但其模糊细节的力量不容忽视。譬如:胡适亦有“金刚怒目”之时,在《******的鬼歌》一诗中发过“推翻这鸟政府”的议论。《******的鬼歌》全诗如下:

十年了/他们又来纪念了/他们借我们/出一张红报/做几篇文章/放一天例假/发表一批勋章/这就是我们的纪念了/要脸吗/这难道是革命的纪念吗/我们那时候/威权也不怕/生命也不顾/监狱作家乡/炸弹底下来去/我们能忍受这种无耻的纪念吗/别讨厌了/可以换个法子纪念了/大家合起来/赶掉这群狼/推翻这鸟政府/起一个新革命/造一个好政府/这才是******的纪念了。

此诗原载于1921年10月10日《晨报》,时有前言“今天(10月4日)因上海几家报馆要我做******的文章,我没有功夫,故做了一首诗。”此诗算不得好诗,但如此直白地对当时的衰朽政治表示不满;纵使峻急如鲁迅先生,恐怕也不会明说。不过这样的细节,在以往对“胡适”形象的建构中几被湮没。

大哲学家斯宾诺莎曾说:我们研究过去时,“不必赞许,不必惋惜,也不责难;但求了解而已”(Smile not,lament not,nor condemn;but understand)。因此,本书选择这一论题,意在立足史料的基础上,钩沉细节、梳理脉络、提炼要点,力求客观、整体、透彻地分析和呈现胡适的言论自由思想,以期相关的历史记忆趋向完整,进而能对当下有所裨益。

二、以评判的态度“回到胡适”

胡适在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据枢纽地位,诚如******先生所言:“在许多思想和学术领域内——从哲学、史学、文学到政治、宗教、道德、教育等——有人亦步亦趋地追随他,有人引申发挥他的观点和方法,也有人和他从容商榷异同,更有人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他施以猛烈的批评,但是几乎没有人可以完全忽视他的存在。”对胡适思想的研究、批判,上个世纪20年代末即已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一些共产党人在严肃批判的同时,仍持一种比较公允、客观的态度。如1937年3月,胡绳在《新学识》上发表《胡适论》一文,指出:“正如我们不能过分夸大他的思想中的进步处,我们也不应当过分夸大他的缺点”;“而且比较起有些买空卖空的‘学者’‘政客’来,倒还是胡适的遇事不苟且,尊重事实,注重具体问题这种态度是值得在战斗中间学习的”。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有两次胡适批判高潮,第一次始自1951年11月,以“京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改造运动”的形式出现,第二次则始自1954年11月,导火线是当年9、10月间的“红楼梦事件”。这两次运动中发表了大量的批胡文章,仅1955年三联书店就出版了厚厚8辑的“论文汇编”——《胡适思想批判》,近196万字。不可否认,其中绝大部分文章存在严重的简单化、片面化毛病,丧失了新中国成立前那种严肃而又不失客观公允的姿态。

胡适思想不仅在大陆被批判,而且在台湾也遭受“围剿”。1958年,在胡适返台定居前夕,出现一本名为《胡适与国运》的小册子。该书滥用“学术研究”之名,收录《胡适的领袖欲》、《请看空前的胡博士和我怎样佩服他的理由》等文章4篇,对胡适进行人身攻击和谩骂。与大陆稍有不同的是,台湾在“围剿”胡适思想的同时,还出版了胡适的部分著作以及少量的研究文章。

台湾重新展开对胡适的研究是在其去世后的60年代。其中,较重要的有杨承彬(1966年)的《胡适哲学思想》、周策纵(1977年)的《论胡适之的诗》、李敖(1980年)的《胡适研究》等。大陆批判胡适的余波绵延20余年,直到70年代末,胡适研究才开始“解冻”。在1979年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时,一批重新评价与研究胡适的文章陆续发表,如耿云志的《胡适与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易竹贤的《评五四文学革命中的胡适》,皆以求实的精神肯定了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此类“重评”性质的文章,在80年代前期就有数百篇。耿云志(1985年)的《胡适研究论稿》;易竹贤(1987年)的《胡适传》,俱是大陆胡适研究的拓荒之作。

自“解冻”始,胡适研究领域一直欣欣向荣。大陆仅为胡适作传的就有易竹贤、白吉庵、朱文华、沈卫威(郭宛)、小田和季进、章清、罗志田、胡明、朱洪、刘筱红等人。还出现了专门的集刊《胡适研究》、《胡适研究丛刊》,迄今为止已各出3期。以胡适为研究论题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日渐增多,涉及到史学、哲学、文学、美学、法学、外语、宗教学、文艺学、新闻学等诸多专业。在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即知,况此处收录并不完全。

胡适在海外亦是受关注的研究对象。美国学者格里德(J.B.Grider)、华裔学者周明之(Min-chih Chou),曾分别以其为题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瑞典学者史雯(Marina Svensson)曾研究胡适的人权思想。韩国学者闵斗基、白永瑞、石元镐等亦曾探讨过胡适的自由主义理念。

以下将就与本选题相关度高的史料整理和研究论著两个方面,举其荦荦大端,略为陈述。

(一)史料整理举要

1.信函书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了解胡适生平以及思想的重要材料。

1979至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了一套3册的《胡适来往书信选》,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以“内部发行”形式供学人研究参考。正文部分收录胡适1915年到1948年的部分来往书信1346封,其中包括一部分电报和信稿、电稿;另外还收入胡适所存的其他书信、胡适的部分手稿,以及一些与书信内容有关、有参考价值的文件等等,分别编入附录一、二、三。限于当时的研究水平,该书也留下了若干疵点。

1982年,台北远景出版社出版梁锡华根据《胡适来往书信选》选注的《胡适秘藏书信选》(上、下),其中收录信函354封。由于重新编排后,分类不够准确;而且对于信件原文也有若干删削;惟其如此,没有太大价值。

同类推荐
  • 中国儒学之精神

    中国儒学之精神

    郭齐勇教授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儒者,数十年来沉浸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国儒学之精神》即汇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大学与民间演讲儒学的成果。全书深入浅出、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论述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经济全球化下的创造转化与应对之道。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互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有拨乱反正之功。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出版的第一本主要着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梁启超其人其书

    梁启超其人其书

    作者系中国近代史、中国经学史研究名家,长期收集、整理近代思想家文献,对于戊戌变法研究尤为深入,此书系作者近三十年研究梁启超的心得,对梁氏生平与论著的重要侧面进行探索,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发现置身于一个有不同的伦理、哲学、宗教和文化信仰的多元性的世界。多元论既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也不是把当代西方社会同其他社会分离开来的现象,无论是今天还是过去都是如此。
热门推荐
  • 群婴记

    群婴记

    乾朝末年,皇室式微,七阀分权,正是乱世之象。这天,皇城里四个婴儿的命运由于一场剧变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是生?还是灭?是活?还是死?灭由生而起,活在死中求。十年后,一个少年一人一枪,在这刀与剑、血与火的世界里披荆斩棘、狂歌而行。人生而为武徒,奋力开脉,以入修行。自古分下、中、上三境。开十二脉为武士,奇经八脉登武师,通百窍而入先天。引灵入体至武灵,凝气成元步武宗,化元为液号武尊。问道天地称武王,寻道人间封武皇,证道自身趋武圣。狸猫太子两相误,阴差阳错最糊涂。常观霓裳翩跹舞,怎知黎民兴亡苦?
  • 幻世流辰

    幻世流辰

    我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是心中隐约有一个目标:活下去并且走向未来。我大概有很好的天赋,或许有很多的故事,但更让我在意的是身边的那些人。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地方都有历史,我从历史中走来,在尘世中张望,然后活出自己的故事给别人看。或许平淡,或许精彩。
  • 杀手成长纪

    杀手成长纪

    十七年前,天王星大将风云在作战实验室附近捡到一名婴儿,出于好奇心把婴儿带回了作战实验室。风云无意间测试了下婴儿的基因,测试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作战实验室内的一台计算机荧上清楚的显示着:此组基因为优秀基因,优秀等级为5级,出现几率为十万分之一。此时的天王星正处于大战阶段,为避免婴儿惨遭毒手,风云将捡到的婴儿送到了一个距天王星十万光年,表面为蔚蓝色,名为“地球”的星球,为婴儿取名为风耀。十七年后,风云战死,天王星再次陷入危机,天王星新一任球长少中天急召风耀回归……??
  • 神武极尊

    神武极尊

    方天羽魂穿异世,得到无上传承,从卑微中崛起,誓要成为天极大陆的无上至尊!
  • 续月

    续月

    一双眼,窥得人妖两界;一对耳,闻得诸多奇缘。人与妖的缠绵悱恻,不言说。看得见妖的少女,机缘巧合,来到了有着神秘老板与呆萌男狐妖清明的麝月食堂。阴差阳错的相遇,解开一段段无尽痴缠的人妖传说。有些故事在角落悄悄发生,也只愿你静静聆听。婆娑泪,半世无,一段纠葛,一段执念,再一次宣告世人有些感情,超脱一切!麝月食堂的故事,我说给你听。
  • 无罪表妹:老哥,请走开

    无罪表妹:老哥,请走开

    她是喻微言,他是夜远风。她是他的表妹,他是她的表哥。她的母亲拖累了他妈妈,两人双亡。她的父亲拯救了他爸爸,为其而死。在她看来,父亲为救伯伯而死,一命抵一命。况且,她也就过他。可是他凭什么以此为由(他妈妈的死)处处欺她!凭什么“丢掉”她爸爸妈妈留下的唯一的相册!一:“哥,姜圆圆她们欺负我。”喻微言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破碎的衣服隐隐看得出肌肤上青紫的伤痕,一瘸一拐地走到他面前,可怜兮兮的说。“嗯。”夜远风将视线从电脑转移到她身上。淡淡地看了一眼,随即又将头转向电脑,轻轻地“嗯”了一声。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本书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自1950年至2013年国务院授予的航空工业历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及部分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同时,列入党中央、国务院14次表彰大会之一的全国科技大会表彰的“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也一并收入,共计l38位的生平、工作业绩与突出贡献。真实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感人事迹,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本书内容翔实、内容丰富,实为记录航空英模的全面生动的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注中国航空工业的人员阅读。
  • 我们的故事有多少

    我们的故事有多少

    无论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风景,在心中始终会有那么一片净土留给想驻足的那个点。我希望终有一天能回到那个我们最心心念念的过往。我们的故事有多少,我等你来告诉我。
  • 神硕巅峰之神爵复苏

    神硕巅峰之神爵复苏

    神陨结界-脱离大陆的神秘土地;拥有神属的四界子民;一个神秘出现的婴儿,失去的神界复地,他能否改变命运,改变四界…大陆魔能向神陨结界伸出魔爪,世界能否重拾光明…难以分辨的善与恶,心存邪性的四界统治者…看流浪少年能否与同伴改变命运一场混战正在掀开,谁能最终站在<神硕巅峰>…
  • 萌狐在此:道士哥哥爪给我

    萌狐在此:道士哥哥爪给我

    【全本免费】作为一个著名的美女游戏主播,游戏玩得好人也长的漂亮,可是谁也不知道,她竟是活了将近千年的狐妖?!被人冤枉,被公司炒鱿鱼,这就算了,更可怕的是,她还遇到了一个长的超级帅的大葛格,他还自称是拥有超长寿命的道士?!最最最主要的是,他竟然要她当他三年的保姆来免她一死?!#偏日常#偏甜宠#欢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