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7200000011

第11章 日常叙事中的欲望表达(3)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泛政治化的社会生活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与个人的财富积累都不够丰厚。而从改革开放被确立为基本国策开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获得了显著提高。几年之间,物质匮乏的噩梦便被商品的喧闹所取代。不仅吃定额供应粮,用粮票、肉票、布票等定量消费的时代结束了,很快,电视、冰箱等高档电器也变成了普通人家的消费品。物质在不断满足人们想象的同时,又再造就新的想象。有句流行的广告语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确,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精细化、精致化,对于社会大众来说,物质的多寡越来越成为影响幸福感的必要条件。作为对长期禁欲主义的反动,物欲浮出水面,在与超越性精神的冲突中,成为1990年代话剧的重要话题。房纯如与杨舒慧的《富有的女人》、王建平的《大西洋电话》、苏雷的《灵魂出窍》、赵化南的“股票三部曲”、中杰英的《北京大爷》、姚远与蒋晓勤及汪遵喜合作的《伐子都》、姚远的《“厄尔尼诺”报告》、杜村的《爱情泡泡》等剧作,都直接或间接地触及了物欲膨胀问题。在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不断增加之际,以及世界性物质主义潮流弥漫之时,“十七年”的政治信仰早已不能支撑现实的空洞,1980年代的理想主义追求也只是昔日光荣,而消费主义作为1990年代的时代关键词,则成为新的时代“神话”。

其实,对金钱态度的变化,在1990年代初期的剧作中并不明显,其根本性转变发生于1990年代后期。即便表现人为金钱奔忙、被金钱异化的主题,1990年代初期剧作尚能保持一种反思与批判精神,尽管这种精神还不够强健。譬如《富有的女人》与《大西洋电话》,还都较为明确地表达了对精神被异化的否定。《富有的女人》中,作为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的群体中的一员,宝山村十里香果树农场场长何凤英,不但仰仗自己的钱,助弟弟横刀夺人之爱,而且买通村长去“竞争”老师家的果园,对老师背信弃义。借金钱之威,她虽一时得胜,大获其利,却人心尽失,招致火烧家园之祸。尤其值得深思的是,何家着火时,村民们只是围观,即便何凤英许诺给救火者工钱,也无人帮忙。为此,她开始反省,并有所悔悟。在村长查案时,她揽下责任,将失火原因归为自己的不慎。这是因为她第一次发现“钱也有不灵的时候”。她对母亲和弟弟说:“我何凤英在宝山村,论钱财属我多;可论人缘哪?这场火灾,不就是个民意测验吗?”通过主人公的悔悟,剧作让被金钱异化了的心灵重新人化,虽然这一主题有概念化倾向,人物塑造也存在脸谱化缺陷,但毕竟表明,在1990年代初期的剧作中,金钱还不能让人丧失对善恶美丑的基本评价与判断,人们对金钱的魔力,尚做出了抵挡的姿态,还富于一定的批判精神。

《大西洋电话》对物欲的反省与批判,也是借助主人公的悔悟来完成的。《大西洋电话》采用独角戏的形式,通过女医生丁玫对亲友的电话倾诉,再现了她在国外几个月的生活经历:收入高于国内的兴奋,医术受到肯定的喜悦,对家人的思念,受制于戴维的苦恼,被性骚扰的惊恐,有朋友帮助的踏实,与戴维斗争的勇敢,非法行医被警方发现的羞耻,回家的渴望,等等。而丁玫之所以要到美国开诊所,并在未申请到开业证书前非法行医,全是为了赚美元,以改善国内家里的经济状况。按照丁玫保守的估算,“就算他(指中间人戴维,笔者按)每天给我一百美金,一个月就是两千六,合人民币近两万。”对1990年代初期的中国工薪阶层来说,这个收入无疑极具诱惑力,因此,丁玫才放弃了自己在国内正在发展中的学术事业。在国内,丁玫的苦恼在于收入低、积蓄少、货币贬值。这是1990年代初期普遍存在于国人心里的隐忧。面对日益丰盈起来的市场,收入水平及与之相关的消费能力成为检验芸芸众生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准。身处异国的丁玫曾委屈地对丈夫倾诉:“我一个女人单身到异国他乡来闯荡,说穿了,还不是为了几个钱?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我们俩工作了二十多年,连一万元人民币的积蓄都没有;再说,现在的一万元,也太不值钱。”丁玫的话道破了1990年代初期“出国热”的实质。不过,对于为数众多的出国弄潮儿来说,《大西洋电话》传播来的仍是相当于“世纪末情绪”的信息:即便是美元成堆的地方,也不是人皆可“适”的乐土。对于她以及与她相似的人群而言,美国是一个淘金梦,作为圆梦一族,他们必须有所忍耐与妥协。

比较而言,《富有的女人》对主人公的批判态度更为明显,《大西洋电话》则给予了主人公更多理解。这是因为,虽同样满怀淘金梦想,丁玫与何凤英的不同在于:从一开始,丁玫就具有一定的反思精神。在打给丈夫的电话中,丁玫慨叹:“有时候,我也挺矛盾:一个人,如果仅仅为了多挣几个钱而活着,也没啥意思,难道活着就是为了钱?”因而,在现实的打击面前,她马上认识到有比金钱更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尊严。剧作结尾处,丁玫对黄山倾诉:“我非法行医,被人家看不起;我也给祖国丢了脸。在上海的时候,我是小有名气的针灸医师。我给大学生上课,我在中医学会做学术报告,我接待外宾,我受到社会的尊重。”出于对“社会的尊重”的需要,丁玫最终发出了“我要回家”的呼喊。虽然《富有的女人》与《大西洋电话》中的两位主人公悔悟的因由不同,但二者都以精神的需要战胜了物质压力。这说明:1990年代开端,在对待物质与精神关系问题的思考中,剧作家曾做出过使之形成良性互动的尝试。

不过,在后来的发展中,剧作家的这种精神导引意图越来越不明显。尤其到了1990年代后期,由于拜金主义的司空见惯,何凤英、丁玫式的对异化的自觉抵制渐渐变成了全面投降。作为一个悲剧性故事,《灵魂出窍》的悲剧性虽然源自夫妻间沟通的不力,但沟通不力的内因则在于人被金钱异化。在张佳丽眼中,丈夫林浪“胸无大志、举止庸俗,整天就知道黑了心赚钱”;但在林浪那里,“我不赚钱,你靠什么活着?”却是有力的反问。林浪不无抱怨同时也不无骄傲地对情人秦晓眯说:如今这物价都跳开了迪斯科,就靠你当个小职员,挣那百八十块钱的人民币,够干什么吃的?说起来可怜,论工龄也算是为人民服务二十年了,要房,房没有;要钱,钱没有。不靠我黑心赚钱行吗?这房,是我自己花四万元买的。楼下的汽车是我自己的。我脚下这双皮鞋看着不起眼,意大利“老头”牌的,八千多块;我媳妇的裙子不算多,才七十多条,你问她二百块钱以下的裙子她正眼瞧过吗?说句你不爱听的话,我要是没几个臭钱,还在机床设备厂老老实实当工人,你也不会正眼瞧我一眼。这番话既可被看做是1990年代初淘金者的无奈告白,又可以被看做是大多数人在物欲刺激下疯狂膨胀的消费欲望以及扭曲了的尊严感的写真。

于是,我们看到,大多数书写物欲膨胀的剧作都在呈现一个事实:“人”到底成为了“物”的奴隶。《情感操练》中,女人因家庭经济窘迫,在失望中转投他人怀抱;《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里,师红恨丈夫赚钱无能,与之离婚,在丈夫成名后,又要求复婚;《“厄尔尼诺”报告》中,鲁兵更愿“下海”而不愿从军,李春田则由一个优秀军人变成了经济犯;《时装街》里,艺术只有以商品的形式出卖才能得到人们的青睐……这些剧作无一不在表现物欲对人精神的全面吞噬。1980年代以及1990年代初期剧作中传达的主体的反思和挣扎渐渐消失了。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1990年代后期以来的剧作更倾向于对生活本相的呈现,表达一种价值判断上的迷惘。杜村《爱情泡泡》的每一场结语,都恰切地表达了这种迷惘。在“大城市商场如战场,情场如坟场,或者游戏场”的苦涩类比中,《爱情泡泡》呈示了现代人的精神空洞。从“为死而复生、死灰复燃、死里逃生、死马当活马医”而寻找精神寄托,到“为死不瞑目,为死得其所”而重新发掘生活的希望,再到失望中的“为死无葬身之地”而放纵,直至最终“为人去楼空,为人来人往”干杯,千疮百孔的爱情与虚飘无根的茫然概括了1990年代末话剧所集中表达的人生感受。

显然,在1990年代以来的剧作中,物质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如同古希腊悲剧中看不见但却操纵着人的命运一样,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角色。较之于理想主义的1980年代,在消费主义弥漫的1990年代里,人的自我确认方式已然不同,人获得尊严感的途径也已经改变。但是,眼前的现实是:由于欲望没有尽头,暂时的“满足”不断被“新”的刺激吸引,现代人在欲望的涌动中疲于奔命,失望则成了最常见、最普遍的情绪;同时,由于消费欲望抽掉了精神需求和追求,人们往往只是在表象上追求另类、时尚,渴望感官的震撼、刺激,“精神上却陷入了平庸、麻木的相对主义、虚无主义”。1980年代剧作中的“人”顶天立地的支撑在于其强大的思想力量;1990年代,思想力量已被置换为财富力量,在一个拜物教盛行的环境中,人们难免不心为物役。对于这种现象,1990年代的通俗话剧给予了充分的复现,但显然没有进行深入的反思。

虽然通俗话剧基本停留于对生活表象的描摹,通常不做深度分析或灵魂诘问,有轻浅化、表面化之弊,但作为1990年代以来盛行的话剧类型,在反映世俗生活、表达世俗欲求等方面,通俗话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布鲁克曾说:“如果神圣是渴望通过有形的化身来表现无形,那么粗俗也是达到某一理想的生气勃勃的努力。这两种戏剧都依赖于观众深刻而又真实的渴望,两者都要开发出各种各样力量的取之不竭的源泉,然而二者最后都画地为牢地把一些东西摒之于门外。”的确,世俗欲望本身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是人性的解放力量,又可能成为肉身狂欢的借口。1990年代以来的通俗话剧生存于这柄剑的剑峰,在对现实人生的表现中,既隐含着“解禁”之功,解放了长期以来被压抑、被回避的情感欲望、物质欲望、肉体欲望;同时又因迎合市民趣味、赢得票房收益的需要,热衷于话题本身的刺激性,以还原而非导引来完成对生活的摹仿,一味致力提高可观赏性,因而缺乏超越性价值。

而超越性价值的缺乏,恰是1990年代以来现实主义话剧的通病。综观1990年代以前的现实主义话剧的发展,我们看到:在对人的尘世生活缺乏深切关怀的“十七年”,当代话剧建立了自己的政治话语;以重建社会秩序和走向现代化为核心意旨的1980年代,剧作家保持着对精神价值的关注与追问,以启蒙话语替代了政治话语。启蒙话语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其对政治话语的祛魅、去蔽之功。换句话说,就在于其引发观众重新认识世界与自我的作用。虽然如果剧作家过分强调自己的精英身份,启蒙话语便极易成为霸道说教的工具,但是由于它始终致力于对理想、理性等形而上的超越性价值的追求,因而能够确立精神的高标,造就思考的观众。1990年代以来,当作为个体的“人”不断被从政治的、革命的、启蒙的等一系列公共概念中抽离,这个个体的沉重肉身的形而下需求便凸显出来,形而上追问则越来越被忽略。于是,通俗话剧大面积占领了1990年代的剧坛,主旋律话剧也开始了去神圣化的实践,让人间烟火自由弥漫。由主旋律话剧与通俗话剧构成的现实主义话剧,由此以呈现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处境为主体内容,张扬了人的世俗欲望并表现了因欲望所生的种种尴尬,推动了当代话剧的日常叙事与欲望叙事进程。

在日常叙事与欲望叙事的转向中,1990年代的现实主义话剧渐渐放弃了拯救而选择了逍遥。因此,现实主义话剧虽然走出了被神圣化与模式化的宏大叙事,却在缺乏诗意、成为惯性的日常叙事与欲望叙事中,不知不觉地面临了新的危险:距离那站在永恒高度上的超越性价值越来越遥远。

同类推荐
  • 写给年轻人

    写给年轻人

    当一个人降生于世时,除了父母给予的生命,一无所有。正因为如此,人生才有了希望与追求,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颜色你数不过来,但是应该会分辨它们。人生本是个艰辛的历程。我们总是在付出的同时,得到生命开出的灿烂之花。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在死胡同中极力搜寻。但如果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总有一扇门会向我们打开,它或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扇门,但我们始终会发现,它是一扇有益的门。
  •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相遇、分离、等待、回忆,最终释然。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青春文字,书写了当下年轻人感情的各个横切面,与《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青春书籍,一起掀起“怀念青春,回味温暖”的热潮。四十八篇独具个人风格的温暖爱情故事,是作者的故事,也倒映着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的影子。值得纪念的时光,与幸福有染,与憾恨无关。
  •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这本书主要收集了在我想你的时候,等待,漫漫前路,吉他,金刚腿等几十首诗。
  •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一种精神、一种气派、一种特质的民族民俗文化风情。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为生活方式的迥异,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民间风俗更是绚丽多姿,因此民俗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 民间流传笑话

    民间流传笑话

    千百年来,老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经验、教训,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总结成一句句的俗语,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有不少俗语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这些俗语虽然语言浅白,但沉淀其中的丰富的人生智慧足以令我们受益匪浅。俗语是通俗的民间文学中的口头文学,它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是口耳相传、没有书画记载的民间文学。它对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是非功过的评说,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形象比喻,从而给人正告与劝诫,在启示中发人深思,使人有所感悟和省察。
热门推荐
  • 紫诏天音

    紫诏天音

    她柔弱的双翼,已经无法承载起这样的瑰玮的梦想。这个宏大的江湖中,精灵一般的她,注定了只能隔着遥远的时空,仰望神祇一般出入风云的他。她薄如蝉翼的未来,已经无法负荷尘世的纷扰。江湖风云,孰是孰非,她在这场梦境中,如此寂寞,如此忧伤,挣扎着要醒来。上天应允她最后的愿望,让她回到自己的故乡,让她在山林中自由吟唱。不再仰望。不再为他,费思量。
  • 光之尘

    光之尘

    黑暗与深邃的宇宙深处,无数的种族厮杀在一起,只为争夺那闪烁着七彩光芒的神秘物体,而我们的故事将从这个神秘物体降临地球后说起...............群号(531106512)
  • 夏日浅笑:晴天会下雨

    夏日浅笑:晴天会下雨

    【全文完结免费】小时候,她活泼好动,天天拉着他跑步;十年后,她冷面待人,冷静处事,从未笑过。小时候,她叫他“乾猪”;十年后,她叫他唐先生。小时候,她拼尽全力也只为了保护她唯一的朋友;十年后,他不顾一切也只为了守护欠了十年感情的她。“有我陪你,即使是雨天,我也可以让它变成晴天。”当他再次说出儿时惝恍迷离的誓言时,她却矢口否认:“那时年少轻狂!”他勾起唇角:“那时候都已经这么轻狂了,不如,再轻狂一些吧……”
  • 20几岁会说话会处事的智慧

    20几岁会说话会处事的智慧

    成功总是垂青于会说话和会处事的人!可以说,会说话会处事是一个女人在生存和竞争中获胜的必备本领。当你真正掌握了说话的分寸、处事的尺度,你就拥有了成功人生的资本,就一定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在人生中找到幸福。一本女人写给女人的成功白皮书、幸福魔法书。事业、生活、恋爱、婚姻、财富、人际……完美地解决女性生活中各项疑难杂症的百科全书。
  • TFBOYS之樱花的守护

    TFBOYS之樱花的守护

    八年前,他与她在樱花树下相遇,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他送给她一串刻着樱花图像的手链,他也有一串。他立下誓言要守护她一辈子……可天公不作美,由于种种原因,她离开了那里,离开了樱花树,更因为车祸而失忆,他们能找回当年的记忆吗?她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比他晚三十分钟,他们从小玩到大,使他心动,他们将何去何从?她,一个高冷学霸,莫名与他相遇,他们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是訫璇的第二部小说,第一部是《TFboys之唯恋花季》,喜欢加QQ2379714926】
  • 暗系公主冥王妃

    暗系公主冥王妃

    她心狠手辣,他杀伐果断。一招天变她桃代李僵取代她的身份。她会安于这种处处被人欺负的局面吗,看她如何将那些人一步一步踩到脚下看一个小小婢女如何取回自己的身份如何让他一步步沦陷。
  • 活在巫师的世界

    活在巫师的世界

    无尽的宇宙有无数的文明,文明与文明的碰撞,产生的火花是不可控的。每一个文明都有其独特且特殊的长处,没有实力的文明只能成为强者的仆从。宇宙不是无限大,一个宇宙的诞生是神迹!一个宇宙的毁灭是人祸!整合一个宇宙的力量,向无尽世界前进!
  • 甲乙日历

    甲乙日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征服世界的第一步从航海开始

    征服世界的第一步从航海开始

    主角叶宇,原本只是一个画家,就在一次保存原画图之时被吸到了异世界,这里有着不同的恶魔果实,不同的魔法术士,当然叶宇的第一步还是要从航海开始!
  • 路易莎阿姨的趣味儿童故事

    路易莎阿姨的趣味儿童故事

    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简短易懂而富有哲理的故事既可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又能引发孩子思考,启迪智力,并学会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国际大师儿童精品绘本系列:路易莎阿姨的趣味儿童故事》具有丰富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还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并有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可拉近亲子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