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6300000043

第43章 后记(2)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经济学的研究。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即经验的研究方法或实证的研究方法是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部分的。国内传播学研究现在经常把“经验的方法”、“实证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定量的方法”等几个概念搞混。由于经济学家不满意所收集样本的局限,定量的“数理逻辑的分析方法”开始时髦起来,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的解释是:以数理逻辑为基础的经济学模型研究可以检验一些理念的内在逻辑一致性以及推演出经济决策的各种后果。这种分析成本最低,不需要直接拿社会做实验。对于做经济学博士论文必须要用数学,我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林毅夫教授强调数学工具重要性的同时,他还指出:“数学模型是逻辑表示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如果说只有懂得用数学构建模型才能成为经济学家,那么,像斯密、李嘉图、哈耶克、科斯、诺斯等都称不上是经济学家?”对此我很认同。我的看法是,数学对于经济学很重要,但是定性的研究方法也同样重要。“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的研究方法。由于本人文科出身,尽管在华中科技大学也学了一年高等数学,但毕业之后早已还给老师了,论文中并没有使用数理逻辑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研究的科学性,对此我甚为遗憾。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属于典型的应用研究。“以前,中国的经济学多注重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很少。近2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转型,一些新的经济现象和现实问题逐渐出现,应用研究开始成为主流。”严清华教授说。或许是受研究风气的影响,早先我是非常讨厌理论研究的。在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我的一个切身的体会就是,如果理论基础不扎实,应用研究也就浅尝辄止,很难深入。耶鲁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方汉明说:“美国经济学界对理论(Theoretical)和经验(Empirical)研究都很重视。一般的经济学家要么从事纯理论或应用研究,要么从事经验研究;但最近十年来能两样都做,因而能将理论和数据结合起来的学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对经济学的研究是从传播学切入的,回到传播学本身,也是一样。

我计划本书出版之后,花五年左右的时间做一做理论研究,德国的尼克拉斯·卢曼(Nikolas Luhman)就是我选定的一个研究对象。

在这里,我附带说一句,国内学术界有人否认应用研究的理论性。我记得2009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与会的一位教授就质疑应用研究的理论性。“理论”一词来自希腊语“Theoria”,构建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解释事实和现象。理论的差别主要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体现出来。一个理论的覆盖面和复杂性越高,它也就越难以经验证明。最低级别的理论是经验规律的观察。即现象描述,不能解释因果关系。其次是时间和空间都有限制的理论,如关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使用的规律研究。紧接着是中等广度的理论,如普遍的电视使用规律。有最大覆盖面的理论,如系统理论或者传播行为理论。还有社会科学中所谓的“宏理论”,它主要研究一个理论是什么以及理论建构的目标等。显然,质疑应用研究理论性的学者只看到了后两种理论,而没有看到前面的理论。

由于有长达五六年的研究做铺垫,论文的写作相对比较轻松。尽管如此,长达一年的写作也并非那么好过,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清楚。论文大约在4月中旬完稿。当我对着电脑敲完最后一个字符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不知何时,屋外起了大风。看到散落在书房里乱七八糟的资料,我的心情有点释然,也有点遗憾。释然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做完了这篇论文;遗憾的是创新太少,应该还可以更多。或许兴奋的缘故,那晚,我辗转反侧几乎没有入眠。夫人怕惊扰我的睡眠,小心翼翼地在厨房里张罗早餐,见我起来,问是否已经“大结局”了。我点了点头,对于夫人的“关切”,几个月来我最是恐惧,这次,我终于可以坦然相告了。此时,夫人已有身孕五个足月,看我整天憋在书房里,面对我的恐惧,她总是开玩笑说,不会等到宝宝降生吧。在这里,我要感谢夫人,感谢她的唠叨和催促,感谢她在我撰写论文期间为家庭承担的经济压力和繁琐家务。

最后,我还要开出一个长长的感谢名单。这些要提到的人,在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有的给了我帮助,有的给了我启发,还有的给了我动力。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严清华教授,他的建议使论文最后得以完成。

更重要的是,他多年来对经济思想史研究所形成看问题的方法和对众多经济现象独特的观察视角传递给了我。可以说,这才是我攻读经济学博士最大的收获。严老师对学生从来不会说你应该做什么或你不应该做什么,同样,你也不要奢望从他那里得到多么热烈的表扬或多么激烈的批评。如果不经意碰到他的提醒,这时你一定不要认为无所谓,那是你必须应该做什么了;或者不经意碰到他说“不错”、“不好”,这是他在表扬或者批评你了。严老师曾经对我说,搞经济学研究要研究历史,要学好数学。博士论文答辩结束之后,我曾小心谨慎地问严老师,论文质量如何,严老师头也不抬地说了句“不错”,这让我高兴了好久。

我要感谢任金州教授。任老师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最早对数字电视、互联网的关注启发我研究数字新媒体。也正是因为他的引导,才有了后来我的出国留学和这篇经济学博士论文。任老师从来不干预学生的选择,相反,总是支持和尊重。他认为兴趣很重要,在一个研究领域,你如果既能收获快乐,又能收获成果,这是非常美妙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任老师总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帮助,正是借着这份帮助我才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这么多年来,苦于没有机会说出口,但我心里一直装着这份感谢。

感谢长江学者胡智锋教授对我的关注和启发。认识胡老师是在十六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在经济日报社实习快结束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罗振宇慕名去拜访他。

我和罗振宇都属于块头很大的那种,后来回忆这起拜访,胡智锋总是开玩笑地说:“我听到走廊里响起蹬蹬蹬蹬的声音,我还以为出什么事呢?”胡老师当时住筒子楼,在堆满书的那间小房子里接待我们。那次会谈,对我们是一次思想启蒙,也是一次人生引路。后来,我和罗振宇都成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的研究生。罗振宇后来走了实践的路,成了中央电视台《对话》和《经济与法》栏目的制片人,我走了学术的路。十多年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去见胡老师长谈一次,对于媒体实践,对于学术研究,他的真知灼见总给我启发。作为《现代传播》的主编,每次见面的时候,他总催我要论文,但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我一篇论文都没有交。当然,不是写不出来,而是一直没有满意的。我不想交给胡老师的第一份作业是水货,这样会愧对老师十多年的栽培。

感谢陈卫星教授,本书制度分析一章是受了陈教授的启发。陈卫星教授是国内屈指可数的传播学理论大家,平时聊天,他的话不多,也很简洁,这跟他学术研究的风格迥然不同。没有很深的传播学理论基础,他的著作你是很难读进去的。我在给本科生讲授传播学概论的时候,我总要给他们推荐陈卫星教授所著的《传播的观念》一书,推荐完之后,我总附带说一句,你们别指望能读懂。我对理论研究的兴趣就是受陈卫星教授启迪的。他说,应用研究对当前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探索很重要,但应用研究成果也很短命。理论研究的成果是思想,而思想可以永远流传。受陈卫星教授的影响,我对德国当代伟大的社会理论家尼克拉斯·卢曼(Nikolas Luhmann)产生了兴趣。他说,当前国内理论界热捧约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其实在德国还有一个跟约根·哈贝马斯实力相当的思想家,那就是尼克拉斯·卢曼。不同于传统社会的阶层分化理论,卢曼的社会功能分化理论具有现代性。他觉得我懂德语,如果有兴趣,可以好好研究卢曼。令人高兴的是,就在撰写这篇后记的时候,我申请的课题《卢曼的传播思想研究》获得了中国传媒大学针对青年教师的科研培育项目的研究资助。

感谢蔡帼芬教授对我寄予的希望和一直以来的支持。2004年底,我从德国回来,是蔡老师接纳了我,给我提供了目前这份教书工作。2005年,我报考武汉大学研究生,蔡老师也是全力支持。可以说,没有这份支持,这篇论文实难完成。同样的感谢还要送给刘利群教授,她在任国际传播学院院长期间,对我的博士论文很是关心,见面的时候总是询问其进展,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当然也包括压力。感谢刘笑盈教授对我的帮助。在国际新闻研究所,我曾经是刘教授的助手。刘教授学识渊博,研究兴趣横跨多个学科领域,而且每一个涉足的领域都留下重要的研究成果。他传授我很多学术研究的方法,帮我节省了很多劳力和心力。我还要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蔡翔教授对本书出版的支持。蔡教授知行合一,是我的师长和楷模。

感谢颜鹏飞、王元璋、乔洪武等三位教授对我的指导,在论文的开题阶段,他们给予了很多批评性建议,这些建议对论文的最终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尽管永远不会读,永远也读不懂我的论文,但我从他们的眼神里读懂了“希望”。感谢我的岳父岳母,在我撰写论文期间,他们两次来京,帮助我承担了很多家务。没有他们的支持,我很难有完整的时间闭门写作。不仅如此,他们还不时用一辈子辛辛苦苦积攒的储蓄来接济我们,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受之有愧。

应该感谢的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对他们,我要说的是,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会永远装在心里。

时间过得真快,论文答辩完成时,儿子尚在孕中。现在,这本书要出版时,儿子已经整整五个月了。在答辩论文的后记里,我说,“要把论文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宝宝,是他(她)给了我最后冲刺的力量。”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仍然要说,这本书还是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儿子落落宝宝,是他让我明白:有一种“快乐”和“责任”值得你无怨无悔地付出。

肖弦弈

2010年1月4日星期一

于北京朝阳区青年路华纺易城

同类推荐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09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09

    《海外新闻2009出版实录》内容包括:走近美国康泰纳仕国际集团、从《衬衫换甜点》看美国出版新变化、国际出版界热炒“雷曼兄弟”、美国财经图书行情依然看好、《美国地区英语辞典》即将全部完成、从两本中美版权合作杂志看去、浅谈《悦己SELF》的广告与发展、美国杂志编辑出版的奥妙、中外合作杂志是中国期刊界的“狼图腾”? 中国《读者》可否收购美国《读者文摘》、“卡斯特罗语录”在古巴出版、欧洲报纸出版商想到美国收购、金融危机影响英国出版的编印发等。
  •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本书是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2007年度重点课题“浙江省城市农民工权利发展状况研究——从国家、市场和公民权的关系看”的最终成果。全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 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浙江省农民工的社会权利、加入工会抑或成立自组织——关于农民工组织化途径的思考、塑造志愿行动的公共空间——一个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的实践逻辑、浙江省农民工的政治权利——以选举权和工会入会权为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哈佛和耶鲁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超级特种兵之战龙

    超级特种兵之战龙

    大难不死,他带着妻子的希望,坚强的活了下去。面对焕然一新的新世界,他褪去迷茫,重踏征程。高新科技战争,外星种族入侵,亡者游戏的洗礼。他,曾经的精英特种兵,如今,强势回归在——未来!
  • 用经济头脑经营人生

    用经济头脑经营人生

    本书用80个小故事方方面面地揭示了如何经营生活中的财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全文通俗易懂,简单明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 官商大鳄:桑弘羊

    官商大鳄:桑弘羊

    桑弘羊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著名的理财家。他出身于洛阳一个商人家庭,13岁时就受汉武帝赏识,提拔为侍中,后做到大司农。池先后协助汉武帝处理政务几十年,从财政经济等具体措施和理论上支持并捍卫了汉武帝的政治主张。汉武帝时桑弘羊是参与改革政策制定、执行和实施的重要人物之一。汉昭帝时他做了八年的御史大夫。是一位杰出的理财专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官商大鳄:桑弘羊》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官商大鳄桑弘羊传奇的一生。
  • 半杯牛奶半杯江湖

    半杯牛奶半杯江湖

    高中这杯牛奶只喝了一半,剩下的却变成了啤酒
  • 冰火神君

    冰火神君

    大地初开,万物混乱,实力为尊一个远古家族,渐渐没落,归隐山林可现实总是残酷,家族即将灭亡,唯有成为世间最强者,才能护佑家族万年不衰,斗恶魔,战鬼怪,世界歌颂的一个名字‘雪月神君’
  • 超级武圣

    超级武圣

    我笑,则天下安我怒,则万古摧……带着神秘珠子穿越到异界,陈杨在一个家族废材的身上重生,面对弃他而去的未婚妻,欺辱他的同族少年,他觉醒天赋,杀伐果决。他修炼速度数倍于人,领悟能力超越万古,拥有着非凡的天赋,一拳打倒各路天才,一脚踏平各方宗门,强者只是他的垫脚石。一颗傲然强心,一杆凛然身躯,成就大陆超级武圣!
  • 永远的八尾

    永远的八尾

    她回头了,好美,但是,为什么,头好疼,她张嘴了,说的什么?九尾狐:“你该走了”什么,她说什么,希望,下辈子还能见到你......
  • 回眸莞尔百媚生

    回眸莞尔百媚生

    “亲爱的白莞尔。”少女步步紧逼,拨开层层云雾,终于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回眸只见,他们还在原地,笑眼映出她的怔忪模样,仿佛这世界只她一人。因为那边风景独好。【简介废,请戳正文】
  • 容器世界

    容器世界

    这绝对是一个不一样的网游小说。某个未来,太阳不再哺育生命,而是带来毁灭。在太阳的怒火面前,人类该如何幸存?唯有抛弃身体,以另一种形式的生命,生活下去。这是一个全人类的游戏,也是全人类的新世界。作者声明:本书描写的是一个类似地球的平行世界,其中提及的人名、地名没有任何特指。
  • 鬼影迷踪黄金冢

    鬼影迷踪黄金冢

    一个读历史系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因为专业的冷门没能找到工作,和家里人吵了一架后在岐江河遭遇到了一件怪事,然后奇怪的事情却接二连三地发生在他的身上,他没想到,在自己很小的时候,他爷爷就已经将一身本事传到他的身上,经过一个隐世在现代做保安的术士慢慢引导使用自身的本领,从而引发出一个清朝的宝藏秘密和现代术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