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600000022

第22章 凌敬智说杨义臣 范愿受围刘黑闼

第二十一节 凌敬智说杨义臣 范愿受围刘黑闼

却说凌敬辞了夏主,欲往迎聘杨义臣。自意杨太仆秉性忠贞,难以利禄动。即将所聘车马、金币留于家中,装作行旅,带一二从人,迤逦望濮州路来。行了数日,近濮州地界。谒问本处居民,求杨义臣所在,皆言于雷夏泽中钓鱼为业。凌敬与从人迳到雷夏泽来。未数里,遥见芦林里撑出一渔舟,其人来往烟波,坐卧月浦,手执一竿丝竹,于舟上唱吟下来。且听吟出甚么: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下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下前滩也不知。

凌敬在泽畔正疑思之间,其舟一直进港中去了。凌敬与一行人近前立于泽畔,候问往来人等,多时并不见人来。忽见渔舟又转过前泽,复放下来,优游自吟。凌敬侧耳听之:大智思济物,道行心始休。垂纶自消息,岁月任春秋。纣虐武既贤,风云固可求。顺天行杀机,所向协良谋。况以丈人师,将济安川流。何劳问枯骨,再取阴阳筹。霸国不务人,兵戈恣相酬。空令渭水迹,千古独悠悠。凌敬听罢,顾谓从者曰:“此必杨义臣也。”凌敬连叫几声:“买鱼!”那老叟睁开醉眼,见岸上一儒者,不官不俗,好似山中宰相陶弘景,洞里真人葛稚川。即将渔船撑至泽畔,迳上岸来接见。凌敬认得不是别人,正是旧交杨义臣也。大喜,携手坐定于柳阴树下。

义臣曰:“足下今在何处?”凌敬曰:“自别后,身无所托,因见窦公建德,蒙重礼纳,故小弟归之,官封祭酒,甚非其任。仰慕老兄,特来相访。”义臣喜不自胜,遂引凌敬至家,致酒相待。义臣与凌敬分宾主坐定,酒至半酣,凌敬自思:“义臣绝迹衡门,必不以功名为意。吾当以言试之。”因问义臣曰:“何者名为贤?”义臣曰:“举荐能曰贤。”凌敬曰:“何者为良友?”义臣曰:“生身者父母,成名者朋友。”凌敬探知其志,微笑而不言。义臣自度:“凌敬心为夏主来作说客。且看他将何动我?”因谓曰:“足下莞尔而笑,意在何如?”凌敬曰:“隋君失德,被臣所弑。四海骚然,群雄并起。

尊兄抱命世之才,正宜任用,辅佐明主,援生民于涂炭之中,致人君于尧舜之上,名垂竹帛,富贵遗于子孙,岂不强为林岩野叟,怀宝迷邦贻后世笑耶?”义臣曰:“我以足下所教必重仁义,何为代人作命哉?况我为隋大臣。君志不仁,无以匡救其恶;致被逆弑,又弗能以雪其冤。我之深罪,莫容于天下。如此一旦复为他人之臣,则何面目立于世间乎?且为人之妇,夫死而不嫁者,盖守其夫之节也。人欲就大丈夫名,反不及于一女子?”凌敬曰:“当今英雄各霸一方,隋之国祚已自绝矣。今夏主宽仁爱众,尊贤任能,拥精兵二十余万。其锋所向,戎马奔尘。尊兄有文武雄略,如往事之,必见重用。吾当代奏,令起倾国之兵,诛取叛臣逆党之首,悬谢天下。然后纳职退居,则上可报旧君之深恨,下成尊兄之美名,岂不快哉!”义臣曰:“人生世间而与禽兽异者,以其有仁义也。是故仁人不因国势盛衰而改节,义者不以君位存亡而变志。隋主虽灭,国祚未终,岂有更事他人之理?公言不敢当也。

”凌敬曰:“炀帝罪尤深积,是为独夫,岂得为民之父母哉!若使可为人君,则武王不诛商纣于牧野,伊尹不放太甲于南巢。尊兄通识古今,晓达事体,昔汉之张良,为其主韩王之仇,若不跋涉间关,景从高皇,终不能报也。君莫若归附夏主,以成其志。”义臣喟然叹曰:“若为建德臣,难逃公议诛吾心于万世之下。度观建德,虽非真命,亦能下士爱民,庶几可亲。然肯依吾三件,则往从之;使不允,宁居陇亩,誓无复出。”凌敬曰:“有何三事,幸请一言。”义臣曰:“第一件,借其大兵征讨逆贼,不愿称臣于夏主。第二件,寄居朝阙,不愿显名于诸侯。第三件,擒化及以报先君仇后,即许放归田里。”凌敬曰:“夏主宽仁硕量,无不容纳。我当复奔再来迎候。”即辞却义臣。义臣送出庄外,谓凌敬曰:“前面一座高山,苍松茂竹,路径险绝,乃曹濮山。内有范愿,集聚强徒数千,皆山东骁果之士,倚太行肩脊为巢穴。归见夏主,令人收伏此辈,足为良将用也。”义臣以口附凌敬耳边道:“如此如此。”凌敬大悦,密记在心,与义臣分别,自回乐寿去了。

却说夏主早朝,阁门大使奏:“有国子祭酒公干已回。”夏主命宣至。凌敬朝见,拜伏阶下。夏主曰:“卿远路风尘不易。聘贤之事若何?”凌敬奏曰:“义臣实忠节之士,难以利禄动。只愿主人肯从三件事,则便来见。”夏主曰:“何三件事?”凌敬曰:“一者,此人不愿于我主处称臣;二者,不愿显其名姓;三者,擒戮化及,愿我主放归田里。”夏主曰:“若能与孤平伏化及,廓清天下,无所不从矣。”即复遣凌敬仍备安车、厚币,往聘杨义臣。凌敬将行,以义臣取曹濮山强贼范愿之计密告夏主。夏主叹曰:“此人智识,可比战国之孙武,前汉之张良。真能辅世治民也。”即下命,以军饷粮储,送至大唐交割,仍令凌敬部壮兵五千,顺带大将刘黑闼副之,便宜行事,勿致有误。凌敬与黑闼领了王命,出离朝门,分付军士,以粮车二百辆,尽装载,皆用芦席盛盖,每车用人一十名,共有二千人押送。凌敬因谕之曰:“即今路上贼寇生发,若知我等运粮,倒恐防不测。尔众人将军器密藏,不许呈露。若有违误失令者,按之以军法。”凌敬号令已毕,众军押送粮车,迤逦望濮州进发。

车行数日,将近曹、濮州地界。哨骑飞报入太山来,具言:“中途大车小乘,装载粮食不计其数。访得乃夏主建德送与大唐的军粮。若夺得,倒可应一年支用。”贼首范愿,寨中正缺粮食,日与众徒剽掠村落,听得此消息,大喜曰:“实乃上天所赐也。”即令众人:“今夜乘月黑下山劫夺。”范愿准备已定,将近二更左侧,范愿带领二千余人,悄悄下山,迳出中路。遥望见运粮车辆连成营垒,其甲士皆在中军稳睡,并无动静。范愿暗喜,分付众人不许扬声,直奔至车营边,即令众人拆开车外芦席。视之,尽是空车。营中所宿甲士,皆是衣服毡衫。范愿大惊,已知中计。拨马引众逃走。不移时,两下炮响连天,鼙鼓揭地,四处伏兵齐起,将范愿围在垓心。

天色黎明,范愿死战,杀出重围来,迎头一将拦住,喊声如雷,乃大将刘黑闼也,高叫:“范愿草贼!下马归降,庶免一死!”范愿大怒,轮刀跃马,直取黑闼。黑闼舞斧来迎,二马相交,战上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凌敬背后看见,暗暗称奇,一匹马直奔前来,大叫:“范将军暂歇,容有见议。”范愿挽住手中刀,马上问:“来者何人?”凌敬曰:“吾乃夏主国子祭酒凌敬也,观将军貌质魁梧,甚非草野剽劫之徒,部下相随皆豪杰之客,值干戈扰攘、烽火夜警,正英雄取侯封之秋。今被夏兵围逼,如虎陷于槛阱之中,必不得出,枉自劳苦,屈伤人命。不如弃邪就正,随归夏主,建立功名,居官食禄,清节垂于竹帛,子孙图于久远,岂不强为剧盗者乎?”范愿见说,即下马乞降。其二千强徒,皆弃甲倒戈顺命。范愿特请二公同归寨内,招集余众,一齐起行。凌敬曰:“刘将军可与足下回山寨。我带领数人,前去濮州雷夏泽中,迎请故人同来相会。”范、刘二将领众军回寨。凌敬与二三从人迳趋濮州来。

却说杨义臣自凌敬别后,每日在庄里焚香弹琴,涤洗俗虑。一夜出于庄门,看见西北上有兵胜之气。次日,谓家童曰:“当有客来,谨宜门首伺候。”家童承命出外。不移时,入报义臣:“前日凌祭酒至。”义臣出接入庄,分宾主坐定。茶毕,凌敬起曰:“今奉夏主征书、厚币,特来邀请足下。昔日老兄所言,敬为转奏,夏主无不从顺。”义臣因问曰:“收伏强寇范愿之事若何?”凌敬曰:“仗老兄神机,范愿已亦归降矣。”义臣甚喜,备酒礼款待凌敬。次日,义臣叮咛家下:“谨慎桑农,毋致失业。待我王事成就,逆贼诛灭,即须复回。”吩咐已毕,与凌敬带一行从人,来到曹濮山。端的这座山:

数峰回抱隔烟林,连峪崎岖十里深。只可步行寻石径,不堪随马入山阴。

二人行至山下,只见大将刘黑闼与范愿领一支人马,接至寨中,相见已毕,范愿大排筵宴,款待三人。酒至半酣,凌敬因谓范愿曰:“曾知诈运粮储,暗取将军之事否?”范愿曰:“实不知耳。”凌敬曰:“此皆出于杨太仆之计。太仆深知将军之勇,士卒精锐。欲得将军同去征宇文化及,以报君仇。恐将军不从,预度将军已乏粮食,故装下此计较也。”范愿近前拜曰:“我等菲才,惟恐不堪以任战斗。如弗弃,愿随太仆征讨。”义臣大悦,仍令范愿将劫得人家子女各放回宁家,与其路费,勿致失所。范愿一从其言,即将山寨烧毁,带领七千人马,一齐起离曹州,迳投乐寿,去见夏主。且看下节分解。

同类推荐
  • 说唐三传

    说唐三传

    《说唐三传》,八十八回,又题《薛丁山、樊梨花全传》,署 “中都遗叟编次 ”,说薛丁山征西故事。这部小说是接续《说唐后传》的《薛家府传》之后而叙写薛家将的始末的。从薛仁贵挂帅征西起,到薛刚扶佐中宗复位,又续写韦后专权,谋害中宗,薛强扶助睿宗剿除韦党,唐朝中兴。
  • 山花勿烂漫

    山花勿烂漫

    我工作了几十年一直跟女人打交道。中国的人多,女人也多,女人的故事更多。我工作的年代里,关于女人的故事可多得数不胜数。许多幽默的朋友给我起了一个外号叫“专搞妇女的人”。其实并非我臭名远扬,是他们故意忽略“工作”二字,才使我有了近乎流氓的称谓。我非但不计较他们,相反还感到高兴,因为这个外号为我的工作产生了广告效应。
  • 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

    "曾经在陈丹青先生《鲁迅是谁?》的演讲中听到一个别致的观点,他说“鲁迅的被扭曲,是现代中国一桩超级公案”,对鲁迅以“政治上的正确”给予他的作品褒扬、抬高,不可怀疑、不可反对,致使鲁迅作品的层次和人格魅力被过度简化,他本身丰富优美的用字,以及风趣幽默的行文,后人常常视而不见,也许我们真的不小心错过了一个可爱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狡黠的那一面,他也对人、对动物、对乡土、对自然有着特别的情怀。若是仅仅从某一些方面去解读鲁迅作品内涵的全部,这对他是非常不公平的。
  • 野酸枣

    野酸枣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作者通过对自己母亲、家乡以及周围朋友的怀念,抒发了作者真挚的感情,描写了周围的人和事、真实感人。比如对母亲的描写,通过几件小事反映了农村妇女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 瞬间来电

    瞬间来电

    因为一场误会,搭讪教主教自己表弟误抢了好友米奇的女友,害米奇陷入长达数年没有异性缘的日子。为了赎罪,搭讪教主率领情场的四大高手,向米奇对症下药,还带他远赴美国拜师,传授与异性瞬间来电的秘诀……这是一本轻松有趣的猎爱记事本,也是一本一针见血的恋爱诊断。从搭讪、约会到结婚,5种恋爱技能,4种言传身教,52个生活细节,教你与陌生心仪之人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在这个失爱的时代,你或许被爱伤过,或许正在为爱迷茫。台湾搭讪教主给你原因,给你答案,给你力量,给你信心,让你轻松获得优质爱情。"
热门推荐
  • 花花大少追妻记

    花花大少追妻记

    几年后,慕筱晴见到欧子辰,脑中还一直想着当年欧子辰的那个选择,“晴晴,对不起,原谅我!”欧子辰说到。“快说,你选择谁?两个美女中,你只能选择一个,快点选呀,欧大少~”绑匪说到。“我选择轻轻,风轻云。”听到欧子辰的话,慕筱晴的眼角流下了一滴晶莹的泪水,“呵呵,没问题,接好了!”绑匪把风轻云推下,欧子辰跑过去接住,绑匪吧慕筱晴带走了,欧子辰抱着风轻云,眼睁睁的看着绑匪把慕筱晴带走......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接着往下看桐桐不大会写简介,后面会继续改进的,男主暂时还没有定好,人设也还没有定好,有任何想法欢迎随时提出哟,书名后面可能也要更改的,所以喜欢的亲们可以先收藏下哟!么么哒
  •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在多年的教子实践中,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家长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正确,以分数为导向,只把孩子当做学习机器,过多干预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结果却适得其反。通过借鉴书中高考状元们的学习方法,优秀父母的教子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最争气。
  • 名牌腹黑妻.名门的私宠

    名牌腹黑妻.名门的私宠

    简介:她,是和他结婚四年的老婆,他,是和她结婚四年的老公,在这婚姻四年里,见面的次数5根指头都数地出来!他对她无情冷漠,某日“老婆觉得老公我养不起你?嗯?”“废话,你这么穷,这么养的起我!”她一脸不屑。“那老婆要不要试试看我会不会穷?”“……”十亿的项链!六千万的车!三十万的鞋子!五十万的名牌!……“老婆,等我穷了你再走好不好?”某人耍无赖道,某人翻了个白眼,“你何时会穷!”她要什么,他给她便是。[多多关照]
  • 涅槃重生:王女归来

    涅槃重生:王女归来

    她,是皖月国的一大废物,月府的一大污点;他,是尊贵的皇子之一,却韬光养晦被世人误认为傻子白痴。她一朝重生,再次醒来已不是原来的废物,他为爱献身,变身实力绝顶的霸道夜帝。废物已变天才,仇恨也将随之而来,看王女如何搅动天下风雨!“喂喂喂!一代夜帝靠我这么近干什么”“嘻嘻,娘子,近一点才说明我很喜欢你啊”“狗屁不通!快起来”只见男子正靠在女子的肩膀上,微闭着眼,眼里闪过戏谑。女子正用力推搡,却怎么也推不开他。“娘子,我再也不想离你太远……”
  • 星神道尊

    星神道尊

    二十一世纪的青年罗敬,老死之后再次苏醒在将近六千年后的时代,新的格局,新的科技,新的修炼文明,更有着以前无法探知的宇宙秘闻,在命运裹挟的洪流下,罗敬在这仿佛宿命的湍流中渐渐掌控住了属于自己的命运............
  • 重生之盛宠

    重生之盛宠

    上辈子,我穿越千年而来,与相恋,甘愿放弃自己的原则,嫁给你,成为你的元后,成为你众多女人中的一个!结果一杯毒酒。重生后,不再拥有爱你的心,只有一个完全被仇恨覆盖的自己!
  • 西游众生志

    西游众生志

    花果山一具猴子尸首,意外身孕,产下一灵猴,身怀五行真气,被当年齐天大圣的手下赤尻马猴发现,后又拜大圣为师,立志要破除老佛的五行法山,救出齐天大圣,他会成功么?天道运转,众生有志,一场反天反秩序的战争,便从拯救齐天大圣开始……
  • 天封使命

    天封使命

    200万年前,一对青年——白与琼创造了这个世界,后人称之为创世神,他们建立了神族来管理统治这个星球的七大洲。然而,多年以来,不服统治的各个势力崛起,疲惫不堪的神族苦苦支撑......旅法师、制造师、通灵师、召唤师等等不同的职业组成一支支军队为各自势力战斗。旅法师们使用着被称为“烯”的能量体,施展绚烂而威力强大的法术。医药师们把其它生物的器官移植到人地身上,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可酿成可怕的后果。制造师制造各种战争机器,为国家赢得一场又一场胜利。
  • 王爷不要太暖心

    王爷不要太暖心

    一场匪夷所思的穿越,一段荒唐而美丽的姻缘,陈霜霜发誓定要让夏逸成为“一夫一妻”制第一人。夫若不从,家法伺候!小鲜肉,你要懂得什么是妇唱夫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斩棘

    斩棘

    千年前,天择圣人在稷下学宫一朝悟道,踏虚而去,震惊寰宇。大齐文景十九年,一位布衣少年,手持一封荐书叩响了稷下学宫的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