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5800000005

第5章 转型期政治生态因素对电视新闻媒介的影响(1)

第一节 民主政治的生态进化

——新闻喉舌论的演变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写道,真理是为国家服务而制造的。而对于真理的认识是与表达方式密切相关的——“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的存在。它必须穿着某种合适的外衣出现,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承认。”这既是政治生态因素对信息制造和传播的要求,也符合习惯于某种政治生态环境的观众对信息的预期心理。

电视新闻是政治体制的“信息代理”,为维护和扩张现行体制的稳定性与有效性服务。政府通过电视新闻制造拟态现实传播,稳定既存的社会模式,改变、削弱和非法化与其相左的观念、信仰和行为。

向媒体提供信源是执政者对电视新闻媒介施加影响的最主要方式,借助可控的传播范式,支配报道方式的要点,可以为其政治诉求和政策律令的实施创造有利的逻辑规则。此外,借助新闻修辞的“包装”,政府也能将观点隐藏在事实中推呈给观众,使媒体成为政治合法性依据的重要来源。

政治生态的长期强势使政治属性始终是中国新闻媒体的根本属性。

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史上,新闻媒体的喉舌功能一直为党的各代领导人所强调。从“党的喉舌”,到“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其含义也与时俱进。历史地看,在近现代中国长期战争、动荡的环境中,在一切力量工具化的时代背景下,喉舌论有利于将新闻媒介当做政党的舆论工具和斗争工具,从而有利于高效率地达成政治目标。进入转型期以来,中国的政治生态发生重大变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传统政治体制的“主要矛盾”,即“权力过分集中”、“党治”、“人治”等,正在按照民主和法制规范进行改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WTO)后,传统的喉舌论已不足以解决中国传媒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新闻媒体的职能不再是单一的宣传政见、传播信息,而是逐渐向多元化迈进。上海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2003年在出席《新闻记者》首届理事会时说:“当今的‘喉舌论’适用于对党报党刊实行特殊的政策并给予保护,以充分发挥‘党的耳目喉舌’

作用;其他媒体则应进入市场接受洗礼。”而市场竞争可能导致传媒事业的无序性。认识到新闻媒体反映、传播、影响、引导舆论的巨大作用,1994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提出“舆论导向”思想,概括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2003年,李长春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从“喉舌论”、“舆论导向”到“三贴近”,以人民群众为核心进行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而非站在权威角度自上而下发动宣传,这种转型中的观念已在社会认知中成为主流,并在当前大多数的电视新闻报道中得到体现。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是一个特例,在其报道的语态上很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传统政治生态因素留下的烙印。我们不妨以它为样本,既从其转变中,也从其与当代政治生态脱节之处来看看电视新闻媒介政治生态因素的变迁:

1976年7月1日,《新闻联播》的前身《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试办。

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正式开播。1980年《新闻联播》对审判林彪、江青“两案”加以重点报道,全国亿万观众第一次通过电视新闻共同目睹了国家重大时政事件。电视新闻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影响力开始为人瞩目。从1982年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中央授权《新闻联播》比其他媒体提前一天独家发布重要新闻。《新闻联播》权威严肃的形象、上情下达的角色开始确立,也因此,它超越了新闻栏目的一般意义。

《新闻联播》虽然隶属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新闻编辑部,但迥异于央视绝大部分栏目采用的制片人负责制,也没有专门的采编团队,主要由中心下辖的时政新闻部、社会新闻部、地方新闻部和新闻采访部四个部门供稿。

在国内传统新闻体制下,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主流电视新闻媒体曾发展出一套配合党政宣传工作进行议程设定的模式。一位新华社资深记者曾列出过主流媒体评判重要新闻的14条标准:

1.重要活动、人事变动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

2.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

3.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及文件。

4.对重要事件及政策进行评论。

5.重要发言及理论文章。

6.重要典型人物。

7.重要新闻,如发射卫星、抗洪救灾、海湾战争等。

8.某段特定时期内,媒体有组织地宣传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

9.国家的重要节日,如元旦、春节、中秋节、国庆节、劳动节、党的生日、建军节等等。

10.人事变动(副省级和部级以上干部)。

11.重要人物、副省级和部级以上党政官员的逝世。

12.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生日和忌日。

13.外国名人的逝世。

14.重要的社会新闻,如物价、房改、再就业等。

基于上面的标准,结合政治生态因素的分析,《新闻联播》的主要特点可以提炼总结为:

1.时政为先

创办30多年来,《新闻联播》恪守着“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的宗旨,从未改变。一位《新闻联播》前记者称,“《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安身立命的重要资本”,因为“它牢牢地稳固了中央电视台的主体地位,央视其他所有的新闻栏目都只是对《新闻联播》的补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周小普教授曾带领研究生对2002年《新闻联播》的各类新闻条数做了统计。结果显示,在播出的所有新闻条数中,时政新闻占41.6%,而在新闻时长上,时政新闻更是占到50%以上。至于每类新闻的平均时长,占前三位的分别是领导人活动(157.8秒)、宣传重点(129秒)、会议新闻(93.2秒)。也有极少例外:1986年1月29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发生爆炸,《新闻联播》将其列为头条,并播放了足足6分钟。“将国际新闻置放在国内新闻之前播出,这是一向以刻板形象示人的《新闻联播》最为出位的一次。”但这样的情形再也没有重演过,即使是“9·11”事件和南亚大海啸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也未在《新闻联播》的头条显著位置出现。强大的政治场域曾赋予《新闻联播》以先天的政治资本,延续至今,仍约定俗成地影响着政治生态能量的注入方式。

2.职务为重

《新闻联播》是中央政府权威发布的第一电视媒体平台,也是地方政府宣传工作成绩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在同一个时段里出现,中央首长、地方各级领导和全国百姓都在瞩目,这一传播行为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以职务为准排序最符合政治逻辑(有时,这种规则会导致播出的新闻时序混乱)——新闻排列的先后次序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由领导人的排名先后决定的。同样,在重要会议上,政治局常委以外的每一个政治局委员,也都会给以时长大体相当的镜头。从政治生态因素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政治等级秩序观念在媒体中的镜像反映。

3.审查在先

作为一种特别的规格和待遇,在中央电视台方楼二楼,《新闻联播》是唯一一个享有专用审看间的栏目。为了保证《新闻联播》中的新闻能够准确而权威地传达,每天下午5时30分,由中央电视台台长、副台长组成的审查小组开始审定当日的新闻。而在一些重大选题上,相关报道还需中共中央办公厅直接审定。在《新闻联播》审看间里,甚至有一部是可以直通中南海的红机电话。政府参与掌控宣传主题,导致节目播出的多头管理,而最终主导权又不在播出机构手中。作为“喉舌”,媒体有时要以牺牲新闻时效性为代价换得与政治要求的妥协。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台里按照惯例等待上级政治口径的确认。

此际,白宫和五角大楼都已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到《新闻联播》报出这一新闻时,美联社已将消息发出数小时。此类控制公众知情权的新闻审查制度,在信息全球化时代和民主开放的社会政治生态中有时会显得滞后和低效。

4.模式化、套路化

《新闻联播》经过初创时的尝试和改造,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从编排形式到播音风格,甚至到播音员,都逐渐固定。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日活动为头条,25分钟国内新闻、5分钟国际新闻的格局也罕有改变。主持人罗京想改一个发型,据说都没能得到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批准。《新闻联播》首批播音员之一的赵忠祥把《新闻联播》的播报风格概括为“字正腔圆”、“庄严”以及“严谨”,这是老一辈播音员齐越、夏青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确立的播音原则,至今未变。“模式化、套路化”强调的是一种秩序感和内在可控性,同政治生态因素所要求的威严、稳定相关。而电视新闻是随机应变的传播,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矛盾。在长年累月的重复中,再响的雷声都会使人麻木和漠视,“模式化、套路化”原本设想实现的政治效力在今天看来已然弱化,其刻板的预置功能反而可能成为电视新闻的镣铐和绊脚石。

5.以正面报道为主

作为树立中国政府形象和社会风貌的重要途径,《新闻联播》在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的比例上控制严格。1987年国庆节前后,《新闻联播》在常规节目之外首次推出挂标系列报道《改革在你身边》,被业内专家称为“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新形式”。此后,1989年9月至11月期间,为了讴歌新中国成立40周年的成就,《新闻联播》一口气播出创纪录的180集系列报道《弹指一挥间》,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后来《新闻联播》中所推出的《时代先锋》和《永远的丰碑》。通过这种大比例的正面报道,政府为社会发展所定的基调得以弘扬。拥有垄断地位的央视,拥有能接触到核心信息源的优势,但相反,它也兼有接受严密监管的劣势。比如在2007年的淮河洪灾报道中,央视可以派记者进驻国家防总,也可以第一时间拿到最关键的数据,但又不得不遵循宣传主管部门“多报道当地党委、政府组织抗洪抢险的具体措施,多报道当地老百姓舍小家顾大家的感人事迹,多报道有关部门组织救灾款物帮助重建家园的情况”的要求。所以,后来每逢大事发生,在新闻现场实况上,凤凰卫视总能跑在央视前面,此乃重要原因之一。

实质上,《新闻联播》正是电视上的“党报、党刊”,是一种政治生态环境在媒介上的“象征性存在”。因其过去植入的政治内核过于强大,所以多年以来的新闻改革在它身上顶多只是修剪一下皮毛而已,像2006年以来新加入的几个年轻主持人轮岗(即使这样,也引起了观众和国内外媒体的极大关注)。所以,在《新闻联播》的语态上,我们看到了许多有悖当下政治生态要求和新闻规律的现象。例如:模糊新闻语言——模糊语言是对具体信息细节的遮蔽,通常用以控制负面报道的影响力。比如“近日、前段时间、最近一段时间”、“数人、多人死亡”,比如一句“仍在调查中”就从此没了下文。具体个案有2002年9月14日对南京汤山食物中毒案的报道,官方电视媒体对具体伤亡人数的报道一直含糊不清。

伪新闻语言——脱离生活真实和逻辑的语言,空话、套话和立场先决的述评,让脱离现实生活、毫无关联的信息获得一种表面的用途。

有人说,这种语言是新闻事件在丧失活力之后的避难所。如“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看似责任在当事人身上,实际上有关部门可能难辞其咎;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加大力度治理……”——营造积极向上的乐观气氛,但表决心不等于已经做到,错把态度当事实;如“某部官兵采用新形式开展……活动”——画面上还是老一套的读报纸、开大会,新形式不见“新”在哪里,实际上是无事自夸,声画两张皮;如各界就热播的主旋律电视剧谈感受“我们被××的精神所感动”、“生动地展现了历史风貌”——纯属无细节、无情节、干瘪的套话,被访者只是扮演“新闻角色”;摆拍读稿,眼神游移(尤其在关于军队的采访中多见)——被访者只是作为上镜符号把领导需要表达的内容念出来,不管是否真情实感;“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支持××方案”——没有来源索引,空口无凭;还有,为了画面拍得热闹,科技新闻中,只需单人操作的机器旁边围站着一群装模作样的人,“科技密集型”企业反被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对一所援建幼儿园的报道里,小朋友们被组织在镜头前做幸福生活状,因为紧张显得拘谨做作,为了营造欢快气氛,记者偏要说“小朋友们乐翻了天”……这种伪新闻语言可能令人产生误解,甚至失去判断真实信息的能力,以为新闻中的采访和言论就是事实。

同类推荐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已成为社会的主人。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自己也相应得到发展。这样的一致性使教师的劳动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履行师德的规范要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竭心尽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依法执教,享有社会赋予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师德平等性的重要表现。
  •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误会和 摩擦,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懂对方的真实想法。而观察 和分析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则是读懂人心的利器,当 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身体语言读懂他内心所想时, 我们与人的交流一定能够*加顺畅。《FBI身体语言 密码(插图版)》教你美国FBI超强的识人术,让你能 够**时间探知他人的内心世界。表露人真实想法的往往并非人嘴里说出来的话, 而是身体语言。一个手势,一种坐姿,一个眼神,一种声音,并 非偶然,都是内心的外在呈现。
  •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问题研究》力图通过对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争论内容的全面收集,并在对相关材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争论展开全面的审视和反思,以尝试弥补相关研究的这一缺失。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在我国当下的媒介文化具体语境下,电视娱乐是如何建构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娱乐为王”的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的娱乐产品?电视娱乐化的道德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合理的内核、价值和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娱乐进行审美救赎?应该塑造和架构一种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和“快乐文化”?
热门推荐
  • 鸳湖豪侠传

    鸳湖豪侠传

    这是一部比想像更真实,比真实更出人意料的介绍浙江省嘉兴地区的历史抗战故事小说。
  • 敢问班长在何方

    敢问班长在何方

    初一,我与他相遇。以年段第一的身份来到我们班很意外的,他竟然当选了班长!因为一次偶然让他冠上了‘段草’的称号我不服!我不服!凭什么出名的不是我?!而他原来,还有更加神秘的身份!
  • MC之颠覆

    MC之颠覆

    故事的主人公Alex是一位探险家,在一次探险中失去了她的战友Steve,原本约定在重生点见面Steve却迟迟没有出现,经过一番调查,Alex发现,这个世界,已经被重置了,死亡的定义已经被摧毁了,讽刺的是,这位毁灭世界的幕后黑手,恰好也是创造世界的那位创世神。。。。。。
  • 风景之后

    风景之后

    不管爱你是否会有结果,不管我能不能走进你的风景里,都一样一辈子,你的快乐只因为而起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太上老君说解释咒诅经

    太上老君说解释咒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回忆不倾城

    回忆不倾城

    在她的记忆里,雨,下得淋漓而彻底,记忆里的他在雨中,黑色的伞遮出一片灰色的寂寞。他的话语是温暖的,刻画了一整个青涩的时光,她的眼眸是如水的,倒映出这世间不变的炎凉。
  • 少年天师张剑峰

    少年天师张剑峰

    一个出身名门的少年道士,为母命放弃高等学府改去并不出名的普通大学调查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有关自己家族曾经悲剧的秘密。随着更多各种各样的道士阴阳师和异能者的出现,一桩又一桩难以解释的灵异事件在少年的生活中发生。行为怪异的班主任居然是红衣厉鬼。寝室里洗不掉的血迹到底埋藏了谁的怨念。期中考试如何变成了期中考死?当年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少年又能否揪出最后的幕后黑手??
  • 妖后难惹

    妖后难惹

    她持剑喂肉,斗奸妃,镇魔帝!自此宠妃视她为眼中钉。破毒计,蟒口脱险,只为不被命运所迫。奈何相思渐起,帝王惑人,“爱妃,你怎可不听话!”吴侬软语中,媚人心,情谊深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恶魔校草的倔丫头

    恶魔校草的倔丫头

    【宠文】一个甜心丫头夏汐月,开学第一天,扑倒慕容澈这个恶魔校草,后来与他签订女仆协议,开始了倒霉的学校生涯,但后来又遇到了其他三位校草,他们性格不一,但却情同手足。这个可怜的丫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