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5100000032

第32章 网络青年的职业心理(1)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急剧变迁。面对眼花缭乱的社会发展变化,人们常觉自己难以适应。青年成长中遇到网络文化的巨大挑战,心理和社会行为出多与传统文化的不适应,最集中地体现在职业选择的心理变化上。急风暴雨社会就业改革风潮,导致刚刚走向社会、确立社会角色的青年出现种种心理问心理疾病,成为中国独特的心理、伦理和文化研究的课题。

网络青年涵盖范围并不限于大学生,但在讨论就业及职业心理时,我们限定于主要讨论大学生的就业及职业心理。

中国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最早于1951年由国家政务院决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国家视人才如宝贝,甚至由当时的共和国总理亲自来主管。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大学正式恢复招生考试,由于百废待兴,青年人才奇缺,国家继续沿用计划分配制度。在那个年代大学毕业生是各单位争抢的对象,只要是大学生,抢来再说,干什么再商议。1987年是大学毕业分配制度的一个转折。那一年,首次出现大学生被接收单位退回的现象。经过全面研究,国务院于1989年批转了当时国家教委提出的改革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的报告,这是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选制度的开始。

到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国家推行教育产业化政策,从1999年大学开始扩大招生,各种学历教育也加足马力发展。由于大学教育的综合能力并没有突飞猛进,于是就造成各大学人满为患,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在天南海北迅速建设“分校别院”,四处飘荡着“建设国际一流名校”的口号。伴随着高等教育产业在宏观上的扩张发展,青年读大学的费用也一路飞涨,大学生越来越像流水线上制造的产品,数量成倍增加,质量却没有明显提高。

第一节 青年的就业现状

青年就业是涉足社会所有权和物质利益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确定社会角色最重要的社会平台,其中的成败得失,在很大程度上最终决定着青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客观状况

进入2000年以后,已进入网络时代的青年其就业的状况有什么特点?这种状况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对于青年心理产生了什么影响?下面就将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一)历史数据

据《南方日报》2008年10月9日报道,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宋德民在例行发布会上介绍了中国大学招生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

他说,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了48%,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万人扩大到159万人。在这个计划出台前,本来有一个扩招计划,普通高校增加22万人,但是在国务院做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决策以后,教育部修改了计划。到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到2005年,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当年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达到世界第二。

教育大发展,带来了高等学校办学资源的全面紧张,教学管理压力巨大,辅助性政策和措施跟不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的约束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新因素,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升格的同时教学条件下降,导致教学质量滑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日趋严重。

据教育部宋副司长介绍,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期,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增至212万。到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80万,有75万高校学生没有找到工作。2006年的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而到2007年,高校毕业生已达到495万人。2006年100多万未就业大军中,又新增82万毕业生。

另据中国社科院于2008年12月15日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分析报告,2008年大学毕业生560万左右,到2008底会有150万人难以找到工作。2009年失业率有可能超过9.4%,将是官方登记失业率的两倍。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10万,加上2007年和2008年未就业的250万人,估计2009年的大学生待就业人数为860万人。

据新华网2010年1月14日报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当天在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讲到,2009年新增就业人数为1102万人,大学生就业率为87%。3月10日,在全国政协会上北师大校长钟秉林介绍,2010年大学毕业生超过630万人,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学生,待就业大学生人数为700万人。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有青年感慨就业难题,书写对联:“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横批“愿读服输”。

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扩大,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或许不足为奇,也可以看做是发展中的问题。并且,就业压力并不单纯是高等教育自身带来的,而是涉及到社会宏观战略管理问题。我们重点关心的问题是,这样的就业局面,对于青年的心理成长有什么影响?

(二)青年就业时态

通过查询网络,可以得到很多信息,反映青年就业心态状况。以下选择的是比较权威的一份报告。2006年7月16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公布,结果显示,农学、管理学和工学的就业率排在前三位,分别为78.38%,58.02%和55.44%。而一直很热门的法学和医学专业,就业率只有37.85%和31.01%,属于后三位之列。

这份调查结果显示,在薪酬预期上,有六成以上(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至2000元,甚至还有1.58%的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而在调查中,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这种矛盾的现象,说明大学生就业的信息沟通渠道存在不透明的问题。

调查还显示,现时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在本书的前半部分已经介绍过,社会关系网络是中国社会的特色,在青年就业问题上表现得非常突出。青年对此即使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

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缺乏工作经验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制约了大学生就业。大学毕业生本来就缺乏工作经验,就业是他们走出校门的第一站,用这样的理由解释青年的就业困难,似乎与现实矛盾,有强人所难之嫌。

64.09%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要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调整个人心态,而27.14%的大学生则以降低择业标准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即使在经历了求职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后,也有高达76%的学生认为“找工作的过程是一次必要的人生历练”。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心态是端正的,在困难面前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就业前途的艰辛,并且把这种磨炼看做是生命历程的必要考验。

由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宏观经济受到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影响,外贸经济以及直接关联的国内生产领域受到很大的打击,青年大学生的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大,上述问题不仅没有缓解,甚至在加剧。

二、青年就业心理

成长于网络文化熏陶下的青年,面对这样不利的就业局面,其实就是面对人生适应现实社会、确定社会角色的第一个难关。他们在网络文化相对自由、自我的观念影响下,又面对现实的挑战,心理冲突更加明显。

(一)彷徨的就业心境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2000年以后,青年学生很快就失去了20世纪90年代青年趾高气扬的天之骄子的心态,很多学生出现了顾虑重重,四顾茫茫的徘徊心境。面对毕业后的前途,其主要心理特征可以描述如下:

第一,恐惧心理。由于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本身又缺乏求职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加上专业知识实际应用和针对性不强,还没有出门应聘就开始紧张。2008年以后,很多应届毕业生最关注的词汇为“贫二代”、“潜规则”、“黑幕”等。部分学生认为,“拼爹游戏”(即比拼家庭社会关系和实力)决定了“贫二代”应聘者的工作境遇,并加剧了本来就有的恐惧和悲观情绪,甚至由此产生灰心绝望心理。

第二,急躁心理。有些学生看到学长们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临近毕业前夕就开始慌张,在考研和就职之间徘徊。结果不管是考研还是求职都是匆忙应付,准备不足。不少学生在考研时不是精心钻研准备,而是凭借小聪明或者找导师寻求法外开恩;在求职时草率急躁,对来之不易的应聘机会不懂得认真准备,心理预期不足,草草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这种急躁慌张的心态像病魔一样折磨着当事人,严重时他们就会做出伤害社会秩序的蠢事。

第三,自卑心理。有些学生在大学期间缺乏自我人格锻炼,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或性格内向,加上专业因素和家庭困难等因素影响,没有社会关系网络可以利用,存在强烈的自卑心理。在择业时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胆地推荐自己,面试的时候不敢大声讲话,无法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个性,甚至机会出现的时候也不懂得大胆去把握,一次一次浪费掉了就业机会。自卑心理往往和急躁心理交织一起,使当事人在竞争中落于下风。

第四,偏执或固执心理。在大学期间经常参加网络等社会交际活动的青年,接受了一些多元化价值观念影响,对现时就业状况和社会事务有一些自己的成见,这种锻炼本身有利于就业选择。但是少数青年认为自身条件比较优越,在社会职业选择过程中显得自视过高,看不上一般职业或单位,可是较好的岗位又挤不进去。在偏执或者固执的心理影响下不肯灵活妥协,丢掉了很多机会。

第五,依赖或投机心理。受社会人际关系风气影响,一些学生渴求走捷径,把择业希望寄托在自己父母、亲戚身上,寄希望于拉人情关系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一旦不成功,就抱怨社会或者家长没有给自己创造好的生活环境。这种把家长当做终生全职保姆的心态,表现出部分青年心理幼稚弱小的特点,也反映了网络青年接触社会实际生活偏少,人格社会化迟缓的心理特点。

(二)心理动态影响生活状态

就业心理的压力,使青年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轻松快乐的心理情趣。他们每天想的事情,必有就业这一项,父母关系、个人健康、婚恋认知等与自身生活质量紧密相关的事情不得不退到很次要的位置。

山东大学青年学刊《聚焦》2007年10月30日介绍,青春山大网站开展“山东大学学生校园生活状况调研”,选择部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显示,就业问题成为在校学生生活中最关注的。表明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他们最为关注的社会生活的平台,就是就业以及自身职业的发展前景。

从不同学历青年的选择看,情况依然如此。虽然在一些次要方面有各自特点,但是,就业和学业仍然是不同学历学生共同关注的头等大事。

调查证明,青年学生主要心思放在就业问题上,但是在大学学习期间,老师主要是告诫青年学生怎样背书、怎样考试、怎样按部就班地遵守学校规则,却很少给大学生连续、深入地讲解怎样训练社会技能、排解就业心理压力、介入社会生活。这样的教学意愿互相有一定的背离,学得越专业越可能和社会脱节。在学校教学体制不能很快跟上学生要求进行转变的情况下,青年学生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读好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同时,早做规划,刻苦努力,钻研自己向往的社会技能,自觉向就业目标迈进。

笔者的一位在2009年毕业的青年朋友在网络上以“开始主宰、开始把握,奔向未来”为题抒发了自己毕业前后的心理变化。毕业离校前他在日记中写道,想象美好却没有实现,工作不急却不知所措,未来在前方却没人指引。毕业离校一个月的时候写道,毕业一个月了为什么一直游荡着,为什么自己开始不了解自己,为什么不知道以后的路是什么,太多的为什么,都快成十万个为什么了!毕业三个月的时候写道,一段路的结束,另一段路的开始。陌路——陌生的路。我在等待,看看会不会有领路人。这概率为零,还好我四肢健全。他的网络日记清楚地表达出在校没有准备好、毕业彷徨、祈求外力引导的被动心态。笔者在和这个小伙子笔谈时曾经耐心启发过他,毕业前夕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自己的力量开辟新的生活。他也曾经说过,自己会做一些准备,回丹东老家寻找就业机会。可惜,毕业后仍然滞留在新疆乌鲁木齐,与他的当地同学一道徘徊在求职道路上。

同类推荐
  •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本书内容包括:变态心理学概论、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式、心身障碍与健康心理学、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心境障碍与自杀等。
  • 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从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意识、心理素质的角度,对警察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内容、体系建设、警察心理健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的标准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警察工作的状况、特点和实际工作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心理训练的方法。
  • 弗洛伊德文集11:图腾与禁忌

    弗洛伊德文集11:图腾与禁忌

    本卷是弗洛伊德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宗教学、历史学和哲学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共包含两部作品。《图腾与禁忌》1913年出版,通过蒙昧人与强迫神经症患者的比较,推断了图腾崇拜的本原意义。《摩西与一神教》1939年出版,是弗洛伊德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一神教的本质和起源。这些论著基本上属于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范畴。
  • 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精神分析大师荣格说:“一切的财富和成就,都源于杰出的智慧与键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是学生成才的保证,是学生成功的法宝,是学生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此,希望此书能帮助广大学生排除万难,化解心头疑虑,做自己成长的主人,让暗淡的心理充满阳光,让脆弱的心灵变得坚强,让每一个人都带着健康的心态去奋斗拼搏,携着美好的情感去享受生活,并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 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心理操控术

    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心理操控术

    《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心理操控术》内容简介:作为女人,懂得一点心理操纵之术,不仅可以让自己拥有良好的心态,从容地面对一切,更可以驾驭人心,让他人为你所用。如果你希望改变自己的不良心情或者不利处境,如果你想知道那些成功者是如何运用他人的能力的,可以看看《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心理操控术》。了解对方想听和不想听的、想要和不想要的、喜欢和不喜欢的以及对方担心的、顾虑的等,如此便打开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大门。人的一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参与社交活动,练就读心术,才能成为交际中的王者;在社交中运用心理操纵术,能够让你读懂人心,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成为人际博弈大赢家。
热门推荐
  • 一世盛宠:甜宠皇后成长记

    一世盛宠:甜宠皇后成长记

    别人穿越都是虎躯一震四方来拜,我穿越是孤女一个四方来嘲。别人穿越都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我穿越是大叔养成强制霸道。穿越大神~~~~我给你刷了那么多Yooooo~,你就这么对我吗????
  • 弑魔武道

    弑魔武道

    重瞳者,背负复杂命格与神奇身份,其命运由无数条命线交织而成,掌管代表审判和裁决的雷电十位护瞳者:掌管神奇的空间;掌管无尽的时间;掌管极寒的冰雪;掌管炙热的火焰;掌管庞大的金属;掌管极致的狂风;掌管多变的汜水;掌管极阴的月光;掌管极阳的日光;掌管如墨的黑暗。可以通晓过去与未来的预言家可以守护一切的守护者……他们降临在这个被创造出来的大陆上,天生背负与常人不同的命格,在武道这条路上,他们过五关斩六将,有战友爱,有亲友爱,也有伴侣爱。最终,无论这一切是不是一场游戏,都会是他们最珍贵的回忆!
  • 赤发的龙妖

    赤发的龙妖

    生活在仙岛的孤儿,赤发的龙妖君彦在有一天从一个自称仙子的女子柳仙月口中得知了父母的事,决心变强去寻找父母。跟随着柳仙月,君彦来到了柳仙月的宗门,也即他父母的宗门——昆仑。成为了昆仑最小的弟子,并在那儿,认识了很多人,也结识一生中的好伙伴,但是,他却不知道巨大的阴谋正向他接近
  • 歌神传说

    歌神传说

    这是一个音乐至上的世界,人们对音乐无比痴狂。这里有各种级别层次的音乐联赛,还有最引人瞩目的音乐世界杯。一曲成名,鸡犬升天。万般皆下品,惟有歌唱高。家财万贯,不如好歌一句。宁可不吃不喝,不可一日无歌。在这里音乐人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人都希望自己能踏入乐坛,席卷各大赛事,乃至夺取世界杯,踏上世界巅峰……一个默默无闻的人重生在此,带着地球上灿烂的音乐文化,开始成神之路……
  • 仇爱

    仇爱

    九月的阳光,毫不逊色于六月之骄阳,那高高在上的骄阳照的大街上的人们都汗流浃背,就算是吃着冷饮也难以忍受着它那火热的“热情”。可是,对于龙傲天来说,这种天气对他来说,简直就是雪山上的万年冰谷,冷若冰山的帅气脸庞在这炎热的天气里依旧是面无表情的。哎!“那个女生就在这个学校里!”名叫龙叶的型男说道,“那女生可不好对付哦,要不要再喊几个兄弟过来,大哥,你怎么会对那种女生有兴趣!”龙叶一脸“调戏”外加有一点“害怕”地对龙傲天说道。
  • 祝东风

    祝东风

    佛曰: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恨,爱别离,求不得。由她想来,二人的再见是在千秋花宴前小阳春时节的昆仑汤谷,那人一袭玄衫,身周是万顷的灼灼扶桑,小风轻扬,如玉风华。自他看来,二人相识于洪荒上古那难得的一年安宁,那人尚在襁褓安睡,他抱着她,心想这日后的颜如舜华,洵美且都怕是注定了。她是他的爱别离,求不得,是他万万年不肯不愿释怀的执念。
  • 《冰公主的邂逅》

    《冰公主的邂逅》

    三位从国外回来的冷公主从小享有荣华富贵,冷汐爸爸(冷言)的小汐企业是NO.1,冷倩爸爸(冷峻)的小倩企业是NO.2,冷依爸爸(冷锋)的小依企业是NO.3,三位爸爸是好兄弟,而三位女儿也是最好的姐妹,她们的容貌如此的美,让人如痴如醉,引人注目让人…………………………
  • 邪凰归来:神医太子妃

    邪凰归来:神医太子妃

    她,21世纪著名外科医生,医术精湛,一遭穿越成为了太子府人人可欺负的小妾。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控制了瘟疫,给皇帝治痔疮……他,一国太子,身份尊贵,却有着多重身份。天下第一阁至尊阁阁主、天下第一高手都是他的囊中之物。她运用自己的医术和智慧从一个小妾一步一步成为太子妃,并且与这个世界最卓越的男子并肩而行。而他为了她倾尽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城绝恋—剪一帘倾城未歇

    倾城绝恋—剪一帘倾城未歇

    一朝穿越,她被他软禁府中,他对她忽冷忽热,却不自觉地爱上她。一系列的变故,她离开了他,再次归来,她出现在他的婚礼现场。"不是说我长得像你的王妃么,今日一见,倒并不像啊。""果真只有我成了亲你才会出现。"他拥她入怀。"北月莹,我等了你三年,作为回报,你要生生世世都跟我在一起。""好。"她只求一生一世一双人,他便放弃荣华富贵,陪她隐居。”完颜拓我只羡鸳鸯不羡仙!“"好,那我们便一生一世一双人。"
  • 绝色妖姬:红颜不祸水

    绝色妖姬:红颜不祸水

    她说:“既见君子,云胡不夷。”他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她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说:“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他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