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5100000029

第29章 网络青年的信仰心理(2)

世界上的一切有限之物,诸如国家、民族、圣人、领袖、主义等,一旦被树立为宗教信仰对象,往往会产生狂热的社会行为,造成仇恨、残杀、压迫等恶果。而对无限存在的神的敬畏和对“原罪”的自我反省意识,使得不分贵贱的所有人都处于神的脚下。人们可以平等交流、共同发现人类心灵深处的灵性和良知,为社会输送慈悲和宽容的价值观念。

这种爱的观念改变了人类许多恶性风俗,逐步树立起对生命的感恩和敬畏,大大地推动了社会人本文化的进步。

在古罗马时代,婴儿受胎和出生都是极危险的事。耶稣基督现身以后开始发生改变,他不以处女怀孕为耻,反而谦卑地祝福婴儿成长为成人。从那时起,基督徒即视生命为神圣的,即使对尚未出生的生命也一样。同样在今天,即使是实际环境经常在误导,基督徒仍然透过许多未婚妈妈之家来帮助那些不当怀孕的妇女。

亚当·斯密在1776年写的《国富论》书中谈到,在中国的大城镇中,几乎每晚都有很多的婴儿被丢弃在街道上,或是像小狗一样地被丢进水里淹死。据说执行这种恐怖任务,竟然还是某些人的营生手段。珍惜生命,在很多民族和国家中,有一个逐渐被认识和接受的过程。这其中,就有宗教传播发挥的贡献。由于传教士的工作,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逐渐认识到,生命是珍贵的,不可随便滥杀无辜,应该尊重不同民族的百姓生命。面对社会历史进步与宗教信仰的发展,我们应该坚信,宗教信仰的传播,与科学发现历程一道,开启了人类的现代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快速进步。

第二节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一、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一)科学与宗教是相互促进的

对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一直有争论,但不能说是根本对立的,更多的时候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大家知道,对宇宙的宗教情感是推进近代科学前进的巨大驱动力。西方科学史家W.C.丹皮尔曾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一书中论述了科学、哲学、宗教之间的内在联系。牛顿、开普勒等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动机来源于对上帝创世的宗教信仰,他们相信上帝创造的世界是有秩序的,所以,行星运动三定律被发现后他们并没有去争夺发明权,而是首先给上帝写赞美诗。

1940年,爱因斯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科学、哲学与宗教大会”上说,有科学而无宗教乃是跛足的科学,有宗教而无科学则是失明的宗教,意思是说,宗教精神和科学的手段互相促进,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这段话后来成了人们广泛引用的名言。

牛津大学著名生物化学家Arther Peacock博士,也是英国圣公会的一位荣誉神职人员。他认为,进化论科学可以促进对神的追求,加深对上帝的理解。他解释说,上帝的创造是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而所谓进化过程,归根结底还是上帝的创造过程。

当代最宏大的一项科学项目是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Project,简称HGP),其目的是译解人类的遗传密码,揭示每个细胞中组成DNA的数以十万计基因的功能。这项计划的前景是通过基因工程治疗遗传疾病和很多种类的癌症。美国政府在15年时间里投入30亿美元,由位于马里兰的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人类基因研究所负责协调。这个研究所的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博士,是医学和遗传科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在27岁的时候从无神论者皈依基督教,当时他身为医生,因看见患重病的病人靠着信仰得到力量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他们患有非常可怕的疾病,不太可能痊愈,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抱怨神,反而从信仰中得到安慰及保证。他说,皈依神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个决定。他不认为基因工程和他的信仰有冲突,相反,他认为自己的研究有助于治病救人。这种爱的见证,是他的基督教信仰的延伸。2006年9月,他的新作《神的语言》出版,他在书中再次论述了科学与信仰关系的老话题。他表示,当代一个最错误的观念,就是以为科学和宗教必然是互相对立的,而更令人失望的,是这种错误观念已经维持了20年。他相信科学并不能驳斥神的存在,因为科学本身也接受大自然的限制。他相信神迹是有可能发生的,他说,如果人能接受神或者一些超自然力量的存在,那么承认超自然现象可能偶然出现亦并非不合逻辑。2009年,在总统奥巴马的提名推荐下,他已经荣任美国国立卫生院院长。(二)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讨论是共同话题在科学加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宗教的存在,对于物种、基因的改变,包括一些与人类自身相关的改变,给人类带来了一层又一层道德和宗教质疑。不论最终人们选择怎样的结论,这种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质疑和思考,对于人类生命的健康延续都是值得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史蒂文·温伯格(StevenWeinberg)在《最初三分钟》一书中说,宇宙越变得可以为我们所理解,它就越显得没有意义。科学给我们描绘的宇宙没有目的,在这个冰冷空间里,我们也看不到人类存在的意义。这个评论使宗教信仰者非常不快,因为对于信仰来说,宇宙的意义和人类的作用是至关紧要的。

梵蒂冈天文台的天文学家George Coyne神父毕生研究恒星的形成,他坚信宇宙充满了意义和目的性,而科学并不足以洞察这种意义和目的性。他说,当我握住一个濒危朋友的手,从这个朋友的眼睛里看到,即使在死亡降临的时刻,人仍然有希望和欢乐的表示,由此便可看到存在的意义,这种意义是超越科学研究的。温伯格对此深有感触。他说,虽然他相信科学描述的宇宙是冰冷的,但是通过互爱,通过发现自然,通过感悟和艺术,人们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温暖的科学和信仰结合的小岛。

(三)进化论的争论和宗教信仰不矛盾

进化论在科技领域长期争论不休,不过在宗教界已经成为可以包容的话题。2005年5月9日,意大利《科学和神学新闻》发表文章介绍,1996年,教宗保罗二世就已经承认进化论和信仰并不抵触,在一份致主教科学院的官方文件中,保罗二世就说到,事实上我们知道,为了进行各自领域的研究,经学注释家和神学家们必须对自然科学研究的结果了如指掌。George Coyne神父也表示说,进化论是一个科学结论,它并不否认上帝的存在。至于进化论是否正确则完全是另一个话题,起码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它是正确的。上帝完全可以创造一个进化的世界,正如上帝可以创造一个静止的世界。

这样的对话,典型地表现出科学理性和信仰灵性对社会的关系。

人类不仅具有寻求知识、寻找科学答案的本能,还是情感复杂的造物主。无论科学怎么解释,人们仍然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对命运的神秘感、对生命意义的困惑、对人性道德的无穷追问。而这是科学所难以合理解释的,正是人本身具有的本性属性,给宗教信仰开辟了广泛的探索可能。这或许是宗教在现代科学突飞猛进发展以后,仍然能够长期而持续存在的原因。

二、宗教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研究关注现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由个人、家庭到社会,一般是个人行为回报给整个社会,极少反馈。近些年来,有学者在理论上探讨“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道德理念的合理性,但是社会现实中,基本上看不到这样的倡导语言和行为。由于网络文化带来了社会多元化价值追求,青年对于社会精神层面的压力显露出一定的反叛意识,加上社会伦理道德有很多负面形象,造成现实道德的约束性十分薄弱。而宗教信仰生活更多关注人的内心精神世界,由内而外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烦恼和矛盾,对于青年的反叛意识具有一定程度的引导作用。

很显然,宗教信仰和道德建设二者是协调共生的,所针对的对象都是人的精神自律。人性中的道德良心,既是现实人的生活规则根基,也是确立宗教的精神基础。宗教领域的信仰多是自律性很强的自觉行为,信徒们诚心奉献自己内心需要和所得,造福于社会。2002年4月1日的《学习时报》介绍,18世纪美国道德重建运动中,约翰·霍华德用十几年时间,自费调查欧洲数百所监狱,冒险发表大量揭露监狱黑暗状况的材料,敦促英国政府提出监狱改革法案,因此他被称作“监狱改革之父”。另外,英国著名福音派领袖威廉·韦伯福斯毕生从事废除奴隶贸易的事业,耗尽全部家产,于1833年贫病交加而亡。因着自身的自觉高于现实的生活道德,所以宗教活动中的道德约束要比一般社会道德约束更严格,它既可以促进现实社会的道德进步,也可以引导社会精神向着爱和至善境界发展。

三、宗教与法律的关系

2006年5月9日,美国法学家伯尔曼在山东大学演讲,重申了他的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他说,在12世纪的时候,法律至上的观念已经在人们心中建立起来,到了13世纪,又形成了神法与现实世俗法分离的观念,表面上看是原有的法律不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但事实上是过去的法律经过改变,转换了一种形式,重新保存下来了。在这种转变中,法律和宗教友好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伯尔曼教授表示,自己更倾向于自然法学,认为法是一种天理,西方法律自产生时就强调建立同情、怜悯的价值观。如今,还是要把自己的信仰与法律职业紧密相连,为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博爱做出努力。

社会现实的确如此。缺少宗教那样公正而权威的法律,老百姓会将其视为世俗权力的代表。是“权力崇拜”的产物,那样的法律早晚要失掉公正性,变成极端权力的附属产品,对人的灵性失去约束力。所以法律条文再多也无人自觉遵守,因为它走到国民的对立面去了。在市场经济时代,人的宗教信仰情怀实际上是法治社会的基础,一个缺乏宗教精神的民族是无法真正进入现代法治社会的。

让·雅克·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宗教对于一个社会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人的宗教和公民的宗教。第一种是不必设殿堂、圣坛、祭祀的,纯粹出于内心对神圣的虔诚和履行承诺的道德责任,这是真正的有神论。可以称之为神圣的自然法律,即自然神。第二种是建立于特定的国家。有保护神、有教义、祭祀、法定朝拜仪式。一旦违背其规定就会被视为不忠、异端和野蛮。这是把人们对神的崇拜和对法的敬畏统一为一体,把国家作为公民崇拜的对象。教导公民为国家服务就是对神的服从,从而把政治和神学混合起来,借助神学限制人的权力和责任,把统治者视为教主,除了官员没有其他祭祀,这是特别政治体制下的公民宗教。

这种所谓的宗教,其实就是用政治和法律目标代替宗教目标,让老百姓完全相信、甚至迷信宗教化的政治权力。然而,政治权术是很难讲究承诺和诚信的,因此,把信仰崇拜变成政治崇拜以后,虔诚的信仰就变成虚伪的仪式和过场,使人既不能相信政治的法,更无法相信宗教的神。在本质上使人们失去社会诚信、失去人性的爱。这样一来,人们离真正的人性关爱需求反而更加疏远了。

四、宗教是不是迷信?

19世纪后半期欧洲弥漫着科学至上的气氛,随着人文和自然科学的深入研究和进步,人们反对宗教的倾向非常活跃,把宗教与迷信基本看作是同一种东西。希望用科学探索成果代替、破除宗教迷信中对神的信仰和依赖。比如孔德的“人性至上”、尼采的“上帝死了”等观念,都是批判宗教的代表实例。尼采也在努力追究宗教生成的根源,指出宗教的根源是人心的一些隐秘活动,由此活动而产生幻想,藉此幻想而制造出宗教神话。

弗洛伊德直接分析了宗教神话本身,说明它们生成的关键是在于人的心理投射。他的这个新解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在20世纪的几十年中深深地影响着世界许多人对宗教的看法和态度。弗洛伊德在《一种幻想的未来·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中说,人在大自然和命运的超人力量面前,时时感到威胁和无奈,面对这些无奈的威胁,如果能以应付强悍者的方式来看待它们,可以用恳求、贿赂来使它平息,就可以获得相互的平衡和安静。这是孩子对父母、特别是对父亲的原始形态的重演和延续,是一种心理透射。人们渴望出现一位全能的父和神,一是祛除自然界的恐怖;二是使人与残酷的命运,包括死亡相互和好;三是补偿人生的痛苦和灾害。因此,一切宗教道理都是幻想,是人类必须摆脱的一种强迫性神经病阶段。

19世纪以来,欧洲的科学主义和民主精神通过留学生和专家漂洋过海传到中国,“科学是真理,宗教是迷信”等观念开始在国内流行。

本来中国就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气氛,接受这些复杂纷纭的观念以后,尽管也没有对社会现实发生多少积极的改变,但是,它增加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复杂性。

同类推荐
  • 现代应酬心理学

    现代应酬心理学

    按照心理学家所说,应酬当是一种实现行为目的手段或工具。应酬的“峰巅效果”也就是是最佳效果,既在绝无强迫的气氛里,使对方按照你的意志去做。应酬的全过程,是把人你的一份意思传达给别人,使对方受到感应,从而自动地帮助你、迁就你或同意你的要求,接受你的思想意识的潜移默化。因此,应酬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心理概念,应酬的最终目标是为自己的群体营造一个实现目的的良好的通道。
  • 北大心理课

    北大心理课

    找到内心的出路,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未名湖畔、博雅塔下,跟北大学者们聊聊心理!探寻北大人的成功之路,就必须从研究北大心理课开始!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周国平、俞敏洪等众多北大学人、学子的人生感悟和精彩观点,解读现代人的焦虑的心理问题,借大师的智慧之眼,帮助读者理清困惑,还心灵一片宁静之地。
  •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

    在这个心理学日益被广泛关注的时代,《心理学的故事》作为一部及时的、重要的、引人入胜的心理学著作,力图准确地解释人们心中的疑问——人类行为的真正起因到底是什么?
  • 跟专家学情绪调节

    跟专家学情绪调节

    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因为情绪是与生俱来的东西,高兴、悲伤不用别人教,天生就会。但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些能力却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所以,只有学会并提高自己表达、控制、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才能够自由地体验不同的感受,并将它融入我们心理的不同层面,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
  • 北大心理课

    北大心理课

    北大的莘莘学子在历史的各个阶段无不书写着时代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这些不仅仅是源于北大的教学理念,教育精神,更是北大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素养。正是凭借着过硬的心理素质,让北大人傲立潮头,建功立业。翻开这一本书,它将带你走进北大的精英泰斗之间,在北大林立的名人经历间穿梭,领略北大人成功的风采。本书结合北大名人的语录,深入浅出的剖析这些成功者的心理历程,找出成功背后的心理脉络与渊源。指导读者通过阅读,感受和领悟北大人的成功经验,并能够用这些经验指导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将平凡的人生打造的不平凡,将生命的精彩从心底绽放。
热门推荐
  • 美子的村上

    美子的村上

    美子,生于北方的农村,排行老三。虽然父亲重男轻女,但是美子从小聪明伶俐,古灵精怪,颇受村里的大人喜欢。不管是青梅竹马的李冬,还是大学认识的徐然,都是对她呵护有加,甚至连刁难痞性的陈猛都对她心生爱意。但是美子的家也因为父亲的病故,发生了些许变化,不管是对于坚强的母亲王妮,还是两个懂事的姐姐。。。。。。
  • 只是我以为,原来你没那么重要

    只是我以为,原来你没那么重要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校园的故事,是转眼匆匆那年或美好或痛苦的回忆,我们不可否认,那年已成往事,那年已记不清,再想起时,心里泛起的是层层涟漪,没有欢喜没有悲哀,这大概就是成长的悲凉之处,青春的梦只能用来回忆了,最可怕的大概是爱过的人不再相信爱情,无论多么平凡的爱或者被爱。无可否认,在每个人成长的岁月里,都曾有过执着,时光的印记已经在心里刻下了烙印,无论是否想起,经历过的事情总是难以忘怀的。
  • 凤惊天下:王的倾世宠妃

    凤惊天下:王的倾世宠妃

    [已完结,新书《傲娇大神,STOP!》已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传说,位于七州大陆最北,神秘度最浓的幻雪帝国中,住着一位才艺俱佳的天族长公主;她遇到敌人处变不惊,面对求爱者浅笑而过。他是天界战神,是万千少女心仪的对象,可他却对她情有独钟……多年后,魔珠出现,三界大乱,他与她也转世为人。当温柔长公主展露锋芒,惊才绝艳,天下无数男女为之倾倒;他是绝色的暗夜之王,冷血无情,乱世中和她相逢。自此天上地下,生死相随。——我忘了我有没有告诉过你,你是我唯一的执着,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
  • 夜行书

    夜行书

    古董这玩意,轻易碰不得。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就是这行当里混饭吃的。我虽然也靠着买卖古董赚钱,却不是靠自己的眼力捡漏过活,而是另凭本事吃饭。正常的古董,因为价格过高,买到手里再转手也没什么利润可图。我找的都是一些沾染上东西,不“干净”的冥器。正是因为由于种种原因,古物缠上了一些不该有的东西,以至于拥有者深受其害,而我打听到这种消息找到他们然后以一个极低的价格拿到手里,最后高价卖出,可称得上是利润颇丰......开启诡异之旅,探寻古董之秘,夜行书,一本你不敢看的书。
  • The Depot Master

    The Depot Mas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河魔祖

    星河魔祖

    星域大战导致资源枯竭,一种全新的修炼体系应时而生。吸收星魂、凝练神息,张岩背负血海深仇,历经万难,破碎虚空,在各星域纵横睥睨,最终成为一代魔祖----敬请期待
  • EXO之最美莫过再相遇

    EXO之最美莫过再相遇

    本文是写EXO哥哥们的,主讲勋鹿灿白繁星,可以提意见,另外,本文是贴吧转载,原楼主已经授权!不喜勿喷!谢谢!
  • 纵宠一世:霸道总裁小娇妻

    纵宠一世:霸道总裁小娇妻

    在五星级酒店华丽的大床上一对绝世的男女映着阳光安详的躺在床上突然一声刺耳的尖叫声吵醒了帅气那名金棕色头发帅气美男男子眯着眼看清了怀里这个娇小的女生面无表情的说:“别吵吵了,再吵滚出去”林允儿连忙裹着衣服下了床,快速跑到卫生间里换上了衣服换好后她大步的走乔易辰身旁用力的拽开他的被子不满的吼道:“你是谁你个混蛋!”说着说着眼泪就不自觉的掉了下来乔易辰突然起身一把抱住林允儿竟然亲上了她的唇!慢慢的把手游走在林允儿的身上!
  • 守护甜心之六界琉璃

    守护甜心之六界琉璃

    joker多么讽刺的一词,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六界虽有你的身影,但我怎么努力也追不上你,需要你保护,成为你的累赘;虽为皇室公主,却“如此没用”,我会配得上你吗?
  • 暗黑年轮

    暗黑年轮

    风之大陆的人类与暗黑三魔神的战争持续了千年,在地球上奇特的五大人类种族的帮助下,风之大陆的人类成功的封印了两大魔神,然而第三魔神却发起了另一场战争,毁灭了地球上五大奇特种族的族群,地五族残存的幸存者们陆续前往风之大陆,与三大魔神开始了新的战争!但是他们没有料到,这一切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