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4100000018

第18章 关于新闻理论框架建构的回顾与思考(1)

题注:本文是应《国际新闻界》编辑约请撰写的。文章回顾了我国新闻理论框架建构所走过的曲折路程,阐释了新闻理论框架构建的目标、任务,并结合自身的实践论述了新闻理论框架构建的原则及内涵。文章强调理论框架的建构是学科存在的基础,也是学科成熟的标志,同时还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唯有建构起科学、规范的理论框架,才能促进学科理论的稳定与巩固,才能推动学科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发表于《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12期。

一、历史回顾

所谓“理论框架”,是指某一学科内在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整体架构,它通常是由这一学科所涉及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构成的。

根据这一解释,“新闻理论框架”,是指新闻学科内在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整体架构,它是由新闻学科所涉及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构成的。

理论框架规定着学科知识的范畴,支撑着学科知识的结构,标示着学科知识的体系。学科理论框架的建构是学科存在的基础,也是学科成熟的标志,同时还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唯有建构起科学、规范的理论框架,才能促进学科理论的稳定与巩固,才能推动学科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我国新闻学的理论框架建构问题,一直是学界所关注的问题,从90年前徐宝璜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讲授新闻学开始,就开始了此项工作。1919年他出版的我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新闻学》,就确立和展示了中国人所建构的第一个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从而也奠定了我国新闻学最初的理论基础。

该理论框架的内容包括理论和业务两部分,涉及理论的部分是前5章:第一章新闻学之性质与重要;第二章新闻纸之职务;第三章新闻之定义;第四章新闻之精彩;第五章新闻之价值。后面涉及业务的部分有9章,包括:新闻采集;新闻编辑;新闻题目;报纸社论;广告;新闻社组织;新闻社设备;报纸销路;通信社组织等。这个理论框架本身及其所涵盖和诠释的内容成为中国人认识新闻,了解新闻工作,学习新闻学的最初的入门范本。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一开始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采取向苏联“一边倒”的做法,在许多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建设上采取了照搬苏联教科书的做法,所以在前十几年的时间里,一些学科理论基本上是以苏联的相关教科书和著作为依据来建构该学科的理论框架。

新闻学也是如此,当时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新闻教育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就聘请了苏联专家来帮助编写教材、培训教师。而苏联专家完全是按照当时联共(布)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新闻班的讲义来制订教学大纲,讲授新闻学的。那时复旦大学新闻系派出青年教师丁淦林到中国人民大学来听苏联专家讲课,学习苏联的教学经验。

联共(布)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新闻班讲义是由多位授课人的讲稿汇编而成的,其中包括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多方面的内容,集中体现了当时苏联党中央关于新闻工作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

例如在一篇《论新闻报道》的讲稿中就包括以下内容:新闻报道的布尔什维克党性;生动而又真实地反映生活、描述苏维埃人们的英雄事业;最主要的是要阐明各种事实和现象所具有的政治内容;新闻报导(道)应该及时;新闻在报纸上的作用和地位;对新闻的基本要求;准确性是新闻的基本规则等。在一篇关于《宣传论文》的讲稿中就包括下述内容:高度的思想性;布尔什维克的战斗性与不调和性;对待理论的创造态度;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宣传的目的性和真实性;和群众谈话的技巧;逻辑的力量等。《联共(布)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新闻班讲义汇编》,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目录。20世纪50年代,我国新闻学的理论框架可以说主要是参照联共(布)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新闻班的讲义构建的,但是也有个别是融入了中国学者自己思考内容的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王中先生1956年9月提出的《新闻学原理大纲》。

这个大纲是一个综合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多方面内容的理论体系,大纲共分18章,其中涉及理论问题的有10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新闻事业产生的社会条件;第三章政党与报刊,共产党的宣传鼓动原则;第四章共产党及其他革命报刊的基本原则;第五章中国报刊;第六章新闻自由问题;第七章出版法,以及第九章报纸群众工作;第十七章报纸组织机构与制度,和第十八章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研究。其余8章是关于新闻业务的,包括:报刊文章体裁、采访工作、编辑工作、资料工作、出版与印刷、发行、广告、读者调查。从王中先生的教学大纲所显示框架的内容和名称看,除了增加了一些新闻业务的内容外,倒没有太多与苏联版本教科书的理论框架相区别的地方,但是他在具体阐述相关的内容时却加进了许多自己的思考,特别是前3章中对资产阶级新闻业的评价和对新闻业一般规律的阐释,其中一些观点后来在1957年“反右”时受到批判,王中本人也被打成“右派”,并因此长期受到政治迫害。

以现在的认识看,王中先生那时的一些观点显然是正确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观点却是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的。例如他认为“新闻事业是阶级斗争产物”的说法是“错误”的,他提出,“新闻事业不是一有阶级就产生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的。”他解释说,“新闻事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因为社会需要新闻,因此各种不同的党派才可能把自己的观点和政治目的通过新闻影响读者。新闻事业是社会产物包括了新闻是阶级斗争工具的含义,但只说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则失掉了所以能成为阶级斗争工具的理论基础。”他还说,“资产阶级新闻学与无产阶级新闻学皆有应用科学部分,各有适应其报纸需要的价值。”他还提出了新闻的“商品性”、“趣味性”和报纸的“可读性”等问题。显然,这些观点都是要受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所排斥和否定的。

由于反右斗争以后长期存在的极“左”思潮的影响,我国新闻学的理论探讨从此更加步履维艰,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错批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一事件批判的对象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甘惜分老师,内容是他1959年撰写的《新闻理论教学大纲》。在这个大纲中,甘老师提出“不能将报纸的政治性和法律、国家机器、暴力作用混为一谈”;“报纸除了阶级斗争这一性质之外,还有其他属性”,如“教育人民”、“反映社会生活”、“传播知识”等;“无产阶级报纸要向资产阶级报纸学习”,等等。由于极“左”思潮势力很大,当时甚至连这些极其简单的常识性的东西都会受到批判。

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控制下,新闻学的科学原理和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遭到任意否定和批判,完全到了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对新闻学科学的理论探讨自然也就荡然无存了!

应当说,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闻学真正开始具有学术性质的理论探讨,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起步的。而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甘惜分老师。用甘老师自己的话说,他真正的学术青春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这一年,62岁的甘惜分老师开始招收研究生,并为研究生主讲新闻理论课程。1980年,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积累写成了《新闻理论基础》一书,这是他本人公开出版的第一部新闻理论著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新闻理论著作。此书1982年正式出版后多次印刷,成为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一部新闻理论著作。当年全国新闻界评定技术职称规定的阅读教材就是这本书。

这本书的框架是这样的:绪论:第一节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新闻学是一门科学、第三节怎样研究新闻学。其他内容分上下篇。上篇为第一章新闻:第一节什么是新闻、第二节新闻的起源、第三节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第四节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的关系、第五节关于新闻的定义;第二章舆论:第一节什么是舆论、第二节舆论的力量、第三节对舆论的引导;第三章新闻事业:第一节新闻事业和舆论、第二节无产阶级和新闻事业、第三节新闻事业的性质、第四节新闻事业的某些特点;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作用:第一节无产阶级革命的组织者、第二节旧世界的揭露者、第三节新生活的建设者、第四节科学文化的传播者。下篇为第五章新闻事业和现实生活:第一节反映事实的真相、第二节反映时代的真相、第三节反映时代的本质、第四节联系实际、指导实际、第五节新闻事业和调查研究;第六章新闻事业和群众:第一节群众是新闻事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节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第三节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第四节来自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第五节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第七章新闻事业和党:第一节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第二节坚持党的政治路线、第三节坚持党的组织路线、第四节关于新闻自由。用甘惜分老师自己的话说,这本书与过去多次写的新闻理论教学大纲不同的地方是“在体系上作了较大的变动,增加了绪论,论述新闻理论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然后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解剖新闻和舆论开始,论述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作用。下篇专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现实、和群众、和党这三者的关系。”甘老师认为,“通过这些关系的论述,讲清新闻事业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他说,“把这几种关系搞清楚了,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也就明确起来了。”

用现在的眼光看,这本书的框架以及由这一框架所显示出来的内容,显然还带有那个时期的明显的历史印迹。但实事求是地说,其内容已经体现出作者对极“左”状况下一些新闻观点的严厉批判和深刻反思。例如,书里对新闻报道中“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的关系”的论述,对新闻事业与现实生活、与人民群众、与党三者关系的论述,都是建立在他对“四人帮”极“左”路线不顾事实、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和背弃党的正确主张的做法的揭露与批判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内容对于当时新闻界拨乱反正、肃清极“左”思潮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甘老师在给我们8名新闻系首届研究生讲授新闻理论时,痛快淋漓地揭批“四人帮”极“左”思潮的激情讲演。作为一个青年时代就投奔延安,参加革命,一生都在为党的新闻事业奋斗的新闻学者,甘惜分老师对极“左”新闻观点的政治批判和学理分析,拉开了新时期新闻学研究的序幕。

2005年年底,在为甘老师90寿辰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刘建明教授称《新闻理论基础》这本书奠定了我国党报新闻学的理论基础,说甘老师是我国党报新闻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这个评价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也是对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的一种高度评价。

此后,我国新闻理论教材在理论框架上基本上以此书的框架为基础进行调整和修订,陆续出现了一些有一定认可度的教材。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当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何梓华和成美教授共同主编的《新闻理论教程》一书。

该书实际上是一项集体成果,因为参与此书编写的有包括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南昌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等几所高校的教师。但其理论框架应该还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理论教材框架的基础上形成的。

该书的理论框架如下:绪论;第一章新闻;第二章新闻传播;第三章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第五章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第六章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第八章反映实际,指导实际;第九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第十章舆论监督;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第十二章新闻队伍建设。这本作为集体成果,出版于1999年的教科书,其理论框架具有一定代表性,它显示了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在对新闻理论基本框架问题上所取得的共识。

从徐宝璜建构起我国新闻学的第一个理论框架开始,时光已经过去了90年,抚今追昔,我们既感慨这期间新闻理论框架建构所经历的起伏曲折,也庆幸今天新闻学科建设所面临的大好时机,更期盼着新闻学科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同类推荐
  •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依据新课程理念,从调查研究入手,对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和写作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培养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和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不但为改革中专思想政治课和语文课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为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做到细处提供了思路,更有利于中专生将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
  •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哈佛和耶鲁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前言在中国,做电视本来是广电系统的独家盛宴。近几年,各方力量都开始进入视频领域,这个领域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几年内,我们见证了在这个原本属于广电的视频领域,逐渐融入更多的行业,汇聚成一个“热闹江湖”的过程。我们花费一年时间,对进入视频领域的各方力量的“掌门人”进行了采访。他们的探索、实践、思考,体现了这个行业从萌芽、野蛮生长、混战到逐渐规律发展的过程,是“网络视频”或“网络电视”领域的宝贵财富。我们将这些思想汇集成册,希望能够成为这个行业发展到此阶段的一个见证。在本书的书名中,我们提到“网络电视”这个概念。目前在行业中,出现了很多……
  •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文学科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文学科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学术著作。作者将中国史学放在世界现代化运动的背景中加以考察,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四段进程”与“三大流派”,论述了史学与经学的关系,东西文化交融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以及文化经世致用、抑制主义、民族史学的形成与发展等重大问题。全书论点鲜明、脉络清楚,视野独特,集中了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历史系多位著名教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不愧为“211工程”国家级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
  • 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本书分人物春秋、流金岁月、沧桑纪事、炼化史踪、史海存真、他山之石、史林漫步、七个篇章,书稿中记载了革命老前辈们在这片曾经荒凉的土地上奉献青春,挥洒热情的激情岁月。真情记录了一些优秀的石油人在这片热土上克服万难、积极探索、认真钻研的难忘岁月。本书对研究新疆石油工业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女王大人:帝尊的试药小魔妻

    女王大人:帝尊的试药小魔妻

    她被天界上仙所害落下凡尘,元神受损被爱药成痴的他所救,他娶她试药炼丹,仙界仙君意图不轨,三界大乱,群魔出动。她是魔界统领群魔的王,魑魅魍魉在侧,麒麟为骑,九尾狐为宠,誓要杀尽道貌岸然的三界正道,他是守护仙界上古卷轴的仙君帝尊,所有的一切都早已成为定局,仙与魔,爱与恨痴缠不休,当繁华落尽,一切尘归于土,她是快意恩仇的当她的魔界之王,还是与天界争夺他这个上古帝尊?
  • 王者游戏:死亡进行曲

    王者游戏:死亡进行曲

    【王者游戏】背后那一块伤疤,是被抹去的身份象征,为了替家人复仇,蓝雨馨/克莱尔势必要查出事件真相,让所有伤害过她的人都死无葬身之地!代号Ace,是美国情报局青少年秘密组织的主要成员之一,受过严格的魔鬼式训练,更是精英中的王牌代表。为了任务,毅然以交换生的身份转入圣玺贵族学院,混入一派贵族子弟的校园生活,并从此改变了大家的命运……【男主篇】冷漠冰山却待她如熟悉陌生人的他,始终放不下当初那个说要与他携手到老的女孩。爱搞暧/昧总吊儿郎当的他,对她嘴倔却暗中呵护。温柔却始终保有神秘的他,为了她甘愿卸下所有过去的恩怨。一切的爱恨情仇,到了最终,究竟谁才是胜利的王者?【求推荐】【求收藏】【求评论】【谢谢各位!】
  • 穿越之妖植系统

    穿越之妖植系统

    大学生楚白渔穿越到异世界,附身在一个不能修炼的人身上。好在老天给了一个系统,让她有了生存的资本。可是,一切没有她想的那么容易。奇人异士层出不穷,阴谋诡计一环套一环。崛起需要的不仅仅是系统,还需要勇气;默默无闻很简单,靠着系统就能苟活。她会如何选择呢?
  • 助你成仙

    助你成仙

    一个性格拧巴的现代灵魂,回去唐代拯救一个随时可能失足的神仙预备役!你告诉告诉我呗,怎么才能夫妻恩爱的情况下,保证色眯眯丈夫的童子身?你告诉告诉我呗,怎么才能在夫妻恩爱的情况下,保证色眯眯丈夫历劫成仙?至刚至柔,白羊双鱼;至亲至疏,却是夫妻!
  • 爆笑穿越之呆萌倾城妃

    爆笑穿越之呆萌倾城妃

    带着手机,充电宝穿越,有木有觉得很奇葩!我也是第一次写这么奇葩的小说她本是卖充电宝的小贩,无意中听说百年难得一次的穿越之门在今天为有缘人而开,在穿越之门面前,她意外被选中,拖着一箱充电宝,拿着两部手机,不情不愿地穿越到了玄羽王朝……待她与两部手机和一箱充电宝会在古代发生什么事情呢?即将要回归现代时,她竟不舍离开他……她能跟萧玄翊幸福的在一起吗?
  • 幻神天迹

    幻神天迹

    君临天下,唯你那黄金瞳闪耀;地转天旋,唯你披身铠甲屹立;雨落狂流,唯你不会在乎所以。相识,分离,命运。诅咒,梦魇,轮回。“我们存在的意义,只是不断地寻找。”一切的终结,绝不苟且;一切的幕后,命运交接;一切的结果,千年之别。诞生之初,幻神天迹。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土壤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土壤

    本书系统阐述了土壤的自然属性、土壤的成因理论、土壤的环境功能、土壤的环境意义和有关化学过程等知识,同时介绍和讨论了当前土壤环境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有关机理,以及土壤污染研究、治理方法等。
  • 青柚

    青柚

    他自诩万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她有无数分身,一个陪他笑,一个听他的泡妹丰功伟绩,一个深夜黯然神伤,究竟哪一个才是真的?青春是什么?暴走的情欲?一片纯白的窗外天空?亦或是被时光腐蚀过的红色。
  • 腹黑王爷绝色妻

    腹黑王爷绝色妻

    皇甫逸一步步紧逼着嫣然一把抱起嫣然扔向床上“皇甫逸你要干什么”嫣然惊恐的看着他并缩到床上的一角皇甫逸冷冷地说“嫣然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是你嫁给我二是我灭了楚家…………
  • 时空混沌诀

    时空混沌诀

    当混沌大宇宙破晓初现之际,无数强者诞生之时,更有无数天材地宝与之伴生,与此同时,却有大破晓初现之际的逆天宝物悄然隐退,不知所踪,然无一人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