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4100000113

第113章 郑保卫:教学科研今生情趣(3)

三大倡导:促进新闻学与新闻事业的良性发展

钱婕:根据我对您的了解,您现在关注的学术重点除了刚才我们谈到的新闻法制以外,主要集中在新闻教育和新闻伦理这三大领域。我们先从您的老本行——新闻教育谈起吧。我知道在新闻教育领域,您在努力地倡导两个观念,一是大传播的观念,一是媒介教育的大众化。所谓“大传播”应该怎么样理解?

郑保卫:在最近这几年中,新闻教育迅速膨胀,现在全国新闻与传播学的教学点达到了300多个。由于师资力量跟不上,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所以有人提出质疑,说300多个教学点是不是太多了,我想这应该看我们从什么角度去理解。如果我们树立起大传播的观念,那么仅就数量来说,300多个教学点也并不算多。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说如果19世纪要想称雄世界主要是靠军事力量,建立“军事帝国”,20世纪主要是靠经济实力,建立“经济帝国”,那么21世纪一个国家要想称雄世界就要依靠信息传播的力量,建立起“传播帝国”。也就是说,未来社会的发展关键取决于对社会信息和情报的拥有、控制程度,以及传播的数量与质量。我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今后的新闻传播会完全打破时空的界限,冲破媒体和专业分工的壁垒,到那时候,多种传媒将融为一体,各种信息将充分传播,受众也会由单纯的受传者同时变为传播者。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使传统的新闻传播观念和方式难以适应。所以,要在社会文化的宏大背景下,将新闻传播纳入大众传播和整个社会信息传播的宏大范围内,也就是我所讲的“大传播”,是势在必行的。在大传播理念下培养出的学生,他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基础知识,包括文史哲等等;二是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三是现代专业知识,主要是现代新闻传播技能和方法;四是现代百科知识,五是一门其他非新闻传播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我们真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他其实不仅可以从事新闻工作,还可以适应许许多多的岗位,那么300多个教学点是不能算多的。

钱婕:您是说把新闻传播纳入大众传播的体系,这和您一直反对新闻学纳入传播学岂不是相悖的吗?

郑保卫:“传播”是一个大概念,“新闻”是一个小概念,新闻传播是大众传播的一部分,这我从来都是承认的。但是“新闻学”和“传播学”是另外的一组概念。传播学虽然有许多值得新闻学吸纳和借鉴的东西,但新闻学中的许多深刻理论内涵是传播学不能涵盖的,因此,绝不能以传播学代替新闻学,这是我这两年一直在努力阐述的一个观点。我也不赞成用“新闻传播学”的名称来顶替“新闻学”,这样实际上是把新闻学的概念范围缩小了,成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当然,这并不排除“新闻传播学”可以作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存在。新闻学和传播学虽然有不少联系,但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式上都有明显区别。新闻学要研究和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我认为有四个:一、什么是新闻;二、新闻事业是干什么的;三、新闻工作应该怎么做;四、新闻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其中涉及的主要是一些新闻理念和职业素养问题。在这四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的情况下,学生仅仅去学一些传播技术、传播方法,那么就会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James W.Carey教授所说的,新闻会成为一种单纯的“信号系统”,而失去它的社会意义。我们的新闻学教育一向坚持“理实并重,德才兼备”,我想这其中的许多内涵和要求是传播学所无法替代的。

王永亮:我觉得近几年您关于新闻教育的宣传重心有两个,一是您刚才提到的大传播理念,再一个就是媒介教育大众化的问题。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郑保卫:1996年我所提出的“大传播”观念,是指新闻学研究要跳出单纯新闻传播的框框,从社会与公众的视野来观察和研究新闻传播现象。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传播成了全社会和全体公众共同的事情,传播活动对社会发展、对人类文明与进步都将产生重大影响。2001年我所提出的“媒介教育大众化”,是指媒介教育要跳出院校和专业教育的藩篱,走到社会和民众之中,让普通百姓也能够掌握媒体和传播的相关知识。它的根本目的在于让民众了解、认识和掌握媒体传播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利用媒体传播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的文明与进步服务。这两个概念的确有着内在的联系。媒介教育面向大众,是实现大传播这一目标的基本条件,因为大传播需要民众的参与和支持。

其实在西方一些国家,媒介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专业教育,而成为一种普及性的社会教育。这种做法的根本意义在于让公众了解媒介,并学会正确地运用媒介更好地为自己服务,并能自觉地参与对媒介的监督与批评,使得公众不再只是媒介传播的被动接受者,更是媒介的主人。我想这件事情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首先需要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来监督和协调,像香港就有专门的传媒教育协会。再一个是要努力促成媒介教育的社会化系统,使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媒介知识。

钱婕:新闻伦理也是您目前关注的话题。我知道您现在正着手做“世界新闻职业道德准则评介”这样一个课题,同时您也在积极地倡导建立新闻评议会。我对新闻评议会非常感兴趣,您能说一下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吗?

郑保卫:我理解,新闻评议会是一个行业自律的监督和仲裁机构,主要是处理新闻行业内部以及新闻界与社会间的新闻纠纷。它是一个社会性的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的职权范围内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现在设想的是由记协来牵头组建。成员应当包括新闻界的知名记者、编辑、学者,司法界的资深专家,另外再吸收一些工会、妇联、共青团的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等。

钱婕:我感觉新闻评议会的建立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全行业对于行业自律的认可与重视,否则它很难对业内的违规行为有真正的约束力。您认为我们国家现在具备这个前提了吗?

郑保卫:我之所以倡导建立新闻评议会,目的是为了在全国新闻界创造一种氛围,形成一种加强行业自律的意识。你看现在全国已经有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和网络媒体机构上万家,新闻从业人员超过75万。这么众多的媒介机构,这么庞大的从业队伍为新闻行业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许多难题。近些年来,为什么在新闻从业者队伍中出现了那么多违背职业道德、滥用新闻自由的行为和现象?为什么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禁而不止,甚至越来越多?为什么新闻侵权、新闻诉讼接连不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少新闻行业自律的监督与仲裁机构也是原因之一。就因为缺少监督与仲裁机构,仅靠媒介机构和新闻从业者个人的自省、自查、自纠,许多违反职业道德、侵害法人和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往往得不到有效的防治。所以全国性新闻评议会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如果它能运作得成功,能在全国形成一个完整而有效率、有权威的监督与仲裁网络系统,那它对于规范全行业的职业道德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钱婕:可是它既没有法律效力,又没有行政权力,它的权威性能保证吗?

郑保卫:我也在担心这个情况。现在成立是很有必要的,但成立后能不能坚持下去,并且发挥有效作用很难说。现在国外的评议会运行得普遍不是很好,当然他们主要是经费和运作的权威保障问题。我想我们国家的新闻评议会与国外相比有两个优势:一、我们的经费应当不成问题。我设想经费来源可以通过政府财政拨款、行业资助和向社会募集三种途径。二、新闻评议会由记协来办,这本身就是个优势。因为虽然记协是个民间组织,但是在新闻界中它还是相当有威信的。另外它吸收的成员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这种成员的权威性无疑也会加强这个组织的权威性。当然,除了人员的权威性以外,它的权威性还要依靠它自己的工作逐步建立起来。我设想的是对于受理的案件先采取内部通报的方式,如果报社没有拿出解决方案,或是这个方案不符合要求,那么就要通过媒体公开,借助舆论的力量有效地执行评议会的决议。

王永亮:会不会还是存在很多的掣肘,比方说,《人民日报》出了问题,新闻评议会敢点名吗?

郑保卫:也有人问过这样的问题,说:“《人民日报》出了问题,评议会敢不敢点名?”我说那就看评议会怎么运作了,只要下了决心,有什么不敢的。行业规范是不容侵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日报》与其他的报纸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严重违反了行业规范,又不能及时认识和改正,同样应当受到批评和监督。新闻评议属于行业内部规范,不同于外界干涉新闻自由,相对地好操作一些。但有一个原则是必须掌握的,那就是我们的目的是加强行业规范,净化行业环境,提升行业品质,绝不是为批评而批评。

钱婕:您能用几句话总结一下您的学术人生吗?

郑保卫:我想有16个字:“教学科研,今生情趣。目标专一,矢志不移。”这些年,有很多的机会离开新闻教育界,但我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因为我已经从中找到了太多乐趣。“目标专一”指的是新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自从甘惜分老师带我进入这个领域,至今已有25个年头了。虽然面对“新闻无学”的议论,虽然面对传统新闻学难以深入的尴尬,但我会执著地钻研下去,为新闻学学科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类推荐
  •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随着时代的步伐,社会在不断地前进。近年来,国内外的应用主持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本书强化了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
  • 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本书是目前国内首部探讨20世纪以来全球知名媒体国际传播战略的教材。《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以经典战略管理理论,特别是国际战略理论为基本框架,结合媒体经营管理理论和国际传播理论,在描述BBC、VOA等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演变历程和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这些媒体的主要国际传播战略。
  •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本书以转型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带来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的变革为背景,以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数据介绍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实施的内容、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等内容来探索当下中国的权利救济机制无法适应多数普通群众的低成本权利救济需求,以及基层政府建立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面临的一些问题,如队伍建设问题、提供权利救济服务的权限来源问题、具体机制建设等诸多问题。
  •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本书立足于现实,从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司法文书、财经文书、商务文书、宣传文书、科技文书等八个方面,对各种写作文体进行了新的梳理与阐释,并注意案例与理论的结合,为文秘工作者与公务人员量身打造了经典的办公室写作范本。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热门推荐
  • 七道之尊

    七道之尊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将天地分为山川,河流,大地,及天空,开天地以后灵气未灭,遍延山河。大地之上万物皆有灵性,灵气蔓延使得灵性较高的动物,植物能够幻化人形,拥有法力,灵力,和气力,成为妖。于此同时,大地之上人死之后,其灵魂没有入地,而是吸收天地灵气,使得自己虽然没有躯壳形体,但也能幻化无穷,拥有法术,称其为鬼。而在大地之上,山河之间,最有灵性和智慧的灵长类生物称之为人,人可以用其智慧,改造山河,变化风水,学习法,道,佛,宗,教,等一些本领,驱鬼除妖,保护着人类的繁衍,守护着山川河流,维护着世间的无形秩序。人,妖,鬼,为争夺世间而展开了大规模的混战,生灵涂炭,天地无色,最后在各自元气大伤下,签订了停战协议,将各自人马抽回,稳固自己的地盘,从而划分为了三界,各自为守,三界都在积极的提高自己的实力,以备下次大战的来临,能够争夺到这个世间,探寻尊道的晋升。
  • 重生商界大鳄

    重生商界大鳄

    我倒霉!因为我重生了!我幸运!因为我重生了!屌丝男士重生回到1998这个遍地黄金和危机的时代,肩负着事业(金钱)和爱情(美女)的使命,向着改变自己和世界的征途出发了!
  • 魔君欲情

    魔君欲情

    我只是一株小小的野草而已,为何上天要如此捉弄我,本想变成大美女夺得这个似天神下凡的冷漠男子的心,可他先将我杀掉,再将我救活,呜——臭老天,你为什么要这么折磨我,重生第一眼看到的是他,一身白衣,衣袂飘飘,绝美、俊俏,千年来百般讨好,送露水,送白果,却被他赶出了竹林。不行,我一定要回去,挖开他的心,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如此绝情。
  • 故里花开

    故里花开

    ?人生总是那么曲折,那么玩笑,却也真实,要我们一步一步的去走,走到最后的终点。总是有着对立面的夏慕青,她既故作坚强,其实也懦弱,她胆小,逃避,几乎没有正能量,上天真的是不公平的,但是我们要学着接受这种不公平。傲娇有心机的夏安冉却也能对祝家辉死心塌地,甘愿做一切,她以为自己恨自己的父亲,却在父亲去世后深深自责。看起来始终温文尔雅的祝家辉,其实他就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善于伪装,最后也不得善终。绅士般的林萧,坚持自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却也有难以抉择的那一刻,不是每个富二代都过得很潇洒。每一个人,都是一种选择,对生活的选择,我们或许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与我们相似的地方,因为我们也活在生活里!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上方钧天演范真经

    上方钧天演范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烛闲谈

    花烛闲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洛神纪

    洛神纪

    一朝穿越来到这个充满灵力的世界,这里以武为尊,这里是强者的世界,谜样的身世,神秘的老师,周围的一切都扑朔迷离。一场大火烧了她的全部,她发誓要用尽自己的一切来报仇。女伴男装,入校园,进军营,闯圣殿,看我洛子衿如何搅乱你这一世界,一步步走上世界之颠。
  • 倭变事略

    倭变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哈佛所秉持的人生观(哈佛家训)

    哈佛所秉持的人生观(哈佛家训)

    哈佛的一条重要的教学理念是教育学生,“先做人,后做事”。它要求学生在做事前首先要弄清楚做人的目的和人生的意义,要弄清楚,人生有所追求是为了什么?要在自己的意念中牢固地树立起一种正确的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秩序观以及公共道德观等等。哈佛的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只有解决了以上所有的关于人生观的问题,才有资格去研究学问,也才放心教授给他们的学问能够运用到对公共利益有用的地方去。要人生的旅途上,大学只是一个短暂的历程,但同时它也是一个人要确立他在末来应该抱定什么样的信念去为人处世、去做事的重要阶段,每一个人都希望在末来自己能成为某一领域的精英,而人生观的选择将决定着你的这一目标能否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