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明
内容摘要:语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是文化教育。语言与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在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界热门研究课题的背景下,本文从中国传媒大学法语跨文化教学的成功实例出发,指明跨文化教学法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大学法语教学中还应注重处理好法语国家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的关系,在使学生熟悉法国文化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为他们今后能够在两种文化思维模式之间相互转换,进而承担起用法语来传播本国文化的目标打下基础。
关键词:跨文化、语言、传播
当今我们面临的时代是一个信息丰富、知识爆炸的时代,同时也是多种文化并存的时代,面对这一新形势,我们的外语教学目标已不能只局限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亦不应满足于单纯地获取信息。我校法语组曾对每年入学的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学生学习法语的动因。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因为喜欢法国文化才选择学习法语。由此可见,学习者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对对象国家文化的好奇心是构成学习者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巧妙利用学生们的这种源动力,将文化与语言教学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拓宽他们理解多元文化的视野,激励学生以更加开放、宽容、平和的心态审视本族及外来文化,培养当今所倡导的合格的外宣人才。
文化与外语教学同生共存的关系早已成为国内外学界的共识,但二者如何有效融合却尚无定论。本文旨在通过中国传媒大学法语专业五年来法语教学实行的跨文化教学理念的成功案例,抛砖引玉,来论证当下如何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更加科学、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依托传媒大学独特的校园文化背景,为提高外语教育质量,教书育人服务。
一、实施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1.文化的定义及文化教学法的生成与发展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其概念非常广泛,《辞海》里对文化是这样定义的: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有着鲜明的文化特性,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其地位举足轻重。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是相伴而生的两个相关联的事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特定的社会背景,了解中西文化内涵的差异及其成因对于学习语言有着重要意义。
在欧洲外语学界,特别是法国对外法语教学界,人们已普遍认同使用文化教学法这一理念。法国著名语言学家C.Puren提出,通过交际双方的互动,学会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施加影响,最终学会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共处的本领,文化教学开始向纵深发展。欧美外语教学界提出跨文化交际法的理念核心是要培养学生通过学习外语树立多元文化意识,破除种族中心主义,学会宽容他人及其文化,从而进一步发现本民族的特性。当前在此方面的最新理论是让语言学习者通过学会“共同行动”(co-action),成长为“社会行动者”(acteur social),进而与他人“一起创建共性”,并最终创建一种超越本民族、国家的语言文化共同体。
2.当前法语教学现状——语言与文化脱节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大学法语教学中,囿于专业课时有限及参加法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的影响,教师和学习者往往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语言能力的练习和培养上,而忽视了文化因素对实现交际能力的重要影响。外语教学界普遍认为,外语教学主要是解决学生掌握外语技能和外语知识的问题,而与语言有关的文化知识则由学生自己去获得。因此,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只是着眼于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能的教授和训练。这样就必然导致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薄弱,出现语言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造成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的不平衡。虽然很多学校学生在四、八级考试中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因不了解文化差异而在与外籍教师或其他人员实际的交际中,出现令人尴尬错误的事例不胜枚举。正如Wolfson所说:“在与外国人的接触当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言或句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经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会熟悉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因此,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加严重,更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这违反了学习语言的初衷。
人们意识到语言教学与文化渗透脱节的窘况,因而在最新出版的《高等学校法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对两者的关系作了清晰的界定,其中明确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其运用要尽量符合社会习惯,要求从入门阶段起就要使学生注意语言的得体性,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和社会文化背景有所了解。”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互相渗透,对于外语教师而言,必须明确语言教学是文化教学的基础,文化教学是语言的深化和归宿。作为一名称职的法语教师,除了很好地掌握法语语言本身之外,还应该深入掌握和研究法国的社会文化。法语教学也不能只局限在单词和语法的教学上,还应当把与法语、法国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穿插在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才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法语的热情,又能切实地提高他们运用法语进行交际的水平,从而为学生打开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另一扇窗。
二、从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文化教学实例论证跨文化教学的可行性
1.法语专业“3+1”特色办学模式概述
自2001年建立法语专业以来,中国传媒大学从现有的办学资源出发,实施了独具特色的“3+1”教学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为:国内学习与国外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该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大一、大二年级是专业知识的基础学习阶段,大三是体验丰富对象国的社会与文化的阶段,大四是“3+1”办学大纲模式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专业知识的归纳整理、经验的提高总结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根据该办学理念,我们与法国里昂第二大学签订了学生交流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大三年级学生在法留学期间,合作学校为学生开设了法国文化与社会、法国史、欧洲经济与欧盟机构等课程,实行本校与合作学校学分互换制,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获得交流学校颁发的la vie en public(在法生活实践)大学文凭。学生大四归国继续学习,直至完成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