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3600000068

第68章 民间艺术,路在何方——由“葡萄常”看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1)

杨胜利、张贝、胡宇杰、易方兴

一、“葡萄常”的传奇历史

“葡萄常”始于清末,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据说是1894年甲午海战之际,慈禧太后正在颐和园内庆贺自己的六十大寿,园中摆满了全国各地朝贡的寿礼。当慈禧来到德和园大戏楼准备听戏时,突然发现了一架葡萄,这架葡萄硕果累累,颗颗晶莹剔透。当时葡萄早已过了生长季,慈禧惊奇之余,当即传旨采摘食用。

这时太监才禀明,说是咱们大清朝的能工巧匠用玻璃做的假葡萄。慈禧听后大为惊讶,随即召见了做假葡萄的工匠韩其哈日布,赐名常在,赐匾“天义常”,后改为“葡萄常”。这件事轰动京城,各王公大臣、富贾大儒,都以有常家的葡萄为荣。

1915年,“葡萄常”应邀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一等奖。从此,“葡萄常”名震海内外,产品远销英法等20多个国家。

常在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长子扎伦布,次子伊罕布,长女桂福,次女桂禄、三女桂寿。扎伦布有四个儿子,以“华光普照”起名,分别叫玉华、玉光、玉普、玉照。

一个女儿叫玉清。伊罕布只有一个女儿,就是常玉龄。常在活着的时候,两个儿子跟着他学手艺。常在去世后,两个儿子把“天义常”的字号继承下来,靠父亲传下来的绝活儿踏踏实实地挣钱养家。但是到了第三代上,华、光、普、照这哥儿四个却不学手艺、好吃懒做,经常打着“天义常”的旗号去借钱赌钱,要不就是偷姑姑们做好的葡萄拿出去卖,最后干脆偷家里的东西往当铺里送。1930年,已经36岁的桂福一气之下削发出家当了尼姑,二姑桂禄和三姑桂寿为了家里的手艺能传承下来,横下心来,发誓终身不嫁。1937年,伊罕布去世,1944年,扎伦布也撒手人寰。玉华、玉光也前后脚死去。玉普、玉照出家当了和尚。从此,桂福、桂禄、桂寿、玉清、玉龄这五位女子操起祖宗的旧业。由于恨自家的男人不争气,她们立下了传女不传男的规矩。为了保持自家的手艺不外传,她们都决定终身不嫁。“葡萄常”手艺因此得以很好地保存并流传,姑侄五人,为此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后来毛主席还为她们赐名“常家五处女”。1956年,常氏五女加入了北京手工业合作化运动,但依然保持着自己“天义常”的字号。邓拓曾为“葡萄常”题过一首《画春堂》:“常家两代守清寒,百年绝艺相传。葡萄色紫损红颜,旧梦如烟。合作别开生面,人工巧胜天然。从今技术任参观,比个媸妍。”区区数十字,却描述出了“葡萄常”曲折跌宕的发展史与不同凡响的艺术特色。

二、“葡萄常”传承难题

改革开放后,人们重新想起了“葡萄常”。北京市有关部门四处寻找,欲恢复“葡萄常”传统民族工艺,终于在崇文区花市一个大杂院中找到了常氏的唯一传人——常玉龄。此时,她已是七十古稀的老人。

1978年,崇文区花市街道组织“葡萄常联社”,常玉龄不顾年迈体弱,从垒灶、吹珠到上霜,都亲自动手,并把家传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从社会上招来的一批待业青年。常玉龄的侄孙女常弘、常燕因正在上小学而失去了学艺的机会。但生活中的有意无意间,常玉龄已把制作葡萄的家传绝技口授给了她们。

1986年,常玉龄去世,“葡萄常”由此销声匿迹。但“葡萄常”并非后继无人。

2003年,在看了北京某报刊刊登的一篇名为《“葡萄常”难寻,绒鸟不再》的文章后,常弘有了恢复“葡萄常”的想法。她和妹妹常燕通过一点点的回忆和琢磨,经过熔料、溜条、加色、吹捏、成形等多道工序的近三个月的试制,终于制出了第一件一米见方的葡萄盆景。2004年,姐妹俩的作品参展了为庆祝国庆55周年举办的“还看今朝——大型书法、摄影、民间艺术展”,吸引了众多民间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和媒体的重视。在两姐妹的继续努力下,“葡萄常”不但恢复了技艺,还改进了工序,增加了新品种。

“葡萄常”的复出,令许多人为之欣喜,媒体以及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等相关部门,都为其做了大量的宣传。然而,喜悦之余,却又有许多问题摆在了常氏姐妹面前:

一是技艺传承问题。“葡萄常”的葡萄是纯手工操作的技艺,除了掌握必要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吃苦。“葡萄常”的消费市场有限,也卖不出高价,所付出的劳动和报酬并不相符。不要说让外人来学,就是常弘自己的儿子,也不愿花时间花气力来学这项“苦差事”。

二是资金问题。为保住家族绝技,避免类似产品的投机行为,常弘申请注册了“北京葡萄常民间工艺坊”,但这个厂却一天都没有投入生产,因为根本没有运行资金。每日朝九晚五拿着固定工资的常弘,实在是拿不出开办工厂的资金。

三是市场开拓问题。在各种文化错杂交织的现代社会,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了。虽然各种集会、展览、论坛活动都能为“葡萄常”作一定的介绍和宣传,但这项民间艺术在群众中尤其是年轻人中的影响力依然非常有限。

四是不能大批量生产问题。这是由民间手工艺的本身属性决定的。“物以稀为贵”,量少必然价高,但“葡萄常”的市场认可度有限,价高就意味着更加没有市场。因此,如何把“葡萄常”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有效地转化为商业价值,是摆在常氏姐妹面前的最大难题。

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难题,常氏姐妹虽然想尽办法,却也无力解决。她们只能在闲暇时,思考着如何改良“葡萄”这些纯粹技术上的问题。例如,为了避免玻璃制品易碎的特性,她们设计出内置有海绵垫的礼品盒;为提高葡萄的观赏价值,她们设计出精美的玻璃匣……总之,她们倾尽了一切的努力让自己的祖传技艺不要在昙花一现后再度销声匿迹。

“葡萄常”面临的问题是当前许多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变化,许多历尽千载风霜硕果仅存的民间艺术,都在社会的变更和人们的观念改变下消失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多数年轻人对传统民间艺术不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商业化浪潮席卷的当代社会,当这些艺术不能带来实际功利性的价值时,毫无疑问会遭遇无人问津的尴尬。然而,作为一项以纯手工操作为基础的传统民间艺术,“葡萄常”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载体就是传承人,一旦传承人出现断层,这项艺术也将消失。

老艺人的逝世无可挽回,一个老艺人的逝去之日,也可能是一种手艺的失传之时。正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所言:“一旦失去传承人,马上就会断绝”。如果没有引起下一代的关注,没有完好的传承,长此以往,无论多么丰富多么优秀的文化艺术,都会走向衰亡乃至灭绝。

三、民间艺术,谁人问津

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那些承载民族情感,体现中华祖先基因的民间艺术已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巨大挑战,民间艺术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葡萄常”的传承难题与发展困境绝不是一个单独的案例。在它身上,可以折射出当今民间艺术面临的普遍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现代人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认可度不高,尤其是年青一代对它们难以产生感情。因而,单纯的扶持与保护,并不是一种理性的手段。提高民众的认可度和参与度,才是当务之急。民众的热情与参与,是民间艺术得以发展的一大外在因素。

为了解民众对民间艺术的态度,我们在北京市海淀区、崇文区、朝阳区进行了民众对民间艺术的关注度与认知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1.民众普遍关注,但活动参与度有待提高

在调查中,对“您认为保护民间艺术有必要吗?”的问题,89%的人选择了“很有必要”;对“您愿意出自己的一份力保护现存民间艺术吗?”的问题,76%的人选择了“愿意”。调查结果说明,对民间艺术的保护问题,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关注。

然而,在“您通常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了解、参与民间艺术的相关活动”的问题中,选择“定期观看,参加民间艺术家参与的集会或者论坛”仅为5%,选择“购买民间艺术作品”占3%,选择“通过媒体进行了解”占76%,选择“与他人交流,获得少量信息”的占10%。6%的调查者选择其他方式。由此可以得出,虽然民众对于民间文化有着普遍的关注,但是在获取相关信息,参与民间艺术活动方面还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政府和媒体对民间艺术活动的推广和宣传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

民间艺术发源于人民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并在人民的代代传承中得以流传至今,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它将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土壤。因此,要切实抓好民间艺术的普及推广工作,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出版音像、文字等资料,采取多项措施进行全民推广。

同类推荐
  • 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本书从分析新时代知识经济的轮廓特征入手,重点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对策等。
  • 传媒赢利模式

    传媒赢利模式

    本书的核心是建立传媒产业竞争的模式理论,在总结当今传媒主流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渠道产品模式”。该模式以实践为基础,因此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传媒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走出教学的误区

    走出教学的误区

    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还必须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人;不仅是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科学的专家。
  • 教师医疗预防手册

    教师医疗预防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蒙尘的亲情、变调的《摇篮曲》、背负不起的父志、发生在校园的另类盗窃、“网”里花落知多少、歧路玫瑰静悄悄地开性,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等。
热门推荐
  • 武道锁魂

    武道锁魂

    洪荒之战泪漫漫,持枪挥撒血长空!奈何无心杀亲手,唯有道消化星空!重回现世入红尘,还望救于苍生问!心为红颜头到老,事实难料何为妙?只因万事不如意,舍弃知己独自迷!问天为何无情道,问天为何妒才生?发下宏图段无情,漫游星际寻往生!斩天换道舍以己,武道锁魂化平衡!
  • 超凡兵王

    超凡兵王

    “美女警官,我没有偷看你洗澡,你抓错人了!”“校花美眉,要不要我护送你上下学?晚上也可以贴身保护。”他是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死神’,是秘密部队的杀手锏,在兄弟眼中,是一个爱笑的可爱男生,在美女眼中……
  • 那时的妖族

    那时的妖族

    雪夜里的一场巨变,使得少年韩铁木踏入了陌生的鸿冥界。这里妖魔遍地,鬼怪横行,各大族群,各大门阀,明争暗斗,连绵不绝。幸运地被帝秀峰妖主收为传法人,韩铁木的异界之旅可谓是一帆风顺,他能否一直这么幸运下去?在这片神秘的国度里,他究竟会上演何种的悲喜人生?又会遭遇怎样的爱恨情仇?各位亲爱的读者大人,不要再犹豫了,赶快点击吧!
  • 那一场妖娆

    那一场妖娆

    一个爱漂亮有野心的骄傲小丫头,在张扬跋扈的青春里,执意要爱一个爱不得的人。当真相翻开底牌,所有的眼泪都得逞,背叛和誓言在招摇厮杀,这成长的残酷蜕变能否让她懂得爱?他们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坟。然而他们没说,再见的人终会再见面。
  • 竹马翻译官II

    竹马翻译官II

    从小深爱女主却隐藏自己的感情。重逢时,抱着时,亲吻时,原本以为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在这样跟她亲密的感情时,才发现,原来放弃她,他比谁都还要舍不得。似乎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那个叫苏微恙的女子,是上帝赐给他的天敌。她的记忆是在五岁那年开始变得美丽的,其实命运待她不薄,五岁的时候就认识他,七岁的时候懂得什么是情。在分离的时候,她对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总是赢,只输过你。”青梅竹马的感情因为两个家庭忽然的变故在他们之间划下一道不可逾越的冰峰。三年后的再次重逢,命运两个不懂爱的人绑在一起。婚后的相处让她又期盼又害怕。面对冷漠的他,她该何去何从?
  • 神秘总裁驾到

    神秘总裁驾到

    我们的爱情开始于大雪天,却在熊熊烈火中结束。小时候莫凉最喜欢缠着韩墨轩,每次都把他搞得无可奈何。长大后的莫凉只想离他远远的,只是最后仍然丢了心。既然惹上我,就不要想逃出我的手掌心。这是一个逗逼女和傲娇男的爱情故事(男女主身心干净,双处)
  • 日月为瞳

    日月为瞳

    一个身体流淌蛮族血液的杂种,一个左臂不通的废物,不拜天地,不跪帝王,以山河为躯,日月为瞳,天河淮水交织血脉,苍生命轮主宰苍生。
  • 飞奔于心与向往的你

    飞奔于心与向往的你

    可是我只想我们都勇敢/去追寻我们内心所向往的事/和我们喜欢的事/可能是内心的她/也可能是一个梦/趁年轻共同热血开心与勇敢/
  • 首席绝宠:绝色佳人

    首席绝宠:绝色佳人

    他,是臻天集团的总裁,黑道老大。她,是他的专属助理,在黑道是同时对付几个男人游刃有余的女汉子。他桀骜不驯,却在认识她之后被收服她冷言少语,却在认识他之后被改变两个冰冷的人总能擦出不一样的冷烟花
  • 努力工作,不折腾

    努力工作,不折腾

    本书传达了许多极具指导意义的观念和想法,也引入了些引人入胜的例子,相信可以为你的职业生涯提供使用而富有创意的忠告和建议。阅读并思考本书,它将为你扫除心灵迷雾,指引成功之路。相信只要“努力工作,不折腾”,你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你定会取得更加令人羡慕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