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500000047

第47章 互联网上的政府新闻发布:平台管理(1)

本章提示

·尽管许多研究已经表明网站具有与公众建立对话性关系的巨大潜力,但是政府网站的对话式职能却并未充分得到开发,而往往以展示的面貌出现。

·采用橱窗展示型为主还是对话式沟通为主的网站模式,并不取决于技术是否能够实现,而是取决于网站建设者的观念:是以自我展示为目标,还是以互动合作为目标。

·利用网络实现“告知”是政府新闻发布的“基本动作”;利用网络实现政府与公众、媒体间的对话则是保障信息公开、构建和谐社会的“加分动作”。

·“实时对话”强调交流的“实时”和“双向”,压缩网站访问者和网站管理者之间问与答的时间反应空隙,尽可能促成网络一对一、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传播模式的再现。

·网络对于政府新闻发布而言,不只是多媒体传播技术的融合平台,更重要的是新闻发布资源的整合平台。

·双向对话式网站的基本要素包括:实时对话、多媒体融合以及搭建“知识中心”的链接管理。

不难发现,一些地方的政府网站却是“为建立而建立”,光重形式、忽视内容。有的网站几月甚至数年不更新内容,网民期盼党委、政府的最新声音迟迟听不到;有的网站则满足于发布些领导开会、视察、参观的消息、图片,广大群众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很难上得去;有的网站虽然刊登有大量网民倾吐心声的建议建言、批评意见、对策措施,但相关领导却不上网,即使上网也不屑看这些……这样不仅白白浪费了宝贵的网络资源,更给新形势下开展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带来被动。

第一节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使用的目的是什么

万维网思想所梦想的,是一个共同的信息空间,我们可以通过它实现信息的共享,进行交流。普遍性是必须的,超链接可以链接到任何一个东西上,不管是个人的、本地的还是全球性的信息,也不管是草图式的还是精雕细刻的信息。这个梦想还有一个方向,这是基于一种事实:网络的普及已经使它成为现实的一面镜子(或者说事实上是现实的一个主要的化身),它映射着我们的工作、娱乐与社会活动。我的梦想就是,一旦我们在网上进行互动,我们就可以运用电脑来帮助我们分析这些活动,使我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以及如何能更好地协同工作。

这段关于梦想的表白出自被视为万维网(world wide web)之父的蒂姆·伯纳斯-李之口。他在1990-1991年间提出了互联网的一种友好界面——万维网的构想,在1993年这一构想才得以成真。在伯纳斯-李的构想中,万维网最核心的是超链接的使用。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打破界限,在网络中获得自由的联系。万维网的另一个核心思想是协同工作,伯纳斯-李希望网络用户可以加入到一种双向的过程中,即不仅可以阅读网页,还可以补充和修正这些页面,创建链接,新建页面。

回顾二十年前万维网创造者的“想象世界”时,你是否惊讶地发现:如今,这些构想在技术上逐渐变为可能;“自由的联系”、“共享”、“互动”、“协同工作”——这些用来描述构想的词语也同样是时下人们描述网络所离不开的热门词汇。而从瑰丽的想象中跳脱出来,审视后来者在实践中制造的一个个网络实体,是否皆诚如伯纳斯-李所构想的那样,以“自由的联系”、“共享”、“互动”、“协同工作”作为目标?

一、现在和未来:网络改变了什么

20世纪90年代中叶,凭借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普及,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得以迅猛发展,面对这一全新的、特殊的、极具生命力的传播形态,全球新闻传播学界的热议从未止息——从“替代论”(即认为网络媒体将取代传统媒体),到“互补论”(认为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再到“融合论”(媒介只是手段和工具,“合”是为了“分”,融合的最终目标在于更优地实现传播的多元化、个性化和人性化)。萨拉·特伦霍姆(Sarah Trenholm)指出,“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寻求了解传播。尽管他们采取了多种不同的方法,但是他们的目标总是朝向发现人类共享思想并相互影响的那个过程”。

直到现在,人们也很难说清楚网络的真正面貌,最终形态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理清这二十年来,网络改变了什么。

1.网络消解了“传-受”的绝对关系,而以“交流主体”替代之

传播学者卢因(Lewin)在1947年提出“把关人”理论(The Gatekeeper Theory)。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把关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是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是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出决定。”简言之,“把关人”决定报道什么事;采访什么人;传播什么消息;哪条新闻最重要,应排在头版头条;电视节目以什么为主题,如何编排,突出还是淡化等。经过把关人的过滤和筛选,那些被视为不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个人价值标准的内容被剔除,信息经由“沙漏”从传者流向受众。

网络使得传者和受者的身份地位不再像河流的上下两岸一样清晰地区隔开来,信息的传播和接收几乎可以同一时间完成,人们在瞬间就能实现角色转换。每个人都可以是传者,亦可为受者。人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可以主动地掌握甚至控制信息的流向、有选择地传播事实信息和发布意见性信息,每一位网民都可以成为网络传播信息的“把关人”。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阐述的那样:“从前所说的大众传媒正演变为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给’消费者,相反,人们将把所需要的信息‘拉出来’,并参与到创造信息的活动中。”

网络时代对于传者的理解应该从多元传播主体的角度考虑,这一多元主体包括所有参与到传播过程中的公民组成,包括网络传播中的“网民”、传统和网络媒体中的“职业把关人”即媒体从业者,同时也包括作为组织的媒体、媒体行业,以及媒体组织外部的社会大系统。在多元把关主体模式中,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职业“把关人”的角色并未发生实质改变,但是“把关”的权限和控制效果有所减弱,一部分职权转移到参与网络传播的公民手中。

广大网民拥有了信息采集和发布的权利,成为一支特殊的“记者”队伍。他们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触手可及的范围远远超过媒体,同时也带来了更为迅速甚至实时的报道。也正因为这样,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开始受到质疑。如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和舆论的正面引导,成为网络时代背景下,政府和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2.网络彰显了人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彭兰认为,当Internet开始以一种传播媒介进入人们生活时,最早承载的形态就是“人际传播”。网络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这一点得到了学界的基本认同。一些学者指出:“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最大的一点就是它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信息传播特点,实现了信息的多元化海量传播,也回归了人际交往的互动性传播。”“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同时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结构。”

网络的出现使人们更加意识到强大的媒介在人类的交往中不过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而已,真正的主人是公众。网络为公众提供了一条不同于任何传统大众媒体的、使人们有可能更加有效地回归人际传播的路径;提供了一个多元媒介手段得以融合的平台;提供了一个多元信息与意见得以交汇的平台。

3.网络为政策议程、公众议程与媒体议程的三者互动提供了技术支持

(1)网络为公众议程的形成铺设了平台

网络打破了过去人们只听、只看来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人们拥有了更广泛的“网络话语权”,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发表关于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政府官员的意见与建议,进而将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而不一定是媒体或政府认为重要的问题)变为公众议程的一部分。

(2)网络为公众议程与政策议程的对话提供了平台

web2.0开启了“上传时代”。网络为公众提供了独特的“上书渠道”,也为政府提供了了解民意的“听政渠道”。网络成为民主政治语境下对“公共领域”进行探讨时必然涉及的事物。

(3)网络为公众议程与媒体议程的互动提供了平台

人们关心的问题可以更有效地通过网络平台进入传统媒体把关人的视线中,进而影响媒体议程,甚至设置媒体议程。近年来发生的很多起舆论事件,都是首先经由网络讨论发展起来,引起传统媒体注意后掀起大范围的跟进报道。网民还会启动“人肉”引擎,不断为传统媒体提供新鲜素材。如“虐猫女”事件、“铜须门”事件等。2008年发生的“周久耕事件”也非常典型,网络上从他对房地产开发商查处的言论引发热议,进而发展到对他本人抽名烟、戴名表、开名车的“人肉”搜索。延续到2009年,竟然在网上又出现了关于周久耕的新消息,说南京市纪委正式宣布了对他进行“双规”。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只好站出来立即澄清:“经核实,这个消息是假的,目前纪委没有对周久耕作出‘双规’的决定。虽然对他本人已作出组织处理,并且纪委已进入立案调查阶段……”

二、成绩和困惑:中国电子政务这十年

中国在20世纪末开启了政府网站的建设热潮,1999年1月,由中国电信、原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倡议发起“政府上网工程”,兴起了我国最早一波政府网站建设潮。2002年中办发17号文件明确把政府门户网站列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指出了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网络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结构不合理;业务系统水平低,应用和服务领域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互联线通不畅,共享程度低;标准不统一,安全存在隐患,法制建设薄弱。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解决。《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文)。

在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的指导下,各级政府部门信息化意识大大提高,政府网站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2009年12月6日,首届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发展论坛在博鳌召开。截至2009年1月,全国已开通4.5万多个政府门户网站。截至目前,中央政府各级机构除极个别特殊职能单位外,全部开通了门户网站,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政府,各省区市政府的绝大部分政府机构、地级市州和相当一部分区县都已开通了门户网站,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发布、网上办事等服务。这些数字和事实无不标志着,中国政府的信息化执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同类推荐
  • 我是餐馆服务能手

    我是餐馆服务能手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探索农村文化建设新途径,引导群众不断提升文明素质。希望本书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假想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

    假想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

    本书介绍了假想游戏及其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让读者了解假想游戏,提示读者正确观察假想游戏,更进一步,向工作在幼儿园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大量日常行动方案建议。
  • 汽车维修基础

    汽车维修基础

    以汽车维修工艺及技术实践为主,结合理论教学,分别讲述了汽车维修技术基础、汽车维修钳工基础知识、汽车维修常用工具及设备、汽车维修测量技术、汽车检测设备、汽车维修管理等内容。
  • 宋词(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宋词(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

    学生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直是众多教师和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人能提出上千种不同的方法,但最根本的一条,则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是指通过许许多多人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所以受到大家的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它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
热门推荐
  • 趁着还活着祸害世界

    趁着还活着祸害世界

    陈辉捅了捅旁边的浩天道:“你看哪个妹子身材好?”浩天不耐烦道:“左边那个”鸿翔奇道:“为何?”浩天鄙夷的看了眼鸿翔道“波大”
  • 犬神传

    犬神传

    也许你会看到一段匪夷所思的故事,也许你会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物,也许你会看到独特的修炼历程,也许你会看到不同的世界,也许你会看到太古之始,也许你会看到你想看到的。
  • 木锡镇

    木锡镇

    讲述了一个男人在只有六间客房的小旅馆里突然失踪;性格木讷的老警察在给眼科专家打过一通电话后,同样在这家旅馆消失了;一个女人为了寻找自己丢失的猫,匆匆来到旅馆,又神秘离去。木锡镇,这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镇。因为这一系列的失踪案,变得不再平静……偶尔来小镇旅游的法医谷平。在木雕店店主狄亮的帮助下。凭借在旅馆房间内找到的一片皮肤组织和大量血痕,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凶手。
  • 红尘魅影:绝色王妃

    红尘魅影:绝色王妃

    带着残破容颜,她绝地重生。既然命运多舛,天意弄人,她也反其道而行之。重入江湖,挑战礼教,肆情爱恨!然,那颗失落的心却该去何处找回?万丈红尘,恩怨交错,情欲交织,繁华落尽处,她疲惫转身,却发现,归处,早已有人守候多时!
  • 无限恐慌游戏

    无限恐慌游戏

    这是一个游戏,一个魔鬼设计的游戏,生死恐慌之间,你会发现,你的生死,在魔鬼们眼里,不过是一场玩笑!
  • 新农民闯市场指南

    新农民闯市场指南

    本书结合各地农民朋友闯市场的经验,分十章分别介绍他们以不同形式走上致富之路的成功经典案例,并对案例做了独到的点评。内容通俗易懂,条分缕析,对农民朋友如何闯市场具有很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 惹火贤妻:妹妹新娘

    惹火贤妻:妹妹新娘

    啥?改嫁?!老妈多大年纪了,还改嫁?老妈的辛苦,当女儿的她是有目共睹的,她也想老妈过得舒舒服服啊!可是……她改嫁干嘛拉着她一起“嫁”啊?而且……而且……该死的!对方还有一个比她大上N岁的儿子呢!
  • 空谷临风

    空谷临风

    人道主义的精神是可贵的。每位作家当都有他们对人生的见解与意见,而文学在于求真。本书描绘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世百态,通过对历史的认识、理解、反思,希望使得读者朋友更加热爱这片土地与传统文化。本书用浪漫主义的武侠基调来写实,通过对人物立体的刻画,对他们亲情、友情、爱情乃至师恩之情的着墨,并力图让人物栩栩如生,在曲折的小说情节中折射出本书的思想灵魂。笔者深切希望本书可以引起读者朋友的情感共鸣,使读者朋友们在阅读之余,能够逐渐的喜欢上小说中的诸多人物,会为了他们的遭遇而快乐、欣慰或悲伤、惆怅,亦能够使读者朋友们感到有所收获,则笔者定然深感荣幸。
  • 请叫我仙道大人

    请叫我仙道大人

    仙家张彩儿?那是我的双修伴侣。人界的张紫娟?那是我的闪婚妻子。妖界的七彩猫妖?那是我的贴身美女保镖。道家的美女掌门?那是觊觎我身体的腹黑御姐。.......我叫林天。我为房中术代言。
  • 我和美女病人们

    我和美女病人们

    一个隐藏高超医术的小小龙套演员,偶然获得仙术传承,从小小院长助理做起,接触的病人五花八门:富贾权贵、冰山美女董事长、秘史惊人的女明星、国际财团大老板……凭借自己一身技艺,走上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