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400000047

第47章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2)

二、广播剧

广播剧是广播文艺节目类型中另外一种主流的节目形态。从电子媒介兼容性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广播媒介兼容戏剧的产物。从戏剧的角度看,我们也可将其理解成戏剧在面对新的媒介环境时自我调整、更新的产物。从历史进程来看,广播剧的发展和广播媒介的发展是基本同步的,即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广播发展的黄金时代也都是广播剧发展的辉煌时期,随着电视媒介的挑战,广播剧的发展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电视剧的挤压,开始了拓展自己新空间的努力。今天,广播剧依旧是活跃在广播和戏剧舞台上重要的艺术品种,在一些特定的听众圈中,依旧受到持续的喜爱。

1.中外广播剧发展的历程

(1)世界广播剧发展简史

广播诞生之初,戏剧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态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当广播这种新型的传播媒介诞生之后,戏剧与之结合就迸发出新的活力。

从西方广播发展的历程来看,广播诞生不久,广播剧就出现了。一般认为,1924年1月,伦敦广播电台播出的广播剧《煤矿之中》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为广播电台创作的广播剧,这是一个关于矿难的故事。随后,广播剧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起来。1938年10月30日晚8点,广播剧创造了自己的辉煌之作——《星际大战》,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空中水银剧场”节目播出。这是一个关于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由于逼真的音响效果(宇宙飞船的呼啸声、火星人发出的尖叫声、警察与外星人的拼杀声、消防车救火的声音等)以及编导出色的叙事手段(用新闻播报的形式甚至在其中插播美国百姓非常熟悉的天气预报,演员模仿美国总统的“紧急动员令”,记者的现场报道,广播员慌乱的声音),导致了很多听众对广播剧播出的故事信以为真:“很多人陷入了恐怖之中,因为他们相信入侵马上就要从广播的现场演播地转到他们的住处。许多人认为世界末日来临了,惊恐的人们哭泣、祈祷者躲藏到农村去了。”这一事件的发生虽然具有偶然性的因素,如二战来临之前普遍的社会恐慌心理,但足以证明广播声音的感染力,同时也说明了广播是一种绝佳的叙事媒介。

在20世纪30~40年代,虽然有经济大萧条和二次世界大战等社会动荡因素的干扰,广播剧还是凭借着广播的黄金时代得到了飞速发展。除了美国之外,英国、法国、苏联等国家的广播剧事业同样发展得非常红火,尤其是英国BBC的广播剧,秉承BBC的严肃、高雅、重教育的传播理念,制作了一大批颇具水准的广播剧。BBC尤其注重广播剧中音响的运用,因为它是广播细节是否动人的关键因素。据战后的一次统计,BBC已经拥有了一万多件音响资料,还有用电子仪器制作各种音响的部门。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的广播剧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蓬勃发展时期。王雪梅在其著作《广播剧史论》中介绍了当时世界各国的一些经典之作:比如联邦德国的《课堂作文》,通过讲述德国某城市的一个高中毕业班的七位同学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二战结束后的命运沉浮,展现了德国30年代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50年代,龚特·魏森堡还专门写过一部反映中国人民抗击洪水灾害的广播剧《扬子江》,展现了当时中国人民在新中国的开国气象中战天斗地的自信;冰岛的广播剧《天鹅湖畔》描写了冰岛儿童纯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勇敢坚强的精神面貌;苏联的广播剧《走向新岸》用声音展现拉脱维亚共和国革命者革命斗争的故事。

进入70年代以后,广播剧开始了自己更加细致和复杂的探索。比如BBC的广播剧名篇《古堡幽灵》被评为1978年英国最佳广播剧,该剧对一位女性的复仇心理进行了描绘,探索了如何用声音表达人物心理的技巧。同类型的还有美国的广播剧《翅膀》,该剧着重描写一位精神病患者混乱的内心世界,没有清晰的情节。BBC也在实验性的广播剧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于1978年推出了实验广播剧《复仇》,全剧没有任何对话,仅用音响和解说推进情节发展。实验广播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刻意模糊故事的情节和叙事的准确性,以此最大限度地激发听众听到声音的想象能力,以达到一种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这一阶段还出现了所谓的“原素材”,即它的声音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原始录音,后经电台编辑后形成相应的叙事,其创作理念和宗旨有些类似影视媒介中的纪录片。

20世纪80年代,西方电视事业达到巅峰状态,电视剧的兴盛极大地冲击了广播剧的发展。尤其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广播剧受众流失严重。尽管广播剧一时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一种曾经的媒介艺术形式,已逐渐变成一种精英文化,一些著名的广播媒介如BBC、法国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等甚至将其作为衡量自身艺术文化水准的标志。相较以往,其题材的文化层次更高,制作也更为精良,更加追求音响效果的逼真性和震撼力,以及演员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2)中国广播剧发展简史

中国广播剧的发展是和中国现代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的发展大约经过了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直播时期。这段时期大约从1933~1952年。

之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广播剧为“直播”,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广播剧采用蜡片录制,蜡片的使用周期很短,所有的录制相当于直播形式的现场录音,表现手段也和直播差不多。所以,一些热播的广播剧往往要排演很多遍(要先后录很多张蜡片)以供播出。这一时期的广播剧在形式上具有典型的舞台剧的特色:使用单一场景的戏剧形式;不使用解说,完全通过对话推动剧情发展。解说直到40年代才在广播剧中得到普遍的使用。

这一时期在中国革命史上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贯穿始终。广播剧的发展自然也被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中国第一部广播剧诞生在1933年7月,是由上海广播电台播出的《恐怖的记忆》。该剧描写在一·二八事变中,一个商人家庭是如何经历轰炸、逃难的,这是一部典型的爱国主义作品,其主旨是配合当时的对日作战。由于国内外的局势,这一时期的广播剧不可避免地要和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各种政治势力都用广播剧这种新型的媒介艺术形式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宣传。日伪电台播出的广播剧多是宣扬大东亚共荣圈的反动之作,国民党政府制作了大量的反共广播剧,如《胜利,进行曲》、《兄弟行》等等,而解放区的广播剧则多内容革命,思想进步。1947年8月1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出了中共第一部广播剧《红军回来》,这是一部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气息的广播剧。自此之后,《留下他打老蒋吧》、《血泪仇》等一系列优秀的革命题材广播剧被制作出来,这成为共产党广播剧事业的一个优良传统。

第二,成熟阶段。这一时期大约从1952~1966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播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首先,新中国的成立为广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和物质手段的支持,各地省市一级的电台纷纷建立起来,它们成为制作广播剧的主力。同时,在农村和偏远地区,有线广播网的建设也迅速完成,数亿农民成为了广播剧的潜在听众,由此奠定了广播剧的群众基础。在题材内容上,新中国的广播剧继承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优良传统,以英雄人物事迹,新社会的新人、新风貌为主,具有强大的政治动员功能,塑造了如卓娅(儿童广播剧《卓娅》)、许云峰(广播剧《红岩》)、刘文学(广播剧《刘文学》)等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广播剧的艺术语言也有所创新,解说已经得到了普遍使用,音乐、音响等听觉因素的使用探索也在不断深化。比如上海电台录制的《两幅油画》是名噪一时的佳作,在这部作品中,音响和音乐被用来刻画人物的情绪,暗示他们的内心世界的变化。语言的使用也开始多元,不仅仅是叙事,而开始参与抒情等广播剧功能。比如在广播剧名作《杜十娘》的结尾:杜十娘(呼喊):苍天哪,苍天!让我杜十娘这一片真心、满腔痴情和我这无价的百宝箱,都随着这滚滚的江流一起去吧!

(浊浪滔天声,悲壮的音乐扬起)

解说(深沉的):恶风恶语紧相逼,人世艰险少真情。十娘抱恨投江死,留得清白万世名。最后四句如泣如诉,情感抒发得深沉真切,恰到好处,和音乐相得益彰,既有评论的意味,又有抒情,将全剧推向高潮。

“文革”时期,广播剧事业的发展同样遭受挫折。在那个全国只有8个样板戏的时代,广播剧要么围绕这几个样板戏做文章,要么只能在严格的政治约束下做一些有限的探索,艺术上没有什么新的发展。

第三,兴旺阶段。这一时期大约从1978~1992年。

广播剧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丰富多彩,高歌猛进,造就了中国广播剧发展的繁盛状态。

“文革”结束后,经过拨乱反正,广播剧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获得了新的生机。首先是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这突出地反映在有关广播剧的各种会议的召开和评奖活动的举办。1980年底,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倡导,在成都召开了全国广播剧交流会,成立了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推选戴介南为总干事。研究会成立以后,连续三年举办了三次“全国优秀广播剧展播月”活动,每次评选出30个剧目,在全国各地电台同时播出。其他的一系列活动也随即展开,尤其是全国性的评奖活动,如1982年4月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优秀广播剧评奖会议,有15部广播剧获奖。从1984年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举办了“丹桂杯”大奖赛,设有剧目综合奖、导演奖、演播、音乐、音响、录音合成、立体声效果、编辑等等单项奖。各地方台踊跃参加,黑龙江台的《序幕刚刚拉开》在首次“丹桂杯”大奖赛中名列前茅。

同时在相关部门的组织和安排下,中国广播剧也开始进行国际交流。《李自成闯石门寨》首次译成了外国语言,在联邦德国播出。1984年我国首次参加在联邦德国举办的广播剧“未来奖”的评选;1987年,广播剧《减去十岁》获该奖项的大奖。

其次,广播剧的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广播剧的生产数量逐年飞速攀升。据中央台统计,1981年,全国生产广播剧370多部,1982年达到了600多部,1983年达到500多部。“文革”前全国能生产广播剧的电台限于部分省台和少数市台,而80年代前期全国已有70多家电台每年生产六七百部作品。

广播剧的内容和艺术水准也不断获得新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广播剧工作者一方面发扬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广播文化传统,在革命题材、历史题材的广播剧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比如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座雕像的诞生》,表现了和平时期的人们对战争年代的反思;《彭元帅故乡行》在展示彭德怀元帅传奇故事的同时,还对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的优秀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创造了新时代新的人物形象。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晶莹的心》表现一个同病魔作斗争的青年人的形象;《南宫玲霞》表现了一个出身不好,却在特殊的年代对党的事业非常忠诚的演员形象,尤其是用音乐和音响刻画人物的内心非常成功,这部剧甚至受到了著名剧作家夏衍的赞扬。

进入80年代以后,广播连续剧日益成熟并获得了听众的认可。一些优秀之作甚至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标记。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35集广播连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巨大轰动;上海广播电台播出的连续剧《特殊身份的警官》、《W·P行动》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节目;湖南台制作的30集广播连续剧《三国风云》被誉为湖南戏剧史上一部规模恢弘的成功之作。

同类推荐
  •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本书是一本教育随笔。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师生学习与成长等内容。全书分为爱心花圃、草根教育、等待花开、守望麦田、烛光摇曳、我思我在六辑。
  • 大托铺的笑话

    大托铺的笑话

    “百家小集”为系列小开本的思想随笔类图书,选取人文社科类学者或文化大碗为作者,但不排除有思想的作家随笔类文字。邀请不同知识背景和口味的人为主编,每人编一辑。《二一六年后平反》是知名出版家、历史学者钟叔河的自选集,收入了他从1992年到2007年间的历史、文化散文四十来篇。
  • 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与教育

    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与教育

    中小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要从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发现能力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发现能力

    学校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广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目的是使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热门推荐
  • 相亲狂遭遇恶魔来袭

    相亲狂遭遇恶魔来袭

    经过了无数次的相亲,结果都是空无奈虔诚去烧香拜佛求姻缘谁知男神没出现,恶魔却被引来了幻想黑执事的完美,却忘记枕边人是恶魔
  • 卢沟桥抗战

    卢沟桥抗战

    本书记述了1937年卢沟桥抗战的经过,包括战前态势、战况总览、卢沟桥争夺战、妥协的破产、推动全面抗战、平津保卫战、战果评析等七章。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仙途崛起

    仙途崛起

    狼牙特种兵血狼,从小就是在孤儿院长大,被狼牙选中。后来执行任务被杀,灵魂却意外的穿越,来到异世。得到华夏修炼功法《混沌决》,在斗气与魔法的异世,开始了另一种的征程……
  • 暴君强宠:皇上请自重

    暴君强宠:皇上请自重

    一场意外,她丧失记忆,一朝成为皇宫浣衣婢。一次惊变,他痛失所爱,自此暴名昭彰天下闻。他冷血残酷,却宠她入骨。她胆大妄为,却惧他如虎。“做朕的皇后”“不”“做朕的侍女”“不”“朕来浣衣坊陪你洗衣!”“不……关我的事。”她欲哭无泪:“传说中的冷血帝王,怎的狗皮膏药似的,撕都撕不掉。”他霸道开口:“今生来世,天荒地老,你都是我的女人,永远别想逃。”
  • 穿越迷恋

    穿越迷恋

    一个现代穿越女孩与古代傲娇王爷的虐心爱情
  • 重生影后:tfboys是我师弟

    重生影后:tfboys是我师弟

    前世梓潇被人害的身败名裂重来一世,我定要让所有人都知道,tfboys,是我的师弟!PS:不是姐弟恋,只是女主出道的方向为影视,而tfboys比她晚拍戏,所以称为师弟哦~
  • 火线狙神的逆战之路

    火线狙神的逆战之路

    3年前在美国纽约举行的CF国际狙神王杯宣告结束。因为慕容冷熙没有参加总决赛,而宣告结束,狙王杯的冠军得主是一个叫慕容冷玥的女生。粉丝们都称她我狙击王后。然而获得狙后称呼的她没有获得荣誉感,她发誓一定要和慕容冷熙好好的比一场。3年后在逆战城市巡回赛上海站时,消失了3年之久的慕容冷熙出现在世人面前。他的出现让人非常的差异,他不再是什么火线狙王,而是逆战中的一名高手.............他加入了一支名气不大的战队这支战队中以妹子居多.......
  • 血世修罗

    血世修罗

    他本是sh市公子,父亲是sh市副市长,母亲是sh市之首富可是横来之祸让他家破人亡。他却意外被人救起。从此他冷面冷心从来没要笑过因为他心已经死了。活着唯一的目的只有报仇。报仇之路腥风血雨神挡杀神佛阻杀佛.....
  • 仙旅征途

    仙旅征途

    世人都晓神仙好,可在天道的运转中,神和人又有什么区别?世间万物又有什么区别?传说中的主角光环不过是命运无聊的安排,当你认为逆天而行时,不过是顺天而行罢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