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300000071

第71章 莱比锡书展印象

2010年春季,德国的天气依然十分寒冷。而德国的出版物市场,从表面上看似乎也是“春寒料峭”。在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笼罩下,读者购买图书的欲望不强,以前经常给市场带来生机与活力的畅销书,此刻显得“无精打采”。

2010年1—2月,无论是实体书店还是网上书店,图书销售均呈现低迷态势,与2009年同期相比均减少3.6%。

曾记得,2009年的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盛况空前,参展图书琳琅满目,作者、出版商、发行商、读者云集书展现场,把“卖书”和“读书”的活动推向了高潮。然而,到了2010年,新一届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在筹备阶段却低调起来,似有故意让人遗忘的倾向。

不过,当2010年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大幕拉开时,人们的担心顿时烟消云散。而仿佛“春之花”的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更为好像“秋之实”的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开了个好头。

“音乐出版之都”唱响春之圆舞曲

2010年3月17日至21日,2010年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如期举办。本次书展的展场面积为65000平方米,参展国家为39个,参展展台为2071个。与2009年相比,展场面积不相上下,但参展的展台减少了64个。然而,参展人数却出人意料地多。书展的头两天,现场参观者人数超过61000人次,与2009年相比增加3.4%;书展共5天时间,现场参观者人数合计为156000人次,与2009年的147000人次相比,足足增加了9000人次。其中,出版从业者以及相关专家为45000人次,与2009年相比也增加了2000人次。对于这个结果,主办者一方表示“非常满意”。

与此同时,在以参展者一方为对象的“问卷调查表”中,有92%的参展者认为本次书展“非常成功”;在“下次是否还要参展”的问题上,同样也有92%的参展者回答“下次还来”。

按照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传统,每届突出的重点,一是展出文学图书、文艺图书、儿童图书和教育类图书;二是帮助和扶持中小独立出版社。然而,2010年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意:一是突出德国的音乐出版社,二是突出拉丁美洲的出版业。

在书展会场的第5大厅,集中了音乐出版社的展台。像佩特斯出版社、镜头出版社、布赖特普和赫茨德尔出版社等20多家著名的音乐出版社都在其中。莱比锡市内有巴赫纪念馆、门德尔松纪念馆、舒曼纪念馆以及莱比锡大学乐器博物馆。本届书展集中展示音乐出版社,也是对莱比锡从古至今都是“音乐出版之都”这一概念的重新确认。

为了纪念拉丁美洲独立200周年,本届书展首次设置了拉丁美洲各国的共同展台。阿根廷、智利、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古巴、尼加拉瓜、巴拿马、乌拉圭等9个国家参加了本届书展。这些国家都介绍了各自的代表性作家以及代表性作品。

此外,突出东南欧文学也成为本届书展的热点之一。莱比锡虽然是德国的都市,但与东欧诸国的联系一直比较紧密。2010年,有来自巴尔干半岛的13个国家的60多家出版社参加本届书展,其中还包括波斯尼亚的出版社。

过去一直受到重视的青少年文学及少儿出版依然火爆,其参展的摊位占了会场面积的大约三分之一。本届书展期间,组织方在各个场馆内共举办了400多场朗读会。按照惯例,书展还举办了“莱比锡阅读”活动,2009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作家赫塔·米勒等也参与其中,为本届书展推波助澜。

《阿霍罗德尔·罗特基尔》的风波

在德国2010年春季出版的新书中,文学图书、文艺图书、实用图书、翻译图书都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之作。从2005年以来,对每届参展的第一名优秀作品,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组委会都要颁发“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奖”。2010年,书展从所有参展图书中选出了5部作品作为“最终候选作品”,而这些作品都是文学作品。

厄尔施泰因出版社出版的《阿霍罗德尔·罗特基尔》入选了“最终候选作品”,备受各界注目。该小说的作者海伦莱·贝克曼只有17岁。《阿霍罗德尔·罗特基尔》自问世以来,好评如潮,很快挤进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几位。海伦莱·贝克曼也因此被誉为“天才少女”,甚至有些大众媒体认为她是“开创21世纪德国文学新局面的鬼才”。然而,很快就有文学评论家尖锐指出,此前德国文坛已有一部布洛卡用笔名“爱依雷恩”发表的自传体小说《频闪观测器》,而《阿霍罗德尔·罗特基尔》中有部分段落甚至整页内容与《频闪观测器》相似,剽窃抄袭的嫌疑很大。迫于舆论的压力,海伦莱·贝克曼只好承认在创作《阿霍罗德尔·罗特基尔》的过程中,借用了《频闪观测器》的一些构思。由于《阿霍罗德尔·罗特基尔》已经成为畅销书,该书的出版商一直想让《阿霍罗德尔·罗特基尔》获奖。在相持不下时,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组委会组织专家,将《频闪观测器》与《阿霍罗德尔·罗特基尔》相对照,把后者剽窃抄袭的内容一一找出来,最后确认《阿霍罗德尔·罗特基尔》属于“内容上的侵权盗版之作”。

当鉴定结果出来以后,德国著作家联合会(VS)立即发表了“莱比锡声明”,重申要保护知识产权,要无条件地遵守《著作权法》。在这份声明的落款处,德国许多著名的作家都签了名。这样一来,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组委会就把《阿霍罗德尔·罗特基尔》从“最终候选作品”中剔除出去。

最后,“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奖”授予了由洛沃尔德出版社出版的《我们幼年时代的浪漫》一书。该书的作者是格奥尔库·克莱因,获奖之前在德国就是小有名气的作家。

藏书是德国人“最美的投资活动”追求高雅的德国人常说,“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在德国,家家都有书架、书房,14%的德国家庭甚至有“家庭图书馆”。平均每个德国人有100本左右的书。对德国人来说,图书不仅能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也是一种收藏和投资,很多人还把藏书作为遗产留给后人。

德国人买书的历史几乎与德国发明家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同步。几百年来,德国人对图书的热情一直没有减退。据了解,受德国图书商业交易协会委托,消费研究协会等机构最近进行了有关德国人买书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8000多万德国人中有3600万人买书。每人平均买书11本,花费110欧元。整个德国,共销售4亿册书,销售收入达40亿欧元。这些书中还不包括专业书籍和教科书。调查还显示,买书已经成为德国人最大的文化消费活动。买书的支出占德国人文化消费活动的40%,远远超过看电影、买光盘、玩电脑游戏等。

有了爱书的氛围,自然也催生了德国的图书收藏市场。柏林的藏书家涩格尔博士对采访者说,收藏价值较高的书多为全集。比如一套由几十本书组成的优秀的百科全书,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德国家庭的必备之物。比如著名的布洛克豪斯大百科全书,现在已出版了第21版。新版全集共有30册。全集在书架上可占近2米的宽度,总重量达70公斤。一个收藏这套全集的家庭说,买这套书要花3000多欧元。不过收藏全集往往收益很高,那些老版本的全集现在较原价格都增值了数倍。采访者曾在一家德国旧书店看到一套28本的《尼采全集》。这套书比以前的定价高了十多倍,达2万多欧元。

涩格尔博士说,藏书价值要看印刷版本、质量、数量,总体而言,印刷少的学者著作、历史悠久的书籍等投资价值较高。而回报不高的主要是文学类作品,特别是流行类的作品。比如电影文学,都掉价10倍以上。

德国人爱藏书也与他们买书方便有关。德国有6000多家书店、2000多个书亭,平均1万人拥有一个书店或书亭。对德国藏书者来说,最简单和最直接的途径,莫过于通过旧书店淘旧书。像柏林的旧书店就是一个颇为繁盛的行业,大大小小的店铺有近百家。在这里,可以买到很多价值较高的古版书。有的时候还能找到早期的铜版或木版版画书。很多人与店主建立长久供求关系,说明自己主要收集的类型和书名,然后留下电话,再登门拜访。

除了藏书以外,德国人还热衷于名画、瓷器等文化艺术收藏。虽然也带有很大风险,但德国人认为这些都是“最美的投资活动”。

德国时间与《中国时间》对表

2010年秋天,德国的北威州电视台(外文字母缩写为“NRWTV”)推出了德国境内第一个以中国为主题的专题栏目《中国时间》。此节目由中德联合经营,意在深入东方文化和百姓生活,系统地为德国观众呈现出一个全面而真实的中国,促进德国人民对中国的正确理解。

据了解,北威州电视台所在的德国北威州拥有1810万人口,是德国13个联邦中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州。北威州拥有德国最多、最大的广告媒体机构,是德国第一大媒体城市。北威州电视台成立于2005年,是欧洲最大的区域性私人电视台,通过有线网络向整个北威州的900多万德国观众传播电视节目。据有关权威媒体收视调查数据显示,北威州电视台在过去两年里的知名度和收视率提高了两倍,是德国收视率增长最快的电视台,收视率达14%,观众多为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其中以男性较多。

北威州电视台推出《中国时间》,是基于满足德国观众渴望深入了解中国的愿望。作为以宣传中国文化为己任的北京华韵尚德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其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文化同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化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形象的理解偏差。因此,《中国时间》以中国国家级和省级电视台已经播出的节目为来源,由中德专业制作人员根据欧洲人的收视习惯和接受方式进行翻译编辑和后期包装。此举被德国北威州主管媒体的官员称为“在德国史无前例”、“将是德国电视史上的里程碑”。

《中国时间》的内容涉猎很广,分为文化、事件、历史、社会和人物五大类,介绍中国城市、中医养生、各地小吃、民俗文化等。这不仅传播了中国文化,而且也宣传了中国的良好形象。该节目每晚18点到19点在德国北威州当地播出。其中有10分钟的节目时间是以《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为主题介绍中国企业和产品,以便让德国观众对“中国制造”有一个直观而清晰的认识。为方便德国观众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时间》将在互联网进行实时播放,并建立中文、德文和英文三种语言网站以提供节目链接,很多节目的文字说明等都可以在网站上获取。

(未名湖编译)

同类推荐
  •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本书是作者筹备东湖小学开始,以学校建设为主线,记录关于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家校联系等各方面的内容。本书内容为前两年的记录。
  •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我国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对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选拔标准、教学大纲编排、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模式、师资队伍结构、教学评估体系等做了全面调查和分析。下调查访问后的研究后果,对播音主持工作、播音主持人才的综合素质、播音主持人才能力需要的新趋势等做了深入的研究。
  •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采用夹叙夹议的编写风格,叙述的是事例,议论的是道理。为了最终能让读者更广泛、更深刻地明白教育道理,本书一般通过“生活事例—生活道理—教育道理—教育案例”这种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行文方式,实现“顺理成章”的阅读品质。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本书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概括,从而为中国电视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作一阶段性的梳理与描述,为中国电视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其品质与境界提供一些思考与探索。
热门推荐
  • 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2009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巫溪调研时指出,巫溪很漂亮,很有魅力,历史文化,秦楚之门,大有发展前景。于是,本书随应而出,志在推广巫溪风光!
  • 腹黑殿下的恶魔王妃

    腹黑殿下的恶魔王妃

    天性吃货的她却没有人给做饭。天性好动的她居然经常被关在家里。天性话唠的她却得人逼迫不能说话。天性恶魔的她竟遇上个比自己还恶的人。一朝穿越,同行四人竟忘了自己的原身,连自己是穿越来的都不知道,何时才能恢复记忆?‘美男’王爷,一个不够来两个。‘美女’情敌,一个就够了啊!不行,王爷这么帅,一个怎么够!大不了都把她们当成小喽啰呗!倾城之恋--五皇子VS二皇子。绝色美人,江山社稷,谁赢,谁才是王者!
  • 红墙见证录(一)

    红墙见证录(一)

    这是一幅共和国历史长卷。打开长卷,共和国历史上每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的历史细节,都会深深吸引你的目光;众多故事展现了共和国领袖超凡脱俗的智慧和人格力量,也透露了他们内心些许难言的苦闷……
  • 腹黑校草:独宠纯丫头

    腹黑校草:独宠纯丫头

    偶然一次相遇,就会邂逅一生。看他们的相遇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血鹰迷踪

    血鹰迷踪

    大漠之中,孤城之内,几天内连发数次血案,一时间整座城市人心惶惶;深宅后院,暗流涌动,各种势力蠢蠢欲动,又将挑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少年独闯孤城,是否能纠出幕后黑手,天理昭然,人间正义是否能够伸张……
  • 乱世修仙之唯我独尊

    乱世修仙之唯我独尊

    世逢乱世,仙道难登!弱肉强食。小小少年,偶得上古大能传承,横扫修真界,成就一代天尊!
  • 网游之倾世舞姬

    网游之倾世舞姬

    魂穿未来,她意外选了个废柴职业。拉了韧带、强了体能,技能也千锤百炼死而后已了。本该是部励志史,为毛她演绎成了逗比进化论?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自备马鞭。
  • 圣光的传说

    圣光的传说

    为了救世的魔法“圣光”,格利米尔斯的公主瑟利丝与那图拉尔的王子阿尔布莱特订婚,而在婚期将近只是,瑟利丝公主为了自己的真爱悔婚。为了姐姐的幸福,小公主雪伊莉雅代替瑟利丝履行婚约,从此二人命运交换。而到了那图拉尔的雪伊莉雅公主发现原来阿尔布莱特王子也另有所爱。王宫中,雪伊莉雅发现了自己的真心所向,为了所有人的幸福,她决定踏上寻找圣光的渺茫之路……
  • 红尘心

    红尘心

    红尘之中,太多的爱恨情仇与无可奈何,压抑的疼痛弥漫着每一分每一秒。手中的刀刃反射着的寒光,每一滴溅落的血液,鲜艳的刺眼。曾经温热的双手冰冷如铁,铿锵的脚步是死神的预兆,轻微的呼吸声,从来不曾改变哪怕点滴的节奏。眯缝的瞳孔中,不喜不悲,冰冷的目光刺穿了那无边的苍穹。既然被这个世界抛弃,那就用手中的利刃创造一个世界,即使血雨滂沱!谨以此作品现在被现实压迫的快要坚持不下去的伙伴,世界是自己来创造的!
  • 守护甜心之彼岸花的忧殇

    守护甜心之彼岸花的忧殇

    当她以为自己的友情牢不可破时,上帝却给了她致命的一击,她该怎么办?复仇?和好?,最后的复仇,会和什么一起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