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200000026

第26章 《努力周报》的遗产(4)

1925年8月周作人在《语丝》上撰文《代快邮》,也对中国“国民性”发出了悲观的叹息:

我不是历史家,也不是遗传学者,但我颇信丁文江先生所谓的谱牒学,对于中国国民性根本地有点怀疑。……我相信历史上不曾有过的事中国此后也不会有,将来舞台上所演出的还是那几出戏,不过换了角色,衣服与看客。……其结果——总之不是文艺复兴!

……

其实我何尝不希望中国会好起来?不过看不见好起来的征候,所以还不希望罢了。好起来的第一征候是有勇气。古人云,“知耻近乎勇。”中国人现在还就不知耻。我们大讲其国耻,但是限于“一致对外”,这便是卑鄙无耻的办法。……

……我并不是说不必反抗外敌,但觉得反抗自己更重要得多,因为不但这是更可耻的耻辱,而且自己不改悔也就不能抵抗得过别人。

所以中国如要好起来,第一应当觉醒,先知道自己没有做人的资格至于被人欺侮之可耻,再有勇气去看定自己的丑恶,痛加忏悔,改革传统的缪思想恶习惯,以求自立,这才有点希望的萌芽。总之中国人如没有自批巴掌的勇气,一切革新都是梦想,因为凡有革新皆从忏悔生的。……照此刻的样子,以守国粹夸国光为爱国,一切中国所有都是好的,一切中国所为都是对的,在这个期间,中国是不会改变的,不会变好,即使也不至于变得再坏。革命是不会有的,虽然可以有改朝换代;赤化也不会有的,虽然可以有扰乱杀掠。可笑日本人称汉族是革命的国民,英国人说中国要赤化了,他们对于中国事情真是一点都不懂。周作人的悲观主义情绪未免太过,对新制度还缺乏本质的认识,顽固而又颓废地恪守着他自己的经验主义层面的东西。但有一点他没说错,即改造国民性是艰难而长远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能否步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也取决于国民性的改造成功与否。

周作人不愧是一位写作勤奋的人,在他的笔下我们能读到好多《努力周报》停刊后有关新旧思想斗争特别是复古守旧思潮泛滥的文字。1923年10月浙江省省代表向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文言文的提案,请求废止学校的星期日放假,理由为学校不是宗教机关,不能沿用“礼拜”,况且学生在礼拜天游玩放纵,不成体统。周作人说其言荒谬,认为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根本的办法在于“授课应更认真,而放假亦应更加多”,每周应该有周六、周日两个休息日才好。纠缠“礼拜”之名过不去,纯属“充满着旧的狭窄思想”,是教育界不懂大局,专注于细枝末节的典型表现。1924年1月,周作人批评假道学家对文学家的行为规定(禁止吸烟、禁止饮酒、禁止嫖赌),他说,道学派的文艺批评在中国猖獗了二千多年,如今死而不僵,“隐隐想谋复辟”,“道学派的批评家大抵是色厉内荏的神经变质者,所以他们的话都是虚伪的,他们唯一的用处只是证明它们的主人是伪善者罢了。”2月周作人撰文引述此前的《时事新报》社论的观点:“这几天来,我静静地观察,觉得社会上各方面复旧的倾向好像加甚起来。”周作人说,“老实说,我的确有此同样的观感,因为同日的《学灯》上就登有东大教授柳翼谋的讲演《什么是中国的文化》,鼓吹三纲五常,与前几天的谢国馨君的文章大旨相近……”

1925年4月,周作人认为孔教即将全面复活,不久大中小学就会以经书为唯一功课,校方就会设立查经班,强迫做礼拜,因为关外已经如此这般地做了。周作人联想到国内曾经的非宗教运动,认为与复古有关:“使吾言而信,中国的所谓非宗教实即复古潮流之一支,然其运动之(非意识的)目的原不过执殳前驱为圣教清道,岂有倒戈相向之事耶!中国的非宗教运动即为孔教复兴之前兆,吾敢提出此大胆的预言与民国十四年内的事实挑战。”周作人8月撰文回顾三年前他与胡适对思想界复古倾向走势的不同看法,认为当年被胡适当做杞人忧天的悲观情绪,“今也,不幸而言中”,除了民间零零碎碎的复古外,最主要的是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的章士钊“禁止白话,取缔思想,着着进行”。说起章士钊,也曾是个进步的人士,曾在辛亥革命前夕的《苏报》做过主笔,当了军阀政府的阁员后利用手中的权力扼杀进步运动,其痛恨新思潮的程度,在致徐志摩信中可见一斑:“今世学者间之通病,即凡事必附会一主义以成其说。所谓学术为-ism恶潮所横溃者,志摩在欧,谅亦同闻是言,今此风亦渐流于吾土矣。白话文之恶滥,日报副刊之冗沓,以乙斯姆羼入,而愈见其甚。”

周作人带着悲观的心情,劝告胡适,“以忠厚待人可,以忠厚待害人之物则不可:古人有言,养虎自贻患,愿胡君留意。”周作人早年留学于日本,对日本文化政情应该是很了解的,也非常喜欢日本的风情民俗,在周作人眼里,复古是日本人最希望中国出现的事情:“日本对于中国的态度是的的确确的‘幸灾乐祸’四个大字,与中国有利的事以至言论思想,他们竭力地破坏,妨碍,而竭力赞助,拥护有害于中国的人和东西。日本最希望的事是中国复辟,读经,内乱,马贼……所最看重的人,文的是辜鸿铭,武的是张作霖。”“我是爱日本的,我重复地说。但我也爱中国,因为这是运命指定给我住的地方。……只可惜中国人太不长进,太多无耻的正人君子,弄得中国渐像猪圈,使我们不得不切齿于这些不肖子孙,诅咒这混沌的中国。有所爱便不能无所恨。真是爱中国者自然常诅咒中国,正如真爱日本的中国人也非做彻底的排日派不可。”我们如果把历史的镜头延伸得更长些,就会深切地感受到由《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努力周报》所打下的民主、自由的基础该有多么脆弱,多么的不堪一击。1929年胡适为拟出版的同人刊物《平论周刊》(后因故未刊行)所写的发刊词《我们要我们的自由》,揭露国民党统治下人们基本自由的缺乏,要求国民党取消思想统制:

近两年来,国人都感觉舆论的不自由。在“训政”的旗帜之下,在“维持共信”的口号之下,一切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都得受种种的箝制。异己便是反动,批评便是反革命。报纸的新闻和议论至今还受检查。稍不如意,轻的便停止邮寄,重的便遭封闭。所以今日中国之大,无一家报纸杂志敢于有翔实的记载或善意的批评。

负责任的舆论机关既被箝制了,民间的怨愤只有三条路可以发泄:一是秘密的传单小册子,二是匿名的杂志文字,三是今日最流行的小报。社会上没有翔实的新闻可读,人们自然愿意向小报中去寻快乐的谣言了。善意的批评既然绝迹,自然只剩一些恶意的谩骂和丑诋了。

一个国家里没有纪实的新闻而只有快意的谣言,没有公正的批评而只有恶意的谩骂丑诋——这是一个民族的大耻辱。这都是摧残言论自由的当然结果。

我们是爱自由的人,我们要我们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我们不用说,这几种自由是一国学术思想进步的必要条件,也是一国社会政治改善的必要条件。

我们现在要说,我们深深感觉国家前途的危险,所以不忍放弃我们的思想言论的自由。可惜,尽管胡适等人在30年代也办了论政周刊《独立评论》,在五年多的时间里也对国民党的专制、腐败进行了比较激烈的批评,但一直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局面不仅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善,在某些方面还严重地倒退了。在殷海光笔下,50年代的台湾居然连“五四”都成了敏感词,全岛上下形成了一个“去”“五四”的局面,大多数青年不知有此节日,少数学人只把它藏在心里。殷海光在《重整五四精神》文中认为,这是复古主义者和权力当局共同造成的:复古主义者在情绪上厌恶五四。他们摆出卫道的神气来制造五四的罪状。这正符合现实权力的需要。复古主义者又想藉现实权力以行其“道”。二者相遇,如鱼得水,合力摧毁五四的根苗。于是五四的劫难造成。五四运动成了二者的箭靶。

反五四者说,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曾维系了几千年的人心,稳定了几千年的社会。你们要提倡新文化,打倒固有的文化,造成青黄不接的文化真空状态,共产邪说乘之,于是赤祸滔天,国家大乱。这真是罪莫大焉。所以必须消灭五四,根除其影响。

消灭五四以后,又怎样办呢?

除了谈主义、喊口号、贴标语外,又添上诗经,作文言文,写毛笔字,中医治癌。花样繁多,不一而足。……殷海光还分析了复古主义者和权力集团反五四精神的深层原因:复古主义者把古代神圣化、权威化、神秘化、理想化,民主恰是权威的对头,科学崇尚怀疑、注重实证,会剥去主观幻境的面纱;民主政治是反权威,主张社会进步的,而社会权力集团是依赖权威维持自身存在,不希望社会变革和进步。在殷海光的一篇发表于1975年的文章中,作者透过台湾某些“自由”的表象,对国民党冷酷阴森、牢牢控制台湾民众思想的本质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台湾有很多私立学校和私营的电台,有几张私人商贾出版的报纸,还有几家私人投资的银行。但私立学校的权限是非常有限的,“学校教育的方法不能标奇立异,课本采取统一供应,课程由教育部规定,教师不能过问教育政策……国民党把教育当作‘国策’的工具而非目的本身。”私营报纸和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的区别,“只是与政治无关的新闻和广告而已。电台和电视的情况也差不多。”“一旦涉及政治,则非盲从党的路线不可。从政治观点来看,各报基本上是《中央日报》(台湾的《真理报》)的翻版。”在经济领域国民党也无孔不入,“私营银行和大型私人企业差不多都被逼接受官家股份,这些企业的命运于是就得看中央财经机关的脸色了。”台湾50年代的思想界的沉闷和守旧复古的猖獗,说明了启蒙在中国的任重道远,也反向证明了《努力周报》《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启蒙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努力周报》承继着《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余续,发表了一系列阐发民主、宪政、人权的专门文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胡适把考证文章和人权启蒙结合起来,代表作就是胡适发表在《努力周报》(第60、第61期连载)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书——〈镜花缘〉》。胡适经过考证认为,《镜花缘》作者李汝珍关注的是被人忽略了几千年的妇女问题,“他是中国最早提出这个妇女问题的人,他的《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男女应该受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教育,平等的选举制度。”胡适还认为,李汝珍关于女儿国的一大段描述,“将来一定要成为世界女权史上的一篇永永不朽的大文;他对于女子贞操,女子教育,女子选举等等问题的见解,将来一定要在中国女权史上占一个很光荣的位置……”此前胡适的考证文章,例如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并没有过多地与民主、人权特别是女权相联系,仅是对作者、版本等客观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其意义既在于还历史本来面目,也在于传播科学的研究方法,而对《镜花缘》的研究,等于是发掘出古代小说的现代价值,既整理了国故,也开启了民智,弘扬了女权,对女子觉醒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虽然启蒙似乎没有明显改变中国国民素质的基本状况,但《努力周报》还是留下了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抓得着的成果。

顾颉刚作为卓著的历史学家的地位,建立于辨证古史真伪的杰出成就之上。他总结自己学问生涯的辉煌时期,其中一部分时间恰恰和《努力周报》存世相吻合。如顾日记所记1943年10月12日与陶希圣的谈话:“彼谓每人均有一开花之时期,此时精神充沛,发表力特强,一过此期则思想及发表力均渐即于干涸。此话不错,我在民国十五至廿五年一段时间,即我之开花期,今则炫华已谢,唯望能结果而已。”事实上,顾颉刚的《古史辨》的开篇之作即发表于周报上,其后重要的相关讨论也开展于周报上,周报这个阵地因其特殊的地位,为顾颉刚的学术成长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顾颉刚本来就有着深厚的旧学根底,对云里雾中的中国古代史早就想辩驳一番,可惜一直没有名家指点,恰逢胡适留学归来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那“截断众流”的胆识、眼光和方法极大地启发了他。顾在研究古史过程中与钱玄同有过通信,适逢胡适办《读书杂志》约稿,顾即把通信的部分内容拿去发表。

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赞誉者颂“烛照千载之前,发前人之所未发”;反对者骂“想入非非,任意臆造”;怀疑者讥“趋时成名”;爱惜者劝“何苦随了胡适之、钱玄同们,做这种不值得做的事情!”随着顾颉刚研究成果的陆续发表,顾在史学界的学术地位最终也得到确立,如同傅斯年致胡适信说的,“颉刚的《古史辨》,我真佩服得‘五体投地’。……数年不见颉刚,成绩如此,不胜羡慕。”傅斯年致信顾颉刚说:“你在这个学问中的地位,便恰如牛顿之在力学,达尔文之在生物学。”傅还告诉顾,朋友圈子议论起来,都承认“颉刚是在史学上称王了”。当年顾颉刚十分感激胡适及周报对他取得史学成就所起的作用:

同类推荐
  •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本书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结构、乡里社区内居民的姓氏分布状况入手,着重探讨了这一时期家族宗族内部各成员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动关系以及家族宗族关系对外部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学院的缘起、独立学院的定位问题、独立学院的产权问题、独立学院的收入与分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独立学院董事会制度研究等。
  •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现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中国的幸运;但是中国出现了婚恋危机,它已经给中国造成了损害和困扰,它将给中国带来灾难,是中国的长远忧患。我们讲抢险救灾,解决中国婚恋危机,就是一场特殊领域的抢险救灾。抢救中国婚恋,特别是救助“80后”,就是抢救中国的未来,抢救中国的“后独生子女”一代,使我们在独生子女之后依然有后代。
  • 胶片的美好时代:北广“77摄”口述实录

    胶片的美好时代:北广“77摄”口述实录

    被歌德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的历史,尽显人物的关键时刻,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普照着人类自身。以抽象、简练的线条在由三个圆圈代表的镜头组中间嵌入77两个阿拉伯数字,这个精妙的创意来自一枚由“31”个人秉持的群体信物——班徽。三十年轮流转,“77”卓然而立,精致而简洁,协调而神秘,深沉而隽永。它,到底有着怎样的寓意?
  •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热门推荐
  • 总裁的童养小娇妻

    总裁的童养小娇妻

    当你有一个起床气很重的童养媳是什么感觉?小时候简卿言喊宋南恩起床:“简卿言。”宋南恩因为没睡饱,瞪了简卿言一眼,然后蒙头继续睡。简卿言只能巴巴的等着她睡饱。长大简卿言喊宋南恩起床:“唔。”宋南恩还在睡就觉得喘不过气,迷迷糊糊的睁开眼就知道是简卿言在吻她。见她醒了松开她的唇在她耳边低语,“醒了么?”宋南恩当然醒了,不醒难不成还要被他吻得透不过来气么?
  • 使之命

    使之命

    少年焦七遭遇人生突变,卷入使族纠缠的命运漩涡,黑暗的大幕缓缓揭开,迎接他的究竟会是怎样的未来
  • 被养成的暗杀者

    被养成的暗杀者

    我本来有一个完美的家园,现在你们毁了他,你们,这是在自寻屎路!!!!(好吧!上面一切都是口胡,总之很“欢乐”就是了!)
  • 夜神雪

    夜神雪

    嬴若木,是个热爱幻想,向往自由生活的学生,一向普通之极的他,在有一天忽然拥有了灵魂出窍的能力,随后又结识了一个自称是神灵大人的奇怪存在,使得他原本平静的生活无可避免卷入了众多麻烦之中——教学大楼内古怪的怨气、少女被杀害后所化的生灵、医院里的神秘事件、以及莫名纠缠上的上古妖兽……就这样,嬴若木作为神使,穿梭于人界与灵界,与八百万神明、服侍神明的“神器”、人类以及妖,共同生活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中,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奇幻而诡异的冒险故事。
  • 足球追梦人生

    足球追梦人生

    董昊天,代表着什么?董昊天代表着一个足球的时代。董昊天,这是一个时代的名字,这是属于足球的王者。这是一个足球的王国。一切尽在......足球—追梦人生如果您也有梦想,如果你也爱足球,请在这里留下你的脚印,您的点击是我的动力,您的收藏是我的精神支柱。您的推荐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我希望得到您们的关注。多多收藏和推荐,谢谢!开了一个群,群号:286837362。希望兄弟们都能够加入到这里和我一起完成这一部作品。
  • 我只是在讲故事

    我只是在讲故事

    贫道只是在讲一些普通人普通日子里不普通的故事,各位看官请随意吐槽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绝黛:九倾天下

    绝黛:九倾天下

    她被敌人追杀,却因为一股力量,死里逃生。她从小没有爹娘,没有朋友,却因这段奇遇从而使身边多了一个个奇葩。一个是洋娃娃与成熟女人的矛盾结合体,一个是狡诈如狐的神之后代,一个是视钱为命的半吊子商人,一个是冷酷的面瘫技术控,一个是吓死人不偿命的医学怪人。。。。。。不过。。。。。。这样真的好吗?!个个狡诈腹黑,气死人的功夫天下独绝,明明说好的祖国的花朵哪去儿了?!说得好好的善良纯真的好公民形象怎么就没有了呢?!且看这一群奇葩是如何的雄起四方,傲视苍天,成为一代天骄!绝黛之色,九倾天下!
  • 哈喽,安子皓校草先生

    哈喽,安子皓校草先生

    神马,这丫头天天躲着我?很好,你引起了本少爷的注意。安子皓觉得自己谦和有礼,俊朗温柔的伪装简直完美!不过赖暖暖却一眼看穿了他。所有人觉得安子皓学长温柔亲和,是大暖男,女生的初恋楷模。只有她知道这个人绝对阴险狡诈,一定要保持距离!
  • 了了和她的情感当铺

    了了和她的情感当铺

    用你们内心深处的故事换一瓶叫做“忘忧”的酒,在圣浮里亚云朵似的沙发里,让了了陪你做一个很长很长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