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900000001

第1章 序

张凤铸

广播电视艺术学是艺术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艺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国际上广播媒介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电视媒介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广播与电视迅速发展,成为20世纪后半叶影响社会各个领域的强大的视听媒介。广播文艺是以电子技术、广播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唯一的物质媒介,诉之于人们听觉的时间艺术;而电视艺术则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现实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的特殊屏幕艺术形态。在传播新闻等即时和实用信息的同时,广播电视还与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和多种艺术形式结缘,形成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艺术,如广播剧、电视剧、广播音乐、电视音乐、广播戏曲、电视戏曲、广播文学、电视文学、综合文艺以及各种晚会,各种电视选秀活动,益智类、情感类、竞技类、游戏类文艺节目等,显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美学风貌,被称作是继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电影之后的一种受众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新的艺术形态。作为当代世界艺术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艺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发展起来的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经过初建、探索和发展阶段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类型多样、互相渗透、动态发展的学科发展格局。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在于其解释、指导实践的功能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功能等的充分发挥。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指导了广播电视艺术创作实践,而且也起到了一定的理论预测作用,促进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一般来讲,学科体系的确认标准有三方面:其一,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有相对独立的概念、范畴、原理和方法,并正在或已经形成学科范畴的概念体系;其二,有专门的研究者、研究活动、学术团体、传播活动、代表性著作等;其三,该学科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已经在实践中被应用、被检验,并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以这样三个方面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至今还并不成熟和完善;虽然已经初步确立起了应有的门类和框架,但从具体学科的建设进程来看,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还不能按学科建设的严格原则和标准进行具体规划和落实。就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现状而言,其中,各具体门类及形态类型的研究还存在着不平衡现象。有些门类的研究起步较早,已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有些门类本身又分为若干个分支,学科研究向着更加深入的层次、更加广阔的领域发展,处于成熟或继续发展期;有些门类的研究尚处于初创阶段,趋于形成。这种不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正反映出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尚不完善。虽然重视了学科的创建工作,但这种“创建”还停留在表层,缺乏在理论积累、纵向拓展的基础上的深层次创新。另外,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尚未与新时期以来传媒业改革问题的研究建立起互动机制,尚未走上同改革实践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轨道;同时,对于发展变革中所产生的新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段还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并开展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以至于更缺乏理论上应有的概括、提炼和总结。

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申请了“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研究”的重大课题,由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的老、中、青教师承担起各项子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和支柱性学科之一,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在教学科研方面立足于当代最有影响的广播电视大众传媒,结合中国广播电视艺术的创作实践,以“中央三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实践部门作为研究基地,借鉴国外广播电视艺术发展的先进经验,经过长期的积累、探索、钻研和创新,现已发展成为全国广播电视艺术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拥有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开展了面向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发展需要的特色鲜明的多项重大课题的研究。目前已完成广播电视艺术学领域的国家级研究项目11项,省部级研究项目52项,许多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

中国传媒大学自20世纪50年代起即开始了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创建工作。1959年起招收广播文艺编导专业的本科生,1979年起招收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8年成为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学第一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9年起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1年该专业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2003年获准建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中国传媒大学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从创建、发展到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学科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思维的基础上,首先必须明确学科的体系和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因为研究对象范围的确定乃是学科建设的第一步;而学科体系的庞杂和混乱只能导致对实践指导的盲目。学科发展的历史也表明,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科必须按社会发展的要求调整自身的目标与价值尺度,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因而,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在媒介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必须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的研究范围。在构建适应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如下原则:

(一)继承性原则。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播、电视媒介的生态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广播电视仍在我国占据很大比例,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环境下构建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仍不能摈弃以往的内容另起炉灶,这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虽然在构建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时必须坚持继承性原则,保持该学科发展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但时代的前进促使广播电视艺术创作发生重大变革,与此相对应,广播电视艺术学也应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才能顺应历史潮流,更好地指导广播电视艺术创作实践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中展现新的风貌。

(三)现实性原则。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兴起,对广播电视艺术的形态、特征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是,受中国的网络覆盖率、人们的知识更新程度、对网络的认识观念以及网络自身的负面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互联网还没有完全走入每个人的生活,社会还处于从印刷秩序、模拟技术向数字秩序、电脑技术的转变和过渡阶段。因此,构建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应考虑到这些现实因素的存在,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兼顾媒介技术发展的现状,把现实和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所构建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能够指导当前的广播电视艺术创作工作实践和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活动。

(四)预见性原则。21世纪的科学技术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新的媒介技术不断涌现,作为与技术发展紧密相关的传播媒介,广播电视艺术学势必随之发展;但是,作为学科发展的结果,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框架却不应当随着广播电视艺术学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经常性的位移和变更。因此。在构建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时,必须具有预见性地为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发展预留出适当的空间,当然这种预留是建立在科学预见和对未来的观测的基础上,而不是毫无根据地胡乱猜测。

基于这种思路,综观当代广播电视艺术实践和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本课题组经过认真研究和探索,形成了如图0-1和图0-2所示的学科研究领域,基本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图0-1从图0-1中可以看出,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包括五个部分。这五个研究领域之间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虽然研究工作可以集中在其中的某一个领域,但也需要熟知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具体说来,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研究的内容可以做如下表述:

第一部分阐述广播电视艺术学最基本的理论,包括对“广播电视艺术学”概念涵义的表述,对广播电视艺术学基本属性及功能的揭示,对广播电视艺术构成要素的分析,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框定并对广播电视艺术学一系列范畴与概念进行界定。张凤铸老师和施旭升老师等合作撰写的《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总论)》、张文娟老师撰写的《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反映了目前国内对广播电视艺术学基础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描述广播电视艺术发展历史以及广播电视艺术在当代中国的现状。关玲老师的《中国电视文艺发展史》对电视艺术产生、发展的过程做了历史的梳理,杨燕老师的《中国电视戏曲发展史》对电视戏曲的发展过程、条件、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等就属于这一领域。

第三部分对广播电视艺术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广播电视文化传播在整个现代媒介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现代电子影像文化正逐渐取代传统印刷文化的中心位置,成为主导性的文化样式。对此,蒲剑老师等撰写的《电视文艺传播研究》,利用传播学的观点、方法对电视文艺进行研究,对电视文艺传播的历史、现状、传播的环境、传播效果、受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何晓兵老师的《从中心到相对——电视音乐传播价值论》将传播学与音乐学融合在一起,构建起了音乐传播的价值观。

第四部分着重研究广播电视艺术创作方法,特别是对于广播电视艺术创作实践进行全新的理论总结。施旭升老师的《电视叙事艺术论》、王雪梅老师的《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对广播电视艺术创作的各个层面进行了新的阐发和总结。

第五部分是运用前几个部分阐述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广播电视艺术传播与表现的类型研究。关玲老师的《中国电视综艺文化》、杨燕老师的《电视戏曲文化名家纵横谈》、王雪梅老师的《广播剧史论》、何晓兵老师的《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类型研究》等就是对不同类型的广播电视艺术进行了“从一般到个别”的分门别类的研究和分析。

进而言之,在上述这个学科体系中,第一部分着重解决“广播电视艺术是什么”的问题;第二部分充分认识广播电视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第三部分则注重回答广播电视艺术创作“谁来干”、“对谁干”;第四部分是让人了解“干什么”、“怎么干”;第五部分对不同类型的广播电视艺术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整个学科体系的研究内容丰富完整、逻辑严密、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探索性,基本上澄清了广播电视艺术的基础理论与方式方法,同时,也使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学科独立性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研究关系到该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对艺术创作实践的指导范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以及传媒全球化的进程,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蕴涵着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将向成熟和完备的方向不断发展。这套研究丛书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特点,希望能够为今后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和有效的借鉴。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离体系完善还有很长的距离,任重而道远,中国的广播电视理论研究工作者应有广阔胸襟、恢弘气度、大家风范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把中国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不断向前推进,达到日臻完善、完美的程度!

是为序。

附: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研究

1.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层次结构

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由多个层次组成,各层次之间存在着分支关系,各种关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1)研究的方面——学科体系的第一层次

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既互相独立,又有密切的联系。

(2)研究的内容——学科体系的第二层次

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的内容是广播电视艺术理论与创作。艺术理论、媒介理论、创作理论以及经营管理理论是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为了有效地对广播电视艺术理论与艺术创作过程进行深入研究,需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方法以及优化的组织结构。所以,学科的基础和学科本身的建设同样是理论方面研究的对象。

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实践领域包括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新媒介。

(3)研究的范畴——学科体系的第三层次

不同的研究内容包括不同的研究范畴。艺术理论包括对文化 、美学以及文艺理论的研究;媒介理论包括传播研究和媒介技术研究;创作理论包括编导艺术和类型研究。另外,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学科基础包括哲学基础、方法论基础,学科建设包括对广播电视艺术发展史的研究以及艺术研究方法的探讨。

在实践方面,广播电视艺术在广播、电视、新媒介中的应用研究包括节目策划、编导、制作、主持等环节。

同类推荐
  •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本书从新媒体的视域考察国际传播具有的新特征,国际传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重点阐述了在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手机短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的环境下,国际传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交互性、参与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国际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同时对国内外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成功及失败的案例予以剖析,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传播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内容包括了博物馆建筑、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安防与消防、博物馆开放管理、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博物馆文化产业、博物馆文化、博物馆人才战略、博物馆科学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 迷思为何存在

    迷思为何存在

    如同人类生存的压力可能是自然生态恶化的原因,但不能成为人类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借口一样,激烈的商业竞争可能是新闻一时无顾伦理的原因,但不应该成为新闻伦理道德肆意缺失的借口。
  • 玩味

    玩味

    娄义华:现任职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香江》文学杂志执行总编。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先后在《当代诗坛》杂志任编辑;《湖南人口报》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编辑;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任编导;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社任编辑、首席记者、主编等职。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养尸记

    养尸记

    科技时代,人们都以科技为准,谁会相信还有僵尸一说?可是他就是一个僵尸!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僵尸。他吞掉了墓主,他曾和秦始皇有过恩怨!看他如何由一个小僵尸成为世界的主宰!敬请关注
  • 新世界的欲望之花

    新世界的欲望之花

    可能角色有点多,主角是谁就看读者的意愿了。
  • 最强变异系统

    最强变异系统

    意外重生十年前,伴随李天重生的变异百度系统开启!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他创立蓝星,开发的超科技产品让世界为之疯狂。李天曾经说过:既然老天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并赐予我变异系统,我必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我要颠覆命格,扭转乾坤!我要杀尽负我之人,屠尽虚伪之辈!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住我的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全都烟消云散。李天还说过:我不是神,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只想守护心中所想的普通人。【此书纯属YY,若有雷同,太刺激了,保证完本,绝不种马】(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冒险国度:探险海底城

    冒险国度:探险海底城

    一群天赋异禀、鬼马精灵的小学生,身怀探险梦组织了一个团体,得到神秘邀请,勇闯神秘古老的海底城……嗜血变异的美人鱼,千古绝响的海王之声,不死的古老诅咒……这一切厄运缠身,还是人类探索古老的极限?待你来开拓这片神秘的海底城。
  • 武威镖局

    武威镖局

    南宋时期,武威镖局的大当家武立复被岳家军所杀,其刚出生的儿子武之林被秘密送走。20年后,儿子长大成人回来寻仇,竟牵扯出五十年前江湖上一段令人心寒的往事。父亲被杀原是误会,背后竟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 南方有把刀

    南方有把刀

    万年前,刘彻以一己之力,靠着八荒刀法,手持七玄刀结束了东光大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刘氏王朝,被世人称为武帝。万年后,在南方的一座草庐里成长的小男孩为了治好自己的双眼而踏上修仙路。但令徐客想不到的是治好了双眼后却不得不卷入更大的纷争。
  • 默默的想着你

    默默的想着你

    这本书写了男女主从仇人变成情人,以至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种种误会,最后,因为女主的个性太强,导致了男主对女主的好感度渐渐减少,最后,他们能否在一起呢?
  • 落花下却独奏离歌

    落花下却独奏离歌

    来自碧落峰的喻希影和来自翠霞峰的尚芍在大殿上的初次相遇后,加深了对彼此的印象,越来越熟悉的他们,却不知道在悄然间爱情的种子已经开始萌芽.在这之后......(敢不敢去看看我的书,感觉我要把剧情讲完了)
  • 圣天苍穹

    圣天苍穹

    因为对曾经的留恋,抱着一颗死寂的心,来到了圣天大陆。而在圣天大陆,却碰到了意想不到的曙光……而生的转折,命运的开始还有……重生的心。时间的轮回,又开始了流逝。官方群号:383209253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