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600000013

第13章 广播与文学(4)

(二)编辑加工

广播中的散文,编辑对文字的加工不大,总的原则是要尽量保持作品的原貌。

即使文字过长,受到节目时间的限制,文字的删节也要特别慎重,尽可能保留描写部分的文字,可以适当压缩叙述部分。为了使节目不露删节痕迹,编辑有时需要增补一些语言,这些语言一定要保持原作的风格,以求节目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尤其对于那些散文大家的作品,更要谨慎处理这些问题,丝毫马虎不得。

1.删节

广播中播出的散文,可以说百分之百都是从出版后的众多散文中择取佳作搬上广播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为广播撰写的散文。也就是说,这些佳作都是为读者而作,并非为听者而写。从读的文字转换成听的节目,总会有不和谐的地方。

(1)从听觉出发,有的似乎是多余的文字,需要删节。供读者读的作品,内容的涵盖面比较大。如果有必要,横向和纵向的内容都可以任意延伸,使情节和人物都更丰满,对时代的折射也更全面。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播出的广播节目,它的容量相对来说要更单薄一些,更直观一些。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日》,作者是按时间的逻辑组织文字,给人以清爽而自然的感觉。这篇文字在编辑成配乐散文时,删去约十五六处,删去的文字多是作者的遐想和引文。因为这些遐想和引文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听众容易产生疲劳的感觉,影响播出效果。

(2)节目时间的限制。电台文艺节目时间的限制是非常严格的。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广播节目播出,首要的问题就是受到节目时间的限制。删节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作品中留下的内容必须符合节目的要求:政治的要求、艺术的要求、内容含量的要求(也就是节目时间的要求)。这种删节一定要抓住听觉艺术的特殊要求,在尽量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删节,使节目长短达到最佳的播出效果。

2.语言

(1)不易听懂的。文字是给人看的,文字中即使有些生涩的语言,一眼如果看不明白,还可以稍加思考、琢磨,乃至细细思考,以求得作者的真意。而广播节目可真正称得上是一次性的艺术,它的声音语言稍停即逝,如果感到稍有迟疑,稍加思索,后面的语言又紧跟了上来,丝毫不会给你留下思考的余地。这样一来就造成前面的没听清,后面的又没听见,这就等于给听众的审美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搞乱了听众的审美情趣,以致造成关机或调台。广播中的语言应当是一听就懂的,无须左思右想地斟酌。如果有些需要思索的语句,编辑将其搬入广播中来,就一定要重新改写。

(2)从听觉上容易引起误会的字句,需要编辑重新斟酌。中国有许多同音而不同义的字,这在印刷传播中不存在任何问题,而在听觉上往往会引起误解,甚至会导致相反的意思。所以对于广播文艺编辑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马虎不得。

(三)音乐、音响在散文中的作用

散文,在广播中基本上都是配乐播出。音响效果在散文中的使用,要比音乐稍后了。

音乐在广播的散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的参与要比只是用声音语言播出的散文节目,多了些许浓重的艺术色彩,使之更散发出诱人的艺术魅力,充分显示出听的散文比看的散文更具有韵味和美感。音乐在散文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烘托意境,推动情绪的发展,以造成一种美的氛围,给听众强烈的艺术感受。这里所说的“情绪”,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散文中人物的情绪;一种是散文中作者的情绪;一种是散文欣赏者的情绪,对广播来说也就是听众的情绪。也就是说,配乐散文中的音乐能够烘托意境,推动散文中人物的情绪,推动散文写作者的情绪,推动听众的情绪。

音乐在节目中是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和散文应形成统一体,不能使人感到音乐是硬加进去的,是可有可无乃至是节目的多余部分。散文中所使用的音乐素材,多是写景或是写情的音乐。音乐的作用主要是表达情感。它能强烈地作用于人物的情绪,抒发人物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散文中通过音乐的表情作用、音乐和作品的内容结合,渲染气氛,创造所追求的艺术意境。

音乐是抽象的声音艺术,它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社会特殊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所描述和表现的对象,是它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首要的是这个社会的主体——人。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作曲家正是通过自己的观念、感受、体验,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音乐的体裁、样式和风格特点都有着极其鲜明的时代烙印。

音乐作品有着极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这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逐渐形成的。音乐的民族特性和各地区的语言音调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定的环境中固有的旋律、节奏调式特点直接反映出不同民间旋律的音调,使其展现出各自不同的地域风采。在广播的配乐散文中,音乐和散文的风格、情调一定要相吻合。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散文,更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恰如其分的音响效果,能为文字的表情达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广播中的诗歌

诗歌进入广播,那还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事情。当时电台的初衷,只是把诗歌作为一种宣传的武器,是对群众的一种鼓舞和革命的鞭策。开始只是把选来的诗歌让台里的播音员朗诵,没有任何其他的装饰。后来发展到配乐诗朗诵,即诗朗诵和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广播文艺节目形态,具有诗朗诵的诗味和配乐后的音乐魅力,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我国素有“诗之王国”的称谓,因为诗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是诞生最早的。

文学界的人最容易提到的是“创作冲动”,这便是由生活激起的强烈的创作愿望和创作激情。对诗人来说也是如此。自古至今,凡是优秀的诗篇都是情感的火山喷发的结果。屈原的《离骚》是忧国忧民时的悲愤之作,司马迁说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屈原传》),这说明,正是感情的激流推动诗人进入创作的过程,成为名篇佳作的“催化剂”。广播中诗歌的创意与制作,同样也需要有强烈激情的泼洒,方可向听众展示其艺术的震撼力。

诗歌在文艺广播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并拥有它的听众群体。因为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富有韵律感、节奏感,非常适合上口,适合朗诵,听起来耐人寻味,使人浮想联翩,所以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吟诗”之说。中国的诗歌“诗中有画”,再加上富有表现力的四声的语言表达,着实令人神往。有人曾经说过“朗诵能给诗歌插上翅膀”,这话一点不错。加之诗歌在广播中的传播,它可以一夜之间飞进千家万户,使人从内心深处得到抚慰。诗歌这种艺术形式,不但能诉诸人的视觉,而且能诉诸人的听觉。广播能使诗歌传播得更广泛、更深入,可以渗透到不同文化层次的听众中去,更好地发挥它的艺术感染力,使人受到启迪、鼓舞,陶冶情操。所以,诗歌在文艺广播中是一种重要的节目形式。

诗歌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受众的青睐,是因为它自身独特的优势,再加上广播为它插上了金色的翅膀,使之更散发出迷人的风采。

(一)诗歌的敏锐性

从诗歌的内容来说,它对社会现实的把握很敏锐,能够及时迅速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它比小说、电影、电视剧、话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反映得更迅速,并可以直抒胸怀,所以人们都愿意用诗歌这种形式言志、抒情。在广播中及时播出反映人民群众心声、触动人民群众脉搏的诗歌,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强烈共鸣。

(二)诗歌的歌颂性

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人世间真挚情感的诗歌,能陶冶人的情操,给听众以优美的享受,使之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美好的生活。

(三)诗歌的抒情性

在诗歌中,抒情诗占有一定的比重。从美学上看,对于抒情的作品,一种是优美的,一种是壮美的。所说的优美,就是阴柔、纤细、情意绵绵的。以古诗来说,李清照的作品就要优美、缠绵一些。所说的壮美,就是阳刚、激情、奋发一些的。比如苏东坡“大江东去”的气势。凡是这些健康的、引人向上的诗歌,都可以在广播中播出。

在选材中还要注意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所选作品是否容易听懂。广播中的诗歌是供人听的,即使是瞬间即逝,也要让人充分理解,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广播没有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诗歌与最现代化的电子传媒——电视的亲和,产生了“电视诗”这种新的节目样式。在电视诗歌中,是否容易让人理解的问题就不像在广播中要求那么严格,因为它可以把诗句打在屏幕上,令观众一目了然,再加上主持人的注释,观众比面对印刷文字理解起来还要容易得多,心情也会显得更轻松。

而在广播中,听众失去文字的依据,如果遇上多音多义或费解的词语,心里一下就没了底。如果进一步地琢磨和思考,毕竟耽误了后面的部分,这就会使得听众心烦意乱,以至于关机或调台。当然,一般来说,看起来是好诗,听起来效果也会好。但是有时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比如,有的诗阅读起来很好,但只要一上口,听起来就有些令人费解。

从内容上我们探讨了什么样的诗歌适合广播播出,那么从艺术上说,什么样的诗歌能得到好的播出效果呢?就目前广播播出诗歌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种类型是真正能激动人心的抒情诗。这种诗中的情要真、要浓。首先要真,只有真才能打动人心,这必须是作者真实感情的倾泻,而不能是装腔作势、无病呻吟。

只有作者动情了,朗诵者动情了,听众才能动情。例如安徽台播出的抒情长诗《生命进行曲》,讲述的是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其坚强的生命意志,揭示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的主题,为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第二类,实际上也属于抒情诗,但和上面我们所谈的诗歌相比,这些诗歌都有一些简单的情节和人物。也可以说,诗人是就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而抒情。听众往往是被诗歌中具体的形象而打动。

第三类,叙事诗。更多的人可能会喜欢这一类的诗作。作为一名文学编辑,选择这一类诗作的时候,要注意全诗自始至终抒情、叙事不能脱节。叙事要有新意,不能总陷入套路;抒情要紧紧结合叙事和人物形象,不能脱离叙事。编辑在选择这一类诗的时候,要注意有这么一种现象:那就是有的作者叙事时忘了抒情,全诗看起来只是分行写的小说,文字干巴,没有光彩,抒情时又和叙事脱节,这样全诗就形不成一个有血有肉、丰满统一的整体。

第四类,讽刺诗和寓言诗。这类诗歌如果能和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的思想变化结合起来,在电台播出时,肯定会得到强烈的反响。

诗剧,是在艺术上适合广播指出的第五类。诗剧,顾名思义,是诗与剧的结合。

这种艺术形式的题材既要富有戏剧性,又要富有诗情画意。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诗歌广播的编辑加工问题。

一般来说,编辑除了把叙事诗改编成广播诗剧要做比较大的加工,如有的要在情节上有所变动,或对某些句子有所增加或删减以外,通常对单人朗诵或双人朗诵不可有大的改动,应尽量保持原作的风貌。但对某些不容易听懂或意思容易听拧的句子可以增删,或可以做适当的改动。

在诗歌的播出中,对篇幅短的诗可采取重新组合的办法,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按诗歌的内容组合,就是把主题相同的诗歌组合在一起。比如,把歌颂祖国的诗歌组合在一起,可以把歌颂伟大领袖的诗歌组合在一起,也可以把表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诗歌组合在一起,等等。这样组合可以突出诗歌广播鲜明的主题。第二种是按诗歌的形式组合。比如,可以把几首讽刺诗组合在一起,尽管这几首诗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形式都属讽刺诗。这样的组合,实践证明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播出效果。第三种组合方法是对某位诗人诗作的选播。比如,“毛泽东主席诗词选播”、“郭小川同志诗词选播”等等。当然,这些都是作者最闪光的作品。

诗歌既可以朗诵的形式播出,也可以配乐的形式播出,电台称之为“配乐诗朗诵”。节目中有时还可以加上主持人的述评,也可以单纯地只播送诗歌。

诗歌中的音乐能起到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它绝不是作品的外在附加物,更不是花边式的点缀,而是诗歌语言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兰贝尔说:“音乐是说话甚至是语言的一种,借助这种语言表达各种不同的内心感情,说得更正确些是表达内心的各种不同的激情。”这充分说明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情感语言。

再者,对于配乐诗朗诵中的音乐,编辑在选择时,不能只从其“好听”或“不好听”考虑。即使所选择的音乐再“好听”,而其表意与诗歌并不搭配,这种配乐也是失败的。所以说,选配音乐不能只从编辑的个人爱好出发,而是要根据诗歌的意境、情绪来选择音乐,更好地发挥音乐的艺术魅力,使节目富有感染力。

诗歌的播出,并不一定只是诗与诗的组合,也可以是诗与歌的组合,可以把主题相近的诗歌和音乐穿插起来播出。这种组合方式显得活泼,更能受到青年听众的欢迎。

同类推荐
  • 武威通志·古浪卷

    武威通志·古浪卷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 200万,居住着汉、藏、土、满、回、蒙古等25个民族。辖凉州区和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武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丝路重镇,五凉古都,西夏辅郡,佛教圣地,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驰名的白牦牛产地。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本书以电视传播思想为核心內容的讲座文集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应景而设的,而是一种学术的习惯,一种思想力的凝聚——试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申,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室里,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锐度的名师讲座在每周五的下午总是准时而热烈地进行着,热烈于每每现场里的学术氛围,热烈于人人脑海中的思考延伸……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任何管理都必须依赖于人去实施,班级规范管理也必须依靠班级的干部、教师去做。因此要强化班级规范管理,就要重视班级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我们的干部、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和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帮助,并且通过这两支队伍贯彻执行规范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度。班级的各种活动是老师、学生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也是师生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活动是常规管理的一个部分,是规范办学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创设舞台,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形成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的校园氛围。
热门推荐
  • 那些年一起混过的岁月

    那些年一起混过的岁月

    天下风云出我辈丶一入江湖岁月摧。皇图霸业谈笑中丶不胜今宵一场醉。【我们只想有属于自己的辉煌】【我们只想要属于自己的爱情】【我们只想要属于自己的事业】【我们只想要属于自己的兄弟】
  • 血狱魔尊

    血狱魔尊

    周潜是一名吸血鬼,堂堂的血族大公子,可是却被逼无奈,加入了佛门!好吧!好吧!“无量天尊,施主,可否借贫僧点血!!!”
  • 帅军

    帅军

    帅军!一群由帅才组成的军队!一群由精英组成的军队,那是什么样的实力?从这一刻起,又有多少人为了这两个字抛头颅洒热血!又有多少人能够享受到这两个字的光荣!又有多少人将要死在这两个字之下!军帅!一军之帅!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是何等的气势!何等的威风!然而,为这两个字要付出何等的代价!又要用多少性命去拼博!又要用多少热血染红--军旗!《帅军》已出世,必将腾飞天下!
  • 云仙笑

    云仙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冰山总裁的超级保镖
  • 魔刀重生

    魔刀重生

    前世,红颜惨死,自己为老魔奴役!虽最后实力通玄,看似荣耀天下,实则一生悲苦!这一生,要握紧手中坚定,征战天下!一刀在手,群雄俯首!
  • 穿越史前之未知文明

    穿越史前之未知文明

    公元2200年,人类在开发完全太阳系之后,目光又看向了银河系。未知文明的存在,让人类的脚步犹豫了。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失落的玛雅文明,一切的一切,都指向那个未知文明。担心开发银河系会惹怒未知文明的人类,派出了一个探查队。从所有的未解之谜上,找出未知文明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证据。神奇的冒险从这里开始,在穿越文明里。有重离子炮,天神火炮……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带你看银河之战,空战士,地战士如何歼灭敌人。看温柔的水战士,如何成为最美的侩子手。看时空战士如何掌控战场,掀起绝世控制风……
  • 传道侠之霸先道人

    传道侠之霸先道人

    徐谨来到明朝嘉靖年间,号称霸先道人,以十年寿命为代价守护历史。徐谨要帮戚继光练兵,帮胡宗宪种田,帮徐阶高拱张居正倒严,集大明两京十三省之力抗倭。面对已经被“改变者”点了科技树的倭寇,徐谨传道授业,借来乾坤正法,迎战抢先一步出现的日本长矛党、排枪党。传道可霸,侠义为先,孤身传道侠,世间侠道传。注:笔名:黑眼兔书名:《传道侠》因为创世的笔名和书名均被用了,不得不把“霸先”加上去。
  • 昔昔相惜奕是相离

    昔昔相惜奕是相离

    糖果汁的一切的原创小说尽在此可看。亲情、爱情等短篇小说都有
  • 寻魔道

    寻魔道

    被抛弃的孤儿,一心修魔,斩神立天地不容之地,逆天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