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500000006

第6章 服务广告研究路径(4)

参考相关文献,我们发现服务消费者的信息处理方式有如下两个特点:

第一,消费者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景下进行消费决策。

Zeithaml(1981)指出,对于消费者而言,服务比产品更难以评价,消费者几乎无法在购买以前预知服务质量。大部分服务具有体验属性或者信任属性,对于体验性服务,消费者在购买以后才能够判断服务质量,对于信任性服务,消费者即使在购买和使用以后也不能判断服务质量。因此,消费者必须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景下作出购买决策。与此同时,消费者往往不具备足够的消除不确定性的能力(Venkatraman and Dholakia,1997),他们关于服务的知识通常较为有限,可以唤起的供选择的品牌也较少(L.W.Turley and Ronald P.LeBlance,1993)。

在信息不完全又缺乏服务知识的情况下,消费者会产生强烈的风险感知(guseman,1981;Zeithaml,1981;Guseman,1981;Levitt,1981;Murray and schlacter,1990;Boshoff,2002;Mitchell and Prince,1992;Hite,Fraser and Bellizi,1990),对消费的不确定性和消极后果更敏感(Dowling and Staelin 1994)。为了降低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消费者会投入更多的认知资源,调动元认知层面的“市场智力”(Wright Peter,1985,1994,2002)帮助自己对买卖双方的关系进行推断,并借此作出正确的消费决策。

第二,消费者更不相信广告。

相对于产品,服务消费者更不相信由营销者主导的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的广告(Maria Kalamas and Michel Laroche,2002),更依赖和相信口碑等个人化的、非营销人员主导的信息来源(Murray,1991;Brown and Reingen,1987)、更多参考自己以往的体验(Young,1981)。

在后续的实证研究中,我们将从服务营销范式中借鉴“搜索—体验—信任”概念框架,简称为信息属性框架,该概念框架能够反映消费者所面临的信息不完全状态,并包含着对劝服双方博弈关系的描述,对研究消费者如何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进行理性推断、形成购买决策和广告态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来自一般广告研究范式的理论借鉴

广告研究已有百年历史,陆续发展出多个诠释广告效果的主流理论或模型,包括:

第一,AIDA(Attention-Intereste-Desire-Action)模型(Strong,1925):该模型认为广告效果包含“注意—兴趣—愿望—行为”四个层级。

第二,DAGMAR(Defining Advertising Goals for Measured Advertising Result)理论(Colley,1961):该理论认为广告要产生效果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应当注重广告的心理效果,而不是媒体效果(展露程度);广告产生效果的过程是层次性的,包括知晓—理解—确信―行动(awareness-comprehension-conviction-action)四个层次。

第三,FCB(Foote,Cone&;Belding Model)模型(Vaughn,1980):该模型认为消费者的广告信息加工可以按照“高卷入—低卷入”、“思考—感觉”两个维度划分成四种类型,不同类型下消费者“学习—感觉—行动”的发生顺序不同。

第四,HSM(Heuristic and Systematic 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模型(Chaiken,Shelly,1980):该模型认为消费者的信息处理过程有两种类型,分别是与讯息本身相关的系统性信息处理过程和与讯息无关的启发性处理过程。

第五,ELM(Elaborate Likelihood Model)模型(Petty,Cacioppo,1983):该模型认为广告通过两条不同的路径影响消费者行为,这两条途径分别是理性的、需要较多卷入的“中心路径”和感性的、需要较少卷入的“边缘路径”。

第六,DMMAR(Dual Mediation Model of Advertising Response)广告反应的双调节模型(Shimp,Terence,1981;Mackenzie,1983):该模型认为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直接或间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并由此直接或间接影响行为意向。

第七,PKM(Persuasion Knowledge Model)劝服知识模型(Friestad,Wright,1994):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认为传播广告的“劝服方”和接受广告的“被劝服方”之间存在对等的博弈关系,双方都会根据劝服知识、劝服方知识以及主题知识进行自主的信息加工。劝服方实施意在影响消费者信念、态度和行为的“劝服努力”;被劝服方可以观察到的“劝服努力”构成“劝服情节”;被劝服方对“劝服情节”作出推论,如果劝服情节与某种心理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被视为“劝服战术”;人们根据以往知识和经验形成对“劝服战术”的感知和处理策略,这些感知和处理策略最终决定劝服效果。

我们发现大部分与信息加工过程有关的广告效果模型均属于“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或“认知反应”(cognitive response)范式,只有劝服知识模型在“元认知”范式下考查效果问题。

“认知结构”是个人在头脑中形成的对事物的基本看法、认识和印象,是由个人过去的知识经验组成的一种内部心理结构。认知结构范式下的劝服理论与学习理论关系密切(Hovland Janis and Kelly,1953),强调信念(belief)作为基本的认知成分对劝服的作用。态度改变被视为是信念变化的结果。通常通过测量沟通前、后的信念和态度的变化判断劝服效果。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记忆和识别测试。认知结构范式在早期的广告研究中占重要地位(Holbrook,1978;Kuehl and Dyer,1976;Lutz,1975,1977;Mazis and Adkinson,1976)。认知结构范式下的广告效果聚焦于广告对“内容唤起”、“记忆”、“产品属性认知”等方面的作用(Scott B.Mackenzie and Richard J.Lutz,1989),基本逻辑是广告引起了消费者信念的变化,被改变的信念影响消费者态度,进而影响行为意向和行为(Abhilasha Mehta,1994)。属于这个范式的广告效果理论包括:AIDA模型、DAGMAR模型、回忆—沟通—劝服模型(recall-communiction-persuasion,Morgan,1985)等。

“认知反应”理论认为人们在接到来自他人的信息以后会进行主动的思考,这些思考进而决定个体对信息的整体反应。认知反应范式下的劝服理论认为由于曝露于劝服信息而自然产生的、非结构性的反应是理解劝服效果的关键(Lutz and John L.Swas,1977;Greenwald,1968;Krugman 1965;Petty and Caioppo,1981)。该理论强调个人对劝服信息进行解码时会经历一个活跃的思考过程,这些“思考”包括抗辩(counterargument),支持性论证(support argument)、来源贬损(source derogation)、好奇(curiosity statement;Wright,1973,1974,1980)、积极/消极情感(Batra and Ray,1986)等。认知反应范式下的广告效果理论的基本逻辑是:“思考(thought)”是态度形成和转变的调节因素,广告引起了消费者的认知反应,认知反应决定态度,态度进而影响行为意向和行为(Daniel R.Toy,1982)。广告效果理论当中的ELM、HSM、FCB、DMMAR模型或理论均属于认知反应范畴(Patrick Meirick,2002)

“元认知”近年来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Nelson,1992),元认知即“thinking about thinking”或者“thoughts about thoughts”,它指的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而进行主动的监测和连续的调节”(Flavell,1976)。元认知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其二是对认知的调节。元认知的不同方面以不同的方式对劝服产生影响(Bless and Forgas,2000;Yzerbyt,Lories,Dardenne,1999)。元认知范式下的劝服知识模型强调广告传播者和广告接受者之间的博弈关系,认为消费者是劝服过程的“足智多谋的参与者”,他们通过对市场经验的学习和积累,形成与营销或者广告策略有关的“劝服知识”,并在处理劝服信息的时候利用这些知识,修正可能对自己不利的偏见,形成最优的反应策略,从而保持对劝服沟通的控制能力(Wegener and Petty,1995;Brinol,Petty,Tormala,2004)。

在“认知结构”和“认知反应”范式下的广告效果理论中,消费者被视为具有“有限主动性”的信息加工者,他们控制学习过程(注意、理解、记忆等)和认知资源分配(卷入、动机等),因此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但是信息加工的对象仅限于营销者给定的讯息(广告内容、形式、信息来源等)。而元认知范式下的广告效果理论认为消费者是和劝服者“对等的”、具有“完全主动性”的信息加工者,他们的信息加工对象并不局限于营销者给定的讯息,还包括劝服双方的关系。消费者凭借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劝服知识”,对与劝服相关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监控和自省。因此,以劝服知识模型为代表的元认知范畴下的广告效果研究能够揭示劝服过程的互动本质和社会性本质(Wright Peter,2002)。

在服务广告研究中,有些学者尝试将一般广告效果理论应用于服务广告效果研究,如早期的“专业服务广告效果研究”借鉴了广告效果的层级理论(Lang and Marks,1980;Cobb-Walgren and Dabholkar,1983;Marks,1984;Sanchez and Bonner,1989),还有一些研究借鉴了广告态度中介理论(Kilbourne,1990;Stafford and Day,1995;Zinkhan and Zinkhan,1985)、FCB模型(Kathleen Mortimer,2002)。我们发现,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一项服务广告研究从元认知和劝服知识模型的角度展开。

根据前文所分析的服务消费行为特点,消费者在进行服务购买决策时,处在信息不完全情景下,缺少服务知识、具有强烈的风险感知,对广告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劝服关系中能动的一方,为了保证自己在劝服互动过程中的主动性,消费者会对服务广告实施更为复杂的信息加工活动,他们不仅会注意广告中直接表述的信息,也会对广告中隐含的信息作出推论;他们不仅会参考与服务有关的知识,也会参考与劝服策略有关的知识。因此我们认为,考虑到服务消费行为的特点,未来的服务广告研究应该借鉴元认知范式下的劝服知识模型,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服务广告效果的产生机制。

二、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深化服务广告研究应以信息不完全状态下劝服双方的博弈关系为基础,将“服务营销研究范式中,消费行为视角下的理论和概念”与“一般广告研究范式中,元认知视角下的理论和概念”进行整合。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了结合“‘搜索—体验—信任’信息属性框架”和“劝服知识理论”的研究思路。在接下来的部分,将以此为基础展开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分为两个部分:“服务广告内容研究”和“服务广告效果研究”,分别解答与服务广告相关的三个问题:“广告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产生了什么效果?”“这些效果是怎样产生的?”它们分别代表“策略描述”、“效果描述”和“效果解释”三个层次的研究使命。

在服务广告内容研究中,我们采用内容分析方法,通过将广告中最主要的主张按照“‘搜索—体验—信任’信息属性框架”分类,比较:(1)产品广告和服务广告在信息属性上的差异;(2)不同服务类型(信任性服务和体验性服务)的广告在信息属性上的差别。

在服务广告效果研究中,我们采用实验方法,在劝服知识理论框架下,通过采用不同信息属性的广告刺激物,(1)描述相应的广告效果,(2)解释在广告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属性感知和劝服知识模型的其他构念如何相互影响并形成最终的广告效果。

同类推荐
  • 如何经营一家最赚钱的超市

    如何经营一家最赚钱的超市

    本书系统全面地总结出卖场设计规划、商品管理、顾客服务、员工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的方法和技巧,为超市经营提供参考。本书从超市常见的情景入手,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比较,给读者提供全新的管理认识和借鉴方法。本书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适合超市老板及管理者阅读。
  • 品牌延伸战略研究

    品牌延伸战略研究

    本书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十年来品牌延伸的研究现状,对企业多元化战略、品牌、品牌资产、品牌延伸、品牌延伸绩效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作者具体分析了影响品牌延伸的五个因素:品牌竞争力、延伸产品与母品牌的相似度、消费者因素、外部市场环境、品牌管理能力。同时,作者制定了适合中国企业自身发展的一系列延伸策略,从实践的意义上提出了企业在实施品牌延伸策略时具体应注意的事项,为提高延伸成功率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 一对一企业:互动时代的竞争工具

    一对一企业:互动时代的竞争工具

    就在“一对一”系列即将与国内读者见面之时,我看到了一则这样的报道:位于北京的罗杰斯餐厅因一位顾客不符合店规而将其拒之门外,该顾客一纸诉状将餐厅推上了被告席,而判决的结果使这宗原本别样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件变得更是让许许多多的人士大跌眼镜:罗杰斯餐厅竟然赢了。罗杰斯餐厅并非一家“随意吃饭的地方”,她对顾客是有要求的:顾客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一定的规范。既然顾客无视这种店规,那么罗杰斯完全可以为了其“最有价值顾客”和“最具增长性顾客”的利益,而舍弃掉“负值顾客”。
  • 授权交办的艺术:中层管理者必知的带队伍诀窍

    授权交办的艺术:中层管理者必知的带队伍诀窍

    众所周知,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他们处于“上传”和“下达”的枢纽位置,企业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他们。而像发动机的活塞一般不停运转的中层管理者,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多的,要想让许多问题简单化,中层管理者就必须学会授权,该放手时就要放手。授权是一种技巧,授权更是一门艺术,本书阐述的这些最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保证授权交办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层管理者掌握这些管理智慧,可以让自己的业绩不断提升,可以让自己的事业更上层楼。
  •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新世纪最新扩充修订版)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新世纪最新扩充修订版)

    这本由当代杰出的新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撰写的著作,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影响力最大的管理类图书,还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
热门推荐
  • 淮海原肇禅师语录

    淮海原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狂位面商人

    最狂位面商人

    叶天死里逃生得到一款来自最高文明的兑换系统,但是宇宙中充满了无数的危险,所有位面的敌人虫族,正在不断向着地球方向而去,而叶天能否借助兑换系统让地球成为高级文明,从而抵抗虫族的攻击呢。请看最狂位面商人,一部装逼,打脸,的小说。
  • B612星球与易王子

    B612星球与易王子

    作者是学生党,一名千纸鹤,不是能常更文,往了解
  • 雷神殿

    雷神殿

    十三年前,’雷神殿‘成立之日万邦来贺,然而在这喜庆的日子里雷神殿殿主-’雷翔‘的小儿子却不见了...十三年后,一个哑巴被一对兄妹斩断了手臂刺瞎了眼睛。跳入瀑布慌不择路来到了这个大陆的禁区-天妖皇宫。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本以为是死路一条的他却有了天大机遇…“雷利,雷芳。只要我不死,雷神殿永无宁日。直到雷神殿覆灭”!
  • 探险之旅之死亡的怀表

    探险之旅之死亡的怀表

    白羽在学校的废弃仓库里,捡到了一个刻有乌鸦的,破旧的黑色怀表。当怀表的指针开始转动,四人的命运也渐渐脱离轨道,是生是死,无法预测!死神……降临了!本人是很喜欢看雷叔的书的,今天就试着模仿一下,绝无它意。
  • 韩愈文集2

    韩愈文集2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 黑暗魔潮

    黑暗魔潮

    魔法师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傲慢,带来了罪恶,带来了毁灭。当魔法成为原罪,当魔法天赋成为诅咒,当法师成为被人厌恶、憎恨的职业。克里斯,一个魔法学徒,他该何去何从!
  • 感谢与你的相遇

    感谢与你的相遇

    “很高兴认识你,我叫王俊凯”“我也很高兴认识你,我叫尚小可。”因为这次相遇,谁知他们居然有如此深的“孽”缘,一路纠缠着,她被人算计,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她只好抛弃抛弃一切感情,重新开始,改变那个懦弱的自己……五年之后,她变得更加完美,甚至还是风靡全球的大明星,当她再一次面对五年前的所有事情时,她总是那么的无奈;又一次面对那段感情时,她的心好痛,因为她不愿面对,哪段感情让她变得太多太多……可她却不知道,五年后居然还有那么大的灾难发生,王俊凯对他的不理不睬,接着王俊凯的结婚……又一次让她心里的那扇门打开了,她很无助,不过幸好,他还有一个坚实的后盾在保护着她……
  • 重生之绝色嫡女

    重生之绝色嫡女

    前世错信姨娘,庶姐爱上渣男,帮助渣男登上九五却惨死在冷宫,重活一世只为复仇踩渣男虐姨娘“小东西”你可不乖哦冷酷无情的他却只对她温柔,“奚轩哲,你会一生一世宠着我吗?”“会”奚轩哲毫不犹豫的回答ps:这是大大第一次的创作,欢迎观看,不喜勿喷,群号543306415
  • 包容与舍得的人生经营课

    包容与舍得的人生经营课

    忙碌的现代人,常常被工作、被生活、被感情所烦扰,甚至奴役,似乎人生的不如意愈来愈多,而留给幸福与成功的空间则越来越狭小。真是如此吗?不尽然。事实上,现代人往往是被自己的心困住的。欲望太多,计较的太多,对人对事不够包容,得失荣辱看得太重,舍不得,放不下,看不开,容不得,成为我们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