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是最早出现的大众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和期刊。它是指“以刊登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向公众发行的散页连续出版物,通常有固定的名称和刊期”,是通过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以及版式等符号向受众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介载体。尽管其不断受到后来的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但报刊仍具备很多优势,如无需专用设备、便于携带与阅读、阅读成本低等。千百年来形成的阅读习惯,使人们对纸质媒体形成了一种依恋感和信赖感。报刊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大众传媒,在政治传播中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 西方报刊与政治
16世纪末、17世纪初,报纸类的印刷品在西方出现了。其问世之初,西方主要国家的报纸由官府自己出版,或者是政府授权民间创办,或者通过专门检察机关审查报刊的内容,使得报刊几乎完全为政府控制。如根据英国政府的规定,不得报道国内政治新闻,所以这类新闻刊物的政治新闻仅限于国外。日本明治初期出现了由官方经办的报纸,同样也是作为政府的御用工具用来宣传执政者的意图的。在西方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或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之初,报纸的力量逐渐显示出来,报纸最初都是在旧秩序正崩溃的时候,由于支持激进的反对派而取得显著地位的。后来,随着新闻专业主义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报刊得以逐步摆脱政党、政治派别的控制,转而成为监督政治行为、监测政治环境的相对独立的力量。
一、美国报刊与政治
1.报纸
美国独立战争前后,几乎全部报纸都划分为立场明显的两派,或支持独立,或宣布效忠英国,由于人民的呼声,大部分报纸都属于爱国派,其中最著名的是本·埃兹主持的《波士顿公报》,报纸的作者们还形成了以亚当斯为首的“自由之子社”,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为美国的独立宣传,其他较著名的爱国派报纸,如《马萨诸塞侦察报》,该报首先报道了莱克星敦的第一枪。
18世纪末期,美利坚合众国建国之初,面临着国家未来政治体制等诸多问题,争论中形成了相对保守的联邦党和比较开明的反联邦党。两个政党展开舌战,为了扩大本党派的影响,都以各自党报作为阵地攻击对方。1789年4月15日,联邦党人出版了芬诺主编的报纸《合众国报》。1791年,反联邦党人的报纸《国民公报》出版。报纸内容也多为政党各派观点,以至于《纽约独立新闻报》上的文章后来出集刊时竟被命名为《联邦党人文集》。以报纸为阵地,两派的争论日益白热化,以至于汉密尔顿和杰斐逊都直接卷入了论战。
19世纪后期,随着两党制的形成,政党的主要职能集中于组织和赢得竞选。
在竞选中,大众传媒一直被政党当做宣传自己、攻击对手的工具。整个19世纪直到20世纪上半叶,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时的报纸大都忠于某一个党派,各政党则为报纸提供资金帮助,传媒只是被各政党利用来为自己服务的工具。
20世纪20年代,西方报纸讨论公共事业的政治类专栏兴盛起来,30年代,有些专栏作家开始写作“揭丑”性政治专栏,对美国政治的阴暗面及政治人物的丑闻予以不留情面的抨击,创立了专栏文章中咄咄逼人的新形式。不过大多数的政治类专栏还是对国家政策等进行理智评论。李普曼是美国最著名的报纸专栏作家,他的政治专栏从30年代起之后的50多年里一直影响着美国政府的决策。当年华盛顿有一种说法,每当一个国家的驻美大使重新更换后,新大使肯定会遵照惯例向美国总统递交国书,但与此同时也会持自己国家元首的亲笔书函向李普曼报到,可见当时李普曼个人地位之高和受人重视的程度。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赫斯按照美国传媒和联邦政府的关系,将美国传媒分为三类,即内环、中环与外环。内环是全国性媒体,联邦政府最重视这类媒体,定期向他们透露消息,也注意了解它们的有关报道,“内环”中的几家报纸,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几乎是政府高官每日必读的报纸,也是多数记者每日必读的报纸。这几家报纸是华盛顿新闻报道的标准,美国政府通过这几家报纸同新闻界保持接触,并为广大记者定调。
《纽约时报》是美国传统的严肃刊物的代表,是一份在全世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报纸。它在1851年创刊,最初名为《每日时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纽约时报》是坚定的“主战派”,报纸在战争中出动战地记者34人,其中32人随联邦部队活动,2人打进南方部队内部采访军情。其组织的新闻报道快速有效,甚至林肯的军事部长斯坦顿在正式得到谢尔曼打算穿越佐治亚、向海上进军的情报前十四天,就从《纽约时报》上读到了这一消息。
一战期间,《纽约时报》开始刊登文件和演说的原文。1914年8月的第1期《纽约时报》以6个整版的篇幅为美国读者刊登了英国的白皮书。《纽约时报》是第一家获得英国外交部给德国和奥地利信件原文并且予以全文转载的报纸。《纽约时报》还发表了德国方面关于导致宣战的理由的辩解,是由驻外记者从柏林带回来的独家报道。1918年,时报以一战的系列战争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的公共服务奖。1919年,时报独家刊载了《凡尔赛协议》全文。这些报道使其成为了记录历史的档案式报纸,对学者、官员和其他报刊编辑来说极具参考价值。二战期间,由于曾经预见战争即将来临,进而预先明确自己立场的《时报》也成了一份国际性大报,成为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的权威性的喉舌。此后,独家发表丘吉尔论战争的系列文章,刊登了该报记者对原子弹在长崎投放的目击性描述,1955年5月17日发表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官方文件,《纽约时报》再次显示其“档案报”的本色,同时也已经无可匹敌地成为美国最富影响力的报纸。
越战期间,《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军方杀害大批僧侣,引起轩然大波,政府先是否认然后被迫公开承认错误。1971年3月,《纽约时报》获得了数千页美国政府关于越南战争的五角大楼机密文件,这些文件讲述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始末,以及政府在有关越南战争的议题上如何误导民众等。6月13日,《纽约时报》刊出了连载的第一部分,并在随后两天连续刊登,文件引发全美反战浪潮。司法部找到法官,以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为由在6月15日发布了一项临时约束令,迫使《纽约时报》在发表第三部分后停载。时报为此与美国政府之间展开了权利冲突的诉讼。这个关系国家最高机密不容泄漏,以及新闻自由不容政府干预与限制的抗争,最后经由联邦最高法院做出终审决断,支持时报继续刊完这份最高机密文件。在媒体与政府的较量中,媒体第一次获得判决胜利,在美国新闻史上意义非凡,被认为是对政府“存疑”的开始。《时报》改变了新闻在美国的作用———也改变了新闻在整个西方世界的作用。
《华盛顿邮报》1877年作为民主党在首都的喉舌由哈钦斯创办。该报第一期就说明“要尽其所能,使民主党在众议院保持多数,在参议院保持崇高的少数”。
到19世纪80年代,报纸发展成了一份有独立见解的出版物。二战之初,该报不断发出敦促美国做好战争准备的社论,到1940年10月,该报头版每天都冠以“当你想到战争已为时过晚”的标题,社论不断发出向英国提供军事援助的声音:“不管你或是称它为战争,或是防御,反正我们已处于战争状态。……唯一可作的选择要么是投降,要么是抵抗。”70年代,在关于越南战争的争论中,约翰逊总统说,《华盛顿邮报》的社论的支持“比得上两个师军队”的支持。《华盛顿邮报》在选举中支持过艾森豪威尔。报纸当时的所有人尤金·迈耶曾飞往欧洲,说服艾森豪威尔站出来,并为他在华盛顿寻求支持和筹措资金,并在选举年连续发表神化艾森豪威尔的传记文章《阿比林人》。
《华盛顿邮报》在报道水门事件的问题上获得了国际声誉。英国报界巨头诺恩克利夫曾说,“美国所有报纸中,我就喜欢《华盛顿邮报》,因为它在国会议员早晨进餐时,就被送到了餐桌上”。1972年6月17日清晨,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总部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一开始,这件事并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然而,到了1973年5月,这个微不足道的破门偷窃案却成为一件众人皆知的政治丑闻,这就是有名的水门事件。《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对整个事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报道,揭露了白宫与水门事件之间的联系。随后的调查表明尼克松政府为破坏选举的进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结果尼克松黯然离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任期未满下台的总统。1972年下半年,整个美国几乎只有《华盛顿邮报》一家报纸单枪匹马地报道水门事件,甚至由于报道的深入,白宫对《华盛顿邮报》的威胁也越来越多,但该报仍坚持要把调查进行下去。
2.杂志
美国拥有世界最发达的杂志工业,杂志已成为美国十分重要的大众传播工具。
不仅因为数量上比报纸和广播电视台多,还因为有些杂志,如新闻和政治性刊物,内容详尽,分析深透,读者多为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影响较大。美国的大众化杂志也在19世纪以后才出现的。19、20世纪之交,杂志业出现了被称为黑幕揭发的运动,杂志的调查性新闻将大商业和大政治的腐败和无耻暴露在美国公众面前。人们一般认为《麦克卢尔》刊登艾达·塔贝尔的《美孚石油公司的历史》一文是这场运动的开端。《麦克卢尔》也刊载了林肯·斯提芬的《城市的羞耻》,它揭露了国内许多市政府的腐败。1906年《世界主义者》杂志发表了大卫·格雷厄姆·菲力普的《参议院的叛国罪》,描写国会如何被特殊利益集团所控制。
20世纪最初12年间的黑幕揭发运动直接促成了《纯净食品和药物法》这样的立法、人寿保险的改革和广告的改进。
美国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周刊以《时代》的创办为起点,经过80多年的发展,美国的新闻周刊已经相当成熟。《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世界性新闻周刊,素有世界“史库”之称。1923年3月由亨利·R.卢斯和布里顿·哈登在纽约创办。
刊名最初为《事实》,后改用现名。该刊的宗旨是要使“忙人”能够充分了解世界大事。对于杂志而言,封面是它呈现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时代》开创性地将封面与重要报道结合起来,依照新闻与历史并重的原则,制造了一个独特的封面模式“cover story”(封面报道),时代版大多会选择当年的著名人物作为封面报道的对象,能够登上时代封面的人物一般也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份时政类新闻周刊,时代选择的人物以政治人物居多。尽管新闻周刊的时效性不如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但是由于新闻周刊的出版时间较为宽裕,使得它能够遴选出这段时间最有报道价值的事件,挖掘其中的内幕、背景和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一些深度的分析,现代社会,读者的信息源过多,新闻周刊可以为人们筛选出值得关注的事件,甚至阐述自己的观点,成为“伟大的注释者”。《时代》正是通过对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的分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赢得了大批读者,获得了权威的地位和影响力。
《时代》的封面报道几乎都是内容充分的深度报道。2006年第17期的封面人物是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他是美国第一个黑人总统候选人,是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热门人物。《时代》选取他为封面人物,并为他写了三篇文章:《新鲜的面孔》通过采访民主党人、奥巴马的支持者和普通民众,从侧面显示奥巴马获得众多支持的原因;《奥巴马的精神之旅》则是直接采访奥巴马本人,表现了他的精神世界和为人;《奥巴马特写》体现了时代史料库的特点,从奥巴马的家族历史以及现在的家庭情况等各方面,让读者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甚至刊登了奥巴马大学时期的部分论文来展示他的风采,让人不得不感叹《时代》在资料搜集上的水平,这是其他新闻周刊难以企及的。
作为一本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新闻周刊,《时代》大约有60多次封面报道以中国人和中国事为主题,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世界对中国的印象。1986年1月6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照片再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该年度首期的封面上,成为《时代》周刊评出的1985年“年度风云人物”。《时代》的长篇报道说:“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相比,邓小平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仅隔几年又重到中国作故地重游的外国人,几乎难以相信自己来到了同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