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100000003

第3章 社会学视野下: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问题(2)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经济领域的市场化将中国经济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接轨,社会主义改革真正回归到现代化目标本身,并放弃了理想主义的现代化方式。当代改革的社会主义仍然是一种作为现代化的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只是与改革前的社会主义相比,是“一种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它已经不具有前者的那种反现代性倾向”。但问题是,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的感召下,“这种将效率置于一切之首的实用主义,为新的社会不平等创造了条件,也为政治民主化制造了障碍”。自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改革问题的争论就不曾中断过,虽然表现出意识形态之争,但“论争的核心问题并不是要不要现代化,而是用什么方式现代化”。

而今,市场社会及其规则日益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保持其现代性的同时,不丧失其对现代化和资本主义市场本身所产生的社会危机作出相应的分析和批判,这是其继续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的关键问题所在,由此,从社会意识形态来讲,我国当代的社会转型也不仅仅关涉现代化,而是如何在超越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的更新问题。

(二)路径依赖

我国当代的社会转型必将是持续整整几代人的现实、制度、文化和政治层面的渐进改革的历程,尽管我们也知道,转型并不意味着社会会让市场力量独自主宰其命运,但当一切变得如此不可预料,我们理应正视这些真实的问题。

因此,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独特的历史定位,应当是发生在20世纪最后20年以来的社会转型,它有现代化的因素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是共产主义文明的转型。

“共产主义,无疑是另一种在人类历史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文明,在其鼎盛的时期,曾经囊括了人类的三分之一的人口,它有着与西方资本主义非常不同的价值、制度和运作逻辑”。虽然《历史的终结》曾一度把苏联东欧体系的解体看做是西方自由民主意识形态和社会体制的胜利,并宣告自由的民主制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后一种社会形态,历史也就在这一时代宣告终结,但路径依赖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转型中继续发挥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社会转型自身的机制与逻辑的发挥均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转型国家在发展道路上与西方国家的重大差异甚至转型国家内部在发展模式上的重大差异,都明确地昭示人们,历史仍然在沿着不同的模式延伸”。

总之,我国当代的社会转型具有“超越现代化”和“路径依赖”的特征,约定了不能简单套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与路径,事实上,我国当代社会转型所呈现出的独特实践逻辑:连续性、渐进性及实践先行式的运作路径已明显地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当代社会转型独特的发展道路。

三、现实图景:社会转型引发的社会结构变迁

可以说,社会转型引发社会结构变迁是社会经济分化的必然后果,却难以明说这种分化的方向。对于当前的社会经济现状,即使当今中国的社会学界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们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具有广泛影响的是社会分层理论。

(一)理论背景

长期以来,在阶级阶层研究领域,存在着两大理论流派,一派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另一派是韦伯主义的社会分层研究。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将是否占有生产资料视为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而韦伯主义者则采用多元划分标准——身份(声望、消费模式、生活方式等),经济状况(收入、财富、雇佣关系等)和政治权力。两派学者主要的理论差异在于,前者是一元阶级划分模式,后者是多元阶级划分模式。

马克思主义者与韦伯主义者在阶级阶层研究领域中的争论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但近30年以来,由于社会历史的激剧变迁,两派学者都对传统理论观点加以修正。新马克思主义者抛弃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两极划分,采用多元指标进行分类;新韦伯主义理论家在划分阶级或阶层时把经济指标——如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雇佣者还是受雇者——作为重要的分类指标。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研究技术的改进,后来者们越来越超越传统的派别之争,一定程度上来说,二者的阶级阶层划分标准和最终划分出的结果日益趋近。不同点只是在研究目的和关注点上,马克思主义者由于还保持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强烈关注而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韦伯主义者的研究更重视对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和准确把握。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阶级理论也被奉为圭臬。以此为指导,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提供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划分标准,意识形态领域长期奉行阶级斗争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成为中国共产党信奉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中的核心部分,逐渐由一种普通的方法演变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至尊方法,其方法价值经常为其意识形态价值所掩盖。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由于阶级斗争思想路线的终结,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划分标准也相对失去了社会阐释的有效性,“阶级论”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成为社会禁忌。事实上,不论是阶级概念还是阶层概念,都译自英文“Class”,阶级与阶层之分很大程度上出于我国政治与意识形态的需要。

可以说,中国的阶级、阶层理论研究既没有传承国外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脉络,也没有建构起自身较为完善的社会分层理论体系,学者们只是从客观的现实出发,依据特定的标准,就中国当代社会的分层现状在实证领域获取一些局部的研究成果。当然,分类标准既有传统阶级阶层分类模式的延续,也有新马克思主义与新韦伯主义的影子。

(二)代表性观点

近年来,就中国当代社会是否“两极分化”,中国当代社会结构是否“定型化”这两个问题,中国当代阶级阶层理论研究的主要代表性观点仍存有争议。

1.中国当代社会是否“两极分化”

肯定的回答是“断裂化”观点。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孙立平提出中国社会结构特征“断裂化”。其基本观点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出现了社会资源继8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扩散”转至向少数人手中积聚的演变,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相互隔绝、差异鲜明的两部分——上层社会和底层社会(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尤其目前出现的精英联盟——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文化精英的相互结盟更强化了这种趋势,他们之间的利益交换以及共同垄断资源分配,导致了精英集团与平民百姓之间的对立。“断裂化”实际上表达了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居于上层社会的少数人掌握着社会绝大多数资源,而处于底层的大多数人生活境遇持续下滑。“断裂化”观点虽然仅仅是理论上的预见,并未提供实证的经验论据,但无论是对学界还是社会决策层而言,“断裂化”的社会预见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意义。因为一个两极分化的社会是缺乏社会张力的,一旦矛盾激化,社会冲突不可避免。

否定的回答是“中产化现代社会”观点。2002年,陆学艺等人提出随着市场化推进,中国社会逐渐分化出十大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的社会分层结构。但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使社会向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上升流动的机会,其结果必然是社会中间层日益发展壮大,而社会顶层和底层都将缩小,整个社会结构日益趋于以中产阶级或中间阶层为主的“椭圆型”“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2.中国当代社会结构是否“定型化”

肯定的回答是李路路提出的“结构化”论点。其主要观点:当代中国社会,社会经济差异已结构化,或者说阶级阶层结构稳定化,而且阶级阶层结构将被延续下去。

否定的回答是“碎片化趋势”分析。2004年李强提出:当前社会出现一些利益集团,但并未导致界线分明的阶级或阶层,当前的社会分化是一种多元的、相互交叉的分化。或者说,传统的几大阶级或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被分化为许许多多的小群体,这些小群体如同一个个的碎片,而这些碎片并未显示出集聚为几大阶级或阶层的迹象。李培林则特别强调了社会观念方面的碎片化倾向,他认为由于社会态度的利益化和个体化发展,人们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并不取决于所谓的阶级阶层地位,这导致了阶级阶层地位与社会意识相脱节,即意识形态的碎片化。

(三)中国当代社会结构的现实特征

上述理论观点在论及分化的未来趋势和后果时,表现出诸多的不同,在某些方面甚至还相互对立。理论观点的争议一方面说明现实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当然,由于研究者采用不同研究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结论。

比如,就“断裂化”而言,研究者更多地就社会现象来论证其观点,其经验论据并不能足以支撑一个确定的结论;再比如,就“中产化”而言,由于问卷调查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几个大城市,就有可能对社会结构特征给出“中产化”或“中间阶层”的描述,但如果将调查范围扩大,就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得出“中产化”或“中间阶层”的结论。当前社会阶层分化存在着中产化的基础,可以按某一个单一指标归类出有一定规模的中产人群,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级则人数很少,其数量规模可能很难称之为阶级。。况且,判断一个社会阶级是否已经形成,其中重要一条就是阶级意识的存在,而事实上,即使就城市范围内的“中间阶层”研究显示,当前中间阶层认同呈现出三个特征,即“盲从性、模糊性和片面性”。随着经验资料的增加以及实证研究系统性的不断增强,就会有更多更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和观点。

1.“丁字型”社会结构观点

李强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发现中国的总体社会结构,既不呈“橄榄型”也不呈“金字塔型”,而是一个倒过来的“丁字型”。其中一个巨大的处在很低社会经济地位上的群体,在形状上类似于倒过来的汉字“丁”字的一横,而丁字的一竖代表一个很长的直柱型群体。“丁字型”社会结构反映了中国城乡分野的现实:构成“丁字型”结构一横的,是巨大的农村社会阶层;而构成“丁字型”结构一竖的,则更多地是城市的就业者。

李强认为“丁字型”社会结构改革前存在,改革后呈加剧之势。由于下层群体过大,而且下层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属于一种两极式(或直角式的)连接方式,因而导致社会群体之间甚至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结构紧张”的状态,而结构紧张是造成众多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基础原因。

2.“多层分化形态”观点

李春玲采用了2001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根据各个维度和各个层面的数据资料分析和对四种理论观点的检验讨论,得出结论:“断裂化”、“中产化”、“结构化”和“碎片化”现象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分化中都有所表现,但是,当前社会经济分化的主流态势是多层分化的结构趋势,即在分化形态上表现为多层分化,在分化的趋势特征上表现为结构化。而变化的分层格局是走向中产化社会还是断裂社会,则取决于各阶层、各群体的竞争和妥协结果。

也就是说,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分化并未导致断裂社会也未形成中产社会。在某些方面,断裂化的趋势在发展着;在另一方面,中产化的趋势逐步增强,这两种分化趋势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使断裂社会不太可能出现,但中产社会在近期内也不太可能形成,目前的多层分化形态很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在各个纬度的分层中以及社会态度和社会流动方面,孙立平的观点得到了验证,即断裂化或两极化倾向都有所发展,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的距离拉大。

同类推荐
  • 闹市观潮

    闹市观潮

    我之《闹市观潮》,与名家名作不同之处在于:力求鸟瞰人间,以史为鉴,究兴衰之因;力图洞幽烛微,言人未言,探人间正道;力争引领视听,促进和谐,尽匹夫之责。目的:在依托事实的基础上,就一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存在问题或丑陋现象,就事论理,举一反三,寄几许担当之意,慨几分家国情怀,发几句忧患得失之词,张几条天下仁义之理,议风气,论是非,辨善恶,扬正气,树新风,为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摇旗呐喊,彰显正能量,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信心、进取心、自尊心。
  • 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

    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曾经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命题的科学内涵作了一个经典性的表述,即“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 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本书收录了《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系统研究》、《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人口原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GDP”核算模式选择》等多篇文章。
  • 记忆变迁

    记忆变迁

    本书内容以典型的事件、具体的人和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普通群众在改革开放30年的切身感受,忠实地记录了改革年代的社会变迁、成就和人们的感悟。在内容编排上,“改革足迹”和“百姓生活”是以新疆为背景反映时代发展和生活变迁的纪实,“旧闻新看”是对各个不同时期国家和新疆本土发生的新闻进行选择性的回放,“流行语”汇集了特定时期和特定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文化符号。“大事记”是国家以及新疆本土的重要历史事件的简明回顾。
  • 迈向小康之路:一个基层理论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迈向小康之路:一个基层理论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回顾我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无一不是科学理论指导的结果。我们讲这样的理论、钻研这样的理论底气足、热情高。
热门推荐
  • 言语录

    言语录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瞬间,我知道会与他擦肩而过。那么我可以在那么一瞬间不留边际的走过,并且永不遗留痕迹!像某种流动在空气中的气体一样,微笑走过,并且再也不见!——言语录
  • 替嫁:邪王的叛妃

    替嫁:邪王的叛妃

    她是慕容大将军最不受宠的女儿,明明可以和竹马双宿双飞,却被逼替姐嫁给父亲的死对头——清王爷夏奕清。传闻清王爷会头戴牛角,性格怪癖清冷,对女人从不怜悯,更是众王爷中最不按常理出牌的一位。又有传说其实他俊逸清朗,号称天宇国第一美男。
  • 一生要记住的忠告全集

    一生要记住的忠告全集

    所有取得成功的人并非他们有多么超乎常人的智慧,而是他们懂得经营自己。他们正确地选择了对自己最合算的“成功”方式,那就是从他人身上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运用他人的智慧来帮助自己成长,以此不断丰富自己,逐渐缩短实现成功的距离。
  •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实验动物科学与应用

    实验动物科学与应用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已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领头学科之一。实验动物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是活的试剂,是衡量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生物、医学、制药、化工、农业、环保、航天、商检、军工等研究及检测均离不开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作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全新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备受人们关注。
  • 民国爱情

    民国爱情

    民国时期,东北三省沦陷在日本的铁蹄之下,学校也被日本人接管,法西斯的风气在学校里蔓延着,蒋碧薇本是大家闺秀,但是父母在战乱中坐火车时被日本的飞机轰炸,下落不明,蒋碧薇只好一个人待在日本人接管的书院里,东北三省已经变成伪满洲国,历史的车轮已经走到了更朝换代的时期,蒋碧薇和学校里的其他女孩一样,战战兢兢的活着各种满洲贵族、日本军官以及北洋军阀的虎视眈眈下,可谓步步惊心,不只将来的命运如何。
  • 家庭用药必读

    家庭用药必读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药物不良反应、禁忌证、假劣药品的简易鉴别、处方药、非处方药、药源性疾病及国家基本医疗保障用药目录、特殊药品的概念、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政策规定,还就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和部分常见病、多发病的单方、验方和偏方做了特别说明。本书通俗易懂,内容实用,可供所有关注自身及家人用药安全的读者参考阅读。
  • 交换之血族迷情

    交换之血族迷情

    她,因为老公爱赌博,败光了所有的家财,在寻找老公的路上被车所撞,进入了另一位美女的身体里,从而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种族存在,不是传说.......她,是一名血族的美女,存在了几百年,总想过普通人类的生活,想享受亲情和爱情,却只能如行尸走肉般活着.......一次的车祸和一次的被猎人追杀,让两个灵魂互换,她们该何去何从?她们的婚姻和爱情是否会完美?敬请期待........本文为双女主,剧情精彩丰富,值得一看。
  • 科技星球

    科技星球

    您享受过全球免费高速WIFI吗?如果没有那就请使用天韵手机,不管您是身处大气云层,还是水下深渊,都能让您的手机随时拥有畅游网络的权利。沈廷君坐在办公室看着这一条公司新产品的广告视频,询问着智能管理者,“迪亚,你说这款手机的出现会不会赚到足以建造一座未来城市的一半资金?”
  • 网游之布衣天下

    网游之布衣天下

    黑夜给了我黑的眼,来让我来祭奠光明本想成为一名身穿重甲圣骑士的游戏梦想,缺阴差阳错的变成了外表孱弱身穿布甲的死灵法师,一只只强大而古老的召唤物,一条条不同的晋升道路,死神镰刀已经高高举起。看现实生活的酒店门童如何带领着“新西方”一众兄弟驰骋游戏,快乐、热血和不灭的爱情和友谊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