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中外艺术史上凡是杰出的艺术家都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艺术家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例如,同为唐代大诗人,李白诗风雄奇豪放,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把现实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同是德国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家,莫扎特的音乐就充满乐观色彩,而贝多芬的音乐则更加深沉宏大。
同时,中外艺术史上的某一个历史时期里,一批思想倾向、艺术倾向和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又会形成一定的艺术流派。如音乐里的民族乐派、浪漫乐派,美术里的印象派、野兽派,电影里的左岸派、先锋派等。
另外,中外艺术史上的某一些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会以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为核心,涉及多个艺术门类,在当时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会形成具有相似或相近的艺术思想与创作倾向的艺术潮流。
一般而言,某一个艺术思潮之下,会形成种种的艺术流派,而各艺术流派里,会有各自风格的艺术家。因此,从艺术思潮到艺术流派再到艺术风格,实则是从社会到群体到个人的缩小式的渐变过程。
一、艺术风格
风格,指事物所呈现的个性特征。艺术风格,则是指创作者在艺术创作实践中所呈现出来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或者说,艺术风格就是艺术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等层面所表现出来的较为一贯而稳定的创作个性。
艺术家的个人风格是指各个艺术家个体在其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呈现出来有别于他人的特殊与独有的个性品质特征。颜真卿与柳公权两人虽然同为大书法家,但却各自具有个体特色和个性品质,对比后可发现颜真卿的书法筋肉丰满,柳公权的书法则骨力劲健,因此也就出现了“颜筋柳骨”的说法。
一般而言,影响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第一,艺术风格的形成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艺术家做为艺术创作的主体,他的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种种特点,都很自然地会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之中,即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主体对象化到精神产品之中。法国文艺理论家布封讲“风格即人”,中国古代文论也讲“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这些实质上都是在强调艺术风格体现出艺术家的精神特性。
第二,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正因为如此,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从题材的选择到主题的提炼,从艺术结构到艺术语言,都体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罗曼·罗兰本人既是一位作家,又是一位音乐学家,早年曾在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正因为他对音乐非常熟悉,后来才写出了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描写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依靠个人奋斗来反抗社会的悲剧,深刻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波兰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童年时代完全被纳粹追捕的阴影笼罩,如果不是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波兰斯基未必能如此客观地近乎残酷地导演出《钢琴家》这么优秀的影片。曹雪芹若非祖上三代担任江宁织造要职,经历过显赫一时的荣耀,又经历过家道中落的坎坷,《红楼梦》未必能够显得出那么纪实的风格。
第三,艺术风格还受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民族文化风俗、社会历史时代的影响。
自然地理对艺术风格有一定的影响。中国山水画始盛于唐朝,出现了南北两派不同的艺术风格。李思训、李昭道父子、荆浩、关仝等的山水画,受北方山川自然之影响,画面仪表堂堂,端庄肃穆,用笔刚劲有力,比较工整,代表着北方画派的风格;王维、董源、巨然等许多画家生活在江南,画面景物秀丽,清润自然,代表着南方画派的艺术风格。
民族文化风俗对艺术风格的形成也有影响。民族文化风俗由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决定,体现了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需要,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个体在其创作个性上自然烙印上了民族的色彩印迹。如丹纳在比较研究德国和英国后指出的一样,德国是一个理性至上的国家,而英国则是多元忙碌性的国家。因而,两国各自的艺术家个性对艺术的观照心情和投入进行艺术创作的精力以及艺术表现内容、方法与风格都各不相同。丹纳说:“德国是一个创立形而上学和各种主义的国家。对于高级的抽象的理论的爱好、专心,容易了解,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及得上德国人。忙碌的英国人视艺术为一种古董,只供少数鉴赏家作为有趣的研究。他们对于美丽的形体与色彩的感觉,不是由于本能而是得之于教育。”
社会历史时代对艺术风格的形成也有影响。同一时代的艺术品常有共同的特征,体现出当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和追求。远古的图腾崇拜、殷周的青铜饕餮、先秦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的文人自觉、盛唐的燕乐之音、宋元的山水意境、明清的世俗文艺,这些时代风格,又称“朝代气象”,是指艺术在特定时代里呈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时代所特有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艺术家对艺术时代风格的形成发展有着或积极或消极的巨大的影响作用。因为艺术家的个人艺术风格总是比整体性的艺术时代风格更具体、实在。同一时代的艺术家个体或艺术家群体的不断创造运作,便形成了该时代的艺术风格。
二、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一般而言,艺术流派的形成有三种类型:
一是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自觉结合而形成的艺术流派。他们或者有一定的组织和名称,或者有共同的艺术宣言,甚至与其他艺术流派展开论争,以宣传自己的艺术主张。如西方的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意象主义、表现主义,中国的创造社、新月派、文学研究会等。
二是由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这些艺术派别一般没有固定的组织或纲领,也没有共同的艺术宣言。这些艺术流派的形成也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有的是由于某一地区集中了一批艺术风格相近似的艺术家,因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某一艺术流派。例如,美术上的威尼斯画派,电影中的左岸派。有的是由于题材相同,风格相似,从而形成了某一流派,例如盛唐的边塞诗派,就是因为当时边塞战事不断,诗人们纷纷走向战场,把亲身体验到的战争场面、塞外风光、边疆生活,以及征人怨妇的离情别恨,发之于诗歌,于是,逐渐形成了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盛唐边塞诗派。
三是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派的计划或意愿,甚至自己并没意识到属于某一流派,只是由于艺术风格的相似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归纳为特定的流派。例如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学”,当时并没有形成明确或固定的艺术流派,只是由于汉末魏初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以慷慨悲壮的情感和刚健明快的语言,写出了一大批以风骨著称的文学作品,使这一时期文坛呈现出十分兴盛的局面,成为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最光辉的时期之一,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初唐诗人陈子昂力矫六朝柔靡文风时,标举“汉魏风骨”,因此,后世才把汉末魏初时期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文学流派称之为“建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