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0500000023

第23章 北京的脉动—交通声景中的北京(1)

第一节近现代以前北京的城市交通[1][2]

交通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有城市必然有交通。一个城市的交通如果出现问题,这个城市的生存也会出现问题。一个城市与外界沟通需要交通,一个城市内部运行也需要交通。本章所说的交通,主要指城市内部的交通。一个城市的声景生态环境,与城市内部的交通生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交通声景是城市声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现代城市而言,交通声景是现代城市声景的主要构成元素,甚至是标志性因素。不同时期的交通景观是城市交通史的生动写照,也是城市历史的组成部分。与交通景观伴生的交通声景包含了丰富的、动态的城市历史信息。

北京的交通史自北京建城开始,根据交通景观和交通生态的发展状况,从时间上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古代交通时期

从北京建城起到清朝后期。主要包括隋唐五代辽金的幽州城时期、燕京城时期;元朝的大都城时期;明朝的北京城时期;清朝前期的北京城时期。

(2)近代交通时期

从清朝后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包括了清朝晚期、北洋政府时期、民国政府前期、日本侵占时期、民国政府后期。

(3)近现代交通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到20世纪末。覆盖50年代到90年代的半个世纪的历史时期。

(4)现代交通时代

从21世纪开始直到现在的时期。

一个城市的交通景观与伴生的交通声景由三个要素来决定:道路,交通工具,交通管理。这三个要素的具体形态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古代交通时期,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小农经济为主,城市不过是乡村的延伸和封建政权的象征。北京作为一个国家的都城从元朝开始,历经元、明、清三代,北京的城市建制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这包括城市的基本轮廓,道路的布局等。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而来,清朝北京内外城的街道布局基本上沿袭了明朝,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北京城从元大都开始一直保持了棋盘式的道路格局。

一、元朝

元大都城呈长方形,其南北略长于东西,南北长7400米,东西长6650米,总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大都城从里到外,由三重建筑构成。最里面的是宫城,最外一重为外城,在外城与宫城之间是皇城。因为是帝王之都,在元大都城的规划中,皇城被置于特别显要的地位,坐落在大都城南部的中央,以体现皇帝居天下之正位和南面而治的理念。大都外城开有十一座城门,东、南、西三面各三门,北面只有两门。十一座城门与城内主要大街及城外道路相通,构成大都城交通的重要元素和景观。时人称颂:“憧憧十一门,车马如云烟”。每天都有大量的车马、行人从这十一座城门出入。不过,丽正门的三门中,正中间的门平时是不开的,只有皇帝出巡时才打开;西边的门亦不开,只有东面的门是供行人出入的。

大都城内的主要交通道路由九条南北向大街和九条东西向大街组成,每条大街的宽度约24步(37米左右),这些大街曾经被人称赞:“天衢肆宽广,九轨可并驰。”从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街道,使大都城内的交通十分便利。据史料记载,大都的街道是:“论其市廛,则通衢交错,列巷份纭。大可以并百蹄,小可以方八轮。街东之望街西,髣而见髴而闻;城南之走城北,出而晨归而昏。”大都的大街两旁都修建有排水系统,铺设了下水道。下水道宽约1米,深约1米半,均用石条砌成,主要有7条。大街两旁都种上了树木,既可遮阳又可美化道路。比十八条主要大街稍窄一些的街道称小街,元大都小街宽12步,约合今18米多。再比小街要窄的是散布在居民区中的胡同,元大都城的胡同主要以东西走向为主,宽约为6步,约合今9米多,数量众多。

尽管元大都城内棋盘式的道路纵横交错、井然有序,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技术条件,这些道路大多都是土路,只有少数是石路。大都城内来往的车马行人很多,车马一过,道路上经常是尘土飞扬,而且一下雨,道路就会出现问题,接连下雨后城中就会普遍出现“泥涂坎陷,车马不通,潢潦弥漫,浸贯川泽”的局面。

元大都城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轿子、马、牛、和骆驼等。轿子是蒙古统治者出巡的时候乘坐的。民间的马车、牛车很普遍。最耀眼的交通工具是皇家的舆辂、腰舆、象轿等。与历代皇城一样,规模恢弘的元大都城夜晚实行宵禁,不允许有人在街道上随意走动。在大都城中央的钟楼上,悬钟一口。每晚鸣钟报时,三遍钟声后,任何人不得在街上行走,遇紧急情况外出的人必须提灯。违反宵禁令者,被查获者立即逮捕监禁。

二、明朝

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明朝定都北京后,首先审定了北京的中轴线。新建的鼓楼和钟楼就位于这条中轴线的北端,它是作为帝王之都所兴建的标志性建筑。中轴线的最南端是正阳门。整个北京城的建筑以这条纵贯南北、长达十几里的中轴线依次展开,形成了以宫城为中心,以皇城、内城为外围的三重封闭且和谐的格局。

明北京城一共有20座城门,其分布是“内九外七皇城四”。皇城的四个门分别是南面的承天门(今天安门),北面的北安门,东面的东安门,西面的西安门。明北京城街道的特点是整齐且有规则,形状如同棋盘一样方正,基本上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笔直街道,斜街曲巷比较少。所有大街都是以中轴线为参照,与其成垂直或平行的方向,不同的街道又纵横交错,形成“井”然有序的交通格局。明北京城内主要的南北向大街有五条,而内城由于受积水潭、什刹海以及皇城的影响基本上没有贯通东西的大街。在外城由于河流、水塘等地理上的原因,其街道大多是倾斜弯曲的,与内城南北大街和东西大街垂直而规则地、井然有序地交叉状况有明显差别。外城南北向和东西向贯通的大街各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街在中轴线上,从正阳门直抵永定门,是内城中心御道的延长,但不是完全笔直的,略有弯曲。贯通东西的大街就不是笔直的了,从广渠门到广宁门,一路上有多处弯曲。

北京城内的交通路网是由大街和胡同组成的。明北京城的胡同数量很多,据文献记载,明朝北京内外城胡同达上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有300多条。明朝政府为了促使更多居民来北京定居,采取了统一建造廊房、扩建外城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北京的胡同数量大增。北京城内新增的胡同基本上都是沿东西向整齐对称的排列在中轴线的两侧,平直规则地维持着北京城状如棋盘的布局。

明朝的舆辂制度根据古今礼仪制定,交通工具的形制分为:大辂、玉辂、大马辇、小马辇、步辇、大凉步辇、板轿等。大辂和玉辂均为皇帝乘坐的车舆,“皆以二象驾之”。大马辇以八匹马驾之,小马辇以四匹马驾之。步辇、大凉步辇为人力驱动车。板轿属于肩行之车,宋元时期就已经出现。对于北京城内的通衢道路,明政府颇为重视修治和管理。不同时期都颁布有制度规定,规范对道路的使用、维护,对破坏、损毁道路设施者问罪发落。

总体上来说,明朝时期北京的交通发展是比较缓慢的,交通状况基本上承袭了前代的成果,有创新的东西很少。唯由于城市的改建,造成了城北交通及外城交通的很大变化,并基本确定了清朝、“民国”时期北京城市交通的格局。在封建时代,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生产力发展缓慢,相对比较稳定,因而城市的交通格局以及交通景观相对变化较慢,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清朝前期。

三、清朝

明清政权交替之际,北京城并没有遭到大的破坏,所以清朝定都北京后城市布局基本上保持着明朝的原貌,内外城的街道基本上沿袭明朝,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改建,仍然是棋盘式的道路格局。南北向贯通内城的大街除了东西顺城街,还是原来的那三条大街,东西向仍没有一条大街能贯穿。外城也一样,仍是南北向和东西向各有一条贯通大街,位置也与明北京城基本一样,只是东西贯通的今广渠门内大街东段部分,比明朝时要平直一些。

清朝时,北京城的胡同要更多一些。城内的街巷胡同有两千多条,直接以胡同命名的就有近千条。与明北京城一样,内城的胡同仍大多比较整齐地沿东西向排列,而外城胡同则东西与南北向纵横交错排列,外城的南北向胡同明显多于内城。虽然外城的胡同排列不如内城的整齐,但却使得外城的交通更为便利,因而各有所长。

清朝前期,供帝后乘坐的车舆分为玉辂、大辂、大马辇、小马辇、香步辇等五种,称为“五辇”。此外还有凉步辇、大仪轿、大轿、明轿、折合明轿等御用交通工具。清朝舆辂制度建立于乾隆时期。乾隆八年,改大辂为金辂,改大马辇为象辂,改小马辇为革辂,改象步辇为木辂,玉辂仍然保留,称为“五辂”。此外,还有其它的“二辇”、“三舆”等御用交通工具。这些御用车轿前期由左所掌管,于大朝之日,陈设于太和门东。乾隆以后,改由銮仪卫衙门经管,与大朝会,“五辂”停放在午门外,“三舆”置备于太和门外。舆辂制度要求帝后必须按照礼仪乘坐车舆,不同时节到不同地方举行祭祀典礼时皇帝就需要乘坐不同的车舆。

“五辂”、“三舆”等主要是皇家交通工具。一般官员和民间所用的交通工具大多还是轿子和轿车。在明朝时期,轿子已经成为北京城中一种比较普遍的重要代步工具,其形制大致分为不上帷子的凉轿和上帷子的暖轿。官员的轿子根据官品的不同有严格的区分。轿子根据用途的不同有不同的名字,如“舆轿”、“官轿”、“花轿”等。抬轿子的轿夫一般为二到八人,民间多为二人抬的便轿,官员所乘的轿子有“四人抬”和“八人抬”之分。清朝时期,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三品以上的钦差大臣乘“八人抬”等。清朝统治者为了保持满族尚武的传统,对于官员坐轿有严格的限制,要求武将必须骑马出行,满洲贵族未满六十岁者须骑马出行,唯一品文官年老疾病,不能骑马者,始许坐轿。

清末,盛行骡车、马车。除三品以上大员和四品顺天府尹仍乘轿子以外,其他官员都改乘骡车,也就是轿子。用骡子驾辕的轿车曾经是清末北京地区的主要的载人交通工具,有“京车”之誉。轿车有官车、私车、买卖车三种,还有大鞍车、小鞍车之别。清末北京城内不仅官宦、富豪家中有车,连一般小康之家,稍有余钱,都讲究置车。

1840年以后的清朝后期北京城的格局没有大的调整,即使遭到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的侵占,基本上仍维持原貌。到民国时期,为了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方便市民出行,虽然对北京城交通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对街道做了一些必要的改造,但是总的格局仍然承袭着明清时期北京城的样子。

四、民国

民国时期,北京城内最值得一提的交通建设是长安街的打通。明清时期,长安街天安门前分别有两座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天安门前是禁止通行的。民国元年(1912年),北洋政府将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打通,使长安街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贯通东西的干道。民国二年,又开通了两条南北干道,即紫禁城东西两边的南池子和南长街。民国三年至五年对正阳门地区进行了改建,对缓解这一地区拥挤阻塞的交通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

清朝末年,北京城的街道多为土路,只有部分路段改成了石板、缸砖、石渣路面。民国四年,在正阳门外的大栅栏铺设了北京城第一条沥青路面,此后,北京的沥青路、混凝土路和石渣路逐渐多了起来。民国二十年(1931年)以后,北京城的主要街道大多改成了沥青路面,但土路仍占绝大多数,仍未摆脱“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状况。民国时期,北京的主要街道与清朝北京城基本一样,根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的记载,北京城区街道总计长度约四百公里。

近代北京的公共交通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包括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两个部分,它们是北京交通进入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但是由于战乱、政治动荡,北京的公共交通发展并不顺利,到1949年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北京第一次出现有轨电车是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当时清政府从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了数辆有轨电车,并修建了一条由马家堡到永定门外的线网和轨道。但是这条轨道交通第二年就被义和团拆毁了。民国二年北洋政府决定兴办有轨电车,由于各种原因,直到民国十年(1921年)6月30日,北京电车公司才宣告成立。民国十一年(1922年)3月20日,有轨电车的铺轨和架线工程开工。民国十三年(1924年)底,工程竣工,12月18日,北京城的第一条有轨电车正式营运。线路起自前门,途经天安门、西单、西四、新街口,终至西直门,全长约9公里,往返行驶有轨电车10辆。

同类推荐
  • 另类日本文化史

    另类日本文化史

    本书不以常套的纵向时轴表现日本文化史,而是从世相的横断面着手,深入至文化的内核并从中观察和体验。于是,勾勒出了很多令读者有感兴趣的话题:间的红唇黑齿为何意?一个寂字,为什么令日本人狂喜和狂爱?生死又是如何化为千年之风的?卡哇伊的前身今世?穿着和服的动漫凯蒂猫为何人见人爱?AKB48走红与少女爱的深层关系?非黑非白的幽玄之美与湿气有关?当然,还有汉字文化的魔界幻境,切腹的白日青天,怨灵的鬼魅幽影,不伦的残月融雪等考述与解读。作者总是用别样的眼光,将纷杂在事象背后的文化根由揭出。用语雅赡,用意深至。可读性强。
  •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胡适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代“文化圣人”,他是如何读书治学的?他如何把读书、治学与做人连在一起的?本书作者在解读胡适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胡适思想做历史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胡适,择善而从,向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胡适这位民国大师的求学之门,引导读者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敬仰大师。
  •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热门推荐
  • 坠阳

    坠阳

    传说在太阳的最西边,生活着一群名叫坠阳的龙族,然而却在太古年间绝迹。身怀坠阳血脉的少年,为寻找血脉之谜,踏上修炼之路。
  • 弃少皇权

    弃少皇权

    影罗大陆,人才济济,谁能傲视群雄!凌家弃少,绝影之症,他该如何逆袭人生!一身傲骨在世,征战四海苍天,只求于君一战!为兄弟,两肋插刀,威胁天道。为红颜,血溅成河,倾心一笑。吾乃帝家子嗣,天劫奈吾何方!吾有少帝之威,众生动吾试试!且看妖孽少年,缔造属于他的传奇人生!成皇路,血溅天,屠杀万千群雄,只为印道称帝……
  • 那年高一情窦初开

    那年高一情窦初开

    高一报名那天,她偶遇到了心目中的男神,但有喜有悲,遇到了一个讨人厌的同桌,本书爱情的萌芽将会在这三个人之间展开
  • 甜入男神心

    甜入男神心

    18岁的秦歌用250度烤箱的热情,都融化不了大冰山楚灏的心。4年后,楚灏倒追未果,于是问她:“你当初为什么那么喜欢给我送提拉米苏?”“提拉米苏的意思是带我走!”楚灏的眸光亮了亮,又问:“那你现在为什么喜欢给我送柠檬戚风呢?”秦歌白了他一眼:“请你吃柠檬是什么意思,还用我明说!”楚灏受到了10086+点伤害。
  • 快穿之男神约不约

    快穿之男神约不约

    最有意思的穿越,最特别的穿越,最搞笑的穿越,爆笑√中二√分分钟笑成表情帝。你尽管看,不笑算我输。第一次写文,文笔难免会渣,喜欢的就加入书架,不喜欢的我也不强求,陪我走过这漫长的填坑之路!
  • 风容无物

    风容无物

    世间本无一物……和尚,那是为何?且听我娓娓道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三小只和她们的相遇

    三小只和她们的相遇

    她们(冷若汐,林子怡,陈雨涵)是六大家族的三位公主,拥有绝伦的外貌,甜美的的噪音,魔鬼般的身材。他们(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是六大家族的三位王子,无法言语的面容,人尽皆知的青春偶象代表组合。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发生怎样的爆笑故事……
  • 修真界闲人

    修真界闲人

    养兽、种药、泡妞,我喜欢什么就干什么。更不用说找找别人麻烦,痛打几下落水狗。没事和几大门派争个宝藏,抢个灵石矿脉。我不是纨绔子弟,更不是色心涌动,我只是个先天二品的少年。什么,泡妞也是为了修炼?对,你没有听错!本大爷天生资质凛然,从小梦中就能自创仙术,但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小妞作合。唉,在这区区修真界,本大爷简直只手遮天,好不痛快。
  • 星夜剑神

    星夜剑神

    虚拟游戏《星夜传说》的第一剑神独白,在“牺牲”自己拯救世界后于千年后重生。当游戏变成现实,依靠残留的游戏系统,他还能再次站上世界之颠吗?从小村落走出的孤儿将用手中长剑,在这个绚丽壮阔的星夜世界刻下一段传奇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