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启动经济改革以来,中印经济都取得了良好的绩效,但也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两国的经济发展也都基本上形成了自身的模式,这两国模式究竟谁优谁劣,哪种模式更具经济发展的潜力是当前国际上关于中印经济比较的热点问题,本课题最后也将通过两国经济绩效和各自优势的比较来分析两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并由此探讨中印经济发展的经验对于其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启示。
8.1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绩效比较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绩效一般来说可以从经济增长的速度、实际经济水平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等来衡量。总的来看,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绩效明显好于印度,但是,在经济结构和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方面,两国则各有千秋。
8.1.1两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比较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印两国都获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印度终于摆脱了“印度教徒经济增长率”,中国更是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从两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比较来看,中国明显快于印度。
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几乎在任何一个阶段经济增长的速度都明显超过印度,即便是考虑到印度全面的经济改革比中国慢了13年,用印度改革之后的速度与中国改革之初的速度比较,中国也有明显的优势。不过近几年来,印度经济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速增长,虽与中国相比仍处劣势,但在差距已经明显缩小。
8.1.2当前两国经济水平比较
由于中国在经济增长速度的优势,当前中国经济总体水平上也占了明显的优势。
中国当前的经济水平明显超过了印度,按当前汇率计算,二十多年来,中印经济的总体差距和人均差距都已经明显增大。1980年,中国经济总量虽高于印度,但当时中国的人口几乎是印度的1.5倍,所以人均收入只是略微超过印度。而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都已经超过印度两倍。而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1980年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都低于印度,而当前总量上超过印度的两倍,人均收入也接近印度的两倍。
中印当前在经济水平上的差距不仅可以从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上看出,而且可以从两者经济结构的变化上看出。
当前中国现代经济部门的比重已经明显高于印度,在第二、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也明显高于印度,所以,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化上也明显较印度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不过,中国的第二产业比重明显过高,而服务业比重明显过低,而印度的工业比重和服务业比重却具有与发达国家类似的结构,这说明虽然整个中国经济的现代化水平明显高于印度,但印度的现代部门产业结构则更趋合理。
而由于中印不同的产业结构,中国的实物经济比重明显高于印度,在中国经济本身又与印度有着明显的优势的情况下,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优势则更为明显。
中国绝大部分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改革之前实际上就已经领先印度,当前不仅仍然保持了优势,而且这种优势较改革前还有明显的增大。从两国的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上看,中印基本上可以说不是一个档次的国家,当然,考虑到两国的产业结构的差异,中国的服务业产值比重明显低于印度,中印的经济差距并不如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所显示的那样巨大。
另外,从两国的基础设施来看,差距也非常明显。在能源工业上,印度与中国有着明显的差距。在交通运输方面,尽管中印在公路和铁路里程上当前并没有明显的差距,当前中国铁里程为7.71万公里,印度亦达6.56万公里,中国公路里程为345.7万公里,印度亦达271.25万公里。但印度的铁路大部分是原来殖民地时代所建,如今大多数已经破旧不堪,运行速度非常缓慢。而中国的铁路绝大部分是建国以后甚至是改革开放以后所建,质量远高于印度,经过多次提速后,中国的很多路线运行速度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两者在公路质量上的差距则更为明显。中国当前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达到4.65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而印度至今仍无像样的高速公路。此外,中国机场、港口的建设质量也远远好于印度。
8.1.3当前两国社会发展水平比较
由于中国在经济水平上的领先,中国在整个社会发展水平上也明显高于印度。
中国在人类发展指数和一般的社会发展指标均已达到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水平,但印度这些指标基本上都还在发展中国家的中下水平,这也就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真实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而印度经济发展上的滞后也就使其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与中国存在明显的差距。
8.1.4中印资源和资金利用效率比较
应该说,从整个经济发展的绩效以及社会发展的水平来看,中国的确存在明显的优势,不过,如果从资源以及资金的利用效率来看,印度则又明显好于中国。中国经济增长中依靠的是大量的资源和资金的投入,投资占GDP的比重远高于印度。
而正由于这一原因,再加上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中国在资源和资金的利用效率上明显不如印度。如产出同样的GDP所消耗的能源,中国是印度的1.18倍。从资金的利用效率来说,中国国民储蓄率新世纪以来一直维持在40%左右,印度一般在24%左右,考虑到两国的经济规模的差距,中印国民储蓄总和差距应该在4倍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国内可利用资金是印度的4倍左右,另外,近几年中国利用的外资一般都在印度的10倍左右,但两国的经济增长率上的差距一般维持在两个百分点左右,可见,印度资金的利用效率确实高于中国。
8.2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优劣势分析
在近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总体经济绩效上确实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但这并不表明中国的发展模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而印度的发展模式被全世界认为失败。相反,在近几年来,关于中印经济发展模式谁优谁劣的问题成了学术界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很多学者认为,尽管从改革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当前的经济水平上确实高于印度,但印度也在很多方面较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通过前面对于中印两国经济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化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的比较,笔者认为,中印两国两极发展模式确实是各有千秋,优劣互现。
首先,中国的公有制企业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明显比印度的公营企业改革成功,中国的公有制企业较印度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印度的私营企业具有更好的发展环境,其发展明显较中国民营企业更具活力。
通过对于中印两国经济体制转型的比较发现,尽管两国都调整了所有制结构,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但相对而言,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比印度更为成功,再加上中国国有企业控制的领域远超过印度,所以,当前中国的国企实力远非印度的公营企业可比。2008年《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企业500强中,中国国有企业达到25家,其中中国石化(第16位)、国家电网(第24位)和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第25位)进入了世界前30位。而印度国有企业中只有5家石油公司和印度国家银行进入了500强,其中排名最靠前的印度石油公司也排在116位。两者的实力显然不是一个档次。另外,自1999年中国开启大规模的国企改革以来,中国国企基本上扭转了以往的那种大面积亏损的局面,绝大多数国企已经扭亏为盈。在2003年开始的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大多数国企经营状况良好,利润不断创出新高,2007年达到1.62万亿人民币之巨。当前中国的国企已经具备相当的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力量。而印度公营企业的改革却一直迈不开脚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落不到实处,故而直到现在其公营企业经营状况都不令人满意,一般都是依靠财政支持,国际经济舞台上更很少看到印度公营企业的影子。但是,印度私营企业却实力日益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明显强于中国。在2008年世界企业500强中,虽然中印私营企业各只有一家上榜。但印度的塔塔集团排名世界315位,中国的联想集团排名仅为499位。而中国的联想集团实际上也是国营企业转化而来。另外,印度的很多私营软件公司,如信息系统技术公司(Infosys)、维普罗公司(Wipro)等都具备相当实力,这些印度的私营企业是当前印度海外投资、进行跨国并购的主要力量,在世界上已经具备了相当影响。另外,印度的中小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普遍好于中国。2002年,《福布斯》杂志对世界上最好的200家小公司进行年度排名,印度就有13家上榜,而中国仅有4家,而且都在香港。
其次,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化中的拉力和推力都强于印度,中国的制造业较印度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但印度的软件业较中国体现出了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另外在制药业等一些特定行业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对于发展中大国来说,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是整个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但二元经济转化的速度取决于现代部门的拉力和传统部门的推力。根据前面对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过程的比较可以看出,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中国在拉力上明显超过以软件业为主导产业的印度。中国的制造业所吸引的劳动力数以亿计,而软件业连同其附属产业所吸引的印度劳动力也不过是200万左右。印度尽管近几年也大力发展制造业,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落后以及劳动法对于解雇工人的严格限制,当前与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还不可同日而语。而从推力来说,虽然二者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中国的问题是一个土地制度的问题,这一问题实际上在短期内可能得以解决。在2008年9月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专门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问题,当前全国各地各种各样土地流转的试点已经全面展开,根据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以来所体现出的效率以及制度创新能力,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完全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的。而印度的问题是一个人口素质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本身就需要较长的时间,再加上印度民间种姓制度的影响依然很大,这一问题的解决实际上难度远大于中国的土地制度问题。故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速度仍可能较长时间内占优。
不过另一方面,印度软件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优势实际上也是不争的现实,这一优势也可能在较长时间持续,印度“世界办公室”的地位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撼动。另外,印度在制药业等特定行业上也相对于中国占有一定的优势,印度的一些著名的生物制药公司如兰巴克西公司(Ranbaxy)和雷迪博士实验室(DrReddysLabs)等都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竞争力,中国制药业还未出现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
第三,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具有很大的规模优势,外需与外资对于中国经济的推动力远强于印度。但印度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质量上高于中国,另外,印度国内消费市场对于经济的推动力大于中国。
对外经济关系领域,中国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利用的外资以及对外投资方面,中国都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确立了对印度的优势,经济改革以来优势更是不断扩大,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而印度仅为1897亿美元,两者相差10倍以上.两国所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对外投资也存在明显的差距。但是外贸和外资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上却存在明显的不同,中国的出口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内需的不足,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既弥补了经济发展初期资本的不足,又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以及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但相对而言,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技术进步的提高并不明显,外商投资中国的企业普遍为低技术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商也很少向中国转让真正的高端技术,所以实际上大量的外商投资对于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非常有限。另外,中国的对外贸易大量为加工贸易,为中国带来的实际利润并不高。印度对外经济交往方面在规模上与中国差距极大,对于整个经济的拉动力上明显不如中国,不过印度对外贸易主要方式为一般商品贸易,同样的贸易值下所创造的利润应该高于中国。另外,外商投资印度企业的技术含量也高于中国,外商投资对于印度技术水平提高的作用高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