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1、守二人同行的原则,要紧跟教练。2、一定要穿配救生衣。3、配重带最后配带。4、不要使用耳塞。5、一定要把面罩内的水清除干净。6、不要做超呼吸的动作。7、在完全离水上岸后再去掉蛙鞋,面罩,呼吸管。
§§§第三节山地运动及雪地运动
攀岩的注意事项
由于攀岩时主要是身体末端接触岩壁,对身体末端的力量、柔韧、精细控制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做好一般的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如肩、腰、髋、膝等大关节的伸展,要特别注意手指、手腕、肘关节、踝关节等末端小关节的热身。一般有手指互压、对掌礼佛、弓步后压腿等练习。
保护方法按照保护点的位置分上方保护和下方保护两种,在此只介绍上方保护的方法。上方保护方法是把保护点设置在攀登路线的顶部,与顶绳攀登相对应的一种保护方法,适用于训练和初学者攀爬。目前流行的操作方法有好几种,但其中安全性较高、使用较多的操作方法是法式保护法,即通常所说的五步法。
1,具体操作步骤:五个步骤为一个周期(以右手为例)。
(1)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分别握紧主绳,左手向下拉绳子的同时右手向上拉绳子。
(2)右手握紧绳子由胸前回放到右大腿外侧。
(3)左手移至右手上方,手心向下握紧绳子。
(4)右手移至左手上方。
(5)还原至第一步。
2、注意事项:
(1)任何时候都要有一只手紧握通过下降器的绳子。
(2)放绳子时,双手要协调配合。
(3)放绳子时,要缓慢匀速。
注意事项
首先,避免过度训练,当你密集地训练却得不到进步,这时候你该检讨训练课程是否过于频繁,在未给予身体足够的时间恢复,即开始下一次的训练。如此攀登者的体能反而随着次次的训练而逐渐衰退。事实上,所有的训练都应该包括两个阶段:"刺激期"与"恢复期"。前一阶段在给予肌肉、骨胳等组织刺激并耗尽储存的能量,在训练刚结束时,运动能力反而会低于正常水准。在后一阶段,身体不仅是恢复而已,体能更会提升到较训练前更高的水准以适应训练期间的刺激,此即所谓的"超补偿"效果。所以,力量真正的增加是来自于"休息"!
正确的训练方法应该是在身体自前次训练恢复并达到超补偿后(约24至36小时)再开始下一次的训练,才能使体能持续稳定地进步。此外,训练的份量必须配合体能的进步而逐渐增强,才能给予身体足够的刺激,使体能有长期的进展,不致停滞在高原期。
其次,保持柔软的躯体
在训练带给你力量的同时,你通常会感觉到肌肉的逐渐紧绷。僵硬的躯体会限制你的运动能力,抵消肌力增进的效果。因此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千万别忽略了柔软度训练的重要性。所谓"柔软度",是指肢体在关节附近能够活动的范围。就攀岩者而言,良好的柔软度不仅对高抬脚或双臂交叉等动作有帮助,也可使你的重心贴近岩壁以节省体力或是降低重心以改变手点的施力方向,并能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
增进柔软度的方法就是以"拉筋"来增加肌肉的长度。在拉筋之前一定要做完整的热身运动,才容易达到效果并避免拉伤。而拉筋的最佳时机则是在攀登或运动之后。虽然攀登前轻度的拉筋有助于热身,但是过度剧烈的拉筋反而会妨害肌肉的运动反应,影响攀岩的表现。
再次,注意健康的饮食
攀岩的人大多晓得要节制饮食。但若矫枉过正,不足的营养反而会影响细胞组织的修补与增长,降低你的活力、反应力以及耐力。
登山时需要注意什么?
初次登山不宜过高
诚然,在那崎岖的山道上,有些人如履平地,甚至还可肩负上百斤的货物,而仍然能快步行走。然而这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对于从来不曾爬过山的人,切忌存在一步登天的幻想,而应该客观首次选择攀登比较低矮的山,经过几次锻炼,以后再渐次增高。
登山不宜赶进度
有些人性子急躁,一遇到登山,总希望能一口气翻越山顶,事实上这既是不易办到的事,又隐藏着较多的危险性。因为当你登山之际,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心脏的负荷也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心率加快、心搏加强,血输出量增多,心脏消耗量增大。因此,奉劝各位在登山时不必求进度,更不宜互相比赛,须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宁可把登山的时间放宽些,而切勿限时限刻急于求成,如能这样,当可减少许多意外事故。
上山容易下山难
没有爬山的人,大多以为上山费力下山轻松,事实上未必如此。上山时尽管确实需要付出较多的能量和作较大的功,但下山时的安全性却远比上山时小。而且下山时小腿肚(腓肠肌)高度紧张,以至从高山返回平地后,多数人要痛上好几天。补救的办法是切勿一口气冲下山,其间多加休息,休息时应不断用双手按摩腓肠肌,以使痉挛解除,血循环改善。另外,下山走得太快,人体有运动惯性,有时会产生不能及时减慢或止步的情况,甚至会绊脚摔滚,非常危险。
同时还应做好以下准备:
1、行前预先规划旅游路线,充分了解交通路况,进入山区应注意塌方落石与路肩塌陷。
2、自行开车进山旅游,须事先做好车辆保养,并留意旅途沿线的加油站、修理厂、医院等位置。
3、登山前应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随时携带药物;有高山反应及身体不适者,勿勉强上山。
4、登山前特别要注意服装和鞋子,尽量要轻装上山,少带杂物,以减轻负荷;鞋子要选用球鞋、布鞋和旅游鞋等平底鞋,勿穿高跟鞋,以免造成登山不便和有碍安全;借助拐杖要注意选择长短、轻重合适与结实。
5、行前应注意气象预报,适时增减衣服。遇雨时在山上不可用雨伞而要用雨披,这是为避雷电,并防止山上风大连人带伞给兜跑;雪天在山上走路更要注意防滑。
6、要做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照相时要特别注意安全,要选择能保障安全的地点和角度,尤其更要注意岩石有无风化。
7、注意自身旅游安全,勿擅自到未开放的旅游山区和危险山区游玩;尽量避免在无人管理的山地游玩;不在无救生人员管理的深潭、溪流水域游泳及戏水;注意并依照警告、禁止标志的规定进行旅游。
8、上山要注意林区防火,观光沿途不能吸烟。
9、爱护自然环境,不破坏景观资源;维护风景区环境整洁,不任意丢弃垃圾
10、在山里迷了路,可以站在高处观察方向,夜间可以根据北斗星的方位判断方向。冬天还可以根据积雪融化的情况分析方向,向阳的部位积雪融化得快,背着太阳的部位融化得慢。
山地自行车注意事项
健康是可以“踩”出来的!对于苦无运动休闲机会的现代人来说,骑自行车是一项非常好的健身运动。然而不要光只是用力地骑,还要注意正确的骑乘姿势,才不会造成运动伤害。以下是一些骑乘观念供车友参考。
一、在车队行进中勿作出突如其来的举动,一定要保持稳定的骑乘动作。自行车车队行进中没有什么比出现一个毛毛躁躁的车手还会扰乱整体车行进度的了。有些人会作出突如其来的举动,使整个车队中的成员的安全受威胁。不管任何情况都应该保持动作流畅及预先掌握路况的骑乘原则,车队行进是一种相当需要互信的运动。
二、在车队中不要放开双手骑车,一定要保持将手掌置于刹车握把、下弯车手柄或接近竖管的车把顶端在车行之中。之所以万万不可把手置于休息把上骑车,有好几项理由:首先,你会被其他车手责骂,虽然这已是老掉牙的问题,但犯这些毛病的人仍是大有人在。第二,放双手意味着你主要是用手肘来控制车行动作,其操控性远不如将双手置于握把上——着并非是让你在集团中受欢迎的方法。最后一点,若遇上紧急事件,由于你的双手离刹车握把过远,你还得骤然坐起来找寻它们的位置。当然了!在车队行进中,我们是不会想到要减速的,但如果真有需要时,你就得手忙脚乱地找刹车了。
三、不要在爬坡时变换至最高档齿位,一定要选择可以让你顺利通过坡段的适当档位。在穿越艰苦路段的时候,常有人会因受不了而变换至大齿位。虽说,如果维持冲力,在你碰上石头或树根时可较顺利跨过;但反之,若你的速度不够快,就可能会“原地踏步”了,如果你的体力够强且技术也足以应付上坡路况的话,当然很好,但是一旦你的齿位换过了头,那就会一下子就停在半路上了。所以在爬最陡的上坡时,最好将齿位再低一些为宜,在遇到石块或地上突出冒出的突出物时,便可游刃有余的撑过障碍,而不至于拖着沉重的脚步过不去。
四、不要到上坡就死命的踩动踏板,一定要善用齿位变换,使你在上坡时施力情况维持稳定。你过去的骑法可能也和这些人一样——每遇到上坡就猛力冲刺,并将臀部挪离车座,拼命猛踩。这样不但会破坏集团的连贯性,也会害每个人都累断了腿。即使在最轻松的比赛中,到了最后十里路程时,大伙也常会因疲累而落队,爬坡是一段很艰苦的阶段,但在此时最重要的不是拼命想跟上主集团,而是要设法维持速度的稳定。在比赛过程中不要有过分的英雄主义行径。
五、不要死盯着路线或路上的障碍物,一定要专注于你单车的行进动线。你是不是也曾在行进中发现大石头,明明想避开它——但却不偏不倚的朝它撞了上去?理由很简单:车子的动向是随你的视线而移动的,如果你的眼睛盯着障碍物不放,你的单车便会自然而然地朝它行进,战斗机飞行员称之为“定向地标”——只要他们全神贯注于地标上,便能正确返航,在陆地行进中,也会发生相同的情形,解决之道便在于把目光焦点放在前头路况良好的路线上,千万保持心无旁骛,自行车便会十分神气地自动随着你的视线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