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3000000018

第18章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均衡、非均衡及其演化(3)

首先,我国复杂的农业风险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导致农业保险创新成本很高,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农民不愿也无力进行农业保险供给和创新。我国领土辽阔,区域间自然资源环境、气候特征、经济发展状况等都存在很大差异,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农业风险环境非常复杂,加上缺乏气象、水文、地理、养殖等技术知识积累和创新的支持,导致农业保险创新的风险太大、成本太高,因此,作为理性人的保险公司不愿进行农业保险制度创新,而宁愿维持现状。另一方面,由于农业风险的区域性、共变性,即一地受灾,相邻地区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农业保险经营为维持稳定,必须在承保标的、经营区域尽量广阔化,才能在更大的时空分散风险。因此,农业保险的经营必须形成规模化、全国化,但农业保险规模化、全国化经营,必然导致组织成本、人员成本、展业成本的大幅增加,这对缺乏足够实力和规模的保险公司而言,这种规模成本难以承受。

其次,由于农业保险制度的公共产品属性,保险公司从农业保险供给和创新中获得的收益很有限,导致保险公司不愿进行农业保险创新,供给农业保险制度。从制度供给的潜在收益而言,保险公司能获得的收益较之于政府相当有限,农业保险经营基本上没有盈利,即使是盈利也是微利,甚至通过其它险种的盈利来补农业保险,即“以险养险”,大部分保险公司的最终目标还是借助农业保险开拓和扩大农村保险市场。笔者在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及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所进行的调研也印证了这一点。保险公司供给农业保险制度的私人收益不高,但社会收益却很高。由于农业保险制度公共产品的外部性,农业保险制度供给的收益将外溢给整个社会所获得,如农民获得了农业稳定产出的收益,市民获得质优价廉的农产品,政府获得农业稳定发展的政治经济收益。由于保险公司较低的私人收益与较高的社会收益的不一致,在未对这种收益进行补贴的情况下(如没有政府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市场交易的结果是,农业保险制度供给将远远低于帕累托最优水平。

对于农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利益主体——农民而言,虽有农业保险制度需求,但缺乏农业保险制度供给的实力和能力。首先,家庭联产承保经营的农业生产制度下,农民的生产经营日益分散化、小型化,作为单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虽然能认识到农业保险制度的潜在收益,但无力承受农业保险制度创新和供给的成本;其次,农民通过联合、合作创立农业保险制度,虽然历史上已有先例,国外也存在这种农业保险制度模式,但由于家族血缘文化的影响,中国农民在无外力强制干预下,很难在陌生人之间形成“非人格化”的市场交易关系和合作关系。由于缺乏合作性,农民群体内达成合作存在高昂的沟通、协调成本,高昂的制度供给成本导致农民缺乏供给农业保险制度的意愿。由于制度创新和供给成本远远大于所带来的收益。因此,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作为群体的农民都缺乏供给农业保险制度的意愿和实力。

而像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农村金融结构,由于其主体地位、角色和所掌握的政治、经济资源的限制,致使其更多的是扮演配合政府制度供给的角色,即次级行动团体的角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为“搭便车”,常常扮演制度需求者的角色。

(2)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致使保险公司、农民等相关利益主体面临较高的农业保险制度创新和供给的成本

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传统下,政府对社会的一切资源形成了强大控制,在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中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在社会力量对比中处于绝对的政治权力中心的地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政府是绝不容许任何可能会威胁和挑战自己权威的异己力量的存在的。任何来自下层的改革和创举都会受到来自政治上层的疑惧甚至排斥。因为,任何制度变革都会带来社会各个利益阶层和利益集团的权力、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必定会触动乃至损害特定利益群体和利益集团的利益。

首先,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控制了一切资源,政府主导了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和个人都处于绝对被支配地位,没有经济活动和创新的自主权。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逐步放松了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的控制,放权让利,赋予了企业和个人的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激发了企业和个人等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由于政府主导和安排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与企业、个人等微观主体对制度创新的需求相适应,社会摩擦很小,使自上而下的改革和制度变革获得了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认同和高度支持,从而形成了支持和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政府对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控制的放松并不等于取消了这种控制,政府在社会力量对比中的绝对支配地位并没有改变,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并没有显著减弱。由于受到来自政府政策的政治约束,企业、个人的自主创新空间还相当有限,制度创新活力并没有得到全面释放,自下而上制度创新的风险和成本还相当高。

其次,保险公司、农民等微观主体的创新只有符合政府这个权力中心的利益和国家政策框架后,才能得到政治权力中心的确认和支持,否则由于得不到来自政治权力中心的追认和支持,保险公司、农民等民间主体的创新将面临极大的成本和风险。任何局部的自下而上的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只有得到作为政治权力中心的认可和赞同后,才能获得合法性,才能将局部创新进行推广,实现制度替代的制度变革。否则,由于得不到来自政治上层的认同和支持,任何局部的、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都很难持续,更不用说实现制度的变迁。保险公司和农民的农业保险制度创新也只有在获得政治决策层事后确认和支持后,这种创新才能扩散,从而获得制度创新的巨大潜在收益,实现农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变革和农业保险制度的变迁。政治决策层的认同、事后追认和支持来自于农业保险制度的创新不仅不会损害政府的政治经济目标,而且有助于政府实现其政治经济目标。但是,政府、保险公司、农民之间的利益目标并不都是高度一致,个人福利与集体福利之间也不是完全一致,会存在利益冲突。当保险公司、农民等利益主体进行农业保险创新与政府的政治经济目标不一致,甚至相冲突时,这种创新不仅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而且还可能会面临来自政治决策层的政治、经济处罚的风险,如公司被整顿、公司管理层被撤职等。这也是1955年中央决定停办农业保险以后,保险公司和农民对此虽有反对意见,但也不敢违背中央的意志,因为,一旦违背中央的政策意见,将面临极大的政治风险,而且这种风险和成本远远大于农业保险制度可能带来的收益,导致保险公司、农民不愿也不敢继续开办农业保险,致使农业保险制度陷入近三十年的停顿。

(3)文化约束、风险认知和学习成本对农民的农业保险制度供给意愿的制约

在封闭式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上,中国形成了以血缘认同为核心的家庭(家族)本位文化传统,并构筑了一整套基于家庭本位、家国一体的集体认同意识和道德伦理体系,形成了绵延千年的家国同构、家庭本位的家族文化。这种以儒家伦理和传统习俗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有效地调整、协调、规范着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并在长期伦理道德教化下,内化于广大农民的共有信念、认知体系,从而有效指导着广大民众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导向,构筑起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社会秩序,有效地维护着传统农耕文明的稳定、延续。但这种非正式制度延续越久,“文化堕距”现象就越明显,即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伦理道德等非物质文化的变化滞后于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力等物质文化的变化。制度就越来越刚性,在面临环境变化时,日益缺乏协调性、适应性和自我纠错功能,从而产生“路径依赖”(path independence)。

传统文化、伦理价值内化于农民的“共有信念”体系(common faith),并成为指导农民行为的有效规范、准则,塑造着农民的行为,使之成为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社会人。这种“共有信念”约束着、限制着、塑造着农民的风险认知和行为选择,形成了一种依赖家庭、依赖政府的心理倾向,也制约了农民在面临新环境、新知识、新信息时的“适应性效率”(Adaptive Efficiency)和“适应性学习”(Adaptive Learning)。当面临新的风险管理方式——现代农业保险制度时,农民对现代农业保险的认知和学习,从而将这种“适应性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内化于“共有信念”、“认知模式”,并改变其固有风险态度和风险管理行为选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农民对现代农业保险制度“适应性学习”的效果取决于这种制度知识与其原有知识体系、思想信念的相容性,取决于农民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体系对农业保险知识的接纳能力。如果环境越封闭、越闭塞,新知识、新信息获取的渠道越窄,农民从外界所学习、吸纳的新知识、新信息就越少,原有伦理价值观、习俗惯例对农民行为的影响就越大,农民对新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风险管理制度的接纳、吸收和内化于其知识体系的能力就越差,那么农民对创新和变革的态度就越保守,需求意愿就越弱。由此导致农民所学习、了解、掌握的现代经济文化知识、风险管理知识、农业生产技术更为有限,对现代农业保险的认知就更为模糊,也就更难形成支持和推动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意愿和动机。

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大部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相当有限,大部份农民的保险知识非常匮乏,把农业保险简单等同于政府的补贴、救助、救济等,认为是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的关怀。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知识结构老化,对新知识学习、吸纳能力差,导致这种认识在中老年农民中还相当普遍,中老年农民的这种风险认知更加制约了农业保险制度供给意愿,对农业保险也就产生“可有可无”的常见心态。

随着改革开放,农村封闭的社会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对外开发、城乡互动、户籍松动、进程务工,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在不断开放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农民所了解的新知识、新信息也越来越多,原有的伦理道德、思想信念、习俗传统在受到新文化、新思想、新理念的不断冲击下,逐步发生改变;在日益开放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也在逐步加深,农民所学习、了解和掌握的现代保险知识、现代金融知识越来越多。当这种“适应性学习”达到一定阶段,新知识、新信息的积累达到一个制度创新的临界值时,农民的原有信念、知识体系、认知结构将发生根本改变,最终带来农民风险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根本转变,这就是制度变迁的心理机制,通过环境刺激→信念危机→心理调整→适应性学习→认知模式改变→重构新的共有信念这样一个发生认识机制和心理适应机制实现作为制度的“共有信念”的替换、改变,从而以适应制度变迁。

但是在社会转型的漫长过程中,传统的习俗惯例、认知体系和思想信念要一下子就被替代和改变是不可能的。在强大思维惯性的作用下和传统观念的约束下,农民对过去的一套思想信念和认知体系仍然依依不舍,对新的思想信念和认知体系又感到措手不及和茫然无措,旧的“共有信念”未彻底解体,而新的“共有信念”未完全确立,形成了一种制度转型期所特有的“群体性错位心理”,从而将限制农民在思想信念层面对现代农业保险的认可程度、接纳程度。

3.2.2中国农业保险制度供给的约束条件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供给,主要取决于政治秩序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能力和意愿。现有的政治秩序以及现存制度安排的一整套基本原则,都将影响政治秩序在对农业保险制度安排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作出反应的能力和意愿。政治秩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如何组织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农业保险制度的供给。对农业保险制度的需求是建立在得到目前所得不到的这样一个基础上的,所以,它是因时因地而异的,它取决于现状。农业保险制度的供给,情况也是如此。有很多重要因素影响政治秩序提供新的农业保险制度安排的能力和意愿。这些因素包括制度设计的成本、现有的知识积累、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法律体系、现存制度安排、规范性行为准则、公众的一般看法以及居于支配地位的上层强有力决策集团的预期净利益。

(一)宪法秩序对制度供给的影响

在我国,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赋予的,因此基本政治秩序不仅由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来界定,而且还由全国党代会通过的党的重要决议来界定。宪法秩序为农业保险制度安排规定了选择空间,限定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主体的行为选择空间,并影响着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进程、方式和路径。

同类推荐
  • 经济学教程

    经济学教程

    本书主要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及学习经济学的意义等方面作了简明的介绍。本书的特点是:1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定位为初级经济学水平;2简明、通俗,以简明的语言和扼要的篇幅阐述艰深的经济学理论;3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经济学近年来的发展趋势;4每章均以“参考资料”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原理,使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 穿越镀金时代

    穿越镀金时代

    作者认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时期是一个“镀金时代”。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实现了真实的成长,同时也积聚了经济泡沫。作者把中国的增长秘笈归结为一个脱胎于较低生产力水平、僵硬计划管理体制的“史前经济体”,快速形成市场和资本的现代化过程。它压缩了超过200年的悲欢离合和生生灭灭,是一个从残酷野蛮、积累加速准备起飞的前现代,到狂飙突进、推崇生存价值和经济效率最大化的现代化阶段,再到强调多元生活价值、主观幸福,不再唯经济增长至高无上的后现代的完整演化过程。但从现在开始,镀金时代结束,进步时代开始,接下来的10年至关重要,将直接决定中国是否能迈进一线大国的行列。
  • 直接补贴政策有哪些

    直接补贴政策有哪些

    本书汇集各地强农惠农直接补贴政策,对生产性补贴(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化肥等农资综合补贴)和生活性补贴(如合作医疗补贴、义务教育补贴、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政策进行阐释,并就一些常见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给出相应的解答,力争让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朋友及时了解其应该享受的优惠,尽快富起来。
  • 储蓄小常识

    储蓄小常识

    本书针对青少年而编写,一共分为3篇:第1篇从“储蓄”的定义、目的、种类和方式入手,讲述了“储蓄”的基本常识;第2篇讲述了“利率”的基本含义和各种类型;第3篇讲述了“储蓄机构”的定义、分类等基本内容。
  • 中国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和路径选择

    中国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和路径选择

    本书分析了目前我国国有经济实现形式,提出了国有经济实现形式比较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思路,指出要按照“经济人假设”选拔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通过构建新的激励约束的制度框架演化国有企业改革、保证国有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发挥作用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满月古井

    满月古井

    身为阴阳人的我曾经以为我会以阴阳人的身份走完这一生,可我从来不知道这仅仅只是我历劫的开始。我只是觉得好笑而已,以前都是鬼围着我,现在地府的鬼变成天上的神,如果换做你你不觉得好笑吗!你说过自古正邪不两立但我一直都在这两边徘徊。什么是正什么又是邪,在我的感知中正派的人也背着这个正字为非作歹杀人无数,邪派的人也有一生未犯一次杀戮,相反还救人于危难之中。天规?那高耸云霄的天规神柱何曾不是上古天神规定的戒条,我想他们定下这些规矩只是想约束一些天神的行径,倘若他们知道现在的那些轨条是有些心怀叵测的神来满足自我私欲,自我膨胀的一种手段我想他们躺在不归海地怕也是难安吧!
  • 造反公主

    造反公主

    云初当了一辈子公主,到最后才知道自己被人忽悠了,她以为祖父慈爱,对不起,那是利用,她以为夫君绝艳惊才,对不起,那是表象,直到临死前的最后一刻,她才看清原来所谓的完美,不过全是她的臆想和愿望。重生一回,云初说,去他的娇纵宠爱,去他的一生繁华,爹,咱们造反吧。皇帝你来当,公主我来做,至于驸马嘛······换掉!换掉!统统换掉!前一世她眼瞎,这一世她找的人那可厉害了!
  • 若梦浮生.

    若梦浮生.

    真爱上一个人,也就终于不再惧怕寂寞,当周遭的热闹归于平静,不要怕从此心空了,只要真爱不变,永远那个人会在寂寞处等你。“愿来生无梦再遇浮生。”看着女子纵身跳下往生崖,白衣飘诀的浮生将那红色衣影收入眼底,转身离去......“梦,你是我信仰,你不在我便不再。”芈珏痛恨那白衣男子,奈何自己始终是黑暗的使者,能做的怕是只有随梦一样的女子去......“纵然我是她,纵然我爱过你,那也是过去了,我如今愿的是无梦无你。”那红衣女子在风中决然抛下一句,凄冷决然......
  • 火影之青木传奇

    火影之青木传奇

    故事的主角青木,是一个超帅超帅超超帅----修真界最最大的宗门----世界上最厉害的修真者-----的第n个弟子。有一天,他被师父叫去,到异界执行统一小世界的任务,目的是统一这个世界。他不知道的是,这是他的老师与另一位道友设下的考验。精彩马上开始··························
  • 绝色首席强追小妻

    绝色首席强追小妻

    她,一不小心惹上了大人物,从此被虐无数。不过小绵羊也是会发威的,但渐渐陷入进这个漩涡了。逃不出来了他,厉溟幽。叱刹风云。冷若冰霜,却唯独宠她入骨。却始终得不到她的心。
  • 我的悲伤你看不见

    我的悲伤你看不见

    两人联手胜过世事喧嚣,爆萌公主,冷酷公子,一起对花痴草痴说:“你们悲伤,我可以装作没看见吗?”
  • 假如青春不伤感

    假如青春不伤感

    “暖暖,回去以后要好好呆在那儿,别乱跑,等我长大了去找你,继续保护你。”“直到我死去?”“不,直到我死去!”……“我来找你了,你在哪儿?”余炀&古淼―――――――――――――――――“我们会一直这样下去么?”“或许啊。”“那就让这个或许的时间长点吧。”“嗯。”……“林暮,祝你幸福!”林暮&薇淄
  • 光与暗:黑暗之心

    光与暗:黑暗之心

    这个世界的神曾经说过一句话:“正义只是人类的一种理想,并不意味光明。”而创造出“正义”的人类却已然将它与“光明”混淆。这让某些人有机可乘,将正义之人抛向深渊,自己却悠哉悠哉,享受着世人的侍奉。这样的人,这样的世界真是糟透了。还记得另一位神说过一句话:“世间没有绝对的正义,在纯粹的正义面前,我们都是有罪之人。”少年一副满不在意的样子,望着对面的所谓“正义”的人,握紧了双刃。“光明给了我一双明亮的眼睛,我却用它来献祭黑暗。”
  • 攻陷你的温柔

    攻陷你的温柔

    广告公司职员被留学归来的单身“黄金海龟”冷唯亭盯上了,各种腹黑招数用尽,最终女主是否能乖就范?好朋友也喜欢上男主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最后上演女追男,穷追不舍ing。。。但是意外总是不断发生。。。究竟结局如何呢?请大家戳进去,期待吧。。。
  • 异国金权

    异国金权

    想看退伍军人淘金吗?想看异国11抢地盘吗?想看主角控制黄金的产量吗?那就快来关注《异国金权》吧。这里有你想看的一切。内容精彩.......完本保证,放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