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0800000012

第12章 融合的特征(3)

和谐社会之善,不仅指道德上合乎规范,而且包括人在各方面需要得到实际的满足。这种满足包括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文化的正价值,即以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为底线。我们过去注重满足群体的利益比较多,对于个体的利益的满足略嫌不足。和谐社会中的个体和谐,是构建整体和谐的基石。个体不和谐,个体对自己的存在和发展不是一种积极、乐观、快乐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上建立起来的和谐社会是虚无的和不持久的。我们在现实中,对于人才重视得比较多,而对于个体的人,甚至微不足道的那些社会个体,我们的关注是不够的。什么是人才,人发挥了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才能,就是人才。从这个意义上,尊重了人,才真正尊重了人才。尊重人,真正以人为本的社会,人才才会如泉源般涌现出来,和谐社会才会真正建立。和谐社会要实现的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他自己的快乐之所和快乐之源。千百万人的同质是一种畸形、病态的疯狂,与和谐社会之善相去甚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实现的目标是每个人都能自适其乐,并且这种快乐有益于他人和社会。人皆如此,这个社会将呈加速度跨越式向前发展,人人可得自由甜美之生活。

和谐社会之美,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达到的自由境界,是对人的自由的肯定。人的自由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摆脱物质的束缚;二是在时间上的自由主宰。这两方面的东西是分不开的,但又有各自的独立性。马克思主义认为,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只有满足了一定的基本需求,人类才会产生第二个需求,即精神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人类创造了足够的物质基础,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自由的社会。但同时,人最可贵的是人的能动性,人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超越外在世界对自己的束缚,追求自己内心的丰盈。这种内在的追求,是人的本质的丰富性与人的活动的创造性,这种丰富性与创造性是超越直接功利需求的生命体验。它体现的是人的尊严、价值与自由。这就是和谐社会之美。

在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工程中,以人为本是贯彻其始终的根本理念。而对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更深层次的揭示,则是人以辩证统一、辩证进化的真善美为本。真善美辩证统一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理念体系和思想认识方面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实践意义

(一)“真”“善”“美”三位一体

“真”“善”“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三种方式,分别反映了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审美活动的能动过程及其成果,又分别是属于科学、伦理学和美学范畴的基本概念。“美”与“真”、“善”归根结底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它们既是人类实践活动内容互有不同的三个方面,又是实践活动不同价值形态对于人类的全面展开。“真”是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性的认识与把握,“善”是人类自由、自觉活动的目的要求及其实现,“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及其感性形式,也叫自由的形式即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或感性显现。

“真”“善”“美”三者的关系具体表现在:“美”必须以“真”、“善”为前提,离开了“真”、“善”而言“美”,“美”就无所附丽。但是,“美”又不是单纯的“真”,也不是单纯的“善”,把“美”等同于“真”或“善”,不加区分,是不科学的。“美”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真”与“善”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有两种形态:就“真”转化为“美”来说,“真”必须经过“善”的中介,才能成为“美”,这种“美”表现为以“善”为内容,以“真”为形式的自然“美”。无“善”的“真”,只是与人无关的自然客体,与实践主体的目的和需要相违背,就不是美的。就“善”转化为“美”来说,“善”必须经过“真”的中介,才能成为“美”。这种“美”表现为以“真”为内容,以“善”为形式的社会美。无“真”的“善”,违反自然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主体实践及其产品,都是不美的。无论呈现为哪一种形态,“美”作为“真”与“善”的统一体,在程度上都高于单纯的“真”或单纯的“善”,其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和统一。

“真”“善”“美”共有的一致品格表现在:首先,三者都是客观的,都有其自身的本质属性、特征和规律,不能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类只能发现它,适应它,掌握和运用它,而不能忽视它,违背它,强迫它。其次,三者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没有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实践,也就无所谓“真”“善”“美”。同时,三者又必须服务、应用于实践,否则,“真”“善”“美”就没有任何意义。再次,从本质根源上说,三者都是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逐渐形成的,没有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改造、征服活动能力的提高,没有人类自身素质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没有人类精神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与主观能动意识的不断增强,也就没有“真”“善”“美”。三者既有深刻的、不可分割的内在本质上的联系,又有丰富多彩的、错综复杂的外在现象上的融合,同时还有不可等同、无以替代的属性范畴上的区别。

(二)“真善美”是人生观的最高境界

“真善美”是当代大学生自我成才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伦理生活的永恒主题。现代教育要求德育工作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真善美”三位一体的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特别强调并执着于培养学生“真善美”的人性。求真、求善、求美是陶行知德育理论的真谛。在他看来,“真善美”是一个人最理想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它在德育中有着深刻的涵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他主张德育工作要教育学生在学习上、政治上刻意追求真理,使他们的个性日趋完善。在教育内容上,以真理育人;在教育态度上,以真诚育人;在教育主体上,以真人育人。他对教育工作者有更高的要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要求教育工作者以自己的坦诚和无私奉献,使学生在灵魂深处“建筑人格长城。”他要求学生把自己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同人民大众利益结合起来,了解社会,热诚为社会大众服务,勇于牺牲自我。同时,处世应变必须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的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陶行知所阐述的“真善美”与现代教育关于“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是一致的。它不仅关注个体的发展,并且着力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符合现代人生观的要求。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要以人为本。人作为社会实体来说,要求“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人作为一个价值存在者来说,又要求“真”、“善”、“美”的和谐人格。人的社会价值离不开社会的存在和社会的需要,教育的过程就是提高人的价值的过程。一个全面发展的新人,就是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一个完整的人,而完整的人,不仅指身体、精神、伦理、情感和感觉诸方面的有机整体性,而且是指有机协调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方面也达到了和谐。而要塑造这种具有整体人格的现代人,就要采取求真、求善、求美的有机的内外环境稳合的教育方式。因此,“真善美”是现代人生观的最高境界。

(三)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是“真善美”三位一体

党和政府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要求,就是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如前所述,这个成才目标恰好就要求大学生“真善美”三位一体。一般来说,科学求真,对应智;宗教和哲学求善,对应德;艺术和文学求美,而体育则是保障。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特征之一,就是在强健的身体条件下,既懂自然科学,又懂社会科学,同时也懂得美学,使“真善美”三要素在自身有机结合。“大学之道”指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对己,要明明德,即要有光明的德性,明白做人的道理;对人,则要亲民。明明德的结果,不仅要使自己光明起来,还要使他人振作起来,而且要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以求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实现人类“天下为公”的崇高理想。

当代大学生,要深刻理解“真”善“美”的内涵,在身上体现三者本质的有机结合,才说得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培养“真善美”完美结合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人才质量的核心内容和目标,也是融合的首要特征。

§§§第二节 求学、做人和实践的三位一体

我们经常要求大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而实践在这当中起到检验的作用。学会学习是科学精神的范畴,学会做人是人文精神的范畴,二者的融合实际上就是如前所述的广义求学。做人是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用做事的效果来判定做人的水平。做事涵盖广泛,包括一个人处理与物质层面的关系和与精神层面的关系。可以说,每做一件小事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大学生在求学的路上要学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且要把二者的结合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懂得怎样做一个既要成为一个推动社会发展的人,又要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在当代大学生求学的路上充满了“荆棘”,这是因为当今世界是个价值观多元化的世界。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要求学、要做人,才能立身,实践是检验求学与做人的唯一的灵丹妙药。所以,判断融合的另一特征就是求学、做人与实践的“三位一体”。

一、求学

求学有两层意思,一是从师学习,二是探求学问。怀四海之心,求天下之学,抱天下之情,解世间之问。求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求学是指求取人类精神文化遗产的过程,狭义的求学是求取科学知识。大学生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求学是个过程,“学什么”的问题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求学是个过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认为,追求真理的路是漫长的,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讲,求学的过程是漫长的,但真理的发现就在这个过程中。

1、求学是吃苦的过程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求学的过程是个吃苦的过程。大学生应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敢吃苦、能吃苦、善吃苦。要在苦中求乐,认识到吃苦也是一种资本,一种境界,一种感悟,更是一种超越。

2、求学是成长的过程

当代大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求学历程,他们在求学的过程中,除了“长身体”而成长为一名具有强健体魄的人外,还“长心智”而成长为一名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除了摆脱了贫困走向富裕,还摆脱了愚昧走向聪明。可见,求学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大学生要继续成长,一刻也离不开求学。

(二)大学生求学内容与途径

大学生应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但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要辅之以其它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有点有面,方能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也就是说,要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其它知识。

1、学人类优秀文化

人类优秀文化,是能够对人类文明进程发挥正面而长久作用的各民族的先进文化的总和,包括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等。人类优秀文化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学不完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就当代大学生来说,尤其要知晓中国优秀文化,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国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也包括传统节日,如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还包括各种民俗等。大学生还必须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特别不能忘记“9·18”国耻日,要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

2、深入工农群众

大学生应该经常深入工农群众,向劳动人民学习,这是五四以来中国青年大学生的传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社会、了解工农,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与社会脱节的现象非常严重,长期发展下去的结果就是脱离工人、脱离农民,最终脱离群众。而脱离群众是我们立党立国之大忌。“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党和政府以及高等学校应该把大学生深入工农群众纳入工作计划与工作日程而不能只提要求,不作具体安排。2010年重庆市以政府行为组织大学生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大学生参加的植树造林、带薪实习、三进三同、学工、学农、学军等实践工作,都由政府主导,并制定了大学生实践工作机制、政策措施和财力保障等。这其实并不是创新,只是恢复我们的传统,但这一措施应该向全国推广。

同类推荐
  •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休闲活动和休闲生活,从来就与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相生相依。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我们是为了闲暇而忙碌。”马克思指出休闲和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双重社会生活基础,将休闲看作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之一。休闲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在国外已有百年,在我国大约也就十年光景。时间虽短,从原来一般视“休闲”为游手好闲、享乐主义,到当下重视休闲、研究休闲,发展休闲业,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象征,是人向自身本来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回归。
  • 微风无限:微时代娱乐景观管窥(“微时代漫步”系列丛书)

    微风无限:微时代娱乐景观管窥(“微时代漫步”系列丛书)

    “微”风所向,无限精彩;本书以“微文化”的精神流脉为纲,以“微娱乐”的发展肌理为目,引领读者管窥一个异彩纷呈的“微家族”。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全书共八章。内容包括:憧憬与求索、凯歌行进中胜利与曲折、改革与剧变、改革与辉煌、继承与创新、让历史告诉未来等。
  •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本书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状况,以发展阶段、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等五个方面为主要专题,以群体为线、个体为点,勾画出了这一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学在各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走向作了初步且大胆的预测。
热门推荐
  • 妖小兵爱上悄军娘

    妖小兵爱上悄军娘

    我本欲到人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想却参了军。原因,我爱上了一个姑娘。小节操,小搞笑,小感动,小爱情。
  • 重生之美人惑众

    重生之美人惑众

    【1】“媳妇儿,我家老爹让我把你带回家呢!”某人一脸邪肆的望着对面某个无良的女人。“那个无良的老头……”某位魔女微微扶额。似是想到什么的眉头跳动:他老爹丫的就一丹痴,看到了自己像狼看见猎物的样子。【2】“媳妇儿,咱家宝宝说是出去给你找儿媳妇了,留下一封信离家出走了。”恩正好,总算没人跟我抢媳妇了。某无良男人把自己儿子出卖的彻底。“溯璃,你丫的给老娘滚出去不把老娘的儿子带回来,你就等着睡书房吧!”此话一出。“嗯?着了由不得你了。”直接扛走!“你丫的禽兽不是人”……想看的快快来哟字数有限
  • 重生之人气系统

    重生之人气系统

    林白重生回到自己五岁的那年,重生以后他发现多了一个神秘系统,而且这个系统把他所在的世界也改变了。好吧,其实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 驳痕

    驳痕

    当弹痕划破天际,他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还是誓死捍卫正义的旗帜?辉煌过,落寞过,当斑驳的弹壳铿锵落地,一切从头开始……
  • 盛世宠婚:天价少夫人

    盛世宠婚:天价少夫人

    他外表冷酷,实际上内心火热。”老公,该歇一歇了,我浑身都好痛。“她外表坚强,实际上内心柔弱。”老公,又打雷了,我怕。“他倾尽一切为她撑起一片天,”想要什么直接告诉我,只要你想要就算是太阳我也给你射下来。“而她任性又爱撒娇。”老公,这个不好吃,不吃了。”“老公,这个不好看,不要了。”
  • 狼行霸天

    狼行霸天

    自深山而出,身怀狼族血性,且看狼少年如何踏上一条修人的不归路……寻万千古道,断万载红尘,修一世苦功,都不如做一世凡人
  • 穿越到末世之蓝瑾儿

    穿越到末世之蓝瑾儿

    蓝瑾儿来到末世,开始时贪恋家的温暖,险些变成菟丝花。突然间醒悟过来,末世是个实力说话的世界。有金手指没有野心的蓝瑾儿在末世中的生活。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声律启蒙格言联璧(传世名著百部第32卷)

    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声律启蒙格言联璧(传世名著百部第32卷)

    《幼学琼林》别名较多,程氏所编“幼学”本名《幼学须知》,后人还称其为《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代学者邹圣脉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有人称之为《幼学故事琼林》),遂成为今天我们所见的这一面貌。全文句式整齐,通篇对偶,错落有致,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细细读之,不仅能获得百科知识,更能从中训练掌握对偶技巧,可谓事半功倍。此书篇幅不长,却得以跻身《传世名著百部》,足见其雷鸣电闪影响深远。
  • 败家升级系统

    败家升级系统

    在最落魄之际获得不知名的系统,从此纵横都市,无人能敌。金钱爷有,美女倒追爷,权利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