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间,边区党委和第5师决定,以淮南、信罗、信应、信随等县成立第6军分区,陈刚任司令员,方正平任政治委员。不久又以豫南之信确、信桐、泌阳等县成立第4军分区,韩东山任司令员,夏忠武任政治委员。此外,以挺进第2、第4团组成豫中兵团,黄林任司令员,栗在山任政治委员,活动于西平、遂平、叶方舞等县。1945年8月上旬,豫中兵团与河南军区陈先瑞支队合并,成立河南军区豫中军分区,陈先瑞任司令员,黄林任副司令员,栗在山任政治委员。
发展河南,是中共中央统一部署的战略任务。经过八路军、新四军的共同努力,开辟了豫西,发展了豫南,扩大了豫东,恢复了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打通了它与华中的联系,基本上达到了“绾毂中原”的战略目的。
5.华东敌后战场攻势
日军为了确保京、沪、杭三角地带,防止美军在浙江沿海登陆,谋求沿海海上交通和舰艇基地的安全,于1944年8~10月实施浙东作战,占领丽水、温州、福州。
9月27日,中共中央指示华中局:“我军为了准备反攻,造成配合盟军条件,对苏浙皖地区工作应有新发展的部署,特别是浙江工作应视为主要发展方向”。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华中局确定由长江以北抽调部队分批南下。
新四军第一批南下部队——第1师第7团、特务第1团、特务第4团等3个团8000余人,在第1师师长粟裕率领下,于1944年12月27日分东、西两路渡江南下,1945年1月6日于浙江长兴地区与第16旅会合。1月13日成立苏浙军区,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由于新四军第2师方面情况严重,师长罗炳辉因病离职休养,谭未到职),刘先胜(第1师参谋长)任参谋长。军区司令部驻长兴西北的仰峰(4月移至孝丰)。随即对部队进行整编,以第16旅为第1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以浙东游击纵队为第2纵队,司令员何克希,政治委员谭启龙;以苏中首批南下部队为第3纵队,司令员陶勇,政治委员阮英平。同时确定了进军部署:决定以第1纵队进至安吉、递铺以东,余杭以北,控制天目山东北侧莫干山和杭嘉湖地区(杭州、嘉兴、湖州);以第3纵队2个支队进至誓节度、广德、泗安公路以南配合第1纵队行动,l个支队在广德、泗安公路南北地区掩护后方交通;第2纵队除继续巩固四明山山区外,逐步向西发展,策应主力南进作战。2月12日,第1纵队向莫干山地区挺进,沿途打击日伪军,粉碎了安吉、梅溪等地日伪军的出扰,占领了杭州西北的递铺、三桥埠之线,控制了武康、德清两城,全部进入莫干山区。
这时,国民党第3战区以5个团的兵力,在苏浙皖挺进军总司令陶广指挥下,由天目山、孝丰地区向新四军第3纵队发动进攻,企图切断第1纵队后路,进而消灭南下的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被迫进行两次天目山自卫反击战,击退了国民党顽军的进攻,控制了东、西天目山和临安县城。
4月,叶飞、金明(第2师政治委员)率苏中2个团南渡长江,4月26日,与苏浙军区领导机关在孝丰东南吴家道会合。叶飞任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带来的部队编为第4纵队,司令员廖政国,政治委员韦一平。
5月29日,顽军7.5万人再次进攻天目山区。苏浙军区部队被迫退至孝丰城后,伺机反击,到6月23日,将来犯之敌大部歼灭,巩固了苏浙边抗日根据地。
在1944年局部反攻中,敌后战场人民抗日武装取得了重大胜利。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年里,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共进行大小战斗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22万余人,俘虏日伪军6万余人,争取日伪军将近3万人反正,缴获各种火炮百余门、轻重机枪1200挺、步枪8万余支,收复县城16座,攻入县城47座,攻克据点碉堡5000余处,收复国土8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200万。
6.豫湘桂柳战役
在中国正面战场,由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连遭惨败,便急欲在大陆打通一条交通线,即打通平汉线、奥汉线、湘挂线,从朝鲜的釜山经中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到新加坡,贯通全部铁路。日本大本营几经磋商,决定以中国派遣军发动大攻势,攻占平汉铁路中段、奥汉铁路中段及湘桂铁路。
河南省属第一战区作战范围。平汉铁路纵贯河南南北。郑州北面原有平汉铁路黄河大铁桥,为阻止日军南渡黄河,1938年2月,中国军队将其炸毁。1938年6月9日,黄河花园口决堤,自此豫西、豫南中国军队北隔黄河、东隔新黄河泛区与日军对峙。1941年10月,日军华北方面军为策应驻武汉地区日军第11集团军进行第二次长沙作战,南渡黄河,在郑州西北郎山头上的霸王城附近建立桥头堡死守,中国军队未能将其拔除,以至遗患无穷,成为日军1944年打通平汉线的重要出发地。
日军华北方面军接受平汉作战任务后,积极备战,并充实巩固了郊山头桥头堡。特别是日军关东军运来架桥材料,不惜一切代价抢修黄河铁桥,黄河铁桥中断6年之后于1944年3月25日修复。
日军华北方面军以第12集团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中将)为平汉作战的主力,考虑到第12集团军司令部缺少指挥大规模进攻作战的经验,因此决定由方面军司令部亲自指挥。
4月18日凌晨,东面日军第37师、独立混成第7旅由中牟渡河,经河防部队猛烈阻击,至19日,突破第28集团军暂编第15军阵地后,分别向尉氏、清川、新郑、郑州等地突进,其主力指向密县,与第28集团军第85军展开战斗。
19日晨,北面日军第12集团军主力第62、第110师、独立步兵第9旅,由黄河铁桥跨过黄河,继由邓山头向第85军进攻,21日突破河防阵地,分别攻占广武、汜水,22日攻占荥阳,并以一部协同由中牟西犯之敌会攻密县。密县守军第85军第23师从4月19~23日夜,血战5昼夜,给日军沉重打击,尔后撤至密县西南。
日军第二线兵团(第27师、骑兵第4旅、坦克第3师)于4月20日夜开始通过黄河铁桥,集结于黄河南岸。中美空军多次轰炸黄河铁桥,但未能将其摧毁。
4月26日起,中国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率部向敌反攻。暂编第23旅袭占尉氏,第13、第29两军攻击密县日军第110师,马驹岭失而复得。密县是日军向西迂回的重要屏障,日军拚死抵抗,汤兵团久攻不下,乃以第13军监视密县。
4月28日,日军开始第二阶段作战,主力由新郑东西一线分途南下。5月1日,日军攻占许昌,许昌守军新29师师长公方良中将牺牲。同日上午8时30分,日军第12集团军下令主力立即由许昌附近西进(原计划由许昌以南的邱城西进),围歼中国第13军;一部南下打通平汉线。日军于5月8日打通了平汉线。
5月1日夜,日军大举西进。3日攻占禹县、郊县,4日攻占襄城、临汝、大安,完成了对汤恩伯兵团的包围,奉命在郊县—临汝。大安一线堵击中国军队的日军坦克第3师,企图占领洛阳,5月4日下午,以师主力向洛阳以南的龙门进攻,致使日军包围圈出现漏洞,汤恩伯兵团乘机冲出重围。
日军坦克第3师进攻龙门,洛阳吃紧。蒋鼎文调兵遣将,巩固龙门、洛阳,并令汤兵团的第13、第85军配合尾击夹击敌人。
还在5月3日,蒋鼎文就命令第14军以第94师守洛阳,主力在洛阳以南龙门-伊川一线布防。4日中午,蒋鼎文又命令第14军(欠第94师)、第4军(欠第47师),归第14集团军副总司令刘勘统一指挥(后称刘勘兵团),阻敌北犯龙门。7日,蒋鼎文率长官部撤出洛阳,将洛阳守城任务交第15军军长武庭鳞指挥的第15军第94师担任。蒋介石鉴于汤恩伯兵团溃败,担心第1战区彻底崩溃,于5月8日严令死守战区中心洛阳10~15天。
为围歼洛阳地区守军,日军华北方面军将第63师第67旅(5月上旬刚由北京赶到郑州)、独立步兵第9旅、第12集团军野战补充队组成菊兵团,由第63师师长野副昌德指挥,由郑州沿陇海铁路西进,任务是穿插至洛阳以西,封锁洛阳;以驻山西的日军第1集团军的12个步兵营为基干组成天兵团,由第69师师长三浦忠次郎指挥,5月9日晚上由垣曲、白狼、河堤南渡黄河,继而在新安以西切断陇海铁路。5月13日,洛阳守军陷于重围。
洛阳城防战斗始于5月9日,第15军和第14军第94师殊死血战,予日军重大杀伤。5月24日晨,日军空投劝降书,广播喊话,限守军于5月24日中午12时投降,否则立即攻城。守军抱定死战决心,不加理睬。5月24日中午12时,日军开始总攻。
日军飞机27架、大炮100余门,首先向洛阳老城狂轰乱炸,环城工事均被摧毁,兵员武器大部分同归于尽。下午3时,日军坦克40余辆由东北、西北城角突入。至下午5时,侵入日军万余人,坦克50余辆,驱驰街巷,无法遏止,守军指挥联络全部隔断,全城陷入混战。黄昏后,武庭徽以弹尽粮绝,无力再战,不得已作紧急处置,命令各部队取捷径夺路突围。晚上,守军由洛阳东南角突出重围。守城期间,军官伤亡530人,士兵伤亡1.3万余人。
洛阳守军孤军奋战16昼夜,牵制日军大量兵力,为战区其他部队后撤创造了条件。
第1战区第4、第36、第39集团军、刘勘兵团,5月18日由渑池以南小镇翟涯向豫西伏牛山区后撤时,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主动率本部人马断后,21日遭日军伏击,李家钰当场阵亡。
日军攻占洛阳后,平汉作战大体结束。5月28日,解散菊兵团,第63师部队返回北京。5月底~6月初,日军中国派遣军命令第37师、坦克第3师赶赴武汉地区,参加正在进行的湘桂作战。
就在日军攻占洛阳的同一天,即1944年5月25日,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烟俊六上将,按计划将前进司令部移到汉口,指导湘桂会战。这时,日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各部也在岳阳附近集结完毕。日军计划首先以第11集团军夺取长沙、衡阳,为进攻桂林、柳州做好准备。中国称这一时期的作战为长衡会战。
5月27日,日军第11集团军在100多公里的正面上发动攻势,进展迅速,6月18日攻占长沙,并向衡阳进犯。中国第9战区预定在渌水、涟水以北地区与日军决战的计划被迫放弃。
为了阻止日军深入,保卫衡阳,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6月20日命令第9战区以一部在原口、衡山之间持久抵抗,主力由醴陵、浏阳向西,由宁乡、益阳向东,夹击深入之敌而歼灭之;以第10军固守衡阳;从第7战区开来的第62军仍归军事委员会直辖,控制在衡阳西南地区待命。
第9战区在正面兵力配置薄弱,加之日军来势凶猛,避实击虚,钻隙突进,往往以便衣队为前驱,少者十余人,多者百余人,随处扰袭,使中国军队处处顾虑。到6月23日,日军进抵衡阳近郊,并东犯攸县,西陷湘乡,牵制第9战区外围部队,衡阳守军从此陷于包围。
此时衡阳守军是第10军(军长方先觉)和第54师一部,共约1.8万人。
6月28日拂晓,日军第68、第116师、第58师志摩支队对衡阳发动第一次总攻。守军第10军士气高昂,防御异常坚固,且炮火占优势,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冲锋。上午9时30分左右,第10军迫击炮击中日军第68师指挥所,日军第68师师长佐久间为人及该师参谋长、主任参谋等均负重伤。7月2日,日军第11集团军被迫下令暂停攻击衡阳。
日军第二次总攻前,为破坏守军的生存条件,从7月3日~6日,日军飞机向衡阳投下大量的燃烧弹,衡阳城大火熊熊,一片火海。在衡阳红十字医院的千余名重伤员来不及迁走,不幸罹难。第10军屯集的粮弹,也被焚毁不少,所幸大米、食盐埋在地下,得以保存。7月10日前后,日军赶运大炮、弹药的任务及航空兵部队的准备大体完成。日军第68师新任师长堤三村男中将也于7月11日到任。7月11日,日军将重点指向衡阳西南,发起第二次总攻。日军占领了一些前沿阵地,但怎么也攻不下衡阳西南的岳屏山,随后陷入僵局。日军第58师志摩支队支队长志摩源吉少将又被迫击炮击毙。中国军队前来解围的第62军逼近衡阳城南郊。至此,日军不得不在7月20日结束第二次衡阳攻坚战。
7月11日,日军发动衡阳第二次总攻时,第10军告急。7月12日,军事委员会命令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李玉堂率第62军,立即由衡阳西南迅速猛攻敌背,希望一鼓作气歼灭围攻衡阳之敌;第79军应协同第62军向衡阳西北郊猛攻,并以第100军第63师由北向南攻击永丰方面之敌,策应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