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跟我说,最好的爱情是青梅竹马那种,开始在懵懂的情窦初开前,在双十年华步入婚姻。
这其实是很多人都期望的爱情,从初恋到结婚。
然而,很多时候最好的青梅竹马并不是爱情。
小时候,我们天真的跟对方说:“我们要永远在一起,要一起慢慢的老去,一起看日出日落。”
殊不知,“永远”是最大的谎话。我们明明知道“永远”是谎话,可我们还是愿意相信,还是很常讲而且很爱听。
再见是青梅竹马般爱情经常上演的戏码。孩童时,在哪生活,跟谁生活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
再好的青梅竹马都会面临分离,小升初,初升高,大学。。都是明晃晃摆在我们面前的坎,迈过去了是继续,迈不过就是分离。在这个时候,最不愿意听见的就是“再见”。因为彼此都明白,所谓的再见,有可能是再也不见。
日本作家辻仁在《再见,总有一天》里有一段意义深刻的文字。
再见,总有一天。
人活着,必须随时准备说再见
为爱却步不前,最好先买一把伞
不论被爱如何,决不可轻信幸福
不论如何爱人,决不可爱过了头
说爱的那一瞬间,爱已成稍纵即逝的冰片
再见,总有一天
人本来就是孤独的个体,所以迫切的想要找个伴。而生命有长有短,相聚有长有短,再见,总有一天会来。除了孤独,没有什么是我们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习惯孤独却也排斥孤独。
在某一刻,或者是某一瞬间,我们对爱有了莫名的抗拒。抗拒它的灿烂,抗拒它的伤害。爱情是季节般的东西,春夏秋冬各有所好,强迫不了每一个人都喜欢,只是让人不觉得厌恶。
我们都相信,爱情的最后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两个人过好过一个人活。没有人愿意孤独,也不愿意承受孤独的寂寞。但是幸福却一直像个传说,藏在爱情里难以寻见。有人说,爱情里信什么都好,千万别相信幸福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毕竟,主观意识里我们总是认为看见的才是最好的。
爱情里,有些人冷淡,有些人热情。每一个人对爱情的定义都不同,在一起的两个人,不要试图用自己的定义给对方定义。人喜欢群居,却也喜欢保留隐私。没有空间的爱情是过了头的爱情,这样的爱情不会长久。你改变不了他,那你就要付出代价。
我有一个朋友,在恋爱的时候,他从来不会和他的女朋友说他有多爱多爱她。他说,爱不是廉价的东西,说一次少一次。他女朋友在我们面前埋怨他的不识趣,他只是笑笑而过。最后两人历经劫难,步入婚姻的殿堂。博爱的人其实并不是真的博爱,是他们害怕失去爱。到最后经常把爱挂嘴边的人往往分的更快。
我们最害怕的始终还是再见。再见意味着分离,意味着相见遥遥无期,意味着可能再也不见。
我和纯在小学一年级就认识了,一直到初中我们都是同班。我们是很多人羡慕的两小无猜,因为两家住的不远的关系我们经常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年小的我们慢慢长大,知道那一层朦朦胧胧的感觉其实就是爱情。高中时,纯随父母迁往省外。此后,我不曾再见过她。
她在来信里说,相见不如怀念。
再见后再相见是很难的。她有她的生活,你有你的生活。谁也不想自己经营多年的生活被他人打乱,即使那个人曾经和你很好很熟。不见,比见要好太多。
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感情一般深厚,也喜欢彼此依赖。这一切成立的前提是都还没有离开学校,进入社会。
有那么一句话,其实只说了一半。
离开了学校,男生再也找不到校园里那样的女孩了。
其实后面还有半句是:离开了校园,女生也一样找不到校园里那样爱自己的男生。
我们都要长大,终要进入社会。没进入社会前,女生不会觉得和自己一起的男生不优秀,进入社会后才发现原来比他优秀的男生多了去。前面是校园太小,每个人都可以很优秀;后面是社会太大,再优秀的人都会泯然众人。投入别人怀抱是很正常的事,移情别恋也无可厚非。要怪就怪,优秀的人那么多,可惜你比不上他们优秀。一直到最后,女生才会发现,社会里的男人大多靠不住,和自己在一起的都是带着目的,要么是贪恋自己的美色,要么是想要借自己上位。这时感叹,找不到校园里那个不管风吹日晒都会在宿舍楼下等着自己的男生,也找不到那样单纯简单的爱情。
进入社会后的男生,压力是最大的一群人。每一个都想守住那一份从校园里带出来的爱情。于是拼命工作,努力上位。只是想要给那个她一份最好的生活罢了。也许是太拼命工作冷落了她,或是想要上位等原因,能陪男生走下去的太少。毕竟每一个女生都会开始想要更好的生活。在她们眼里,生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后男生找不到校园里那样单纯的女孩成了常态。
很多很多的青梅竹马,在进入社会后就分道扬镳,重新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社会的诱惑太多,不是你经受不住,就是她经受不住。我们没有指责彼此的权利,选择是每一个人的权利。相反,我们要祝福彼此在将来能够过得更好。爱过,就不要纠缠。
最好的爱情是青梅竹马,最好的青梅竹马并不是爱情。
青梅竹马太容易,难的是相守。分离也好,再见也许会见,但更多的事不见。分开就彼此祝福,我们是青梅竹马,不是仇人,没有必要把恨和爱纠缠不清。
青梅竹马式的爱情也好,其他式的爱情也好。宽容是最大的爱,爱过没有必要恨之入骨。彼此过得更好才是彼此想要看到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