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MAN
AUTOMOBILE
撰文|叶大宽(发自斯图加特)
导读/INTRODUCTION
在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四轮汽车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想到,这项发明能够如此深刻地改变这个世界。回顾汽车在德国从诞生至今的130年,回顾德国汽车公司从草莽初创到世界驰名,有太多故事值得铭记。而波澜壮阔的20世纪德国史,更是让这段历程显得尤为曲折。
德国汽车卓越的品质源于德国人几近刻板的严谨,然而任何民族性格的形成都有特定的历史因素。德国曾四分五裂,但天生骄傲的日耳曼人从未忘却神圣罗马帝国的荣光。“曾经伟大的民族不会永远沉沦”,那时复兴的意志是每个德国人心中的“德国梦”。1871年,在取得了普法战争的胜利后,普鲁士皇帝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登基成为德皇,并且正式宣布德国统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德国人意识到只有统一才能使他们变得强大。这种统一不仅仅是领土上的统一,更是所有人思想和行为的统一。从此,这个民族逐渐形成崇尚纪律和一丝不苟的性格。在德国统一成一个国家的时候,工业革命的力量已经在英国显现出来,大批英国生产的工业品充溢着欧洲大陆。但是很快,德国在完成了最初的技术积累后,其工业技术水平已经逐渐领先。
19世纪80年代,随着高转速内燃机概念和技术的发展,依靠燃油提供动力的内燃机体积越来越小,这就为其应用于道路交通提供了可能性。不断有工程师尝试将发动机和各种轮式车辆结合在一起,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1885年,卡尔·本茨在德国艾森林格的一个仓库里,成功将一台小型发动机安装在一架三轮车上。次年,戈特利布·戴姆勒成功改造了一辆四轮马车,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四轮汽车就此诞生。汽车诞生之初,由于技术上的缺陷,其性能非常之差,以致时常无法有效操控而翻车,这样的产品自然无法拥有市场。成立的第一年,本茨汽车公司的全年产量也只有25辆汽车。1889年,本茨和戴姆勒分别带着他们改进过的汽车参加了巴黎世界博览会,汽车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就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欧洲政要和贵族们的引领,拥有汽车在当时成为一种风尚。这次博览会为这两家新成立的公司带来了大量的订单,而公司的规模也迅速扩大。1890年,本茨公司的产量达到了572辆汽车,而戴姆勒公司更是遭遇了严重的产能不足问题。到20世纪初,本茨汽车已经因为卓越的质量远销海外,甚至在伦敦街头也随处可见。
伴随着技术的突破,两位伟大的工程师分别创办了了自己的汽车公司,并用自己的姓氏为公司命名。尽管这两家公司都位于今天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相距不过百公里,但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彼此却是对方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而且两位伟大的工程师也从未谋面。
德国提供欧洲经验最丰富的汽车行业劳动力,大约每年有8万名技术工人从工业技术院校中受训完毕。而高度发达的大学网络保证了学术研究后备军的力量。
同本茨和戴姆勒一样,宝马公司的创始人卡尔·斐德利希·拉普最初也是发动机领域的工程师。他曾在1913年创办拉普引擎制造厂。经过4年发展,在兼并了其他一些工厂后,公司改名为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德文缩写为BMW,Bayerische MotorenWerke AG)。公司标志采用了巴伐利亚联邦旗帜的蓝白色调。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公司诞生初期,主要的业务是为德国空军生产发动机。为了满足战争需求,宝马公司甚至将工厂设置在慕尼黑郊外的一个军用机场附近。一战前的20年是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
1918年,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德意志第二帝国随之崩溃,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起魏玛共和国。共和国始终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和战败阴影,而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更是让德国工业丧失了重要的原料产地。
低迷的经济严重降低了德国人的购买力,1923年本茨和戴姆勒公司的产量分别为1382辆和1020辆,远低于战前水平。同时,在战争期间公司持有的大量政府公债也化为泡影,军工订单的消失更使公司状况雪上加霜。为了整合资源维持生存,1926年两家公司合并,成为今天戴姆勒-奔驰公司的雏形。由于此前戴姆勒公司已经获得“梅赛德斯”品牌的使用权,合并后公司生产的汽车品牌就改为“梅赛德斯-奔驰”。
战争曾为宝马公司带来了大批订单,但德国战败后,按照严苛的《凡尔赛条约》德国境内不允许生产飞机。宝马公司的业务受到重创,被迫转型,开始生产一些其他的工业用品。经过几年的惨淡经营,1920年宝马的工程师设计出一款摩托车用引擎。从此,宝马开始了“从天空到地面”的转型,开始生产摩托车。至今,从宝马R系摩托车身上仍能看出当年的设计概念。直到1927年,宝马公司通过并购获得了英国奥斯汀7车型的生产权,开启了宝马公司在汽车领域的大门。
1932年,德国当时的4个大型汽车生产商合并,成立了奥迪公司。公司标识的四个圆环分别代表了当初合并的四个汽车公司。合并之后的奥迪公司一跃成为当时德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而在豪华车领域,奥迪更是占据了德国汽车市场的一半。由于这四家公司其中之一就叫Audi,为了公平起见,新成立的公司采用拉丁文Audi的德语拼写,被命名为Horch。直到1985年,公司才恢复了Audi的名称。就在奥迪公司成立一年前,斐迪南·保时捷刚刚成立了自己的汽车公司,保时捷公司成立之初,就专注于跑车和赛车。如今,在保时捷公司的博物馆里,陈列了上百个保时捷赛车获得的奖杯。
魏玛共和国长期低迷的经济引起民众普遍不满。1933年,鼓吹极端民族主义的希特勒通过选举上台,出任国家总理。次年总统兴登堡去世,按照魏玛共和国宪法规定,希特勒同时兼任总统,后成为国家元首,德国进入纳粹时期。1937年德国通过《股份公司改革法》,从法律上确定大型工业公司的垄断地位,并且通过国家力量全面干预公司运营。
刚刚掌权的希特勒就对汽车业提出要求,要求企业生产一种能够满足普通家庭需要同时价格和油耗都很低的汽车。斐迪南·保时捷在同希特勒会面后,接受了这一任务,主持生产由他设计的甲壳虫汽车。1937年成立的大众汽车公司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经过一年的筹备,大众公司开始在沃尔夫斯堡建立工厂,而希特勒则亲自到场为大众公司埋下基石。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公司还未来得及大规模生产民用汽车,就按照德国政府的指令转而生产军用车辆了。
德国拥有多家出色的汽车博物馆,无论是传统的汽车制造商或是狂热的汽车搜集者,都乐于在此追寻汽车传奇的足迹。包括欧洲最大的私人博物馆辛斯海姆汽车与技术博物馆、保时捷博物馆、大众汽车博物馆、宝马博物馆、奔驰博物馆和奥迪汽车博物馆等。
其他的汽车公司在二战期间也都生产了大量的军用车辆。由于那时德国各大汽车公司都已经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力量,生产的军用车辆远胜于其他欧洲国家,为希特勒的战争机器提供了优秀的装备。奔驰公司在战争期间生产大量的军用卡车,同时性能卓著的虎式坦克发动机也是在奔驰的工厂里完成的。而保时捷专注生产坦克的车辆传动和悬挂系统。
二战结束后,德国的汽车工业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奔驰和宝马的工厂在轰炸中被夷为平地,几乎片瓦不存;奥迪公司位于苏占区,公司的机械全部被拆除运至苏联;而英国接管大众公司后,曾试图将其出售,但最终找不到买家,只能将公司归还德国政府。
尽管德国在冷战期间处于东西方阵营直接交锋的地带,但也在客观上为德国的战后重建提供了外部支持。美国将联邦德国视为“对抗社会主义的桥头堡”,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联邦德国注入大量资金。苏联则计划将民主德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橱窗”,同样向民主德国提供了大量援助。德国二战前大量的人才储备则成为德国工业迅速复兴的关键因素。大量的优秀工程师并没有在残酷的战争中被消耗,存在于他们脑中的技术是任何占领国都无法夺去的。在获得了外部经济支援后,这样的人才优势迅速显现出来。加上德军机械化程度高,很多退伍军人在战争期间都有操纵机械装置的经验。只需稍加培训,这些曾经的士兵就能成为优秀的工人。
战后仅仅几年时间,各个汽车公司便重建起来。大众公司最早恢复生产,开始大规模生产甲壳虫系列汽车。1947年,戴姆勒-奔驰公司的生产线上走下第一辆170V型汽车。斐迪南·保时捷在入狱一年被释放后,保时捷公司开始生产手工版保时捷365型跑车,到1948年,该型跑车开始批量化生产。1957年,奥迪公司恢复生产,并在1966年,奥迪正式并入大众集团。20世纪70年代后,德国汽车公司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受到日渐崛起的日本汽车业挑战。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迷后,德国开始积极引入丰田的管理模式,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迅速恢复德国汽车业的优势。
20世纪90年代两德统一之后,德国各大汽车公司开始调整战略,应对新的市场需求。为适应日益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各个公司纷纷开发出一系列车型。戴姆勒-奔驰公司用字母为自己的车系命名,而宝马公司则采用了数字命名的方式。如今,我们日常能够见到的德国汽车大多是这一系列的产品。这些被细分的车型都有明确的客户定位。在开发新车型的同时,一些从前的经典设计也被重新改良。保时捷911系列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不断地推陈出新,大众公司也在1998年推出新甲壳虫汽车。在技术上电子控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行业。凭借着诸如西门子和博世这样优秀的德国企业,德国汽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如今,技术的进步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2009年,德国汽车业的研发总投入达到210亿欧元,巨大的投入保证了德国汽车优秀的品质和领先的地位。
德国汽车行业并非原地踏步,它可是在开足马力前进!身为欧洲生产量和销售额第一的汽车市场,德国汽车行业的创新更是全球第一。当然,中国市场对德国汽车企业来说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今天大众公司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卖到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后,开启国门迎接世界,古老的国家开始焕发勃勃生机。中国接触最早的德国汽车公司是大众,早在1978年,当时的机械工业部部长便访问了大众公司。1984年秋,双方签署协议成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直接在中国投资设立生产工厂。1986年3月,奔驰公司进入中国。与大众采取的策略不同,奔驰公司最初只是将旗下的部分车型引进到中国进行销售。直到2005年,戴姆勒集团才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资协议。宝马虽然进入中国较晚,但在2003年就与华晨合资,开始在沈阳生产宝马汽车。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不断被挖掘。尤其是2005年后,中国市场对汽车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德国各大汽车公司都极其重视这个巨大的市场。奔驰公司在斯图加特的总装工厂,每一辆等待装配的新车都挂有标签,标明销售地。站在庞大的生产线前,会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新车竟然有一半以上将销往中国。与奔驰一样,今天大众公司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卖到中国。同时中国也已经成为宝马公司最大的市场。
如今,制造业领域早已从生产导向型转变为市场导向型。通过与德国企业的合作,不仅满足了中国人汽车消费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经过在合作中多年学习,中国汽车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并且拥有了一定的人才储备。这些条件,为中国汽车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愿中国的汽车工业早日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