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引领欧盟,迈向世界
GERMANY:LEADING THE EUROPEAN UNION,TOWARDS THE WORLD
撰文|郑春荣教授(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
德国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它的经济实力源于其稳定而又强劲的出口,而其出口的支柱则是“德国制造”的品牌优势。
从2000年以来,几乎所有西欧国家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呈下滑趋势,唯有德国基本保持了恒定(2012年年底的数值为22.4%,而英法均为10%)。正当欧盟委员会2012年秋制定雄伟目标,力争将欧盟各国的工业产值占比从目前的近16%提高到2020年的20%,并从而实现欧洲的再工业化的时候,德国却已经吹响了工业4.0的号角。
德国的“另类”表现也同样体现在经济增长率和劳动力市场数据上:在经历了2009年的金融危机后,德国经济率先从危机中走出来,2010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甚至达到了两德统一以来的峰值(4.2%),2011年的增幅也有3.0%。虽然2012年、2013年德国经济受欧债危机拖累,仅增长0.7%和0.4%,但相较于其他欧盟国家和欧元区国家呈现衰退的状况,德国经济的走势仍然是良好的。而且,在接下来的两年,德国经济预计又将达到近1%至2%的增幅。与此同时,目前德国的失业人数也已经降至300万以下,失业率低于7%,而欧盟和欧元区国家平均失业率仍然分别为10.8%和11.9%。
有鉴于此,人们不禁要问,一个直到20世纪初还被贴上“欧洲病夫”标签的国家,如何能如此迅速地在欧洲“重新崛起”?不仅德国实施“2010议程”的前瞻视野和改革魄力为人们所称道,而且,德国充满魔力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成为各国研究乃至想要效仿的对象。
无论如何,随着德国在欧盟内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德国被推上了欧盟内领导力量的位置。在经过了最初的不适应之后,德国在欧债危机应对中坚定地在欧盟内贯彻财政整固措施,抵抗住了债务国提出的以财政扩张措施应对危机的主张。即使是欧债危机有所缓和的今天,默克尔领导下的德国政府依然反对债务国家放松改革。
德国深刻认识到,虽然欧盟其他国家时时呼唤德国的领导,但当德国真的有发号施令之嫌时,其他国家就会对德国表现出警惕乃至愤恨。因此,德国在未来引领欧盟发展的过程中依然需要伙伴,依然需要小心翼翼。
这种谨慎前行也反映在德国的外交政策上。目前,德国表示出想要推行积极有为的外交政策并更多地参与建构国际秩序的意愿。在诸如乌克兰等危机与冲突应对的过程中,德国已经表现出了较之以往更为主动和强硬的姿态,呈现出迈向外向型建构力量的端倪。
来自德国的启示
REVELATION OF GERMANY
撰文|王鲲(巴黎第四大学哲学博士)
在今年夏天结束的2014巴西世界杯上,德国足球队第四次获得了世界杯冠军,第三次捧起了“大力神杯”。1970年,巴西队第三次捧起“雷米特杯”,将之永久留在了自己国门之内。1974年启用的“大力神杯”当年就被联邦德国赢得,而德国第二次捧起这座奖杯,则是风雨飘摇的1990年,柏林墙倒塌,两德统一,在足球取得胜利之后,德国也迎来了自己国家的再次统一。时隔24年之后,德国队再次夺冠,德国也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
当然,我们对德国的关注始于德国在19世纪的统一和日后逐渐的发展与强大,始于德国种种严密的思考和技术。德国经历了诸多动荡乃至分裂,但最终它成功地摇身一变,成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多年来,德国一直保持欧洲经济第一的位置,在科学、技术、能源等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在许多行业都称雄一方。宝马、奔驰、西门子、拜耳、博世、巴斯夫、阿迪达斯……一系列如雷贯耳的品牌既是德国商业的成就,也是德国实力的见证。
德国的魅力还不止于此。2006年,德国第二次举办世界杯。那一年,它在BBC 的调查中被票选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国家”。这不仅是对德国经济实力的肯定,也是对德国文化、艺术等软实力的认可。近代以来,文化一直是德国的骄傲,20世纪兴起的欧洲当代哲学即以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这三位德国哲学家为精神导师,而德国音乐也一直处于独孤求败的高峰。
一个国家能获得这样惊人的成就,这中间的种种奥秘,值得中国人深思,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也许我们可以从德国这位遥远的“世界村邻居”那里学到一些得失兴衰之间的经验。
著名社会学家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的秘密根源,他认为这和新教徒克己勤劳的性格有关,而这种精神面貌源自德国神学家路德开创的新教传统。德国人确实可以算是新教伦理的典范,他们扎实、钻研,一旦认定一个领域和一件工作,就把这个职业(Beruf)看作是自己的天职(Beruf),看作是上帝对自己的召唤。有时他们甚至因此显得刻板,但这确实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和科学技术之国,也让“德国制造”成了品质的代表,也许在他们眼中,工作不仅仅是为自己和他人,也有上帝在看着。让我们近距离检视德国,也以此反思我们未来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