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无声:“具体怎么来抽离呢,下面我们学习一下抽离的简单操作方法,也就是由刘小雨先生提出的抽离的基本三式(雨式NLP中针对结合和抽离提出二招三式,二招是针对结合状态的,三式是针对抽离状态的),这三式把抽离的操作具体化,让抽离操作变得更容易起来,具体是这三式:
A、【语言上抽离】,把情绪实体化,与自我分离。
例:
抽离前:我很愤怒!
抽离后:我有一种情绪,我把它叫做愤怒。
我很愤怒!
这是一种结合态
我有一种情绪,我把它叫做愤怒。
你是你,你的情绪是你的情绪。就抽离开了
一旦你把你和你的情绪分开,就会把情绪对你的影响降下来
你的情绪不是你
你的思想不是你
你的看法不是你
你的观点不是你
如果我们能把这些都抽离开,分清楚
当别人否定或拒绝我们的时候,就会把伤害降到最低
否则的话,别人否定了我们的看法,我们就会觉得他否定了我这个人
同理对于对待别人来讲,我们也不要轻易否定别人,因为别人会觉得你是在否定他这个个
这个人,要不要,先跟后带一下再表述自己的观点?
B、抽离的第二式【身体上抽离】
离开原来的位置二三米外,想象一下刚才的情形。这个在处理创伤的时候用的多一些,严重的创伤还要用到双重抽离。
C、第三式【思想上抽离】,在想象中完成上面的二种抽离。
例:
抽离前:我很愤怒!
抽离后:想象自己有一个分身,在一旁看着愤怒的自己。
例:
抽离前:我很愤怒!
抽离后:想象自己有一个分身,在一旁看着愤怒的自己。
把它分了三种,是为了方便大家实际操作和讲解,实际的运用中,可能三种一下都用了,也可能用其中的一二种。这是抽离最基础的操作,复杂的无非就是这三种再加上次感元的排列组合这是你看书不会学到的,就算是其它老师的执行师课程,也不会讲到这么细,虽然都有结合与抽离的内容,但没切到这么细的,所以有些人学过了,依然不知道怎么抽离出来。
我们前面也说了有的人容易结合,有的人较易抽离。当然最好的状态是随机应变,凡是美好的好事儿就去结合,让身心充分去体验那份美好。不好的事不快乐的事就去抽离,尽早的远离那些负面的感受。
如果把正面和负面分别用两种情绪代替,即快乐代表正面,忧伤代表负面。用排列组合一下这两种情绪,即可把人分成以下四类:
第一种是结合快乐,但抽离忧伤的人,这是完全的乐天派,同时也会让人觉得欠缺同理心;
第二种是结合快乐,同时也结合忧伤,这种人就会一会儿快乐,一会儿忧伤,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第三种是抽离快乐,同时也抽离忧伤,简称“双抽”,这种人整天基本不更换表情,俗称冷漠;
第四种是抽离快乐,结合忧伤。就是遇到好事儿没啥感觉,遇到不好事儿就特有感触,林黛玉妹妹应该就是这型儿的;
结合的最高境界是【忘我】,抽离的最高境界是【有他有己】。
更复杂一些的就是结合次感元来操作,比如----逐步抽离法。
逐步抽离法是李中莹先生在2000年初根据原有的“抽离”发展出来的一种消除负面情绪的技巧。比如,某人在过去的生活中发生过一件事,或者一系列的事情,至今让他想起来仍然心里面很不舒服,这个技巧就适合使用。
逐步抽离法的优点在于:你可以不需要问对方,他的身上发生的那件事情的具体细节,仍然可以有效地处理掉他因为这件事情而产生的不舒服的情绪,也就有效地保护了对方的隐私。也就是说,你不需要告诉我,你的那件事情是什么,我仍然可以协助你(注意,是协助,不是你去替他做)将那份负面的情绪处理掉。
步骤如下:
坐在椅子上,回想带来困扰的事。站起来,走开数步,看着坐在椅子上怀着困扰的自己,那就是自己负责情绪的部份。检查一下自己心里还有没有困扰的情绪。
如果没有,那是说自己能成功抽离。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情况里,你会心里还有一些情绪。
想想什么颜色最能代表心里那份情绪(假定是黑色),用手势显示出心中情绪的大小,然后往后退一步。当后退时,想象你整个人都会跟着你后退,就只有这堆黑色的、这样大小的情绪留在原位,即是悬浮在眼前。
想象身旁有一按钮,伸出手指接下去,这份黑色的如此大小的情绪,变成一堆很细的微粒,就像科幻电影里的一样,全部高速飞去坐在椅子上的自己,直到全部微粒都飞走为止。
感觉一下现在心里觉得怎样,还有没有那份情绪,通常会已经好了很多。若果仍有很大份的情绪在心里,可以想想现在心里的情绪,颜色怎样的改变了,现在的形状有多大。这往往会是较为淡了的颜色,形状大小也应会是减退了。
你可以重复上一段的做法,直到心中的情绪全部送去坐着的自己那里。若果心中总是保存小小的一点情绪,不能完全消除,由它好了,那是你的潜意识坚持保留一点点感受作为推动力:提醒你事情需要处理。
若你在上述过程中消减心中的情绪不够理想,就要加入以下的做法。
看着椅子里的自己,对它说:“你是XX(自己的名字)的一个重要部份,多谢你一直以来对他的照顾。你是负责情绪的,同时我是负责想办法解决事情的。为了我在这件事里可以做到更好的效果,我想把情绪全部交给你,好让我能冷静地思想得更好。你给我的讯息我已知道,我会记得处理这件事,无须再用这份情绪提醒我,我需要你的合作,可以吗?”
注意坐在椅子上的自己有什么反应,一般的会是“可以”、“接受”和“点头”。对他说声多谢,然后重复上面“想想什么颜色最能代表心里那份情绪……直到全部微粒都飞走为止。”之间的内容。通常的问题,只需两至三次便能达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