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3200000041

第41章 棋有弱招无完局,拆解迷阵的短板3

第七章 棋有弱招无完局,拆解迷阵的短板3

活跃于乱世中的“儒狗”——叔孙通“变通”之局

局之秘籍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无论古今中外,人们都赞赏为正义、为自由牺牲的理念,孔子的“杀身成仁”,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所要表达的都是这样的一种思想。这样的观念是高尚的,秉持这种观念的人,心中有很崇高的信仰和目标,他们会为了这个信仰和目标,甘愿放弃自己的生命。相应的,也就存在着一种与之相对立的观点,人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之下,都要竭尽全力,保全自己的生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好死不如赖活” ……所要表达的就是要珍视生命,只有在保全自己性命的前提下,人生才会有更多的可能和希望。我们总是推崇前一种思想,把那些为“义”牺牲的人尊为英雄,往往忽略了那些秉持后一种观点的人,他们或许在某一个时刻,为了活下去,会作出一些在我们看来偏离道德的事情。但我们的眼光不应该只是聚焦在他们的这些行为上,还应该要看到,作为弱势群体代表的他们,是如何游离于强者的“游戏规则”之外,甚至利用强者的“游戏规则”的。

人物千秋

叔孙通,又名叔孙何,鲁地薛(今滕州官桥一带)人,西汉初期儒家学者。少年时期曾师从孔鲋学习儒术,孔鲋见这个弟子灵活机变,非池中物,便早早结束授业,劝他入仕。他先后跟随过十多个主人,最后成为刘邦的朝臣,他曾协助汉高祖制定汉朝的宫廷礼仪,先后出任太常及太子太傅。他在引荐人才及制礼作乐等方面,多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帝王面前表现得游刃有余。许多儒生对他的行为不置可否,后世对叔孙通也褒贬不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叔孙通,为大义而不拘小节,称他为“汉家儒宗”; 司马光则指责叔孙通为争一时之功而制定礼乐,致使古礼失传;甚至还有人说他有狗一样的嗅觉,总能随时体察帝王的需要,因而被斥责为“儒狗”。这些评价已经无法形成一个定论了,但是我们至少知道,叔孙通能在多番易主之后,仍然位极人臣,这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对局:找寻明主的过程

叔孙通是秦二世胡亥时的儒士,因为善于写文章、学问渊博,被朝廷征召到中央政府,任命为待诏博士(即候补博士)。

当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纷纷响应,官吏几次上奏,秦二世都不当回事,只是在召见博士、儒生时,顺便问他们:“叛军已攻下蓟县,进入了陈县,先生们对此事有何看法啊?”

在场的三十多名博士和儒生异口同声地说:“身为百姓,就必须顺从,哪里有造反的道理。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是罪该万死,希望陛下赶快发兵讨伐。”

秦二世见这些博士和儒生都这样说,觉得自己做了皇帝便发生这样的事情,无疑是在说自己这个皇帝不合格,顿时勃然大怒。众人见秦二世的脸色变了,都不敢再出声,朝堂上下气氛骤然紧张了起来。

叔孙通马上就明白了秦二世的想法,上前说:“如今天下平定,海内统一,先帝毁掉郡、县的城墙,销毁了天下的兵器,哪里还会有战争呢?况且上有圣明天子,下有完善的法律,人人尽职守法,四海安宁,哪里还有人要造反呢? 虽有一些人滋生事端,但也不过是强盗行径,是些偷鸡摸狗的小贼罢了,何足挂齿!况且现在县令们已经在搜捕了,皇上不必担心。”

这番话正好说到了秦二世的心里,他顿时转怒为喜,笑道:“先生说得很对。”博士、儒生们脑筋灵活的,很快来个急转弯,附和叔孙通,说陈胜、吴广之辈是“盗贼”;脑筋僵硬的,依然坚持说是百姓造反。于是秦二世便下令御史以“说话不合时宜”为由,把说“造反”的人都罢了官职,关进了监狱。至于带头说是“盗贼”的叔孙通,则成了“有功之臣”,秦二世赐给他帛二十匹、锦衣一袭,正式提升为“博士”。退朝后,诸生都讽刺叔孙通说:“先生真会阿谀奉承啊!”叔孙通说:“今天的事几乎是羊入虎口了,你们怎么这么不识时务呢?”

面对秦二世这样一个反复无常、阴晴不定的暴君,若做一个直言进谏的忠臣,无异于送死,即使因进谏而牺牲了,也不会产生任何改变。叔孙通心里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选择做一个“阿谀奉承”之辈,找准胡亥的“要害”,用几句胡亥愿意听的话,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危机,得以全身而退。

之后,他认识到秦二世不会再有什么作为,而且待在咸阳城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于是偷偷地跑回了自己的老家。秦朝灭亡后,叔孙通投归项梁。项梁败死后,又到楚怀王身边任职。项羽杀死楚怀王后,叔孙通就顺便转投到项羽的麾下,侍奉了项羽。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攻占项羽的根据地彭城,叔孙通见势又投降了刘邦。

叔孙通身处乱世,每次主人发生危难之后,他都没有做一个迂腐的“忠臣”,随主人而去,反而是在混乱中,选择一位新的主人。因为在乱世中,唯有先保住自己的性命,才能实现个人的抱负和理想。

破局:初获刘邦的信任

刘邦是个农民,向来重武轻文,非常讨厌儒生。第一次拜见刘邦时,叔孙通峨冠博带,十足的儒生打扮,刘邦见了,心里很不高兴。叔孙通察言观色,立即明白了。于是,再次拜见刘邦时,叔孙通便脱掉了儒装,改穿短小贴身的衣服,刘邦看了很高兴,见他知进退,认为其是个可造之才。

叔孙通号准了刘邦的“脉”,便针对刘邦的习性“对症下药”,他既不向刘邦宣讲儒家学说,也不推荐跟随自己的儒生和学生,而是向刘邦推荐那些盗贼出身的壮士。刘邦更是高兴,于是拜他为博士,号稷嗣君。

跟随叔孙通的儒生和他的学生饱受冷落,逐渐地对他心生不满,在暗地里说:“我们跟随先生多年了,好不容易共同投降汉王,先生不单不推荐我们做官,反倒天天推荐那些狡猾的盗贼,这是为什么呀?”叔孙通知道后,便对众人说:“汉王冒着刀林箭雨争夺天下,你们这些儒生能上阵杀敌吗? 所以现在只能推荐那些能扛旗拿刀的人啊。你们不要着急,我不会忘记你们的。”

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平定了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是为汉高祖。刘邦废除秦朝的严刑苛法,礼仪力求简易。但是跟随他一起定天下的都是武夫,更不懂什么规矩,常常在朝廷上饮酒争功,喝醉了就大嚷大叫,甚至拔剑砍殿上的柱子。刘邦看着乱糟糟的景象,很头痛。

解局:以“儒狗”的方式辅佐汉室江山

叔孙通猜到了刘邦的心思,知道时机已到,便对刘邦说:“儒家虽不能争夺天下,却善于守成。臣愿招集鲁国的儒生,和臣的弟子们一起制定朝廷礼仪。”

刘邦说:“只怕会像过去的那样烦琐复杂吧?”

叔孙通说:“礼,是按照当时的世事,制定出节制和修饰的法则。所以,之前的每个朝代,都会沿袭前朝的礼仪,但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我可以参照古代和秦朝的礼法,来制定新的礼仪。”

刘邦说:“那你试着去做做看吧,但是一定要简单易行,我能做得到才行。”

于是,叔孙通就叫来了跟随他的儒生和他的学生们共同制定朝仪。有两个人不肯跟随,说:“先生先后侍奉了近十个主人,都是靠阿谀奉承才得到富贵的,现在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却又大兴礼乐。礼乐的兴起应该是在皇帝积德百年后才可以的。我们不忍心像你那样做,你做的事都不合古法,我们不跟随你了。你们去做吧,不要侮辱了我们的名声!”叔孙通笑他们“是些不识时务的愚蠢人”,继续斟酌古代和秦朝的礼仪制度,经过一番讨论、修订、演习,终于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礼仪制度。

这套礼仪制度第一次实行便大获成功,群臣齐齐跪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由刘邦高喊“平身”。这样的阵势,让在马上打天下的刘邦慨叹说:“我直到今日才知道天子的尊贵啊!”自此之后,大臣们上朝,都严格遵循礼仪,稍有越轨便被一旁监视的御史拉下惩治,人人心中畏惧,朝中气象大为改观。叔孙通建制有功,被封为太常,又赐金五百。

叔孙通知道刘邦已经尝到了兴文建制的好处,开始对文人感兴趣了,便不失时机地对刘邦说:“臣的学生们跟随臣多年了,又和臣一起制定礼仪,希望陛下为他们封官。”刘邦此时已从心里喜欢儒生了,便把叔孙通的学生们都封为郎官。叔孙通也因此被弟子们誉为“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叔孙通后来又迁升太子太傅,制定了宗庙的仪法。刘邦死后,叔孙通又尽心辅佐懦弱的汉惠帝。

叔孙通总是能抓住当权者当时的思想核心,然后“对症下药”。或许自己的目的暂时无法实现,但一时的变通,必定可以换来最终愿望的达成。他凭借着自己善于揣摩别人心理的优势,抓住对手的“软肋”,灵活变通,在秦汉两朝始终活跃于政坛之中。

同类推荐
  • 老兵口述抗战1: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

    老兵口述抗战1: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

    《老兵口述抗战①: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的作者李幺傻十余年来通过寻找并采访参加过随枣、百团、上高战役的抗战老兵和幸存者,真实还原了三大战争的场景,首次披露诸多鲜为人知的真相:张自忠背负汉奸骂名,回到部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带着你们要去奔赴死亡。”然后马不停蹄,奔赴抗日前线,最终捐躯沙场。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用一门缴获的大炮和仅有的6发炮弹,连续打下十几座碉堡;为了抢夺一杆三八大盖,要牺牲几条人命。上高会战中,国共双方通力合作,共毙伤日寇约2.2万人,被何应钦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此书,是第一部从老兵视角描述抗日战争之作。
  • 三国争霸黄巾崛起

    三国争霸黄巾崛起

    三国杀,为谁杀?三国争霸,为谁而战天下?三国是你的,为你而杀,为你而战天下!
  • 唐朝大队长

    唐朝大队长

    小白美女,宅女,应届毕业生,游戏玩家,没错,就是她;女扮男装,逆袭爵位,风花雪月,没错,还是他;没人知道两者之间的联系。。。。。。
  • 三国轩辕传奇

    三国轩辕传奇

    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三国小说,其中内涵,请诸位细细品味,孰是孰非,皆为本人观点,切勿当真。
  • 无品知县

    无品知县

    晚清是可恨的、又是可爱的。它孕育了一代人民、铸造了一部血红的历史。帝国有优柔寡断的咸丰,朝廷有蛮横大气的肃顺,江湖有八卦神掌的董海川,民间有皓腕凝雪的缱绻伊人……还有我们那可爱的主人公罗十三。他的到来,使腐败透底的晚清帝国,更添了一丝华然浪漫。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热门推荐
  • 神医姐姐嫁到

    神医姐姐嫁到

    她是史上最强神医,一支银针,活死人,肉白骨。真是可以啊,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kitty啊!本是天之骄子,岂容尔等放肆!作为神医,即可炼药,也可炼毒。神医,鬼医?仅在一念之间。可以把人从地狱来回来,也可以把人踹下去!什么?要和太子成婚?想都别想!只不过是想借此次逃婚去寻找我的亲生父母,怎么弄出那么美男?还好我对美男免疫。
  • 极品嫡女腹黑王妃要翻天

    极品嫡女腹黑王妃要翻天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她是将军府的废材嫡女。在一次意外中,她变成了她。那些伤她。欺她。辱她。她一个都不会放过。他。是北宸国的王爷,因受伤被她救了。“小宣儿,不要辣么冷漠嘛。咱们都辣么熟了”北宸轩“滚,本姑娘跟你不熟”南宫宣.........两个原本毫无关系的人从此纠缠不休。
  •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寂寂仙路

    寂寂仙路

    找寻身世的同时,他发现找寻的其实是自我......一段仙界弃婴的寂寞修仙路......本人新坑《卓癸传》起点灵异频道首发,不爽不打脸,基调灰色压抑,有喜欢破案捉鬼且腻烦无脑打脸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谢谢。
  • 海鬼行尸——大明海贼风云

    海鬼行尸——大明海贼风云

    大海之上,波涛汹涌,凶险至极,无数船只在各种不知名的危险海域丧命,那些对海上不熟悉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葬身大海!然而海上也是黄金珠宝财富遍地的地方,无数沿海人冒着杀头罪名下海做了海贼。东洋、南洋海面上活跃着“净海王”、四大家族、扶桑国、占城国以及西方而来的佛郎机海盗团伙,然而决定性的力量一直都是大明水师以及他们的傀儡——龙旗海盗。这是个波云诡谲的世界,海水之下,荒岛之中不知道隐藏了多少可怕的生物,有吸人血的血蝉子,有迷人心性的噬魂峰,有恶心恐怖的破尸虫,最令海上人害怕的还是人鱼海鬼以及漂浮在木舟中的行尸!如果倒霉碰到阴沉木鬼船,那只能生死由天了!
  • 女儿错女儿梦

    女儿错女儿梦

    身为女儿的我,每当听见父亲那如泣如诉的往事时;每当听到他面红耳赤、气愤不已的哀诉时;每当他痛心疾首的埋怨我们时;我的心在滴血、在悲鸣、在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为什么是我?这一切为什么就发生在我家?为什么父亲要那么固执、那么封建、那么悲观?我无法改变他的思想,也无法按照他想的那样去生活。我只有面对现实,坚定自己的信念,一步一步走下去。虽然很累,可我除了坚持再坚持,我还能怎样呢?
  • 三界道途

    三界道途

    鸿蒙初分,混沌开辟,茫茫星海,苍苍大界。这里,万族林立;这里,诸强争锋。无数天才力争上游,无数传奇黯然落幕。血与泪洒满天地,诗与歌传颂万古。......诸天万域吾为王,悠悠岁月我称尊。
  • 邓小平外交

    邓小平外交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所敬爱的邓小平,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立者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国际形势开始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清醒冷静地观察,实事求是地分析,科学缜密地思考,大胆准确地判断,得出了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结论。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天轩乱

    天轩乱

    沦落时、腾飞时;欣然时、伤痛时;光明时,暗黑时。此时,正值年少时!一梦阑、一世寒,敢洒血泪、改不凡;风已宽,雨易换,何时他日、乱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