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转型 发展 求索——浙江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沈卫星 叶辉:《浙江: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成果》,《光明日报》2007年11月9日第1版;
叶辉:《让更多的人仰望星空》,《光明日报》2007年11月9日第1版;
陆立军 杨海军:《海洋宁波——海洋经济强市建设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马克.特朗布尔 安德鲁.唐尼:《全球就业岗位向服务业大转移》,《参考消息》2007年9月6日第4版;
彭博新闻社:《全球经济潮流转向亚洲》,《参考消息》2006年11月2日第4版;
塞缪尔.伯杰 埃里克.施瓦茨:《美国正在丧失全球领导地位》,《参考消息》2007年9月8日第3版;
马克.特朗布尔:《美国经济尚未显现衰退迹象》, 《参考消息》2007年9月8日第4版;
《华盛顿邮报》网站:《美国制造业依然领军全球》,《参考消息》2007年9月9日第4版;
玛丽亚.恰普雷金娜:《全球经济版图将发生重大变化》,《参考消息》2007年9月9日第4版;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良好》,《参考消息》2007年9月6日第4版;
黄硕风:《大国较量——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国际比较》,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吉米.卡特:《我们濒危的价值观:美国道德危机》,汤玉民译,刘亚伟校,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美国实力的衰落》,谭荣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且东:《一个超级美国的诞生》,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年12月第1版;
罗伯特.阿特:《美国大战略》,郭树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本.斯泰尔 戴维.维克托 理查德.内尔森:《技术创新与经济绩效》,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局 浦东产业经济研究院 组织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赵中建:《创新引领世界——美国创新和竞争力战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附录1:
华元及其哲学分析
——人民币与华元:一个纯粹学理性的比较分析
人民币(Renminbi,RMB)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华元(或者华币)(China dollar ,CN$ )则是笔者杜撰的一种假想的非现实性的货币名称。通过对人民币和华币(华元)的学理性比较分析可知,用华币(华元)替代人民币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或者比较而言,华元是一个较之人民币能更好地表征中国特色并适应国际化要求的货币名称。
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法定货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开始发行人民币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随着全国大陆的解放,经过清除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陆续收回各解放区的货币,人民币成为新中国统一的、稳定的货币。1955年3月1日起发行新人民币,以替代原来面额较大的旧人民币。人民币的主币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是“角”、“分”。人民币的符号是“¥”,取人民币单位“元”字汉语拼音“yuan”首字“Y”,并在中间加上两划而成。读音与“元”字相同。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通货,并集中统一发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发行人民币的银行。除此以外,任何地区、任何部门,不准发行任何货币、变相货币或货币代用品。人民币发行数额、票券,以及铸币的种类、式样,均要报经国务院批准。当前,我国人民币币值稳定,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并正在朝着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既定目标稳步推进。人民币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并有望成为国际性货币。大致说来,这就是关于我国人民币的基本知识、要求和趋势。
一种货币特别是一种国际性货币,从理论上讲,在不完全的意义上,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换言之,举凡一种国际性货币,大都具备这样几个特征。一是便于或者利于识别,二是中性化,三是民族性,四是区域性。相比较而言,人民币在上述几个方面的特征仍然尚欠充分和完整。
人民币的国际表达是其汉语拼音,即Ren min bi,其缩写为RMB。这一表达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不论是从语言语音诵读的角度,还是从书写签字文案的角度,在大多数情况下恐怕都极不容易被识别、对应和表达,不容易被交流、交换和记忆。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国际交往和国际交易中,对以拼音文字为主体语言表达的场所,不易被识别、表达、记忆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了人民币的使用和流通。
人民币这个称谓还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和极浓的意识形态特征。按照一般的解释,人民无疑是一个政治性的概念,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性。特别是在人民币的诞生、成长以及使用过程中,有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甚至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在国家货币走向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货币的中性化特征日益重要和突出。换言之,随着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目标的实现,货币的经济性功能日益重要和突出,其政治性功能则日益淡化和弱化。相应地,货币的称谓亦应当作相应的调整和更改。况且从货币的产生及其演进史而言,货币的功能主要是经济性的,自当还其中性面目。
人民币的一个重要局限是未能体现中国的民族性特征。货币无疑首先是区域性货币,首先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的货币。因此,货币应当体现民族的或者国家的特征。中国货币当然应具有中国特色,具有中华民族特色。比较而言,人民币的民族特征则相当淡薄,极不充分。虽然有学者在语言——文化同质的意义上理解或界定或定义人民(people),从而与通常理解的“族群”(ethnic groups)相近,但与中文里对“人民”一词通常的理解毕竟是有距离的,有差异的。可以认为,人民币的区域性特征和民族性特征是既不确切又不完整。
货币的区域性或者地域性特征与货币的民族性特征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其空间特征或者自然特征,一个是其文化特征或者人文特征。一般情况下两者是有机统一的。特殊情况下,两者又是可以彼此对立的、相互分离的。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的发展,货币的区域化特征凸现出来而显示其特殊的意义。与此相适应,区域性的国际化货币应运而生。欧元目标正全面展开,美元化趋势发展迅速,亚元机制亦在酝酿之中。区域性的超国家、超民族货币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
这里构建的华元及其机制则差不多能同时具备上述几个方面特征的要求。因此,用华元替代人民币作为中国的法定货币名称,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理性选择。
根据笔者的构想,华元的汉语拼音为Hua yuan。显然,华元拼音的诵读效果既流畅优美,又悦耳动听。既易读也易记。既有利于汉语界人士诵读,亦有利于非汉语界人士阅读和记忆。华元的英文表达为China dollar,可缩写为CN$。华元的英文缩写还与中华民族的英文表达Chinese nation 及其单词缩写CN不谋而合,并与诸多国际性货币比如美元US$、加元Can$、港元HK$以及欧元、日元、澳元等等相映成趣。中西合璧,自然天成。
华元作为中国的货币名称,真正实现了还原其经济中性之要求。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0年底,以“元(圆)”命名货币的国家和地区占整个发行货币的国家和地区总数的21%以上,而且广泛分布在四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既为各大洲各国和各地区货币发行当局所采纳,亦为其民族和国民所喜爱,并广泛运用于国际经济交往之中,而且其超国家和超民族的区域性和国际化特征不断得到提升和强化。华元作为中国的货币名称,可以非常自然而经济地融入世界主体性的国际化货币之列。
华元的民族性特征可以说一目了然。现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地在“全体国民形成一个统一的国族”这一含义上使用民族(Nation)一词。用“华”字指称“中华民族”,指称“中国”,差不多已经约定俗成。相应的,诸如华人、华侨、华裔、华商、华语、华文等等指称中的“华”字,差不多成了“中华民族”和“中国”的专用名词。因此,用华元作为中国的货币名称,不但不会引起歧义,反而会被所有有中华民族血统和文化渊源的华人、华侨视之为他们自己的货币而倍加关注、珍惜和保护。
华元作为国家货币不但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民族依据,而且还具有广泛的空间根据和地域支撑,并能极好地适应国际化货币之要求。除了中国大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之外,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大中华经济圈”,随着中国大陆和台湾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必然会在“两岸三地”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华元的区域性特征在民族性特征的基础上必然会因此而得到更加显著和充分的展示和体现,并为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化货币奠定更加坚实和广泛的基础。
(2001年12月25日)
主要参考文献:
1、冯子标主编:《国民经济管理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2、许毅等主编:《经济大辞典》(财政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
3、顾红杰:《建立亚元为时尚早》,《经济日报》2001年11月6日第6版。
4、刘伉:《货币名称中的文化地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1年第1期。
5、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编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6、陈晓:《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7、马戎:《评安东尼·史密斯关于“Nation”(民族)的论述》,《中国社会科学》杂志2001年第1期。
8、宁骚:《民族与国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朱伦:《走出西方民族主义古典理论的误区》,《世界民族》杂志2000年第2期。
附录2:
论国库银行及其必要性
——一个理论模型及其分析初步
内容提要:文章在检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国库银行模型,并从国库银行的基本规定,国库银行的职责任务,国库银行体系及其管理体制,构建国库银行的重要意义等方面做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财政改革 国库制度 国库银行 理论模型
一、引言
在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过程中,国库制度的改革和转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进一步完善财政职能,转变财政服务方式,为居民、机构和社会提供更加规范和高效的财政金融服务(fiscal service of finance或者financial service of finance),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稳定发展,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国库制度的改革和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98年以来,改革传统国库制度,建立现代国库制度,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在我国都有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并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进展。特别是在国库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模式、具体内容和配套措施等方面,任务都十分明确并且富有中国特色。一个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Treasury Single Account System)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制度,正在逐步构建之中。但是,国库制度的改革和转型还远没有完成。相反,距离构建真正现代完善的国库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理论研究、制度建设、机制设计、政策创新和系统开发,等等。
实际上,国库制度的改革和转型,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一个非常现实的公共选择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一个颇具挑战性的智力问题。选择的犹豫和困难,则显示出理论的滞后和不成熟,同时也蕴涵着创新的良机和空间。
除了第一部分引言之外,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讨论国库银行及其假说性;第三部分讨论国库银行及其规定性;第四部分讨论国库银行及其必要性;第五部分为全文的一个简短的结语。
二、国库银行(Bank Of Treasury)及其假说性
近年来,涉及国库制度改革和转型的文献,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些文献,既是我们这里的依据和基础,也是我们的参考和对象。但是,在我们看来,已有的文献,特别是一些理论学术性文献,大都着眼于对现有国库制度进行学理性的规范分析或者实证分析,并提出一些在现有委托国库制度前提下的修补和改革建议。即使有一些比较大胆的构想,包括对国外国库制度和一些具体做法的评介与比较,不是语焉不详、轻描淡写就是论证不够、底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