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下半年,笔者先后获得了赴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进修学习的机会。这次学习以公共财政与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兼修其他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专题。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主要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要研修内容,突出理论学习,涵盖当今世界格局与发展,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与发展,政府服务的全球化规则,知识经济和创新管理等课程。香港大学的学习,则主要以学习和考察香港政府财务与公共管理,香港公共财政与政策,公共财政支出管理与评价,香港金融制度与管理,香港城市规划与建设,香港科技创新与知识经济,香港财政税收制度与管理,等等。
这次进修学习同时兼顾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既注重个人能力提升又注重人文修养熏陶,既有前沿理论又富含最新资讯。其中很多课程弥补了自身知识的不足,既丰富了知识结构又开阔了眼界。这样的进修学习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无疑是一种更新和挑战,其作用不亚于一场“头脑风暴”。平日里眼光和思维多局限于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很难从繁杂的事务中跳出来认真反省和审视自身。这次进修学习正好提供了一个静心学习、认真反思、不断总结、自我突破的机会。众多知名学者和专业人士精辟与睿智的讲授让人频生“顿悟”,相信这些丰富的思想盛宴和精神食粮会长期而持久地影响和指导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让人终身受益。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之一。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为社会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公共财政和公共管理面对公众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面对的矛盾和问题比较多,是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对香港公共财政和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考察,进一步了解到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对于深化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能够先后集中在两所国际知名的大学进修学习,机会难得,倍加珍惜。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行胜于言”的校风,让人耳目一新,感触良多。香港大学“明德格物”的校训和“贡献香港,造福中国”的校纲,香港繁荣有序的城市面貌,高效民主的政府管理,都给笔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两所名校的精神和传统,风物和风采让人憧憬,令人景仰。名家们渊博的学识更使人如沐春风。通过这次进修学习,不仅重新体验到了校园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与差距,更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激情和热忱,更加坚定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自觉。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态势对每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在香港大学举行的结业典礼上,笔者作为学生代表做了一个简短的致辞和发言。在发言中笔者主要表达了以下几层意思。首先,笔者为能进入香港大学进修学习而深感荣幸和骄傲。香港大学是国内外一所非常知名的大学,为香港和世界各国培养了大批精英和领袖人才。在科学研究和服务人类社会等方面也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本人为能进入香港大学进修学习并作为其中的一员,深感荣幸和骄傲。香港大学“明德格物”的校训和“贡献香港、造福中国”的校纲以及自由民主、团结奋进的校园文化,将对其中的每一个成员发生直接而持久的精神感召力和影响力。其次,笔者对香港大学为我们所做的周到安排和细致的关怀深怀感激和谢忱。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专题讲座,为我们实地学习考察做了详细的计划安排和接洽,使我们每到一地,都感到非常的亲切和惬意,有如回家的感觉。这既是学校科学管理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充分体现,也说明香港政府以及各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确名不虚传。使我们每到一处,都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再次,笔者表示,要把在香港学习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经验带回去,并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的加以应用,以推动相关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最后笔者还表示,虽然以前曾多次路过香港,但并未对香港做任何深入细致的考察和了解。这一次则不同。通过这次比较系统的进修学习和实地考察,对香港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了解,深感香港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参考。回到工作单位以后,要继续深入了解香港,研究香港,以便能对香港不断有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次进修学习,香港给笔者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对香港也有了比较深厚的感情,相信今后会更加自觉的关注香港,关心香港,并真诚的祝愿香港的明天会更加美好,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笔者的致辞和发言,博得了在场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和赞赏,使笔者深受感动和鼓舞。
从清华和香港进修学习与考察回来后,笔者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大延伸阅读的范围和拓展思考的空间,陆续整理撰写出在清华和香港学习考察所获得的一些收获和心得。一方面是对进修学习和实践考察的一个回顾和梳理,另一方面也是在自觉的履行自己在香港大学结业时所做的表态和承诺。一年来,陆续整理撰写完成了学习笔记和读书文稿若干,相当一部分先后在一些期刊杂志上发表,并获得了一些读者积极的评论和肯定性的评价。虽然这些成果还只是初步的和零散的,但笔者还是乐意拿出来与同仁们分享。于是不揣冒昧和浅漏,特集结以刊布之,并就教于大方之家。
文稿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涉及一些基础理论问题,故单列一篇,第二部分主要是对香港公共部门绩效、财政金融状况和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的初步观察与思考,第三部分则是一些专题研究。其中一部分是笔者直接主持或重点参与的课题研究,算作是对清华的理论学习和香港的实践经验的一个应用和扩展。书稿中的附录部分,则是笔者近年来涉猎公共经济、区域经济和公共管理等方面的一些读书笔记和研究心得。辑录其中,谨供参考。
由于收集在本书中的文稿,只是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的一部分,而读书学习毕竟是一个长期和终身的过程。因此读书学习是永远不可能完结的。在一定意义上,收集在这里的文稿还只是未完成的学习考察报告或者读书笔记,还只是比较初步的读书心得和学习体会,属于半成品而非成品。这不只是一种谦辞,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个事实。毕竟,对真理的探索和研究是没有止境和终点的,也是不可能穷尽和终结的。因此,特设未完的读书笔记之副题以励志。考虑到香港的财政年度与大陆的有所不同,加之文稿的成稿时间大都在2007年间完成,故特仿照香港规例,姑且以2006-2007年度为时间标识,以誌纪念并怀念这一段美好时光。
(2008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