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姚文忠
这本书是讲礼仪的。不仅讲,作者更主张训练,像柏拉图要求的那种训练。 作者“建议父母与孩子一起来阅读这本书,让孩子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与孩子一起讨论,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评价、应对各种礼仪现象和问题,对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同时,用你们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指导孩子的成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显而易见,家长跟孩子一起学习和训练,双方都会收获成果与希望。
孔子提倡“复礼”,“礼”是仁的基础。个人的“礼”,如仪容、仪表、仪态、仪行与仪言,属于人的社会形象和符号。其“文、野”程度能够决定社会对你的认同度、接纳度,会决定你的成功与否,甚至能够决定你的社会地位……其实,这也是人的修养格调。
“礼”又是一种社会关系,管理着社会的秩序,调整着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使之和谐稳定,具有效率。北京第29届奥运会复杂而庞大的组织管理工作,也同样因为依靠“礼数”显示出极高的水准。没有“礼”的安排和调整,社会就是无政府主义,小到家庭和班级都不可能安稳。
人和社会是需要礼仪、礼貌、礼节的。但是,个人的“礼”应该是习惯,从幼小养成。没有临时抱佛脚而可以表现礼仪的。四川省的教育界有许多实验都涉及“礼貌教育”,正说明大家的认识一致。礼仪有外交礼仪、商务礼仪、社会礼仪、学校礼仪、世俗礼仪等,所以,要知礼、行礼。学习是必然的先决条件。
这本书的作者拥有礼仪教育的实践和教学储备,又进行了应用性研究。我们深感其目标明确、内容精当、图文并茂、叙述生动。如果将行与知结合起来学习,是能够达到习礼的预期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多次谈到人的举止言行现代化的问题。这本书,就是学礼、习礼的书。相信它在这方面能够作出有益的贡献。
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