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艾略特说:“人类的希望取决于那些知识先驱者的思维,他们所思考的事情可能超过一般人几年、几代甚至几个世纪。”思考是人存在的表征,独立思考是人成材的前提。
遇到困难时,力争不如另辟蹊径
曾经就读于哈佛的爱默生说:“我们的生命是什么?不过是长着翅膀的事实或事件的无穷的飞翔。”
哈佛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为出色的学府之一,就在于有一大批卓越的大师,他们强调自由,崇尚个性,尊重每个人。在那里,每位学子都会受到这样的鼓励:一路不通时,不妨换个思路。
一位哈佛教授退休后过着很惬意的生活,他住的地方本来很安静,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三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踢所有的垃圾桶。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对他们的恶作剧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不管是好言相劝,还是威胁吓唬,都没有作用,等到人一离开,他们又开始踢。邻居们无计可施,也只好听之任之。
这位老人实在受不了他们制造的噪音,再这样下去将会危及他的健康。
为了改善目前的状况,他出去跟他们谈判:“你们几个一定玩得很开心,我年轻的时候也常常做这样的事情。你们能不能帮我一个忙?如果你们每天来踢这些垃圾桶,我每天给你们一元钱。”
这三个年轻人很快就同意了,于是,他们使劲地踢所有的垃圾桶。
过了几天,这位老人愁容满面地去找他们。“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他说,“从现在起,我只能给你们每个人五毛钱了。”
这三个年轻人有点不满意,但还是接受了,每天下午继续踢垃圾桶,可是,却没有以前那么卖力了。
几天后,老人又来找他们。“我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所以每天只能给你们两角五分了,成吗?”老人无奈地说。
“只有两角五分!”一个年轻人大叫道,“你以为我们会为了区区两角五分钱浪费时间,在这里踢垃圾桶?不行,我们不干了!”
从此以后,附近的居民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一条路走不通时,不妨换一个思路。思考往往能让事情变得简单。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著名作家梭罗告诉我们,智慧的一个特征就是不做莽撞蛮干的事。遇事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按照自己的常规思路,经历了千万次的努力还是没有取得成功。而有些时候取得成功却全不费工夫,这种突然而至的成功中往往包含着意想不到的思维的创造性转变。所以,当你觉得山穷水尽时,不妨打破常规,这样你才有可能找到成功的方向。
哈佛最为推崇的就是思考,跳出思维的牢笼思考。当一个办法行不通的时候不要钻进死胡同里,换一条路走,这样会使我们从常规的视野中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勇于并乐于思考,往往会获得高于他人的成就。
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与其据理力争,还不如另辟蹊径、另谋良策,这样既能避免正面冲突,让事情不致陷入无可挽回的境地,又能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原有的想法。这才是真正的上上之策。做事的方法很重要,在哈佛人看来,只要调动智慧,就一定可以将事情做得圆满。
哈佛寄语:
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缩短探索的过程,少走很多弯路。所谓“思维一转天地宽”,当思路受阻时,不妨丢弃经验,寻求没有先例的办法和措施去分析认识事物,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和方法。
哈佛风采:
1693年,北美第二所学府威廉·玛丽学院(今弗吉尼亚大学的第一所学院)诞生。1701年,耶鲁学院(今耶鲁大学的第一所学院)成立。这两所学院的出现,使哈佛学院有了伙伴和竞争的对手。18世纪下半期,北美洲陆续建起了9所学院,新建的学院虽然大体上仍沿袭英国古老学府的模式,毕竟时代不同了,受欧洲启蒙运动和产业革命的影响,数学和自然科学陆续挤进这些学院的教学领域。受英国古老大学传统影响较深的哈佛学院,面临着强有力的挑战。1727年,哈佛学院建立了数学和自然哲学的教授讲座,这是顺应时势的变革之举。此时,北美产业革命的势头兴起,新兴的工商业对应用科学的需求使哈佛面临着重大的抉择:要么墨守成规,这将失去它在北美高等学府中的领袖地位;要么推陈出新,以求继续执掌北美学府之牛耳。哈佛选择了后一条路。
一点思考,就可以撬动地球
思考是有力量的,它会对个人价值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创造性思维是大脑思维活动的高级层次,是智慧的升华,是大脑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形态。
有人总是说:“思考?那是科学家、发明家和伟人的专利,我们可没有机会。”甚至有人说:“现在太忙,我哪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思考并不是科学家、发明家和伟人的专利,普通人同样有思考的权利。毕竟,我们的一切活动,包括人际交往、对目标追求的手段和方式以及对更高层次生活的向往,等等,都是由思考决定的。
比尔·盖茨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为自己为社会创造了很多价值,这些价值都离不开他的思考。1973年夏天,比尔·盖茨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这个日后哈佛校史上最著名的辍学生在来到哈佛之前还为自己的成绩惴惴不安。许多年后他依然记得,当时参加完大学入学考试之后非常紧张,因为志愿所填报的哈佛等3所大学都很难进。
在哈佛大学,比尔·盖茨被新的要求和更激烈的竞争弄得不知所措。在这样的环境中,盖茨遭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打击:他发现周围的每个人都和他一样聪明,甚至有些人考试成绩比他还好。在他的一生中,第一次不能只在考试时露个面就获得一门课的满分。盖茨的竞争天性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出来,他把自己投入了异常刻苦的学习中。
虽然盖茨在大学入学考试中数学得了很高的800分,可他在大一时只得了B。
但是盖茨在计算机软件和商业方面的突破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善于思考,盖茨在中学时迷上了计算机,在上大学前,他和保罗·艾伦成为忠实的朋友并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几乎与此同时,艾伦和盖茨的名字被作为已经为好几家本地公司编写过调试程序的神童而流传开来,俩人被华盛顿州电力网的自动化和计算机化的TRW项目组雇用了。仅仅18岁,还在上学期间,盖茨一年就挣了3万美元。最后盖茨创立了微软,成为全球计算机技术的领跑者。
从成功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成就首先是“想”出来的,是在正确思考后,并采取有效的行动做出来的,盖茨就是这样做的。
想就是思考。思考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它真实地存在着。有什么样的思考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如果你的思考和自信、成功、乐观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有一个圆满的人生;如果你总是想到自卑、失败、忧愁,总是小心翼翼、蹑手蹑脚,那么你就无法得到成功之神的眷顾。
有人说,思考对于艺术家、音乐家和诗人是必需的,在实际生活中,它的位置并没有那样的重要。但事实告诉我们:不论工业界的巨头,还是商业的领袖,都是具有伟大的思考并持以坚定的信心、付出努力奋斗的人。
但是我们必须告诉那些想要有所成就的人:仅有思考还是不够的,有了思考,同时还须有实现思考的坚强毅力和决心。如果徒有思考,而不能拿出力量来实现愿望,也是不足取的。只有符合实际的思考——思考的同时辅之以艰苦的劳作、不断的努力,这样的思考才有巨大的价值。
哈佛寄语:
对世界最有贡献、最有价值的人,就是那些目光远大,且有先见之明的思考者。他们能运用智力和知识为人类造福,把那些目光短浅、深受思维习惯束缚和陷于迷信的人解救出来。有先见之明的思考者,还能把常人看来做不到的事情成功地完成。
哈佛风采:
哈佛大学是一所培育了无数成功人士的知名学府,这些成功人士的丰功伟绩。他们这些成绩是与他们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分不开的。
无论是在哈佛的教程上,还是实践课上,哈佛都给学生子灌输“善于思考”的意识,他们不鼓励学生们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多致力于怎么开发学子们的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