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生来即有贪欲,所有痛苦皆来自贪欲,有贪欲就必然产生世间种种苦难。当初佛陀正觉正法的目的就是为了铲除痛苦的根源,所以佛陀说法不离贪欲,对五蕴的讲解也不离贪欲。人们只有戒除内心的贪欲,才能寻得欢乐的心灵胜境。
浮华美不过现实,好景长不过生活
世界上的种种繁华虚荣,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因为刺激只有片刻,无法永恒,运用耳、鼻、舌、身、意所求来的感官快乐往往是暂时的,好比看一场电影或音乐会,曲终场散,终有结束。
宋代汾阳有位善昭禅师,得佛法奥义,修行真挚涅槃,他曾自我揶揄:“我不过是一个混日子的粥饭僧,传佛心宗,并非我的职责。”当时许多僧众官员前后八请,求他出来讲法开示,他都坚卧草庵,不肯出山。
那时得道僧者皆喜游历,四处看繁华事态,寻觅优雅风景,但善昭禅师却很少出行,世人批评他缺少禅者的潇洒与韵味。善昭却严肃地说:“自古以来,祖师大德行脚云游,是因为圣心未通,道业未成,所以驱驰山林,以求抉择,而不是为了游览山水,观风望景。”
在善昭看来,风景再繁华,不过是风景,有大德的禅师之所以游历,是因为感悟天地之道,而不是因为美景之美,才四处游玩。
出家人不慕繁华之心,如泥中青莲,清新入脾,令人敬佩。
世间一切繁华的真相是无常,有生必有灭,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离,有繁荣必然有颓废,一切皆如梦幻泡影,何必过于在意呢?放松心情,你会发现在这繁华喧嚣的无常世界,你享有了一片安静的心空,浮生就是一梦罢了。
崛多禅师游历到太原定襄县历村,看见神秀大师的弟子结草为庵,独自坐禅。
禅师问:“你在干什么呢?”
僧人回答:“探寻清净。”
禅师问:“你是什么人?清净又为何物呢?”
僧人起立礼拜,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请你指点。”
禅师问:“何不探寻自己的内心?何不让自己的内心清净?否则,让谁来给你清净呢?”
僧人听后,当即领悟了其中的禅理。
百年如同一场大梦,人更应该珍惜现在,减少忧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别总想着“未来一定发财”、“将来一定富贵”,谁能知道将来会如何呢?现在过得好,活出了真我,就已经很快乐,何必强迫自己非要把未来建设得何等辉煌呢?认真享受人生沿路的风景,这才是我们活着的证明。
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过哪种生活,只要他内心清净、安谧就可以过得幸福。内心清净,才能得到幸福,见到任何繁华,不去蝇营狗苟;遇到任何逆境,舍得放下,才可远离烦恼,享受人生。
在人间净土,清洗身心的浮躁,荡涤灵魂的尘埃,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红尘禅语:圣严法师认为,和乐无争、平安健康、富贵有钱、继往开来、善缘广结、人格满分是人间净土的几点特征,但这也只是根据芸芸众生的普遍心态而呈现的表面层次。真正的人间净土主要还是在人的内心,只要心中是净土一片,又怎么会被世俗的尘埃沾染呢?
断利养心不羡横财,勿贪功名不为权倾
释迦牟尼佛曾说:“贪图财利的人如同进入了火坑,承受着火烧火燎的苦痛。”只要去除贪财牟利之心,烈焰就能变成平静的池水,你就能远离痛苦,重新赢回生活的平和与欢乐。
佛经上说“不盗得大富”,自己想得大富,我们就要不偷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断利养心,不羡横财,不为不义之财所动,才能远离众多烦恼的纠缠,寻得人生的欢乐境界。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确实跑回来了,但人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有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人生中的许多沮丧都是因为你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其实,我们辛辛苦苦地奔波劳碌,最终的结局不都是只剩下埋葬我们身体的那点土地吗?伊索说得好:“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这可以说是对“得不偿失”最好的诠释。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在无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隶。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不得不为权力、为地位、为金钱而削尖了脑袋向里钻。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的地位比自己更高,很多人的生活比自己更富足,很多人的权力比自己大。所以,我们别无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着体力、精力与生命。
扪心自问,这样的生活能不累吗?被欲望沉沉地压着,能不精疲力竭吗?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目标真的非让我们实现不可?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斩除心里过多的欲望,将欲望减少再减少,才能让真实的欲求浮现。
红尘禅语:济颠禅师说:“舍弃名利便能脱俗,了却生死念便可入圣。功名不碍于志,圣人也。富贵不动于心,贤人也。”古语云:“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当年陶渊明荷锄自种,嵇叔康树下苦修,两位虽为贫寒之士,但他们能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此般生活,也不失为一种人生的极高境界!
远离诱惑,方能见到幸福曙光
诱惑,是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彩蝶,它美丽的翅膀迷住了人们的双眼,使人误入歧途;它又如冰山雪莲,让人愿置生死于不顾去追求。
钱财是诱惑,功名是诱惑,利禄是诱惑……红尘本就不净,而这种种诱惑让我们的心越发灰蒙,最终使我们在诱惑中迷失了来去的路。可是,虽然世人皆知诱惑苦,但苦于无法摆脱诱惑的利钩。下面这个小沙弥的故事或许能告诉世人面对诱惑时应该怎么办。
印度安陀国有一位年轻的小沙弥,他年纪虽轻,却有高尚的志愿与清净的内心。一次,他独自一人去化缘,在必经的街道上看见了那个每天都等他来化缘的姑娘正在门边等他。原来,这位姑娘早已对小沙弥心生爱慕。平日里,姑娘对小沙弥是恭敬有加,但这天,姑娘的父母不在家,加之她对小沙弥的感情已深,因此便壮起胆子邀请小沙弥进屋,然后用言语挑逗,用肢体诱惑他。心性纯洁的小沙弥知道少女的企图后,不为所动,但姑娘纠缠不休,还把小沙弥关在房中。小沙弥本想严厉地呵斥她,但又怕伤害了姑娘的自尊心,于是为了护教,为了守清净心,便拿起桌上的剃刀自刎而死。
姑娘看到这种结果后惊慌失措,懊悔又难过。她觉得很对不起小沙弥,于是就在父母回来后将实情告诉了父母。姑娘的父母听了她的陈述后都被小沙弥的德行所感动,怀着对小沙弥的万分敬佩,他们将自己的女儿告到了官府。
这件事情传到了国王那里,国王认为小沙弥的德行与修为不能被辜负,便对姑娘的父母说:“让你们的女儿化装流行于四城门。”姑娘认为是她的不良行为害死了清净的修行者,便答应了。于是,这位姑娘将自己打扮得异常好看游行于四城门的街道上,目的是让人知道,年轻小沙弥的德行十分崇高,以至于像这样美丽动人的姑娘都不能打动他。
生命的旅途中,总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诱惑等待着我们,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荆棘密布,险象环生,目标越是远大的人,面临的诱惑也越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