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决定着我们看待事物和应对事物的方式,其系统的运作方式也是有心理学依据的。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暗示定律:个体无意中接受来自人或者环境的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指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最后,暗示会植根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并且通过潜意识影响我们的行为。
既然信念系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那么弄清九种动物型性格的信念系统是如何运作,就显得很重要了。
我们不妨以面对考试不及格这样的事情为例,看看九种动物型性格的人分别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蚂蚁型性格者总是认为:“我怎么会错呢?我不可能会错的!”他们会把试卷翻来覆去地检查,甚至不放过每一个写错的标点;猎犬型性格者则会这样想:“考试没及格,妈妈一定会伤心失望吧!”雄鹰型性格者会激励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必须一鸣惊人!天鹅型性格者会想:“怎么又不及格呢?我的人生真是充满了悲剧!”猫头鹰型性格者冷静分析这次考试失败的原因;野兔型性格者忐忑不安,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老师和家长;蝴蝶型性格者在短暂的失落后会找个理由替自己辩解一下,5分钟后完全将之抛在脑后;狮子型性格者觉得自己的能力受到了质疑,下次一定要笑傲群雄!海豚型性格者则会忙着安慰其他人,完全忘记了自己也不及格这回事……
可见,信念不同,反应不同,性格不同。信念的力量的确能够塑造人的性格,信念是人生的“源头活水”。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凡是能善用这种力量的人,总是不断提升自己人生的高度,扩展人生的广度。
性格形成的关键——心理缓冲带
弗洛伊德、荣格、佛洛姆、拉康等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均持有一个相同的观点:童年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许多病态人格的形成和童年经历的不幸有着直接的关系。九型人格大师葛吉夫也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性格上的负面特征隐藏在一个精心构建的内在缓冲系统中。
心理缓冲带的存在是为了缓解人们自身的矛盾,这样人们就不会因为自己的观点、情感和言语的矛盾冲突而感到不安。现在,就让我们以天鹅型性格者为例,看看心理缓冲带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据说,在一切临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中,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它要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这种声调,如怨如诉,低沉、悲伤、凄黯地构成它自己的丧歌。
1816年4月25日,著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被迫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这是一次永久的放逐,以后他再也没能踏上这片国土,诗人也用独特的方式为自己的生命唱响了挽歌。拜伦属于典型的天鹅型性格,他开始将自己从现实生活中抽离,更多地投入到想象的世界中去,正是由于他这种追求浪漫和自由、不满现实的性格使他做出这样的抉择。
人们往往关注拜伦在英国所遭受的迫害和攻击,却很少看到发生在这位伟大诗人身上的童年阴影,以及这些阴影如何塑造了诗人的性格。
拜伦的父亲是个浪子,正当他负债累累时,遇到了一位刚刚继承了一笔财产的少女。于是,拜伦的父亲选择了结婚来解决他的经济困境。结婚之后,他的浪子习性并没有改掉,反而变本加厉。拜伦的母亲并没有享受到婚姻的幸福,而是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拜伦的父亲并不把她放在眼里,大肆挥霍家里的金钱。拜伦的母亲备受煎熬,小拜伦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
心理学认为,童年时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快速时期,这时的孩子会特别关注外部世界和他人行为,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这一时期,父母的爱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对于幼小的拜伦来说,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不但没有得到母亲温暖的爱,而且成了父亲的替罪羊。母亲将她对丈夫所有的不满、失望和怨恨全部发泄到拜伦身上。
如此的生活境遇让小拜伦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他无法相信周围的人,很难与别人建立亲密持久的关系。天鹅型性格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他觉得有些东西在生活中遗失了。是的,他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照料,因此,他带有忧郁感,容易被生活中真实和激烈的事物所吸引,比如生死、性爱、灾难、遗弃,等等。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最终导致拜伦形成了多疑而敏感的性格特征,也造就了诗人悲情的一生。
那么,九种性格各自有什么样的心理防御机制呢?
蚂蚁型性格者用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采取的是反向作用;猎犬型性格者完全以他人为中心,因为他们的防御机制是压抑作用;雄鹰型性格者在认同的作用下,用社会普遍认可的“成功”标准要求自己;天鹅型性格者专注内心世界,他们采取的防御机制是内投作用;猫头鹰型性格者采取分隔作用,将自己与这个世界隔离起来,冷眼旁观;野兔型性格者时刻觉得不安全,那是投射作用运行的结果;蝴蝶型性格者总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借口,他们采用了合理化作用机制;狮子型性格者采取否定作用,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海豚型性格者则采取麻醉作用,只要大家都好,他们就觉得安全了。
心理缓冲带能够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免受伤害,但也同时妨碍了我们体内潜能的发挥。如果人们希望能够成为葛吉夫所说的“真正的人”,就一定要发现自己性格结构中的盲点、防御机制和矛盾,这样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让我们的“动物图腾”帮助我们获得真正的力量,将自己独特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改变性格的资本:年龄和潜力
面对不如意的人生境遇,天鹅型性格者很难做到像蝴蝶型性格者那般轻松和洒脱,而让蝴蝶型性格者变得像猫头鹰性格者那般冷静客观也并非易事……
虽然改变性格比较困难,但并不是没有可能。社会心理学家米歇尔认为:“人的行为虽然受外界条件的制约,但也受自己确定的目标、计划的调节支配。”只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性格就有可能发生改变,但是性格改变并不是轻易完成的,而是有条件的。
性格的改变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性格越容易改变;年龄越大,性格越难以改变。这非常好理解,一头小狮子的可塑性一定要好于成年狮子;同样的,驯化一头小猎犬的难度肯定会小于驯化成年猎犬。根据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人们性格改变的年龄上限值在42~47岁之间。当然,这只是一般规律,并不是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