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一生为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自古以来,谨慎就是人们不断推崇的品格之一。即使在当今社会,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将谨慎奉为圭臬。天生的谨慎论者,拥有野兔的性格,像野兔一样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直觉。他们是遵守团队规定的模范,且忠诚度极高,但又不可避免地会被怀疑的心绪所困扰,很容易陷入思考之中。
敏感多疑,永远审慎行事的“野兔”
野兔是一种充满灵性的小动物,喜欢生活在旷野中的它们不仅机灵,而且还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哪怕是一点小动静也会快速也躲起来。在这一点上,野兔型性格者与它们十分类似。
野兔型性格者总是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表现出异常的敏感,时刻准备着对付突发事件。由于他们是天生的谨慎论者,所以,即使周围的环境看起来没有什么异样,他们也会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同时,他们还有着较强的危机意识。每当危机降临之前,他们就早已捕捉到了危机可能爆发的蛛丝马迹。然后根据这些蛛丝马迹作出严密的部署,以求得自身的保全。如果他们归属于一个团队,这种保全还会惠及到整个团队的成员。也正是这种危机意识帮助孟尝君安然地渡过了几次危机。
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的贤名远播,各方人士纷纷来投靠。有一天,一个叫冯谖的人来投靠他。这个冯谖很奇怪,三天两头地提要求,弄得孟尝君府上的人都很讨厌他。不过,孟尝君却是每次都满足他。冯谖感动之余,就结束了对孟尝君的试探,开始一心一意地为孟尝君效力。这个冯谖为孟尝君制定了“狡兔三窟”之计并使得孟尝君几次都化险为夷。
在当时,孟尝君的名声比国君齐湣王还要响亮。再加上他们父子两代都担任齐国的宰相,势力树大根深,这让身为国君的齐湣王又惊又怕,总想抓孟尝君的错误罢免他的相位。聪明的冯谖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他替孟尝君去薛地收债时就把债券都烧了,为孟尝君收买了人心。
不久之后,齐湣王就找了个借口罢免了孟尝君的相位。当孟尝君回到薛地的时候,当地的百姓都对孟尝君充满了感激之情,十分欢迎他。这时,冯谖又去游说魏惠王,大赞孟尝君的才能。于是,魏惠王马上派使者以丞相之位邀请孟尝君去魏国。往返了三次都被孟尝君拒绝了。齐湣王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他马上就派大臣去请孟尝君回国。此时,冯谖又为孟尝君献了一计:在薛地建立宗庙四时祭祀。于是,齐国的百姓纷纷赞颂孟尝君懂礼仪,重信义。回到临淄的孟尝君又一次登上了相位。
孟尝君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再次登上相位都是冯谖“狡兔三窟”的功劳。冯谖是一位典型的野兔型性格者,他不仅对主人忠诚,而且还利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帮助主人解除了后顾之忧。冯谖懂得独木不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他要为孟尝君谋取立于不败之地的后路,而且这后路还不能只有一条。于是,他接连导演了薛地焚券、魏国游说、设立宗庙三件事情。这样一来,孟尝君就既赢得了人心,又展示出了自己非凡的实力。而冯谖为孟尝君解除后顾之忧的目的就顺利达到了。
其实,这世上何止一个冯谖,还有很多和冯谖一样的人。他们的个性虽然与敏感多疑的野兔相似,但是他们却从中悟出了不同的心得。冯谖的计策就是很好的证明。本来是野兔逃避天敌的策略,结果却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这就是野兔型性格者最大的成功。他们善于观察,能够学以致用,并对自己所在的团队无条件地忠诚。
除此之外,他们还对常人期待不已的成功看得很淡。在他们心中权威从来都是个不安全的字眼。所以,他们下定决心,只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付出全部的努力,而不去刻意计较最后的结果。这样,他们就总能跳出登顶之后迅速跌下的怪圈,每次都能轻松上阵。
就像著名文学家苏轼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非常优秀的野兔型性格者也有着致命的弱点。他们所钦佩的“狡兔三窟”也为他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他们在谨慎的同时,还会变得敏感多疑,总是习惯于进行负面的想象。而且,为了达到心理上的圆满,他们总是刻意地对每一个细节进行精益求精地打磨,只要发现一点不够完美的地方就会马上返工,这使得他们负责的事情总是不能如期完成,而这种拖延又会引发他们的不自信。
人生并非处处都是美好的,总会有许许多多的烦恼和牵绊。而野兔型性格者只需要在这些是是非非面前保持着一颗平常心,细细观察,仔细求证,就会看到阳光灿烂的晴天。
真正的安全感是自己创造的
“是什么让你总是畏首畏尾不肯近前?”“是什么总是让你跟爱情离得很远?”“是什么让你从来不在亲人生日的时候祝他寿比南山?”当我们向野兔型性格者提出这一连串问题的时候,会发现他们总是闭口不言。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自己的心门关得比之前更紧。是什么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呢?这一切都源于他们没有安全感。
每当决定在一个地方安顿下来之后,野兔都会巡视周围的若干个地点,以确保没有天敌的出现。做好这项工作之后,它们还会建造若干个窝作为自己生活的房间。这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大肚汉,需要储藏更多的粮食,而是为了更方便逃跑。野兔型性格者正是沿袭了野兔的这个特点。他们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在作祟,这种恐惧使得他们比人群中的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安全感,并且必须要得到它,自己心中才会感到安然。
也许,你会认为这也太夸张了吧?其实不然。野兔型性格者确实迫切地需要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保障,他们不敢相信任何人。这一点和他们童年的经历有着直接的关联。大多数野兔型性格者都有着称不上幸福的童年。他们的父母总是忙于自己的事情,而疏于照顾幼小的他们。本该接受父母悉心照顾的他们只能一个人默默地望着天花板,即使碰到什么害怕为难的事也只能自己承担。他们特别期望父母的关注,哪怕只是一句关心的话。可是,这么简单的要求也成了一种奢望。幼小的他们就好像临近暮年的老人一样独自守着不合年龄的孤单,不再期望父母去兑现他们许下的遥遥无期的诺言。
正是这样的童年经历使得他们特别害怕孤单,害怕被别人抛弃,也使得他们总是执著地追求安全感。在没有确定自己得到安全感之前,他们就会像受惊的野兔随时盯着周围的动静,一刻也不肯放松。但是,在他们戒备森严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渴望与人接触,希望得到别人保护的心。魏文帝曹丕就是这样一个人。
曹丕是东汉末年的乱世枭雄曹操的次子。他生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这一年爆发了东汉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他的父亲曹操正是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崭露头角。年轻气盛的曹操此时功名心正胜,很少在家,所以,根本没有时间照顾曹丕。而曹丕的母亲卞氏在他出生时还只是个地位不高的妾。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她在曹丕出生之后的几年里陆续生下了曹丕的几个弟妹。子女众多的母亲也没有时间照顾他,这就使曹丕从小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强者。只有如此,才不会被别人抛弃。
长大之后的曹丕确实能力很强,文能够与当时的建安七子齐名,武能够领兵出征极少尝到败绩。即使这样他还是非常缺乏安全感。在与弟弟曹植竞争继承人位置的过程中,他每时每刻都在极度恐惧中过日子,总是和府中的一些谋士盘算着如何揣摩父亲的心思。当他继承父亲的王位之后,他总是害怕自己会坐不稳王位,就把弟弟曹植招来百般刁难,以至于当她的母亲听到曹植所写的《七步诗》之时,便误会他要杀死亲生的弟弟。曹丕的一生都活在索取安全感的过程中,直到他四十岁死去时才得到了彻底地解脱。
曹丕的一生就是寻找安全感的一生。作为野兔型性格者的典型代表,曹丕生性敏感多疑,总是害怕被他人抛弃。为此,他总是不断地策划计谋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比如,不停地与谋士一起揣摩曹操的心思,用逼迫兄弟的方式来稳固自己的王位。只有这样,他才能心中稍安。
曹丕的一生就是野兔型性格者心理特征发展到极端的真实写照。要想让他们结束像野兔一样“狡兔三窟”的生活方式,就要在与他们交往时给他们营造一个稳定的心理缓冲地带。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心神安定,才会不再为安全感的问题纠结;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不再担心自己被别人抛弃,才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生命中有许多不可承受之重。只有丢弃了心中的大石,才能轻松上路。有着野兔型性格的人们,不要再执著于儿时的痛苦记忆,只要你们能够放开视野,勇于行动,你们就会获得成功,就能得到安全感。要知道,安全感从来都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创造的。
推倒心里那堵好猜疑的墙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这句俗语对野兔型性格者来说却并不适用。他们总是难以相信别人,喜欢怀疑一切。原本怀疑并不是什么坏事,可事事怀疑就会让他们的合作者心怀忐忑,即使开局再好,也会被重重的疑心毁掉,甚至在危急时刻酿成悲剧。三国时代的猛将吕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吕布,字奉先。他的武艺精湛,弓马纯熟,可以称得上是三国时期的一位猛将。他的父亲早年去世,于是,他就拜父亲的好友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在丁原帐下效力。在董卓担任相国的时候,吕布被董卓用重金收买,就杀掉丁原归顺了董卓。之后,曹操打败董卓,吕布又被曹操以同样的方式收买,投靠曹操。但是,吕布后来成了曹操一统大业上的绊脚石。
于是,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亲自率军征讨吕布。吕布被曹军围困在据守的下邳城。虽然,吕布凭借自己的勇力多次突围,但是都没有成功,只能退守城内。这时,吕布手下最为倚重的谋士陈宫献计说:“曹操远道而来,肯定不能进行持久战。我们可以兵分两路。将军您率领步、骑兵屯驻城外,我率领其余军力防守城内。如果曹操攻打您,我就出城接应,袭击他的背后;如果曹操来攻城,您就带领城外的军队前来救援。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里应外合的方式来守住城池。只要我们按照这个计策办,不超过一个月,曹军的粮食就会用尽。那时,我们再趁机反扑,一定可以打败曹军。”
吕布对于这个计策十分欣赏,于是就命陈宫和另一名大将高顺守城,而自己准备率骑兵出城,截击曹操。
可是这时吕布的妻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让陈宫和高顺守城会让下邳城变得岌岌可危。她说:“陈宫、高顺一向不和,您要是出城屯兵,他们两人如果意见不合就可能引发内斗,如果那样的话,您的立足之地不就没有了吗?”
夫人的一席话说得吕布心惊胆战。吕夫人接着又提醒道:“当年曹操对陈宫,就像父母对怀抱中的幼子一样,到头来陈宫还是舍弃曹操,前来投靠我们。请您想一想,您对待陈宫的好会超过当年的曹操吗?可您却把整座下邳城交给他来守卫。如果出了什么变故的话,我还能再见到您吗?”
吕夫人的两段话,吓得吕布取消了出城计划。起死回生的机会就这样被错过了,困守孤城的吕布最终被曹操生擒。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经为吕布写下了这样的评价:“虽骁勇,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因为吕布内心的顾虑重重,不信任自己的部下,放弃了陈宫提出的奇袭妙计,最后只能坐以待毙。可见,疑心重必将贻误大事,再多的努力,在关键的时刻,只要一个“疑”字便会前功尽弃。
其实,这一切都是一个心态的问题。野兔在陌生的旷野中奔跑的时候总是时刻调动着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并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视。稍有风吹草动,马上就一溜烟儿离开。在这一点上,野兔型性格者的心态与野兔非常类似。他们心中时常怀着戒备的心理,生怕因为自己一时不慎而导致无法收拾的后果。实际上,有时候过分的戒备和谨慎小心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因为他们已经不能判定到底怎样做才是安全无害的。
林肯曾经在他的演说中说过这样的话:“一座四分五裂的房子是不能长久存在的。”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野兔型性格者。当他们用戒备的心态在心中筑起无形的心墙时,他们就把自己所在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分裂的世界。而这种分裂还会随着他们戒备心态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此刻,推倒这座看不见的心墙就成了一种必然。
所以,野兔型性格者不要总执著于自己的戒备心态。它只会让你们的视野越变越窄,丧失对于这个世界的信心。勇敢地推倒无形的心墙吧,只有走出阴霾才会看到调皮的小兔子们也爱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