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猎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他的身边总少不了一条毛茸茸的大猎犬,尽管猎犬们对待猎物毫不留情,但对主人异常忠诚,主人的笑脸是它们眼中最美的风景。而猎犬型性格者与它们极为类似。他们总是无偿地为自己关心的人付出,却从无怨言,“我快乐是因为你快乐”是他们心中的座右铭。
乐于付出,“猎犬”的助人本色
从心理学角度讲,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受人欢迎,然而有人绞尽脑汁想讨好别人却落得个让人嘲笑的下场。但是有些人就像天生的人际关系专家,轻易就能让别人喜欢他们。这就是猎犬型性格者。他们就像是被人类驯化的猎犬一样,一旦选定了“主人”,便忠贞不渝地追随,这让他们得到更多人的信任与支持。
是的,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随时关注他人的需求,并尽力满足他人的需求。我们常常会从猎犬型性格者口中听到这样一些话:“你坐着,让我来!”“不要紧,没问题。”“你觉得呢?”这样的语言非常温和,总是让人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即便被对方惹怒,他们也不会轻易表达。如果你问他:“你生气了?”他往往会说:“没有,怎么会呢?”
在九种性格中,最喜欢帮助别人的就是猎犬型性格者,他们是典型的助人为乐者。他们习惯主动采取行动帮助、关爱他人,以满足他人的需求,富于爱心和奉献精神。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爱,无时无刻不想把自己的爱无条件地奉献给别人,尤其能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给予强烈的同情和支持。
1910年,特蕾莎出生在南斯拉夫。37岁时正式成为修女,1948年远赴印度加尔各答,两年后正式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竭力帮助贫困中的穷苦者。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被称为“贫民窟的圣人”。
她深入到那些不避风雨的贫民窟,置身于贫困者中间;她在那里开办了学校,让那里的孩子受教育;她走到患病者的家中去医治他们;她握住在街头快要死去的人的手,给他们带去临终前最后的一丝温暖,让他们带着微笑离开这个世界;她亲吻那些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她还给在战争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细心地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亲切地抚摸麻风病人的残肢……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特蕾莎修女成为获奖者。她没有任何功名,也没有任何爵位,更没有任何官位。但是,当特蕾莎修女逝世的时候,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出殡的那一天,她的身上盖的是印度的国旗,就在她的遗体被抬起来时,在场的印度人全部下跪,包括印度总理。
特蕾莎修女的一生是无怨无悔、全心全意奉献的一生。当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她总是尽力地帮助他人,全心全意地满足别人的需求,她的高尚情怀是猎犬型性格者助人行为发挥到极致才能达到的境界。特蕾莎修女不但赢得了印度人民的尊重,更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
在生活中,猎犬型性格者的一个重要生活准则就是能够明白以及满足他人的需要。跟其他性格类型的人相比,猎犬型性格者的情绪智商更高。他们喜欢帮助他人、很有同情心,感受能力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关注对方的需求,时常根据别人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在他人眼里,他们热情、细心,在团队中人缘很好。如果你与一位猎犬型性格者共事,你往往能够享受额外的“照顾”。
不要再恐惧爱的缺失
我们知道,当猎犬出色地完成一项任务时,它就会跑到主人身边,摇动尾巴,想要获得奖赏。这时,主人往往拍拍它的头,或者给它一块骨头,这对它来说也就足够。猎犬型性格者在生活中也常常会向周围的人索取回报。
猎犬型性格的人经常会问孩子:“爸爸/妈妈好不好?”也常常追问爱人:“你爱我吗?”在工作中,他们也需要得到上司和同事的认可。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因为猎犬型性格者害怕自己不被爱,不被需要,他们常常感到没有安全感,才会不断地向他人索取赞美或认同。
在猎犬型性格者的眼里,他人的需求比自己的需求更重要,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他们能够牺牲自己的一切。其实,这种极端的利他主义背后潜藏着自己小小的私心,猎犬型性格者往往是想通过帮助他人的方式来掌控他人,以换取他人的认同。
乐乐和晓梅是好朋友,她们总是无话不说。晓梅是个特别体贴和热心的朋友,总是帮助乐乐。于是,乐乐很自然地将晓梅当做自己的知己,做事也从来不客气。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乐乐却发现晓梅在逐渐疏远自己,她自己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于是,乐乐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母亲。母亲毕竟是过来人,她告诉乐乐,是因为乐乐把晓梅“太当做朋友”了,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无所顾忌,每次晓梅帮完乐乐之后,乐乐从来不说一句感谢的话。她觉得,这么熟悉的朋友还说感谢的客套话太见外了。殊不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晓梅渐渐疏远了她。
猎犬型性格者的付出看似无私,其实他们在本质上渴望得到对方的回报。当晓梅在数次帮助乐乐却没有得到乐乐的回报时,晓梅就怀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所以慢慢疏远了乐乐。事实上,当猎犬每次完成主人的任务之后,它们都希望能够得到奖赏。猎犬型性格者也是如此,如果他们的付出没有回报,他们就会迁怒对方,甚至认为对方是忘恩负义之人。另一方面,一旦猎犬型性格者的帮助被拒绝,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不被认同,从而认为自己没有存在价值而痛苦万分。
这就是矛盾的猎犬型性格者。他们喜欢与人相处,想要知道自己是否受欢迎,也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好感,如果得不到他们就会是另外一副样子。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猎犬型性格者从小到大一直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他们总能够说出让父母开心的话,也总能做出让父母高兴的事情。他们总是按照他人的意愿做事,尽管他们可能自己感觉不到,因为他们做事的初衷就是为了“讨好”别人,因而也只好牺牲自己的意愿去满足别人。
童年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获得他人的认可。因此,他们把人际关系看做维持生存的重要条件。“满足他人就能够带来爱和安全感”是他们的人生信条。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他们建立了一套灵敏的“雷达系统”,能够迅速探测到他人的情绪和喜好。
同时,他们的心理运作方式将自己内心的真正渴望压抑起来。压抑是各种心理防御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猎犬型性格者表现得最突出的心理防御机制。在面对痛苦时,人们会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其实猎犬型性格者也希望能够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但为了能够维持那种爱和安全的感觉,他们告诉自己:“我不要再想它了。”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已经把自己的需要忘记了,而事实上它仍然存在于其潜意识中,在某些时候影响他们的行为。
对于猎犬型性格者来说,他们应该打破童年阴影的束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内心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满足自己的需求。一个人只有充分尊重自己、满足自己的时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这时,你也会惊讶地发现,当你学会跟自己相处的时候,无尽的自由和快乐会围绕着你。的确,爱永远都不会缺失,它源自你的内心;安全感永远不会丢失,它在你的心里……
挣脱绳索,做自己的主人
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话:“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换到猎犬型性格者这里,就变成“依赖还是独立?这是个问题”。是的,猎犬与主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但在这个关系中,猎犬对主人的依赖更为严重。没有了主人的照顾,猎犬甚至不能获得食物来源。
猎犬型性格者也是如此。他们的性格中虽然有隐忍、宽厚的一面,但依赖性太强也是他们的致命弱点。他们太习惯按照别人的意愿做事,不够独立,总想站在一个强者的背后。就拿帮助别人来说,他们更愿意帮助一些成功人士或者至少在他们看来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的人。他们似乎就想要找到一个值得依赖的“巨人”,而很少想着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但是,持有这种心态的人或动物在大自然中是难以存活下去的。
人生要靠自己。即使是小狮子,也不能永远依靠父母的庇护,它们要学会自己去觅食,学会自己捕捉猎物,学会依靠自己生存。
为了训练小狮子的自强自立,母狮子会故意将它推到深谷,使其在困境中挣扎求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小狮子挣扎着一步一步从深谷之中走出来。它体会到了“不依靠别人,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前进”,在独立后逐渐成熟起来。
猎犬型性格者应该懂得,真实人生的风风雨雨只有靠自己去体会、去感受。任何人都不能为你提供永远的庇荫,你应该掌握前进的方向,把握住目标,让目标似灯塔般在高远处闪光;你应该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懂得自己解决问题。你不要相信有什么救世主,更不该信奉什么神仙或皇帝,你的品格、你的作为,你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己行为的产物,并不能靠其他东西来改变。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从小就注意培养小肯尼迪的独立性格,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获得积极、独立、富于冒险精神的性格,就像一头雄狮一般,具有统领百兽的王者风范。
有一次,他赶着马车带着小肯尼迪出去游玩。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很快,小肯尼迪猛然被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小肯尼迪以为父亲会下来把他扶起来,但父亲坐在车上悠闲地掏出烟吸起来。
小肯尼迪叫道:“爸爸,快来扶我。”
“你摔疼了吗?”
“是的,我感觉站不起来了。”小肯尼迪带着哭腔说。
“那也要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
小肯尼迪挣扎着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近马车,艰难地爬了上来。
父亲摇动着鞭子问:“你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
小肯尼迪摇了摇头。
父亲接着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没人会去扶你的。”
从那时起,父亲更加注重对小肯尼迪的培养,如经常带着他参加一些大的社交活动,教他如何向客人打招呼、道别,如何与不同身份的客人交谈,如何展示自己的精神风貌、气质和风度,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等。
有人问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你每天要做的事情那么多,怎么有耐心教孩子做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谁料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一语惊人:“这些怎么能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呢?我是在训练他做总统。”
狮子与猎犬最大的区别就是,狮子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而猎犬需要依赖主人才能生存下去。要知道,对他人的依赖是对自我生命的一种束缚,是一种寄生状态。英国历史学家弗劳德说:“一棵树如果要结出果实,必须先在土壤里扎下根。同样,一个人首先需要学会依靠自己、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舍,不等待命运的馈赠。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他才可能做出成就。”
猎犬型性格者应该明白,将希望寄托于他人,便会形成惰性,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将希望寄托于某种强大的外力上,意志力就会被无情地吞噬掉。一个人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必须解开死死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绳索,必须摆脱对别人的依赖才能独自面对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从现在开始,做自己的主人吧。
爱情是给予,也是索取
我们知道,猎犬型性格者总是习惯于做一个心甘情愿的付出者。在猎犬型性格者的爱情世界里,这种倾向更加明显。他们的爱情宣言是:“爱你等于爱自己!”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为对方做点什么,甚至伴侣还没有开口,他们已经把对方所需要的一切准备得妥妥当当。
这就是猎犬型性格者的恋爱风格。只要两人之间的化学反应存在,他们就能体会到一种非常奇妙的亲密感。而对方则会感觉自己总是被包裹在他们用“爱”编织的情网里,虽然很安逸,但有时候会感觉受到牵绊与束缚,让人没有激情,想要逃开。
下文中的王英就是典型的猎犬型性格者。
王英和徐明是一对新婚的小夫妻。恋爱时,两人甜蜜无比。结婚之后,原本甜蜜的两人却有了隔阂。王英感到很委屈:自己任劳任怨,为家庭付出那么多,为什么丈夫还是不满意?徐明也感到很委屈:难道妻子把自己当成了三岁的小孩子了吗?什么也不让自己做,什么事也不让自己参与,太无聊了。于是,徐明回家越来越晚,因为他认为自己的那个家太没有意思了。徐明的举动让王英十分伤心。没过多久,心事重重的王英就病倒了。
徐明为什么不爱回家呢?是王英对他不好吗?不是。相反的,是王英对他太“好”了,王英的过度关怀让身在其中的他透不过气来。徐明感到生活太舒适了,失去了与王英共同面对生活的乐趣。
这不仅是王英个人的悲剧,也是猎犬型性格者的悲剧。他们在恋爱和婚姻中总是习惯付出,从不直接索取。虽然他们的关注能够帮助伴侣发展,但他们也容易成为伴侣的“监控人”,会因为对伴侣给予过度的关怀而引起伴侣的反感,从而激发彼此间的矛盾。
一般来说,猎犬型性格者在恋爱或婚姻中表现出以下一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