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6200000007

第7章 孝的经典(7)

朱元璋登基以前,自称“孝子皇帝臣元璋”,他称帝以后于洪武三年九月诣太庙时,则自称“孝子皇帝”。他命令在乾清宫左边建奉先殿,供奉四代神位衣冠,每天焚香,初一、十五及节日、生日、忌日等都要前往祭祀。他命儒臣辑《孝慈录》颁行天下。

明朝的法律规定:“若祖父母、父母为人所杀,而子孙擅杀行凶者,杖六十。”对“即时杀死人者,勿论”而对于不属于“即”杀死仇人的情况,如子孙不告官杀死在逃的仇人,杖六十;凶犯遇赦或减等发配后,子孙擅杀的,杖一百,流三千里;对于凶犯遇赦后回籍,子孙复仇杀害的,“入缓决永远监禁”。

基于“为治之要,教化为先”的治国理念,朱元璋将孔孟的仁义道德作为教化的核心。因而,作为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一切伦理道德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的孝文化,自然也就成了其教化的重点。

朱元璋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驾崩,安葬于孝陵,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永乐元年六月,谥“神圣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朱元璋虽然没有像唐明皇和清顺治帝那样亲注《孝经》,但他凭借自己的孝心、孝行、孝道观成为封建帝王中重孝道的杰出代表而名垂青史。

朱元璋推崇孝道,颁布《慈孝录》重拾举孝廉制度,以致“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甚至其遗诏也依然念念不忘阐发孝道。在朱元璋的首倡下,对孝道的褒扬一直伴随至明朝统治的终结。

朱元璋还提出臣民行孝的行为规范: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无作非为。这一行孝“圣谕六言”被颁令全国实施。

在南京有一座明孝陵,据说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葬于此,故叫“孝陵”。但是也有专家根据朱元璋的推崇“以孝治天下”,认为孝陵的孝来源于此。总而言之,孝陵都是对明朝崇尚孝道的一个缩影。

孝陵:指的是帝王的陵墓群,现在还保存完好的有明孝陵和清孝陵,孝陵中一般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布制,北京郊区的明代十三陵是今天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孝之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曾国藩是清朝很有影响力的文官,他从小好学,希望将来有所成就,以光耀家族。后来他科举应试中选,成了翰林,并且当了大官。他年轻时就严格要求自我,每天坚持写修身日记,从二十九岁时起,直至病逝的前一天止,三十三年从未间断。

曾国藩一生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参与并指导平定太平天国起义。他和太平天国作战的时候,多次面临险境,但是他不管遭到多大的失败,都会再整旗鼓,重新振作。结果曾国藩领导的湘军越打越顽强,太平天国内部却奢侈腐化起来,最终被曾国藩消灭了。

咸丰八年,曾国藩的湘军逐渐扭转劣势,正在气势如虹的时候,却不幸于三河之役惨遭覆没,曾国华(曾国藩之弟)、李续宾等将帅皆阵亡。曾国华的死,使曾国藩受到严重的打击,他对家族的未来更为担忧,遂决心与兄弟们同心协力,共同挽回家运。于是,他在信中告诫弟弟们三点:“第一贵兄弟和睦,第二贵体孝道,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曾国藩认为,要振兴家业,必须孝顺长辈,用孝顺祖父母的爱心来爱叔父;用孝顺父母的爱心,来爱温弟(死去的曾国华)的妻妾儿女以及兰、惠二家。

其实,“孝”一直是曾国藩书信中强调的主题,更重要的是,曾国藩一生都在身体力行这个“孝”字。下面截取曾国藩生活的几个片段,相信会令大家深受感动。

道光年间,曾国藩还只是个翰林院编修的穷京官,天天为生计犯愁,但他仍托人千里迢迢将昂贵的阿胶补品带回湖南老家孝敬父母。

有一次,他得知母亲患了牙疾,但家乡的来信中并没提及此事,于是特意强调下次来信一定详细告知病情。后来母亲过世时,哀痛至极的曾国藩立即脱下官服,披麻戴孝。他由于归乡心切,不带行李,只带一名仆人,一赶到家便跪在母亲灵前痛哭。正当曾国藩为母亲寻觅安葬之地的时候,咸丰帝令其出山为朝廷效力,接到谕旨后,曾国藩想到母亲的灵柩尚未安葬,立即写折辞谢皇帝的命令,请求在籍为母守制尽孝三年。后在至交郭嵩焘的劝说下,曾国藩才应命出山,临行还特意叮嘱曾国荃、曾国华先在家为母守孝。后来,曾国藩一直为未尽孝心而深感遗憾。

令人敬佩的是,曾国藩不仅对生身父母尽孝,对乳母也十分孝敬。在其乳母逝世后,他写了一副“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的挽联,以寄托对乳母的怀念和哀思。这副对联运用韩信“一饭千金”的典故作铺垫,既恰如其分,又感人肺腑。

“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是占第一位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就是人要像孝敬自己的父母、爱护自己的幼子一样去孝敬别人的父母、爱护别人的幼子。

一次曾国藩收到父母的来信,在信中,父母除了询问他的近况外,还表示出对他弟弟的关切。曾国藩看后,马上把弟弟叫来并对他说:“父母一直很为你担心,你为什么不及时写信回去,告知父母你的情况?”

弟弟说:“我最近手头有点紧,想着等有了些许银两,与信一并寄回,也好给父母一个交代。”

曾国藩说:“父母是出于对你的担心,才对你十分关切。他们需要的不是你的银两,而是你向他们报平安的这份心啊。你想想,每个孩子不都是父母心头的一块肉?如果孩子与父母失去了联系,父母的心里就会焦灼不安,比自己生病还要难受。做儿女的,如果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那就是不孝。”

弟弟听了曾国藩的话,顿时感到羞愧万分,马上回去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告诉父母一切安好,劝二老一定要保重身体。从此之后,曾国藩的弟弟也像哥哥一样,时时向父母汇报自己的近况,以免父母担忧。

一饭千金:汉朝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很困苦,时常在城下钓鱼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但生活仍很不稳定,经常饿肚子。在他平时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那里做清洗工作,其中有一个老婆婆心地善良,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地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对这位老婆婆充满感激,许下承诺说,将来必定重重地报答她。后来韩信在高祖建国时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那位老婆婆的恩惠,便命仆人送酒菜给她吃,还送给她黄金一千两作为答谢。

孝子季羡林与《赋得永久的悔》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季羡林是一代文学家的同时也是一名孝子,他对母亲的情感也写到了他的作品中。下面是他写的《赋得永久的悔》中的节选。

题目是韩小蕙小姐出的,所以名之曰“赋得”。但文章是我心甘情愿作的,所以不是八股。我为什么心甘情愿作这样一篇文章呢?一言以蔽之,题目出得好,不但实获我心,而且先获我心:我早就想写这样一篇东西了。

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在过去的七八十年中,从乡下到城里;从国内到国外;从小学、中学、大学到洋研究院;从“志于学”到超过“从心所欲不逾矩”,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既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既经过“山重水复疑无路”,又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喜悦与忧伤并驾,失望与希望齐飞,我的经历可谓多矣。要讲后悔之事,那是俯拾皆是。要选其中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因为它片刻也没有离开过我的心。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我们家是贫中之贫,真可以说是贫无立锥之地。我祖父母早亡,留下了我父亲等三个兄弟,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最小的一叔送了人。我父亲和九叔饿得没有办法,只好到别人家的枣林地里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这当然不是长久之计。最后兄弟俩被逼背井离乡,盲流到济南去谋生。此时他俩也不过十几二十岁。在举目无亲的大城市里,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在济南落住了脚。于是我父亲就回到了故乡,说是农民,但又无田可耕。又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从济南有时寄点儿钱回家,父亲赖以生活。

不知怎么一来,竟然寻上了媳妇,她就是我的母亲。母亲的娘家姓赵,门当户对,她家穷得同我们家差不多,否则也决不会结亲。她家里饭都吃不上,哪里有钱、有闲上学。所以我母亲一个字也不识,活了一辈子,连个名字都没有。她家是在另一个庄上,离我们庄五里路,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就有这样一位母亲。

后来我听说,我们家确实也“阔”过一阵。大概在清末民初,九叔在东三省用口袋里剩下的最后五角钱,买了十分之一的湖北水灾奖券,中了奖。兄弟俩商量,要“富贵而归故乡”,回家扬一下眉,吐一下气。于是把钱运回家,九叔仍然留在城里,乡里的事由父亲一手张罗。他用荒唐离奇的价钱,买了砖瓦,盖了房子。又用荒唐离奇的价钱,置了一块带一口水井的田地。一时兴会淋漓,真正扬眉吐气了。可惜好景不长,我父亲又用荒唐离奇的方式,仿佛宋江一样,豁达大度,招待四方朋友。一转瞬间,盖成的瓦房又拆了卖砖,卖瓦。有水井的田地也改变了主人。全家又回归到原来的情况。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降生到人间来的。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这个我是懂得的。按照当时的标准,吃“白的”(指麦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最次是吃红高粱饼子,颜色是红的,像猪肝一样。“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颜色都是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这“红的”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但不吃又害饿,我真有点儿谈“红”色变了。

但是,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办法。我祖父的堂兄是一个举人,他的夫人我喊她奶奶。他们这一支是有钱有地的。虽然举人死了,但家境依然很好。我这一位大奶奶仍然健在。她的亲孙子早亡,所以把全部的钟爱都倾注到我身上来。她是整个官庄能够吃“白的”的仅有的几个人中之一。她不但自己吃,而且每天都给我留出半个或者四分之一个白面馍馍来。我每天早晨一睁眼,立即跳下炕来向村里跑,我们家住在村外。我跑到大奶奶跟前,清脆甜美地喊上一声:“奶奶!”她立即笑得合不上嘴,把手缩回到肥大的袖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馍馍,递给我,这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时刻。

此外,我也偶尔能够吃一点“白的”,这是我自己用劳动换来的。一到夏天麦收季节,我们家根本没有什么麦子可收。对门住的宁家大婶子和大姑——她们家也穷得够戗——就带我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里去“拾麦子”。所谓“拾麦子”就是别家的长工割过麦子,总还会剩下那么一点儿麦穗,这些都是不值得一捡的,我们这些穷人就来“拾”。因为剩下的决不会多,我们拾上半天,也不过拾半篮子;然而对我们来说,这已经是如获至宝了。一定是大婶和大姑对我特别照顾,以一个四五岁、五六岁的孩子,拾上一个夏天,也能拾上十斤八斤麦粒。这些都是母亲亲手搓出来的。为了对我加以奖励,麦季过后,母亲便把麦子磨成面,蒸成馍馍,或贴成白面饼子,让我解馋。我于是就大快朵颐了。

至于肉类,吃的回忆似乎是一片空白。我老娘家隔壁是一家卖煮牛肉的作坊,给农民劳苦耕耘了一辈子的老黄牛,到了老年,耕不动了,几个农民便以极其低的价钱买来,用极其野蛮的办法杀死,把肉煮烂,然后卖掉。老牛肉难煮,实在没有办法,农民就在肉锅里小便一通,这样肉就好烂了,农民心肠好,有了这种情况,就昭告四邻:“今天的肉你们别买!”老娘家穷,虽然极其疼爱我这个外孙,也只能用土罐子,花几个制钱,装一罐子牛肉汤,聊胜于无。记得有一次,罐子里多了一块牛肚子,这就成了我的专利。我舍不得一气吃掉,就用生了锈的小铁刀,一块一块地割着吃,慢慢地吃。这一块牛肚真可以同月饼媲美了。

同类推荐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大学全鉴

    大学全鉴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学。《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本书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复杂、曲折的漫长过程,在强调作为革命思想武器的实践性的同时,必须辅之科学性的保障,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用中国的民族语言表述,才能做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造。而科学性的要求,在这一“中国化”过程中,又是一个薄弱的方面。
  • 《道德经》品读

    《道德经》品读

    本书内容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更指出了处世的方略。
热门推荐
  • 乱世醉毒:为君天下倾

    乱世醉毒:为君天下倾

    她是金璃安插于凤轩的眼线,一心想要脱离掌控。他是不受宠皇子,有着无双才华,抱负满满。晚宴一瞥,她莫名触动了他的心弦。君若想要,这天下,夺来又何妨?卿不负我,这天下,予卿做嫁妆。
  • 太极奇侠传

    太极奇侠传

    杨露禅(公元1700年—1872年)字露禅,别号禄缠,名福魁,直隶永年县人,年轻时慕河南温县陈氏拳名,往投陈长兴门下学太极拳。他天资颖异,秉性坚毅,终于尽得陈氏拳法之秘,次与陈家诸徒较量武功,皆败之,师惊其才,遂飞授秘术。数年后,以能避强制硬之力见长,“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人称“治绵拳”。后至京师,任旗营武术教习,名震朝野,有“杨无敌”之称。曾与董海川较手,名望极高。其子班候、健候,自幼秉父教,均卓然成为名拳家。满族人全佑、凌山、万存、万春,亦得露禅之真传,但均奉露禅之命,拜于班候门下。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东方樱灵传

    东方樱灵传

    樱花飞舞,今天的幻想乡依然很和平~ps:现在还在月面战争之前,不过快了。ps2:乱入了作者写的某部文,是通灵同人+原创女主,不过是支线剧情,不会影响到幻想乡的剧情(大概)
  • 国术之虎

    国术之虎

    热血不息、国术不灭。御侮图存,保家卫国。武术,可强身健体;国术;来保家卫国。国术,国术,国字当先。内家,外家之分;练法,打法之别;岂是可以一言道尽。一入江湖、身不由己,拳下生死不由人。
  • 散尊

    散尊

    巨门开启,仙神灵魔妖,顷刻成灰......千年之前离开,千年之后却追问为何离开《散尊》交流群216585397,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来讨论一番,胖子我每天都在。
  • 最贵女配

    最贵女配

    她遇见他时6岁,那个雪花纷飞的时候,他救她,给她一个家。他从未把她当做丫鬟,她说我照顾你就算报答你救我的恩情吧。十年后他遇见了他命里注定的姻缘。她伴他十年不敌他和她的四月。或许这一开始就只是她一个人的执念吧﹏
  • 功德官路

    功德官路

    一个镇里的官,重生得到一套功德修行系统纵横官场的故事.运用能力建立了商业帝国,这为其实现政治抱负铺平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有发展经济,有反腐倡廉,也有来自政治世家对手的竞争,还有商场的尔虞我诈,更有国际间风云变换带来的影响,这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不求富贵不求名,不踏圣地访贤能.不求佛祖传我法,天外飞仙道自生.昔与赢氏谈天下,六国灭尽始皇生.徐福擅乱凡间事,一朝出海困东赢.曾与相如和凤凰,文君倾闻动无名.彭祖寻吾论老子,八百年间世无情.白蛇报恩遇法海,修行永镇在雷峰。偶遇顽石点绛珠,脱籍转世还恩情。跛足石头今何在,细听余音好了声.
  • 凌雪冰泽

    凌雪冰泽

    茫茫的琉希大陆上,即将迎来的是万劫不复的灭顶之灾,谁制造了这一切?而谁又将改变这一切,两个长达十六年的计划相互碰撞,究竟谁更胜一筹?这一切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天真的少年又是怎样被卷进阴谋之中?
  • 玩转御龙

    玩转御龙

    这是一个宅男的得到一个智能游戏助手之后开始装逼打脸玩游戏的故事。书友群:18275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