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6200000002

第2章 孝的经典(2)

《百家姓》,是记载着我国大部分姓氏的一本书,但并不包括中国所有的姓氏。这本书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同样易学好记。

虽然三部启蒙读物中《千字文》排名最后,但它是出现年代最早的一本书,距今有大约一千五百年的历史,编者是梁朝的一位官员周兴嗣,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知道确切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本书。

《礼记》中的孝——人格形成的路径

此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

——《礼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仪礼》的文章选集,它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其中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礼记》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时期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日常生活、历法等诸多方面,是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的精华。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也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宋代的理学家选中《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把它们合称为“四书”,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五经,四书五经就是这样来的。

前面我们说过,《礼记》是一部儒学杂编,从这部书里可以看到儒家对人生的一系列的见解和态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谓大同”。著名的“大同世界”的构想就出自《礼记·礼运》中这一段描述。

《礼记》中也有不少篇章是讲修身做人的,像《大学》、《中庸》、《儒行》等篇就是研究儒家人生哲学的重要资料;《学记》专讲教育理论,《乐记》讲音乐理论;《曲礼》、《少仪》、《内则》等篇则记录了许多生活上的细小仪节,从中可以了解古代贵族家庭成员间彼此相处的关系。

记述丧祭内容的篇章占《礼记》很大的比重。这类文字虽琐碎、难懂,却是学者们了解先秦文化的重要资料。《礼记》中还有不少专篇是探讨各种礼仪制度的深意的,例如《昏义》一开始就解释了为什么要重视婚礼,之所以要在家长主持下完成一套隆重礼节,是因为婚礼将密切两个家族的关系。结婚是家族中的一件庄重的事,不仅仅涉及两个人的幸福。先秦时“昏礼不贺”,是因为结婚后的传宗接代意味着新陈代谢,虽然新的生命即将孕育诞生,但也意味着祖辈的生命将会终结,身为后辈,不能无所感伤。

孔子生活在一个非常讲究“礼”的时代,人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礼”,坐的朝向、与人说话的态度、看望生病的朋友时应该站的方位都有明确的礼制规定,而孝是“礼”的重要内容,更是规定得细致入微。但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受到各种各样的道德约束和舆论压力,还是有许多人不懂得孝的真实含义。

于是,孔子就把赡养双亲与犬马相比,人养犬马以供消遣和使唤,说明了只做到“养”不是孝,更重要的是有一份孝敬的心意。正如《弟子规》中所说: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礼记》是一本专门记礼的书,却同样有着丰富的孝道思想,阐述了礼与孝的关系。

首先,从其产生来看,礼与孝均是中国伦理史上出现较早的观念,而且,二者均是与祭祀活动相互依凭、相伴而生的。

一方面,礼体现孝,教人以孝,另一方面,祭礼、丧礼等又是从孝之自然亲情中产生出来的,祭礼、丧礼所表现出来的孝道意义,亦皆出自人的自然亲情。

其次,二者在强调“敬”这一点上,其精神实质是完全相同的。孝的第一要义是子对亲之爱,子对亲之爱必须包含并体现出敬,不表现为敬的爱就不是处于下位的儿子对父亲的爱了。也就是说,亲与尊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爱亲须以父子上下尊卑有序为前提。

《礼记》中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步骤,这些思想一直流传到今天。

《礼记》中的孝道思想涵盖面也非常广,既论述了孝之起源、地位与作用,孝与忠、礼、政、教的关系等宏观理论问题,又有关于孝道本身总体与个别义项和孝行的微观具体论述。

《礼记》或早于或与《孝经》为同时代之作品,内容上《孝经》相似于《礼记》之处较多,但作为一篇专门论孝的文篇,《孝经》在系统性上、易于传播推广方面要优于《礼记》。两者同列十三经。

《孝经》不足两千字,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推广、玄宗御注等使得普通百姓都有机会接触到它,而《礼记》只能影响有一定儒学文化修养的读书人。《礼记》中孝行部分则融于《二十四孝》、《弟子规》、《女儿经》等诸多童蒙与家训之书而得以流传,长期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因此我们不可低估《礼记》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力。

玄宗御注:“注”指的是对经书做注解,将古代用字中难懂的地方说明一下。后来,由于时代变迁,“注”也变得难懂,或者是含义深邃难解,于是就有了“疏”,即对“注”的解释。唐代皇帝玄宗李隆基亲自为《孝经》作注,并命元行冲作疏,颁行天下。

《二十四孝》中的孝——动人的亲情经典

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

——《百孝经》

《二十四孝》是青少年必读的蒙学读本,它主要讲述二十四个孝子行孝的故事,它以故事的形式把尽孝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感人肺腑,进而将孝道精神发扬光大。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作者是元代的郭居敬,也有人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和《孝经》、《女孝经》在思想上进行教化的方式不同,《二十四孝》是从历代孝子中选择二十四位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二十四孝子的记述版本不尽相同,根据历史文献和近代发现的墓葬内装饰图,可以判断有十四位孝子是公认的孝子,他们分别是虞舜、曾参、闵损、仲由郯子、陆绩、王祥、郭巨、杨香、老莱子、蔡顺、姜诗、丁兰、孟宗。

由于明清的印本大都给故事配以图画,故这一时期的印本又称《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通行版本的二十四孝故事,在以后的文章中将详细叙述这些故事,它们分别是:

1.孝感动天——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舜每每死里逃生,事后毫不记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后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对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戏彩娱亲——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七十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3.鹿乳奉亲——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治疗,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误以为他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情况告知猎人,这才免除被误杀的危险。

4.百里负米——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qú)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负米,哪里能够再做到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啊!”

5.啮指痛心——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6.芦衣顺母——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闵生母早死,父亲后来又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闵,冬天,让两个弟弟穿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战,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从被打破的衣缝里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掉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待他如同亲子。

7.亲尝汤药——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8.拾葚异器——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蔡顺只得靠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其偶遇赤眉军,赤眉军士兵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亲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二斗白米,牛蹄一个,以示敬意。

9.埋儿奉母——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郭巨,东汉隆虑(今河南安阳林州)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分别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对母亲的供养,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二人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0.卖身葬父——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11.刻木事亲——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视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2.涌泉跃鲤——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学习圣贤之道,以之涵培心志,自我砥砺;以退为进,大智若愚,谦谨乃载福之器;抱残守缺,善始善终……我们中可以学到如何磨炼含而否露的性情、养成机敏睿的头脑、练就大巧若拙的手腕、获得举重若轻的气度、砥砺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使生命更有意义。这部奇妙的家教范本,融入了儒家先人的经世理念,结合了曾国藩自身的卓然心得,勘破世态人情,指点成败之机,其中蕴藏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沉智慧,读之可以居家,可以入世,可以修身,可以养性。阅尽家训诀窍,领会曾氏心法,必然增长胸中之丘壑,开启头脑的机锋。
  • 思维迷宫

    思维迷宫

    有一句格言说在社会中做事情,“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而在哲学中想事情,情况恰好相反,似乎应该说“正确地做事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这是一本关于哲学思想方法的书,内容包括基本的哲学思维方法,如诡辩、怀疑、剃刀、还原、分析、辩证、解释、消解、诗化、正名以及作者本人所主张的无立场方法等。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 儒家哲学家智慧

    儒家哲学家智慧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热门推荐
  • 查理九世之血蔷薇

    查理九世之血蔷薇

    传说中,有这样一个冒险队他们来无影,去无踪,闯过黄泉路,走过奈何桥,可是他们在一个地方神秘的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但是在一个月前他们又出现了,好像是来引导一个叫DODO冒险队的,之后就离开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行踪,只知道那个队队长的名字,她叫——冷寒羽
  • 剑云传说

    剑云传说

    “世人皆奴性,我却非世人!”看异世少年,如何历经三灾九劫,诸天磨砺,踏遍血雨腥风!如何以剑修仙、以剑入道,以傲世之资,登顶圣山之巅,书写自己的剑云传说!群号:530924581
  • 校草大人我错了

    校草大人我错了

    凌熠辰为求爱历经千山万水,后遭奸人所害,梦雨惜终于心动,却…
  • 我的暴力妹妹是校花

    我的暴力妹妹是校花

    刚大学毕业的高晓一,时髦的父亲“新婚恋人”佟母突然宣布要结婚,很快出国度蜜月去了,把公司的事情都交给高晓一打理,更没想到佟母的正在上高中的女儿佟晓晴留在晓一家里糊里糊涂的生活。生为校花的晓晴,在外表下确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孩用霸道的暴力的手段“虐”高晓一后来发生一段虐心的……
  • 邻家竹马入坑来!

    邻家竹马入坑来!

    原名《我的竹马是个绕指柔》什么是竹马?竹马就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种生物,可霸气可暖男可邪魅,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宠你一人。他和她是青梅竹马,同为高智商,从小他就在她不知不觉中为她挡桃花,本来俩人平静的关系却在高一的时候掀开序幕。他是清冷如仙傲娇,宠她的竹马。她是漂亮清逸,唯被他宠爱的小青梅。纯美唯爱的青春校园爱情,他愿用一生保护她,她愿一生只为他。爱情面前谁对谁错?孰是孰非?在你爱上他的那一刻心里自有估断。
  • 我国上市公司重大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重大问题研究

    本书共八章,前三章主要研究上市公司业绩评估体系、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主要财务问题及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问题。第四、五、六章分别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和重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风险及控制和我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法律问题。最后两章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及股改后的大小非问题。
  • 韩娱之圆梦直播间

    韩娱之圆梦直播间

    “主播大大,我想去光影交错的世界里,成为唐谨言。”“好的,记住规则,不要违反,另外,祝你好运。”“来,跟着我喊,‘我偶像姓姬’,准备穿越!”——大家好,这里是圆梦直播间,在这里你可以选择去往任何你想去的韩娱小说里,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圆梦直播间,给你一次俘获你心中idol的机会,成功或者失败,让我们——拭目以待。
  • 特战先锋

    特战先锋

    中村一郎逮捕了美国海军情报署的特工史密斯夫妇。中共南京联络站站长黄云晴通过潜伏在日军里的内线布谷鸟搞到了史密斯所在医院的地图和警卫配属,并交给上级黄天明。黄天明按照中央指示,将这份情报交给了国民党。突击队出发了,队员们空降渗透到南京并隐藏在萨尔神父的意大利教堂。日军很快发现了端倪,一边准备以史密斯为诱饵,等待突击队自投罗网。突击队成员最终劫走了史密斯,但正当队员们准备返程之际,陈一鸣却表示,这次行动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暗杀中村。书生负责来做蝴蝶的思想工作,他告诉蝴蝶,只要引诱中村在冷锋的枪口下五秒钟,就成功了。蝴蝶在狙击现场却放走了中村。小组成员们迅速转移,萨尔神父和孩子们被捕……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豆蔻年华之暗恋遗梦

    豆蔻年华之暗恋遗梦

    这是一个暗恋的故事,他发生在你我的身边,你暗恋过谁,你知道,那个谁不知道;谁暗恋过你,你不知道,那个谁知道。谁的一生还不暗恋过几个异性呢……暗恋是一种说不出的爱。暗恋是一种不能说的爱。暗恋是一个不敢说的爱。因为我们都是在那个豆蔻年华的年龄里萌发的爱,让那美妙的暗恋成为我们的美好梦想,即使是魂牵梦绕也让他成为我们一生的畅想曲。故事是从一个叫司空卡尔的小男孩身上展开,也许其中有你我所经历的故事吧,或许想经历而没有经历的故事,那么就在故事里经历一次吧。司空卡尔是一个十六岁的小男孩,他暗恋上同年级的女生车丹迪,车丹迪在司空卡尔眼里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