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6200000013

第13章 何谓孝道(4)

孝是建立在亲情的基础上的,没有亲情这个基础,孝是无法得到实践,只有那些珍惜亲情的人,才会用一颗炽热的心去爱自己的家人。

在外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

——鲁迅

《孝经》是青少年的道德指南,《弟子规》中给出了青少年尽孝的应有言行。孝顺就要先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人格培养,更是对父母的孝顺。

王明因为一时失足而成了一个犯人,在监狱待了一年,从没有人来看过他。眼看别的犯人隔三岔五就有人来探监,送来各种好吃的,王明眼馋,就给父母写信,让他们来,也不为好吃的,就是想看看他们。

在无数封信发出去之后一点回音也没有,王明突然感觉,父母抛弃了他。在伤心和绝望之余,他又写了一封信,说如果父母如果再不来,他们将永远失去他这个儿子。

有一天,王明正在劳动,有人喊道:“王明,有人来看你!”会是谁呢?进探监室一看,王明呆了,是妈妈!一年不见,妈妈变得都认不出来了。才五十岁的人,头发全白了,腰弯得像虾米,人瘦得不成形,衣裳破破烂烂,一双脚竟然光着,满是污垢和血迹,身旁还放着两只破麻布口袋。

母子俩对视着,可还没等王明开口,妈妈浑浊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她边抹眼泪边说:“明,信我收到了,别怪爸妈狠心,实在是抽不开身啊,你爸……又病了,我要服侍他,再说路又远……”

王明看着妈妈那双又红又肿、裂了许多血口的脚,忍不住问:“妈,你的脚怎么了?鞋呢?”还没等妈妈回答,指导员冷冷地接过话:“你妈是步行来的,鞋早磨破了。”

步行?从家到这儿是一段很远的路,而且其中很长一段是山路!王明慢慢蹲下身,轻轻抚着那双不成形的脚:“妈,你怎么不坐车啊?怎么不买双鞋啊?”

妈妈缩起脚,装着不在意地说:“坐什么车啊,走路挺好的,唉,今年闹猪瘟,家里的几头猪全死了,天又干,庄稼收成不好,还有你爸……看病……花了好多钱……你爸身子好的话,我们早来看你了,你别怪爸妈。”

王明低着头问:“爸的身子好些了吗?”

王明等了半天不见回答,头一抬,妈妈正在擦眼泪,嘴里却说:“沙子迷眼了,你问你爸?噢,他快好了……他让我告诉你,别牵挂他,好好改造。”

王明撑不住了,声音嘶哑地喊了一声:“妈”就再也发不出声了。

王明看到妈妈拿两个麻袋,想着是不是妈妈给自己带的东西。这时,他拎起麻袋就倒,妈妈来不及阻挡,口袋里的东西全倒了出来。顿时,他愣了。

第一个麻袋倒出的,全是馒头、面饼什么的,四分五裂,硬如石头,而且个个不同。不用说,这是妈妈一路乞讨来的。她窘极了,双手揪着衣角,喃喃地说:“明,别怪妈做这种事,家里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

这时的王明直勾勾地盯住第二个麻袋里倒出的东西,那是——一个骨灰盒!王明呆呆地问:“妈,这是什么?”王明妈神色慌张起来,伸手要抱那个骨灰盒:“没……没什么……”王明发疯般抢了过来,浑身颤抖:“妈,这是什么?”

王明妈无力地坐了下去,花白的头发剧烈地抖动着。好半天,她才吃力地说:“那是……你爸!为了攒钱来看你,他没日没夜地打工,身子给累垮了。临死前,他说他生前没来看你,心里难受,死后一定要我带他来,看你最后一眼……”

王明发出撕心裂肺的一声长号:“爸,我改……”接着“扑通”一声跪了下去,一个劲儿地叩头,痛哭声响彻天空……

王明的错误让父母受苦,这是王明忏悔的根源。孝是让父母放心,让自己心灵净化的情感,作为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在外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在内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要在道德的路上走歪,否则受苦的不仅是自己,更有那年迈的父母。

§§§第3章 心存敬畏——成长的路上,我们要学的很多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孝经》

谦虚学习,让父母骄傲

诗书立业,孝悌做人。

——王永彬

有人问,为什么在谈论“孝”的时候,要谈论吃苦、改变等话题?那是因为,生活太现实,而我们想要达成“孝”的愿望,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不是说光有一颗孝心就可以真正满足父母的生活要求和对子女的期望。比起让儿女承欢膝下,多数父母愿意让孩子学业有成,父母才更加有荣耀感。所以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讲,谦虚学习,让父母骄傲,无疑是行孝最好的方法。在这一点上,徐霞客做得非常好。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曾经出现过群星灿烂的阶段,就是在明朝后期。伟大的地理学家、探险家徐霞客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徐霞客名弘祖,从这个名字中可以看出父母对他的期待。他从小谦虚好学,特别喜欢读历史、地理、游记之类的书籍。

十九岁那年,徐霞客的父亲去世了,那时徐霞客本已拟订了离家游历的计划,但他想到母亲年纪大了,家里没人照料,就没敢提这件事。

知儿莫过母。母亲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对他说:“男儿志在四方,哪能为我留在家里。”母亲的支持,坚定了徐霞客远游的决心。

随后,73岁高龄的徐母邀儿子一块儿游览了荆溪南边的张公洞和善卷洞。洞内漆黑,且遍布了大大小小的石块,他们母子仅靠火把照明,硬是仔仔细细地游览了个明白,其艰难可想而知。母亲这样做,无非是对徐霞客远游进行一番鼓励和鞭策。

徐霞客有了勇气和力量,便辞别母亲游历他乡。此行,他先后游历了太湖、洞庭湖、天台山、雁荡山、泰山、武夷山和北方的五台山、恒山等名胜,并且记录下各地的奇风异俗和游历中的惊险情景,每每遇到博学多才者,他都谦虚地请教,以求填补自己知识的空白。

几年后,徐母仙逝,徐霞客开始把他的全部精力扑在游历考察事业上。徐霞客白天进行实地考察,晚上就借着篝火记录当天的见闻,三十多年里,他走遍祖国南北,对这些地方的地理、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物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用日记体裁进行详细、科学的记录,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徐霞客游记》。

古人云老者安之。什么叫安?就是让老人安心,徐霞客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谦虚并刻苦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和父母的期望。而对于当今青少年来讲,一份好的成绩单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心。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广义的学习,就是人从青少年起就要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只有用心于学,学会自理,学会打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不让父母牵挂,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

我们需要用心于学,学会自立,建立起自己的事业,有益于社会,为社会所承认,进而形成自己的经济能力,赢得自己的社会地位,既可服务社会,又可享受生活,才可以称作孝敬父母了。

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用两个字来说,就是“成长”,用四个字来说,就是“谦虚学习”。虽然我们做的只是一件事,然而它所含的意义非常多,第一可以为创造美好的未来打基础,第二可以借此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敬,我们孝敬了父母。所以说,谦虚学习和孝敬父母不仅是一致的,更是彼此相通的。

多敬一分长辈,多学一分道理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荀子

《弟子规》中有这样一段:

或饮食,或坐或走,长者先,幼者后。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了,不论是吃饭喝水,还是入座行走,都要让长辈在前面,自己在后面。路上遇到长辈或者是年老的人,一定要主动给他行礼。如果长辈没有什么要说的话,你就自己主动退到一边站着,骑马的人遇到长者要下马行礼,乘车的人遇到长者要下车行礼。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就不要坐,除非是长辈叫你坐下。对长辈说话的时候不要大呼小叫,但是要保证对方能听清你说什么。回答长辈问题时,不可左顾右盼,要看着长辈恭恭敬敬地答话。

这些细节,最能体现出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据说,当年季羡林先生在北大散步的时候,身后常常跟着长长的自行车队伍,原来,大家看到季老散步,就停下来默默地跟在后面,没有人按车铃催促。这就是对长辈的尊敬。

对于青少年来说,在长辈之中,老师更加值得我们怀着尊敬的心情去对待。从明朝以后,百姓家庭中就多以“天地君亲师”牌位供于正堂中央,以香火祭祀。“师”的地位仅次于父母亲,还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天地君亲师”牌位的来历是怎样的呢?据说,明朝永乐年间,三朝元老贾宰相七十大寿。明成祖朱棣和翰林学士解缙相约送贺礼,解缙对明成祖说:“卑职要送一件宝物给贾宰相,让他们家世世代代顶礼膜拜。”两人就打了一个赌,看到底能不能送上这样的礼。明成祖亲笔写了个米筷那么大的“寿”字,令人用金片连夜赶制出来,派人送到了贾府。而解缙送的,正是“天地君亲师”牌位的一张纸,并解释道:“有道是:天生我,地载我,君管我,亲养我,师教我。”从此之后,这个风俗就渐渐形成了。

杨时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程颢和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时,很多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便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程颢死以后,杨时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经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而他们的身上已经落满了雪花。

尊重老师,其实就是尊重知识,也是尊重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只有真正将别人对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放在心里,告诫自己今天的成绩都是别人帮扶的结果,才会成为一块吸收知识的海绵,永远从周围的人身上学到东西。

魏昭是东汉时期知名的儒家学者。当他还在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等他做了官之后,就拜郭林宗为老师,敬重老师如敬重父母一样,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没有半点官架子。

郭林宗体弱多病,身体非常不好,经常生病。一日深夜,郭林宗想喝粥,下人连忙前来为他熬粥。这时,郭林宗拦住下人大声说道:“不,让魏府尹来!”

魏昭赶快接过药罐为郭老师熬粥,粥熬好便恭敬地送到老师面前。“老师,请喝粥。”

“太烫了,端下去重熬!”魏昭二话没说,又熬了一遍。

“太苦啦,重熬!”郭林宗脸色乌黑。魏昭的随从忍不住了:“老爷,不要在此求学了。此人有些过分之极,我等应立刻返回京城!”

“休得胡言!”魏昭第三次熬了粥,毕恭毕敬地端到了老师面前。这时,郭林宗真的被感动了。

郭林宗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都教给了魏昭。

尊师是中国的传统,俗话说“天下状元秀才教”,再优秀的人都是老师慢慢培养起来的,皇帝对老师也要礼让三分,何况普通人呢?

孝的本意是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和顺从,我国素有“古之圣五,未有不尊师者也”之说,荀子曾说:“国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尊师是尊重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尊师则不孝亲,二者相互影响,所以,多敬一分长辈,多学一分道理,便自己成为尊师敬亲的人。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就如同父母一样,教育我们知识,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所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深得中华学子们的认同,师生之间的情谊有时候也像父子一样,徒弟对师傅的恭敬不亚于对父亲的孝敬。逢年过节的时候去拜访老师,老师的生日送贺礼拜寿等习俗都可以体现出晚辈对长辈的敬意。有些师徒故事,也成为佳话广为流传,值得我们青少年去学习。

在晚清的几个名臣当中,李鸿章对曾国藩格外敬重。在曾国藩病逝的时候,他曾亲手写下挽联:“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从中不难看出他与曾国藩的师生之谊,更能看出他对曾国藩的敬仰之情。

李鸿章的父亲与曾国藩同是戊戌年的进士,有“同年”之谊。李鸿章在进入朝廷为官以前,曾经和哥哥一起投入曾国藩门下,学习八股文和“义理经世之学”。后来,他参加科举考试,虽然没有考中,但是所写之文深得曾国藩的赏识。

同类推荐
  • 庄子诠言

    庄子诠言

    本书分为“庄子总论”、“道与德”、“天与人”、“物与我”、“群与己”、“神与形”和“结论”等七章,论述了庄子关于个人自力与外在关联的哲学思辨。
  •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为延参法师讲禅理故事合集。延参法师在本书通过讲述一系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的禅理故事,解读生死、剖析名利、慎察处世、参悟苦乐与阐释幸福,以灵动的感悟将禅的智慧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精要地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与风采,还充分体现了法师大智若愚、举重若轻的个性以及深厚的禅宗底蕴。
  •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从特征看,中国的社会和教育充满了激情、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追求集体利益的英雄),表现为伟大、理想、超越和神圣;西方的社会和教育表现为理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追求“个体”自由的英雄),特点是平凡、现实、适应和世俗。在中国,道德义愤常常是正当的,比如劫富济贫;在西方,法制理性衡量一切,尽管“市场失效”会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比如,曾经的中国退休工人的工资比科学家高的现象,虽不合理却合乎人情;西方的科学家工资比工人高十倍,不合人情但是合理(合法)。
  •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品读国学大师之言;解读古代圣人之道;领悟智慧人生真谛国学大师南怀瑾一生学问的精髓集合,让你在闲暇之际享受一份逍遥,在得意之时谦恭淡然,在失意之时镇定泰然。人生就好比是下棋,高手往往能看到十步、几十步,乃至更多,但普通人却只能看到两三步,有的甚至是走一步看一步。高手往往能够顾全大局、从全局中进行布阵、从细微处逐个击破。而普通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寸土必争,最后辛苦半天却也是落得个惨败。那么,在人生这盘棋局中,如何能够步步为营、走向成功,这是很多人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其实,这各种真理,中国古代圣人早已为我们找到了方法。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热门推荐
  • 你该说点什么

    你该说点什么

    财经记着玳钦,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却特立独行。也因为性格特质,迎来工作收获的同时,常常被职场排挤。她能跳出职业纷争却绕不开情感磨难……偶然必然中,玳钦靠近了一位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却也看到他猝然崩塌的结局。小说半纪实体,是经历也是教训。
  • 第五尸祖

    第五尸祖

    一个战火时期活下来的少年,却只能沦为乞丐,被人活活打死,抛尸半山腰洞中,在一切机缘下以僵尸的身份从生,看透生死,誓要成皇,破冥界,收妖,收魔,斗神、斗佛、斗破苍穹…
  • 霸道校草的狂傲女友

    霸道校草的狂傲女友

    当霸道校草遇上狂傲校花,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一病成魔

    一病成魔

    大世来临,无数天骄横空出世。有人天生亲近大道,为一代妖孽。有人天生可与剑共鸣,成就一代剑魔。有人天生流淌着圣贤血液,是绝世天骄。而我……我天生有病,一病成魔。(这里魔的意思并非邪恶,而是神奇的,违背正常规律的人物。)
  • 大百宝箱系统

    大百宝箱系统

    老妈:哎~家里的柴火又不够了,得叫你老子再去山上砍个两车回来!江小涛蹲着门口的石头上,啃着干硬的馒头模糊不清的说道:没事,我给你建个沼气池,保你烧到天荒地老……老爸:小兔崽子又跑去逮鱼摸虾,看老子不打死你!江小涛一身烂泥,满脸不屑的说道:逮鱼摸虾,致富发家…………江小涛本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屌丝男,却一不小心得到了《大百宝箱系统》回到了九六年,成为了一个小屁孩。那家,那土,那水,那狗,那熟悉的人,叫他蓦然感动,泪流满面。这一生,我要那些抱憾、遗憾、悔恨之事,统统离我远去,我——只想要一个幸福的家!!
  • 混沌逆天道

    混沌逆天道

    什么是奇迹?奇迹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的柳暗花明;奇迹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的全不费工夫;奇迹是青山缭绕疑无路时的千帆隐映来。它无形无质,没有人能真正地发现它的踪迹;它却又确实存在着,这世界上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奇迹。而奇迹总是从希望中诞生,只要不放弃,心存希望,奇迹就会出现。落魄少年的失败复仇将他置于了死地,但是一种坚持和不甘让他看到了奇迹的发生!死亡不只是结束,也是开始......
  • 演说的秘密

    演说的秘密

    这将是一本非常简洁的书,阅读起来将非常地轻松……上篇——恐龙格鲁的故事。本篇讲述了一个美好而感人的故事,由小恐龙格鲁带你进入神奇的恐龙世界,感受奇迹由何成就!下篇——恐龙格鲁的训练。本篇把演讲成功的秘密归为四个商数:智力商数、情感商数、体力商数和心灵商数!每个商数中有一些关键的法则,所有提及的法则都将成为你致胜的法宝。最英勇的人也一定是最信仰法则力量的人。
  • 完美疯子

    完美疯子

    小疯子无意间穿越到变态的春秋,重演了一个历史牛人的传奇人生。这个时期的天空,闪耀着无数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历程。老子,孔子,管仲,百里奚,孙武,伍子胥,齐桓公,越王勾践……,每一个名字都如雷贯耳,每一颗星辰都光华四射。他可能不是其中最要耀眼的一颗,却无疑是最完美的一颗。出身寒微却出将入相,国王要和他分治天下。肉身凡胎却被尊奉为神,世代受人顶礼膜拜。做最大的官,赚最多的钱,和最漂亮的女人来一场荡气回肠的爱情!没有比他更加完美的精彩人生,没有比这更加好看的牛人传奇!
  • 血蔷薇国度之凌落之歌

    血蔷薇国度之凌落之歌

    他是双面人王子,对任何人都是那么冷漠,除了对他唯一的亲人和她;她是双人格公主,美丽的外貌让人们认为难以接近,实际温柔可爱。他是学生会会长,高贵儒雅的千金少爷;她是孤儿院院长最看重的孩子,从小干粗活的孤儿。“即使你失去了所有,我也会陪着你。”“不论你身份贵贱,你都是我的。”当他遇上了她,又会如何演奏出一首凌落城之歌?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