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我是按母亲本性行事的。看到女儿这么喜欢下棋,我还能说什么?在这方面我可以说我帮了洛齐最大的忙,他们父女俩愿意干的事,我绝不阻拦。五年半后,我们相继又有了两个女儿——索菲娅和尤迪特。等她们长到两三岁时,苏珊要另请高明。由于老二和老三只差一岁半,所以她俩经常在一起玩。令两个小不点儿奇怪的是,姐姐总不同她们一起玩。严肃的大人们出入她的房间,屋里静得很。她们往姐姐房里窥视秘密,爸爸阻止她们说,只有会下棋的人才能进去。两个小的忙不迭地答应下来,学会了棋步。从此,象棋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苏珊从苏联人办的一家幼儿园出来后,两个小的又进去学语言,因而姐妹三人俄语都说得很好。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棋艺突飞猛进,但麻烦事也接踵而至:劝告、揶揄、讽刺,扰乱了宁静的家。我们也曾动摇过:孩子不能正常学习,洛齐不能上白班,大量时间、精力花在相互劝慰上。1979~1980 年是我们最困难的时期。我在一所服务学校教俄语、德语,洛齐上夜班,为的是多教孩子。我还教苏珊德语,她又从一位棋友那里学会了世界语。
1981 年夏天,我要陪12 岁的苏珊去英国参加一次世界锦标赛,但学校却不准我假。我一气之下辞了职,专心教育三个孩子,这对我来说很不容易,我热爱教育,但我宁可省吃俭用。经济上有困难,就精打细算,一个福林当几个用,把教育孩子的事置于首位。促使我下决心的另一件事是一位罗马尼亚女象棋运动员对我的劝告,她的女儿因故自杀,她一辈子悔恨没有多和孩子在一起。尽管放弃工作极其痛苦,但我坚定不移。我曾有当导游的理想,但庆幸的是,现在我不是陪外国人,而是陪女儿去世界各国,我们生活得很有意义。
至于说到三个女儿,苏珊真是个好姑娘,很听话,有事总是征求我们的意见。她的教育问题最少,原因是她同大人们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当然,她小时候我们精力充沛、热情高。她娴静、稳重,许多时候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比我还深刻,不知道她从哪里懂得那么多。她小时候有段时间下棋不看棋盘,环顾左右,我很生气,以为她不专心,其实她不管往那里看,心里总有棋盘。
从教育角度说,索菲娅最麻烦。她太敏感,心思分散,又注重美。她穿着最讲究,把自己的东西布置得很艺术。专家们认为她在棋盘里也在寻求美,不用对她讲女人的“美学”。她嘴也最快,很快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校里事儿最多。
尤迪特也很自信,她同索菲娅年龄相近,老在一起,无话不说,包括对教练都有自己的看法。学校里孩子有的缺点,她们都有:淘气、任性。如要问同其他孩子的区别,她们只是好强,特别是尤迪特,好胜,认准目标不回头,喜欢有自己的棋迷。苏珊就谦虚些,尽管有主见,却不爱评论。蒙田:《我谴责一切体罚》
在培育娇嫩心灵的方面,我谴责一切体罚。塑造心灵为的是荣誉与自由。强迫与压制有着说不出的奴性味儿。我想凭理性、智慧、灵巧都做不到的事情,借武力也不会取得更大的效果。人家就是这样培养我的。大家说我小时候只挨过两次皮鞭,而且都打得非常轻。我对自己的孩子也坚持这样做。不过他们都很小就死去,只有莱奥诺尔,我唯一的女儿幸免于夭折。她长到六岁多,无论引导她或惩罚她的过失(母亲宽容孩子的过失是很自然的),也顶多是训斥一下,而且语气都很轻。我知道我的方法是正确的、合乎自然的。就是女儿令我大失所望的时候,也不能指责我的方法,而一定另有原因。倘若我有儿子,我会更加慎重对待,因为男孩子不像女孩子那样生来要侍候他人,男子要自由得多。我多想自己的儿子心中充满自由和独立的精神啊!皮鞭的教育只会使心更加怯懦,或越发促其坚持邪恶。我看不出有其他效果。
我们想得到孩子的爱吗?我们不愿意孩子有巴不得我们死掉的想法吧?(孩子有这种可怕的心愿是不正当的,不可原谅的)。那么,我们就应当尽自己的可能让孩子们生活得愉快、合理。
居里夫人:《给外甥女的信》
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对我肯定他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
去年春天,我的女儿们养蚕。我那时候身体还很不舒服,有好几个星期不得不停止活动,所以我把茧的结构观察了好久,我觉得很有趣。那些很活泼而且很细心的蚕,那样自愿地、坚持地工作着,真正感动了我。我看着它们,觉得我和它们是同类,虽然在工作上我或许还不如它们组织得那么好。我也是永远耐心地向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我知道生命短促而且脆弱,知道它不能留下什么,知道别人的看法完全不同,而且对自己的努力是否符合真理没有多大把握,我还是努力去做。我这么做,无疑是有什么使我不得不如此,有如蚕不得不作茧。那可怜的蚕即使不能把茧作成,也要开始,并且仍然那样小心地去工作;而若是不能完成任务,它死了就不能蜕变,就不能得到补偿。
亲爱的涵娜,我们每个人都吐丝作自己的茧罢,不必问原因,不必问结果。
池田大作:《育子谈》
我认为,作为父母,要给孩子积蓄起一笔终生用之不竭的“心之财富”。这便是必须留给孩子的最重要的遗产。要使孩子拥有一颗既深沉又丰富的心,可以说只有在这个意义上,父母才是必要的。也就是说,父母每天拼命生活下去的身影映入孩子眼中,尽管十分平凡,也能使孩子的“心之财富”积累起来。
我想,在今天,既然“自立”已成为教育的骨架,那么“家教”的内容也该相应变化了。父母常说:“你那么做要挨骂的!”“不许这样做!”光这老一套恐怕不行了吧。要这样说:“嗯,这就对了。”这种正面的引导已成为必要的教育方式。例如孩子打扰了别人,仅仅斥责一顿是不够的,要使他心悦诚服地去向人家道歉,也就是说,让他在自己的良心驱使下行动,培养出这样的孩子不正是你的期望吗?
今天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吃点苦头吧,起码,要每天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吧。总是让孩子靠在父母身上,白天给他遮住灼热的阳光,晚上给他挡住凛冽的寒风,早晨便使他的手软弱了,黄昏又让他的腿萎缩了。这样养育出的孩子,若某一天失去了庇护,必死于残酷的大自然之手。有些父母不教导孩子努力完成作业,任其闲适度日,而一旦暑假结束,孩子却因完不成作业自杀了,若说这些父母没责任,我是绝不同意的。
孩子形成中的自我意识,还是非常脆弱的,因此,父母要像农民那样,小心地拔草施肥,其责任确实重大。但是,若不施肥,而洒上毒药,便使好不容易生长出的生机勃勃的嫩芽一下子枯萎了。这是众所周知的。这毒药出人意料地藏在你们的身边,包含在父母的自私心及妨碍孩子自立的随口所说的语句中。
身为父母,责任重大,你们要给予孩子什么东西呢?提到这个问题,具体地说可以列出很多条。但首先要明确一个大前提,即如何对待孩子,怎样控制他们,这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要告诉你们:即使是孩子,也有一个人格,也是一个独立的人,这个前提必须明确。孩子绝不是父母的所有物,他的人格是构成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一个人格必须用充沛的爱情来培育。
尽管孩子们说不出,他们也能切身感受到父母的生活态度。与其用嘴向他们灌输正义、良知,不如父母在自己的生活中用身体力行来示范,可以说这才是最高明的办法。我认为:能否正确地教育、引导孩子,归根结底,并不是教给孩子什么东西之类的教育技术问题,而是父母本身作为一个人,是否能正确履行职责的生活方式问题。
家庭是一个小社会,父母、孩子是其成员,如果这个小社会和睦、健全、繁荣,就能为人类大社会作出贡献。父母、孩子都是这种家庭的共同建设者,确立这个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坚信:在家庭中树立起比较远大的共同目标,就能自然地形成牢固、美满的亲子关系。
总统家训
麦迪逊家训
麦迪逊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的成功和他的家庭传统以及早期教育是分不开的。 1751年3月16日出生在外祖母家种植园里的麦迪逊从小就体弱多病,不过富裕的家庭环境使他衣食无忧,为其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尽管他身体不好,但父亲并没有放松对他的早期教育。为了开阔他的眼界,使他的身体健壮起来,父亲无论到哪里,都将麦迪逊带在身边。麦迪逊也喜欢跟着父母到处踏访奇观异闻,他们有时步行,有时骑马。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使麦迪逊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他没有像父母所担心的那样早逝,反而成为最长寿的美国总统之一。
与华盛顿相比,麦迪逊的童年更安定,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关爱。他母亲呵护着他,他父亲虽然很忙却并不经常外出,从而父子俩能够经常在一起,并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他对麦迪逊的影响也就大得多。
父亲并不是非常有学问的人,但他在管理巨大的种植园方面体现出了卓越的才能,这让麦迪逊惊叹不已。父亲敦厚的性情、强烈的责任感,也对麦迪逊产生了影响。从父亲那里,麦迪逊学到了:没有责任感就没有执行力!这使麦迪逊后来成为决定美国政治体制的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