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5800000005

第5章 航天精神:见证中国“飞天梦”圆(5)

钱学森一生对党高度忠诚、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弘扬钱学森的精神,就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

英雄人生:

2010年12月15日,星期三,成都双流机场,一位81岁的老人搭乘上了飞往西昌的CA4469次航班。他就是孙家栋,“两弹一星”元勋、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这次去“月亮城”,是坐镇指挥北斗导航系统第七颗卫星上天。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这是孙家栋的口头语。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多个航天器中,由孙家栋担任负责人的就有34个。这样一位资深的航天专家,却并非是航天专业出身。他学过土木、汽车,1951年,他被选送到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读书,专业是飞机设计。

在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七年里,孙家栋各科成绩年年是优秀,并获得了“斯大林奖章”。1958年4月,孙家栋登上了归国的列车。“我在苏联学的是飞机设计,当时并没有考虑更大更长远的目标,就想着回来后在空军好好工作。”

但是,孙家栋没能实现造飞机的宏愿。

其时,中国正在谋划发展导弹事业,新组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急需技术人才。孙家栋二话不说,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服从组织分配,来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

一无设备,二无资料。当时发展导弹事业可谓一张白纸,两手空空。自己学的是航空专业,导弹是什么样子,怎么设计,怎么制造,孙家栋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

那就边学边干,边干边学。

孙家栋跟着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搞了9年导弹,并且由导弹总体设计员、总体组长、总体设计室主任一直升任为总体部副主任。其间,中国导弹、核导弹先后研制成功,孙家栋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导弹专家。

1967年7月29日,一个炎热的夏天。孙家栋正在办公室伏案进行导弹设计。

一道调令,让孙家栋又一次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中央决定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亲自点将,让孙家栋负责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

孙家栋再一次放弃了自己已经熟悉且建树颇丰的领域,担当起卫星研制的重任。这一次,孙家栋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再也没有离开过。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太空响彻《东方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得知卫星发射成功的那一刻,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孙家栋顿时感到浑身疲惫无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探月热潮的兴起,我国也于2004年启动了“嫦娥一号”探月工程。

在此之前,中国的卫星最远只到过8万公里的太空,而月亮离我们有38万公里。此前我们所有的卫星,都只需要考虑地球和卫星之间的运动关系,而探月需要考虑地球、月亮和卫星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加一个变量,情况就要复杂得多。

时年75岁的孙家栋,接下了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

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这一刻,北京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里,大家全部从座位上站起来,欢呼雀跃,拥抱握手。而孙家栋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偷偷擦眼泪。

“嫦娥一号”圆满成功以后,孙家栋卸下了“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担子,但他依旧无法“安享晚年”,他仍然担着国家另一重大科技专项北斗导航工程总设计师的责任。

闲不住的孙家栋,始终在思考中国航天的未来。

“如果身体可以的话,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航天员登上月球,能看到中国的深空探测器飞到火星去。”这位81岁的老人语气中满是期盼和祝愿。

航天情怀:

孙家栋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一面旗帜。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为开创中国卫星事业新篇章、开启空间事业新纪元,为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已至耄耋之年的他,仍奋战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孙家栋的奋斗历程,是航天人发扬伟大航天精神的缩影。

孙家栋视自己“仅仅是航天人中很平常的一个”,始终保持低调,从不居功自傲。他的境界里,是“中国航天精神铸造了中国第一星”;他的荣誉里,“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了自己”。学习孙家栋,就是学习他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扎扎实实干工作,默默无闻作贡献,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全心全意耕耘在工作岗位。

民族需要脊梁,人生需要信仰。孙家栋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爱国奉献的崇高信仰,始终是他人生的坚固基石。当每个人追寻人生意义、当民族复兴需要脊梁挺起,树立爱国奉献的理念是一切的开始。这是孙家栋给我们的最珍贵的启示。

杨利伟:中国第一位太空人

英雄人生:

在举世关注的目光中,一段历时21小时23分钟的完美太空飞行,让全世界记住了他的名字——杨利伟。伴随着他的成功返航,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得以实现,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98年1月,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员,杨利伟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他从《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和《星空识别》等课程学起。最初两年,每天夜里12点之前没有睡过觉。在做超重耐力训练的离心机项目时,杨利伟在承受8个G的重力负荷的同时,还必须保持头脑的清醒,敏锐及时地作出各项正确判断。

此外,还有体质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等,杨利伟的各项训练成绩都成为同伴中的佼佼者。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在被确定为首飞梯队后,杨利伟更加努力地全身心投入到强化训练之中。那段日子里,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飞船模拟器里,熟悉舱内的各种设备和电路,牢记飞行指令。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他获得了2个99分、3个100分的好成绩,专业技术综合考评排名第一。正因为杨利伟对飞船飞行程序和操作程序烂熟于心,在21小时23分钟的飞天之旅中,他的全部操作没有出现一次失误。

时光回到2003年10月15日5时2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走去。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随着总指挥庄重下达的命令,杨利伟大声答:“是!”一个标准的军礼,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

火箭腾空而起,驶向浩渺的太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准备聆听来自太空的声音。大家没有预料的是,在飞船升空的过程中,杨利伟面对了严峻的考验。

自传《天地九重》中杨利伟说:“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还是这个新的振动要叠加在大约6G 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我担心的意外还是发生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在归途中,杨利伟有遇到了挑战:“先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接着看到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

同类推荐
  • 战后日本的腐败与治理:以震撼政坛的四大腐败案为例

    战后日本的腐败与治理:以震撼政坛的四大腐败案为例

    本书以“战后四大腐败案”为例,梳理了日本战后腐败现象发生的历史轨迹及日本社会解决腐败问题的有效经验。书中高度凝练地展示了日本细密、周详的反腐败法律架构,还原与刻画了一些富有典型意义的行贿人、受贿人、办案人角色,并对战后日本政治生态进行了评述。
  •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策访问中国并决定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毛泽东会见了他,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它改变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绝,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本书充分利用已经解密的中美两国最新档案和多渠道获取的珍贵照片,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历史。翔实深度地再现了毛主席战胜重病以惊人毅力会见尼克松、基辛格从巴基斯坦密访北京、中美密建巴黎渠道、敌对势力图谋击落尼克松访华专机、周恩来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历史细节。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本书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主干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材。在内容上,全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著选读三个部分;在体例上,每部分又分为原著选篇、原著选读导读、思考题三大板块。本书可帮助读者从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学会精读原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
  • 大学生村官的使命与创业

    大学生村官的使命与创业

    本书包括:大学生村官的使命,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理性认识,创业项目的选择与项目计划书的编写,创业资金的筹集,创业企业的组织形式与创业团队组建,创业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以及企业文化建设。
  •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论集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论集

    如何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主客观辩证统一,使改革开放的实践效果与改革主体的价值目标相一致,这是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深入进行的重大现实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化、体系化建设,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改革开放。
热门推荐
  • 最强侦探传奇

    最强侦探传奇

    他是最强侦探,他的眼睛能够洞穿世情,看见人心,更能看到蛛丝马迹之外的痕迹。他是凡人,却有最强大脑,他是最强侦探。
  • 点触

    点触

    无论未来会以怎样来临,不要慌张。生活要么战斗到天亮,要么平凡到死亡,要么你选择迷茫:要知道星空也有照不到的地方、你也有选择的目光....
  • 前世今生为情所困

    前世今生为情所困

    前世,她被青梅竹马杀害。今世,她复仇归来,因情所困,因人而已。家族被灭门?那她屠了整座皇都。弟弟被陷害?那她屠了整座慕王府。被他偷看洗澡?你特么的去死!患有人格分裂症的她,冷漠,可爱混为一体,星座结合体。两个侍卫绝世天才,主子何尝不比他们厉害?为情所困的两人。结局如何呢?
  • 落世星辰

    落世星辰

    星辰,至高无上!星辰,光芒耀世!星辰,无可替代!···········即便陨落世间,他依然是星辰即便被尘埃淹没,他依然是星辰即便他如丧家之犬,即便他被卑贱的血肉所屈辱,也改变不了,他曾是星辰的事实!他是星辰,他永远是星辰即便落世,他依旧光芒耀世,至高无上!沐阳,一个如星辰般的少年他,就是星辰无可替代!
  • 我们是兄弟姐妹

    我们是兄弟姐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传家宝、水的故事、伟大的爱国者、给志愿军捐战斗机的人、重逢、白衣圣者、月亮母亲、我是孔子的弟子、在航校的日子、生命的接力赛、车祸发生以后、大爱无疆、寻找匿名者、南疆的“国语小学”、“草原保尔”崔志永、牵念的家等等。
  • 生天经颂解

    生天经颂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生牧师

    天生牧师

    牧师,俗称奶妈。不论什么种族,什么职业,什么身份,只要身边没有奶妈坐镇,那一切都是浮云。大陆上所有人都知道奶妈很重要,只是很难找。这是光明女神被兄长联合设计丢到人界被迫成人的故事。这是个天生牧师的成长故事。练级很难?哼,我睡觉都能升级。牧师攻击很弱?哼,有本事你先打败我。魔兽很可怕?哼,遇到我它也得让道。
  • 谁的青春不曾疼痛

    谁的青春不曾疼痛

    青春的岁月里,我们彼此伤害彼此相惜。我们想要逃离,却又被羁绊在原地。
  • 靡望森林

    靡望森林

    开学第一天,某童鞋慷慨激昂地对她说:“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是不会逃走的!”“和我坐就是入地狱!?”几天后,那位童鞋坐在前一排调头对着她猥琐的笑着,而她旁边的某人温柔地说:“叶溪同学,我们开始吧!”………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如果有的话可以加我扣扣,我会再更新的,没有就算了╯^╰扣扣:2656640172
  •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下)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下)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对于培养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有非常好的效果。本书精选了部分中学生的作文,以阅读来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加强文字表达能力,对于提高中学作文写作有很好的帮助。